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回答个问题,留下自己作为历史见证人的足迹。
第一,LLM最前沿研究的封闭化或小圈子化。技术报告里说了,出于竞争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未公布模型规模等技术细节。从GPT 2.0的开源,到GPT 3.0的只有论文,再到ChatGPT连论文也没有,直到GPT 4.0的技术报告更像效果评测报告。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OpenAI做实了CloseAI的名号,之后OpenAI的LLM最前沿研究不会再放出论文。
在这个情形下,其它技术相对领先的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做更极致的LLM开源化,比如Meta貌似选择了这条道路,这一般是竞争处于劣势的公司作出的合理选择,但是往往相关技术不会是最前沿的技术;另外一种选择是跟进OpenAI,也选择技术封闭化。Google之前算是LLM的第二梯队,但在“微软+OpenAI”的一顿组合拳下,现在局面有点狼狈不堪。GPT 4.0去年8月就做好了,估计现在GPT 5.0正在炼丹过程中,这么长的时间窗口,结果Google都能落到目前这个局面,想想Transformer、CoT等非常关键的一些研究都是自己做出来的,竟沦落至此,不知一众高层作何感想。Google在后面能快速跟进,维持在第二梯队应该问题不大,很可能比第三名技术也领先很多。出于竞争关系考虑,我猜Google大概率会跟进OpenAI走技术封闭的路线,最先进的LLM技术优先用来炼属于自己的丹,而不是写成论文放出来普惠大众尤其是普惠OpenAI。而这很可能导致LLM最前沿研究的封闭化。
从现在算起,国内在经过一阵时间后(要做到ChatGPT的6到7折应该比较快,要追平估计要较长时间),必然被迫进入自主创新的局面。从最近三个月国内的各种情况看,将来会如何?大概率不太乐观。当然,这个关肯定很难,但必须得过,只能祝愿有能力且有初心者尽力加油了。
第二,GPT 4技术报告里提到的LLM模型的“能力预测(Capability Prediction)”是个非常有价值的新研究方向(其实之前也有个别其它资料,我记得看过,但是具体哪篇记不起来了)。用小模型来预测某些参数组合下对应大模型的某种能力,如果预测足够精准,能够极大缩短炼丹周期,同时极大减少试错成本,所以无论理论价值还是实际价值巨大,这个绝对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具体技术方法的。
第三,GPT 4开源了一个LLM评测框架,这也是后面LLM技术快速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尤其对于中文,构建实用的中文LLM评测数据和框架具备特别重要的意义,好的LLM评测数据可以快速发现LLM目前存在的短板和改进方向,意义重大,但是很明显目前这块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个对于资源要求其实没那么高,适合很多机构去做,不过确实是个辛苦活。
除了GPT 4技术报告里明确指出的三个方向,因为最近LLM各方面新闻比较多,顺手再写两个其它技术方向。
首先,斯坦福大学最近在Meta的7B 开源LLaMA基础上,加上Self Instruct技术构造的Alpaca,也代表了一个技术方向。如果归纳下,这个方向可以被称为“低成本复现ChatGPT”的方向。所谓Self Instruct,就是采取一定技术手段,不用人工标注Instruct,而是从OpenAI的接口里,好听点叫“蒸馏”出Instruct,也就是不用人标注,而是ChatGPT作为teacher,给你的Instruct打上标注结果。这个把Instruct标注成本直接打到了几百美金的基准,时间成本就更短了。再加上模型7B规模也不大,所以可以看成一种“低成本复现ChatGPT”的技术路线。
我估计国内早就有不少人采取这个技术路线了。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捷径,但是走捷径有好处有坏处,具体不展开谈了。在追赶ChatGPT的过程中,先把成本打下来去复现ChatGPT到七八成,我个人还是觉得可行也支持的,毕竟穷人有穷人的玩法。当然,追求把模型做小,效果又不怎么往下掉,如果能扎扎实实去做,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另外,具身智能毫无疑问会是LLM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前阵子Google放出来的PaLM-E了。目前的GPT 4,我们可以认为人类创造出了一个超级大脑,但还是把它封锁在GPU集群里。而这个超级大脑需要一个身体,GPT 4要和物理世界发生联系、交流和互动,并在物理世界中获得真实的反馈,来学会在真实世界里生存,并根据真实世界的反馈,利用比如强化学习来学习在世界游走的能力。这个肯定是最近的将来最热门的LLM研究方向。
多模态LLM给予了GPT 4以眼睛和耳朵,而具身智能给予GPT 4身体、脚和手。GPT 4和你我发生一些联系,而依托于GPT 4本身强大的学习能力,这个事情估计很快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如果你细想,其实还有很多其它有前途的方向。我的个人判断是:未来5到10年,将会是AGI最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如果我们站在未来30年的时间节点,当我们回顾这10年时,我们中一定会有人,想起下面的诗句:“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俊林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82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OpenAI 发布 GPT-4,该产品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相关推荐: 成为知乎「2022 年度新知答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是一种得之坦然的感受。 还记得我2013年第一次打开的知乎的时候,我以为是一个各主流行业,资深人士交流的平台,一般人没有注册的资格,只能看。我当时还游离在汽车开发领域之外的汽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我当时在一个赛车公司打工。看了一整年知乎后,我终于刷到一个适合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