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旅游或再次“戴帽”,景区旅企如何破解IPO难题?

1,025次阅读
没有评论

西域旅游或再次“戴帽”,景区旅企如何破解IPO难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空间秘探,作者 | 孟里

3月以来,上市公司财报陆续公布,各文旅上市企业也陆续披露2022年财务业绩。从财务数据上来看,大多数文旅企业亏损额普遍过亿元。刚刚“摘帽”不久的西域旅游,因为营收不到亿且扣非净利润为负,或将再一次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从西域旅游变成*ST西域。

西域或将二次“戴帽”

近日,西域旅游发布2022年报的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60万元–1140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2695.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960万元–1440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2635.18万元。

营收未超过一亿元,亏损约1000万,使得西域旅游触及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规则》“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红线。根据西域旅游2022年业绩,可以推测2023年西域旅游或将“披星”,成为*ST西域。

西域旅游或再次“戴帽”,景区旅企如何破解IPO难题?

这对于西域旅游来说,有点“尴尬”,因为距离去年5月27日西域旅游摘帽,还不到一年。西域在2021年中期报告中扭亏为盈,2021年公司营收1.46亿元,同比增长1.9倍,净利润2695万,同比增长1.6倍,扭亏为盈,完成摘帽。

西域旅游在亏损原因阐述中,强调了2022年疫情造成的经营停摆和客源阻断是亏损的首要原因。2022年上半年受西安、上海等地的疫情影响,新疆跨省游一直未放开。自2022年8月中旬起,疆外和疆内发生疫情反弹,跨省旅游熔断,疫情影响使公司错失了中秋和“十一”等黄金节假日,公司全年仅正常运行2个月左右,致使公司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进入2022年年报披露季,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浮出水面,据数据整理,截至3月18日(以公告日为准),已有5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19条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从财务类退市情形来看,触及该情形的公司大多面临2022年年报财务会计报告可能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另外,部分公司预计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尚未消除,亦将面临退市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个别公司可能触发多个财务类退市标准,强制退市风险较大。尤其是今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持续健全退市制度规则,加强退市制度执行力度,推动常态化退市,促进市场优胜劣汰。由此可以推测,西域旅游“披星”似乎在意料之中了。

西域旅游的曲折上市历程

西域旅游以其“史上最长IPO”而颇引人注目,其自2001年成立后曾多次申请IPO。公开资料显示,西域旅游前身为“新疆天山天池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公司正式更名为“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西域旅游的控股股东为新疆天池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池控股”),直接持股51%,天池控股为国有独资公司,阜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持有天池控股100%的股份,为西域旅游的实际控制人。

西域旅游的主营业务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包括旅游客运、高山索道观光、游船观光、温泉娱乐、旅行社业务和文化演艺等。目前,西域旅游经营的景区主要为5A级天山天池景区、4A级景区吐鲁番火焰山、3A级五彩湾温泉景区。西域旅游旗下拥有5家子公司,分别为新疆五彩湾温泉娱乐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山天池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山天池文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阜康市天池游艇经营有限公司、新疆瑶池旅游运输有限公司。

在2004年2月,成立刚满3年零1个月的西域旅游首次向IPO发起冲击,结局不尽理想。但由于当时发审会没有关于审核结果的公开信息,据行业猜测西域旅游当时IPO申请结果或为主动撤回或为未通过。

在此后的11年时间里,西域旅游选择静待蛰伏。终于,不甘寂寞的西域旅游在新三板市场迎来“挂牌潮”之际,于2015年5月18日登陆新三板,创下新疆旅游企业登录新三板的第一股,也是全国旅游景区挂牌新三板的第一股。

虽然西域旅游“委屈”挂牌新三板,但其冲A之心仍在。在其三板挂牌1周年之际,西域旅游接受国金证券的上市辅导,并于2017年8月末,结束为期1年的上市辅导。

2020年8月6日,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新疆第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也是近几年来为数不多敲开IPO大门的旅游类企业。

但西域旅游上市后便被疫情冲击,2020年,西域旅游营业收入5118.71万元,同比减少78.76%;净利润为-4325.66万元,同比减少158.81%。2021年4月28日,西域旅游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专项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时距离西域旅游上市仅满8个月,西域旅游也被股民戏称最快获得*ST的A股上市公司。

新疆旅游业在疫情高峰过后得到快速修复。据统计,2021年新疆接待国内游客19056.7万人,比上年增长20.5%。西域旅游也因此营业收入大幅回升,2021年营收达到1.49亿元,同比增长192.2%,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经营规模。公司也从2022年5月27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西域”变更为“西域旅游”。

3大原因促使“戴帽”

近两年上市旅企亏损不断,与疫情带来的大环境变动不无关系,但上市不满一年便披星戴帽的,唯独西域旅游一家。若说戴帽ST最直接的原因,无非是旅企连续亏损,触及退市指标。但往更深层探究,不同的旅企背后,有着不同的“戴帽”原因。

大宗资产并购

西域旅游是一家“小而美”的旅游企业,“小”主要指西域旅游资产、营收和盈利规模。2019年底,西域旅游资产仅为5.23亿元,而A股景区类上市公司中资产规模最小的天目湖就达到12.36亿元。同时,西域旅游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仅为2.38亿元,远远低于A股景区类上市公司平均营收水平。

或出于突破这一难点,西域旅游一改“踏实经营”作风,开启了“买买买”之路。自2015年登陆新三板以来,西域旅游多年未见出手购买资产,但从2019年11月份开始,西域旅游连发4份购买资产,涉及金额近亿元。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吐鲁番火焰山旅游股份公司36.22%股份,成为老火焰山第一大股东。据查,西域旅游对于老火焰山的收购分两步,均发生在2019年12月,两次交易的股权比例分别为33.33%、2.89%,交易总价超过5500万元。

成功冲击A股后,西域旅游并未停下并购的脚步。2021年3月初,公司又披露拟成立文旅创投基金,文旅基金主要投向疆内外优质旅游资源的并购、重组、开发、运营、提质、改造,以及参与旅游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等业务,谋求进一步并购旅游资产。巨大保壳压力下,公司未来前景难料。

淡旺季困局

事实上,受困于新疆淡旺季等市场环境,西域旅游营收能力备受质疑。具体而言,西域旅游2014—2018年报告期内,所有上半年业绩均是亏损。西域旅游对此解释是,新疆旅游季节性明显,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处于旅游淡季,游客人数全年分布不均衡。

再参考西域旅游近三年的季度营收情况,其大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于第三季度,各项业务营收份额占到全年总营收的60%以上。季节性带来的问题就是景区承载力与设施设备使用效率不足的问题,这也是众多景区的共性问题。

西域旅游的高峰与低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公司却存在接待能力不足的竞争劣势,那么务必将失去该得到的利益。而在旅游高峰时期产生的效益在淡季是很难弥补的。因此,拓展以及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无疑将成为西域旅游该考虑的问题。

收入业态单一

从主营业务来看,目前其营收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于门票收入以及景区内的大小交通业务。其中上文提到的西域旅游子公司火焰山收入结构颇为单一,主要依靠门票收入。早在2003年就投资开发并运营至今,继续拓展的地理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智慧景区建设、数字化景区建设、增设体验性新项目等升级项目进展也十分缓慢。

根据数据显示,近三年在天山天池景区开展的旅游客运(区间车)业务的收入约占西域旅游总收入的60%-64%。西域旅游的收入来源集中度较高,明显依赖天山天池景区的运营。

免收门票,吸引更多的游客上门,再通过拓展景区综合消费结构,从而提升综合收益已成为国内知名景区成熟的运作模式。但西域旅游若想逐步解决营收单纯依赖门票和交通业务的问题,拓展景区内二次、三次消费将成为不二之选,包括温泉酒店、演艺、会议等第二消费业态有可观的增长空间。

景区旅企如何破解IPO难题

对于旅游景区而言,通过上市可以扩大景区融资渠道、提升市场影响力。我国共有3万余家景区,但目前景区类上市公司尚不足万分之五。近些年来,包括井冈山旅游、九寨沟旅游等多家旅企,此前都有IPO系列动向传出,但受多重因素影响,纷纷折戟。

旅企冲击IPO愈发困难

注册制改革以来,首发企业“一查就撤”现象频繁出现,引起市场关注。今年以来有58家主动撤单的拟上市企业,另外,有5家拟上市企业上会被否,即63家公司IPO终止,同比增长16.67%。在此背景下,文旅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最新的证券法修订中,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要求IPO企业必须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但根据文旅企业披露的2022年报来看,区域性或景区类的旅业上市公司则在疫情反复之下集体亏损,面临着“披星戴帽”的风险。

如黄山旅游、峨眉山A等,在2022年也陷入创纪录的亏损,黄山旅游亏损1.3-1.8亿元,峨眉山A亏损1.3-1.5亿元,主要原因是进山游客数量大幅度下滑。张家界亏损2.2-2.7亿元,桂林旅游预计亏损2.8亿元……

可以看到在连续3年的疫情摧残之下,一些文旅上市企业危机重重,面临退市风险。但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仍有一批旅企想要冲击IPO。云台山旅游于2022年9月正式冲刺A股上市,已在河南证监局辅导备案,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今年3月初湖北省鄂旅股份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拟在上交所主板IPO上市。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当投资回归理性,没有了地产和其他附属条件,单从景区的角度讲,除了少部分拥有独占性资源的景区依然会依靠门票生存,而其他大部分可复制或无核心竞争力的景区,未来将靠什么来生存,消费者会不会为一个没有独特的观光景区买单?是需要思考的。由此可见文旅企业要想可持续盈利,就必须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从上市公司的情况看,已经有不少头部企业转型逐步落地,业务逐渐多元化,推出新项目。在各种业态中,酒店、演艺、文旅小镇投资热度较高。张家界重点打造的大庸古城项目已经开始营业;桂林旅游将着力推进桂林象山实景演艺项目、打造龙胜温泉康养小镇、打造天门山—资江景区和盘活丹霞温泉、打造贺州温泉小镇等项目。黄山旅游提出了“一山一水一村一窟”的布局,分别为东黄山景区、太平湖景区、宏村和花山谜窟。

意识到自身问题的西域旅游,也在努力打造独属的第二增长曲线。近日,西域旅游拟与亿航智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出资设立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的合资公司,目的在于依托公司目前已运营的天山天池等景区及现有景区品牌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性,开展低空游览项目。希望进一步提升天池旅游产品的影响力、知名度以及品牌价值,从而带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

随着“全域旅游”和“景区综合体”的概念逐渐普及并深入景区之中,多元化业务被更多景区重视。但景区也走了不少弯路,例如不断上马的网红产品玻璃桥、滑道、热气球、呐喊泉、网红秋千、摇摆桥、小火车……这些产品项目的缺点很明显,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和一些安全事故,景区也随之迅速降温而失去成色,这些项目并不能长久成为旅企的第二增长曲线。

精细化运营,打好持久战

随着消费升级转型和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一个封闭式的消费环境或者单一景点观光旅游,而是对商业和文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中国景区发展过程中,一味的圈占为王就想坐享其成的时代过去了。从观光目的地向休闲体验度假目的地方向转变,将成为未来景区的大势所趋。

这就要求景区一方面要拓宽景区旅游要素的“外延”,开发新的旅游要素,积极推进新要素与原有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进行跨界融合,打造融合型旅游新产品。

另一方面要拓宽景区产业边界,将有可能为旅游做出“贡献”的资源,均作为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相互融合。同时还要积极推进不同旅游业态的交叉融合,探索跨要素、跨行业、跨区域、跨时空融合旅游资源和延长旅游产业链的新模式,构建丰富景区旅游供给的立体式网状产业链。

景区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四大核心功能于一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打造集休闲、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文旅商业综合体。如长沙和广州超级文和友、武汉知音号、大唐不夜城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综上,以西域旅游为代表的景区旅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值得关注和实践的问题。随着文旅融合的大趋势发展以及市场监管制度的完善,未来的景区作为文旅产业的一个重要承载,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旅企业靠的依然是内容、品质、运营以及品牌!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