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娱行业出圈的美食,主打功能性、多元化、猎奇感?

956次阅读
没有评论

从文娱行业出圈的美食,主打功能性、多元化、猎奇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读娱,作者 | 小咕咚

《回响》收官,茴香先行。今晚(3月21日),冯小刚执导的首部悬疑短剧《回响》迎来了收官。前有主创扫楼送茴香豆,后有#回响全员点茴香外卖#,《回响》以玩谐音梗的方式促成主创人员在社交平台集中式的主题输出,有趣而不失话题间拉满关注度与讨论度,不少网友表示“你们回响剧组是懂什么叫谐音梗的。”

从文娱行业出圈的美食,主打功能性、多元化、猎奇感?

纵观文娱行业,除了与剧名相关的谐音美食梗之外,更有不少美食因在作品中所起的点睛作用而出圈,因《狂飙》而火的猪脚面、因《乌梅子酱》而火的梅子酱、因《毛雪汪》而火的烤肠皆是典型的例子。

从文娱行业出圈的美食,主打功能性、多元化、猎奇感?

某种程度而言,美食或是成为内容话题的引线,或是成为地域性的代表元素,或是成为歌曲的核心意象,以接地气的方式为综艺、影视、音乐等不同品类的作品注入特有的灵魂之时,也借助这些作品的影响力,找到了打破地域壁垒、走向大众的捷径。

美食之于综艺,从美味到情感

虽说近来美食与影视剧、歌曲捆绑甚紧,但美食与综艺之间的渊源亦颇深。随着美食综艺持续霸屏间品类逐渐细分,美食在其间所起到的功能亦有了明确的“楚河汉界”——

一方面,有的美食综艺的重心在于制作美食,烹饪者与美食成为节目的灵魂。或是主打旅行式美食,《十二道锋味》系列节目里,谢霆锋一面旅行一面展示厨艺,以制作美食的方式传播中华美食文化;或是主打教学,美食厨艺类直播互动节目《白father:别停止料理》的重点是以直播连线的方式,让厨小白们以最简单最基础的食材和工具,打开料理世界的大门;或是主打餐厅经营,《中餐厅》在展示餐厅前端的经营之时,也将大量镜头用于展示后厨的美食制作上,以大厨炫技、小白PK等方式丰富制作的过程;或是主打厨艺PK,《鲜厨100》以美食少年先锋成长试炼记为定位,厨艺PK贯穿始终,此外还有专业嘉宾的点评过程。总的来说,美食在这类以制作为主的节目中,具有强科普与传播的特性,吸引不少网友进行复刻,在社交平台引发二次传播。

从文娱行业出圈的美食,主打功能性、多元化、猎奇感?

另一方面,有的美食节目重心在于“聊”,让美食成为触发节目内容的引线。或是以食物的味道为引,《是很熟的味道呀》在熟悉的美味中发掘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之道,或是以食物背后的故事为引,《向往的生活》第一季中,孙红雷就一道赛螃蟹回忆起与黄磊在往昔的故事,或是以美食为社交元素,《请吃饭的姐姐》由拥有30年友谊的四位姐姐作为餐厅合伙人,每周定期发起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邀请全网有意思的年轻人来店打卡,共同探寻各色新鲜生活。整体来看,从美食聊开去的节目,大都是披着美食的外衣,有着自身独特的人文情感价值。

此外,美食元素在其他节目中也广泛存在,如《天天向上》在地域性美食特辑中,便会邀请大量当地的网红美食到节目现场,在边吃边聊间将节目氛围推向高潮,年番节目《毛雪汪》也有大量的美食内容,如毛不易、李雪琴的烤肠,龙丹妮制作啊的湖南菜,乔欣去四方坪夜市打卡等均有不错的反响,之于节目在铺陈故事、塑造人物上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从文娱行业出圈的美食,主打功能性、多元化、猎奇感?

既有可复刻的科普价值,也有独特的人文情感,还有人设的构建与强化,美食之于综艺具有复合性的价值,而这也是美食综艺持续霸屏、常做常新的关键所在。

美食之于剧集,锦上添花般多元化表达

近年来,美食元素不仅在《尚食》《珍馐记》《深夜食堂》等以“美食+”为核心的剧中贯穿始终,更是在不少剧集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且“添花”的维度日趋多元化——

一是依托故事发生地而生,以美食彰显地域特色。不止于猪脚面,《狂飙》还多次出现了肠粉、粥底火锅、苹果醋等广东特色美食,《去有风的地方》中大理的鲜花饼、米线、乳扇、樱桃酒以及淄博的酥锅等。这些差异化的食物正是不同地方风俗文化的具象表达,既为地方打造了特色文化名片,也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美食乃至文旅产业的发展。

从文娱行业出圈的美食,主打功能性、多元化、猎奇感?

《狂飙》热播之时,猪脚面外卖订单大涨3.5倍,此外,《去有风的地方》在播出期间,“云南”“大理”百度指数峰值较此前增长近2倍。前者剧组得到了广东老厂赠送10吨苹果醋,后者则得到了大理政府官方的感谢,并对影视创作者展开了怀抱。

二是背靠不同的朝代、地域,以美食彰显时代特色。《风起陇西》以“饼蘸酱”“浆水面”展示三国时期“无面不欢”的陇西美食文化;《长安十二时辰》以水盆牛肉、火晶柿子、胡饼等展示了唐代时期的长安美食文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炙羊肉、冰酥酪、樱桃煎等展示了宋朝时期汴京城的美食文化……透过这些不同的美食,让观众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产生清晰的认知,这亦是了解历史的一大新视角。

从文娱行业出圈的美食,主打功能性、多元化、猎奇感?

三是以美食为暗线,在人物刻画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去有风的地方》中,每一种食物都有独特的寓意,许红豆第一次去饭馆点餐,点的是程南星生前提过的菜,是友情,寄给父母和姐姐亲手做的鲜花饼,是亲情,和谢之瑶一起吃过的米线,是爱情。就在这些零零总总的食物里,许红豆的人物故事线在过去与当下中接续,让整个人物形象鲜活又有温度。

背靠不同的剧情环境,同样的食物在人物塑造上亦有差异化的功能。在《人民的名义》第一集中,赵德汉明明是大贪官却津津有味地吃着杂酱面,这样的反差感让人物更为鲜明立体,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在《君子盟》里,张屏从做面开始,从做面结束,历经种种人性的阴暗面之后回归本心。同样是面,前者代表着官员表面上生活朴素的作风,后者代表着主人公本心仍在。

从文娱行业出圈的美食,主打功能性、多元化、猎奇感?

四是以美食为载体,输出核心的价值观。《爱很美味》将饮食习性投射到爱情观,每一集都用了一种食物来串起三位女主角的爱情和成长经历;《深夜食堂》主打一道美食,并从美食引申出当集主人公的故事,并以此表达相关的价值观,让美食除了美味这一重意义之外,更多了几分特别的哲理,留给观众更多的回味空间。

植根于剧集中的美食,或是匹配故事的时代、地域背景,或是匹配人物的性格,或是承载了剧集的价值观,这些多元化的功能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内容想象空间,为剧集在内容表达上有了更多的烟火气与接地气的载体,为观众观看剧集提供了更多的讨论维度。

美食之于音乐,从通俗到猎奇

在音乐领域,美食元素亦随处可见。今年最为出圈的便是前文提及的《乌梅子酱》,特别是“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这一段副歌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吸引广大网友进行二次创作,进一步推动。据李荣浩介绍,“乌梅子酱是我吃烧鹅的时候蘸那个梅子酱,吃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挺甜的然后酸酸的,所以就根据这个感觉写了这样一首歌。”随着《乌梅子酱》的爆红,“梅子酱”也成为同一时期的热门单品,在电商平台的搜索量增长了200倍。

因《乌梅子酱》带动梅子酱的销量,在音乐行业也并非孤例。早在十多年前,阿肆的一首《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在爆火之后,上海人民广场的炸鸡店也随之走红。更有代表性的是,周杰伦的《七里香》让歌迷对于“秋刀鱼的滋味”充满了好奇,《Mojito》快速带动餐厅、酒吧Mojito销量迅速上升。可见,受热门歌曲的影响,以炸鸡、秋刀鱼、Mojito为代表的美食快速成为了热门美食,展示出热门歌曲带在火美食上亦有着强大的号召力。

之于歌曲本身来说,带火食物并非初衷,大都是基于食物在现实本身载有意象的意义进行衍生创作,例如,不同形态的美食意味着不同的爱情。豆浆、油条是传统的早餐搭配,林俊杰在《豆浆油条》中将“豆浆”和“油条”比喻爱情故事中的两个人,表达了对已逝爱情的不舍;红豆是相思的代表,王菲的歌曲《红豆》着力将红豆与相思更为紧密的输出,围绕情感相关的哀愁情愫更为浓郁;至上励合的代表作《棉花糖》则聚焦校园里简单暧昧的小幸福,歌曲弥漫着“棉花糖”一样的甜美和幸福感。

将看似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食物,让歌曲在主题表达上更为通俗易懂,成为歌曲走向大众化的流量密码。从过往的豆浆油条、红豆、棉花糖等日常的刚需食物,逐渐向Mojito、梅子酱这类相对高级的品类转变,这背后的原因是多元的——一方面,歌曲从早期的通俗易懂过渡到写意阶段,另一方面,与大众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提升有关,歌词里不太熟悉的食物、饮料,更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进而激发更强的猎奇心以及购买欲。

从全员点茴香外卖吸睛,到广东猪脚面、云南过桥米线馋人,再到乌梅子酱猎奇,这些不同品类的美食与IP紧密捆绑,既为文艺作品的内容表达、宣发形式锦上添花,也借助文艺作品的辐射范围助力自身破圈,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共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