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看中国史

1,003次阅读
没有评论

最近在读《中国通史》,补上了一些之前缺失的历史知识,突发奇想的想把中国历史自己串上一串。

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的历史纪年表,中国历史最早的朝代是夏朝,起自公元前约2070年,距今4100年了,夏朝持续了470年,到公元前约1600年,被商朝取代。商朝存续554年,到公元前1046年,被周朝灭掉。夏商周三代,是中国的上古史时代,历史久远,特别是夏朝还停留在史书上,并没有相关的文物资料印证。

周朝分东西两段,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起,东周延续到公元前295年,进入到春秋阶段,这个时候周王朝的影响力日衰,诸侯国开始强大并东西征战,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五个诸侯国。公元前476年,东周进入战国时代,三家分晋后,战国七雄出炉。公元前256年,秦朝灭掉周公国,周赧王病逝,东周灭亡。又经过35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帝国,称始皇帝。

秦朝短命,国祚19年,前202年,被刘邦灭,汉朝立。刘邦建立汉朝后,经文景之治,传序211年,到公元9年,被王莽篡夺,西汉灭亡。王莽建立新朝,只搞了14年,之后又2年是更始帝时期(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复汉,史称东汉。东汉又存续了195年到公元220年,分三国。魏蜀吴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了。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吴。

曹魏国祚45年后被司马家篡夺,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建立不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各种司马乱斗,最终引来五胡乱华。西晋刚刚维持统一51年,到公元316年,长安失陷,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进入东晋。但东晋只能维持南方部分疆域,北方进入到16国时期。103年后的420年,东晋被宋替代,北方各国被北魏一统,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是宋-齐-梁-陈。北方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581年,隋朝立,征战8年,统一了中国。可是隋朝短命,37年后被唐国公李渊夺了天下。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朝传国289年,到907年被节度使朱温灭国。朱温建立了梁朝。此时的南方进入了混乱分裂的时期,史称五代十国。北方的五代是朱温的梁,李存瑁的唐,石敬瑭的晋,刘知远的汉和郭威的周。

郭威属下大将赵匡胤于960年建立宋朝。宋朝分两段,与宋朝共存的国家有辽、金、西夏和蒙古。北宋自960到1127,传国167年,南宋自1127到1279,存续152年。1279年,崖山陆秀夫抱着年幼的末帝跳海,南宋亡。辽起自唐末,907年就立,到北宋末年1125年被金灭。金起至1115年,本来是辽的一部分,结果后来发展壮大把辽灭了。可是金国也没存续太久,1234年,被蒙古灭国。

1271年,元朝建立,9年后灭宋。但元朝也没存续太久,1368年就被明太祖朱元璋打到了漠北。1368年,明朝建立,享国276年,到1644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而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朝建立。再267年,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亡。

串完了整个故事,漫漫历史长河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重要时点。2000年的时候,大家都在说千禧年,要好好过一下,当时还没有太强的感受。现在看,能过千禧年确实是千年一次的机遇,毕竟超过99%的人是没有机会经历千禧年的。

从公元元年开始,距今也不过2000年,所以千禧年可以说只出现了3次。公元元年、公元1000年和公元2000年。公元2000年我们大家都经历了,那一年中国进入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期,腾讯和阿里刚刚2岁,百度1岁。我们在悉尼奥运会上拿下了28块金牌,金牌总数排名第三。除了我们这次的千禧年外,剩下的就只有公元元年和公元1000年了。

公元元年,人们是在汉朝度过的,准确的说是在西汉。但当时的社会并不太平,特别是朝廷内已经暗潮涌动了。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王莽拥立9岁的汉平帝即位,但大权实为王莽所握。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立2岁的刘婴为皇太子,自己为“假皇帝”,自称予。公元9年,王莽逼孺子婴禅让,攒了汉朝天下。结果14年后天下大乱,绿林赤眉起义,生灵涂炭。

和元年相比,第二个千禧年公元1000年就好很多。公元1000年,时处北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到公元1000年时,皇位刚传了三代,宋真宗赵恒此时刚刚即位3年,应该正是图谋大业的状态吧。真宗是个识时务的君主,虽然签了现在看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但保证了北境百年的和平,对老百姓来说还是不错的。

不过,宋朝和汉唐的盛世有所不同。宋时的北方始终环伺着许多少数民族强权,比如辽、西夏、金。与宋朝一同度过千禧年的还有辽,就是天龙八部里乔峰的祖国。公元1000年时,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辽国国力强大,在1005年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获取了南方宋朝的大量供奉物资。

下一个千禧年,公元3000年,会是何种境况,估计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吧,就如同宋朝人看如今的我们一样。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