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正在上映的电影的观影后感想,它严重剧透了电影的内容,如果你想要去电影院观看《铃芽之旅》,请不要继续读下去。
此外,我是看完电影后立刻一口气写完这篇感想文的,与其隔个几天酝酿一下情绪再把观影感受缓缓道来,我个人更喜欢记录自己最新鲜未经加工的感想,因此这篇感想文可能有很多过度解读或者很不成熟的地方,也有很多我个人的不恰当理解,在此我先叠个甲。
不知不觉,《铃芽之旅》是我今年第五次走进电影院了。作为观众,我对新海诚的电影是抱有一定的刻板印象的,在观看前我对《铃芽之旅》的预期是传统的“新海诚式”的或完美或遗憾的少年少女恋爱故事。但出乎意料的是,爱情这次并非本片的主旋律,在我看来,《铃芽之旅》不仅为我展现了一场女高中生周游日本的奇幻冒险,更是一个讲述过去的伤痛,表达对未来的希望的充满社会关怀的故事。
“天变地异”和我的经历
日本多灾多难的自然环境对日本文化及文化产品所产生的的巨大影响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日本沉没》也好,《哥斯拉》也罢,诸多经典文艺作品中无不包含着日本文化创作者对“自然灾害”这一日本文明面临的严重生存危机的忧虑和思考。在《铃芽之旅》中,“蚓厄”便无疑是这一外部危机的象征,它如同蚯蚓般来自地下,从无处不在的“门”中降临世间、引发地震,这种无差别的暴力像是悬于整个日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自然灾害混乱无序却无可阻挡,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也并不因人的贫富、善恶、美丑而停下毁灭的脚步。
虽然我国也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我小时候也在电视里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但在到日本留学之前,长期生活在东北和华北平原的我个人是几乎没有经历过有震感的地震的,台风和火山爆发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我对“自然灾害”几乎是没有任何实际认识的。不过在东京留学的短短两年时间里,我经历的地震次数就已经比如今身边很多人一辈子遇到的都多了,也真正算对自然的无常有了个肤浅的认识。在那段时间里,无论我是深夜躺在床上睡觉、开着煤气在厨房做饭、正襟危坐地在教室上课还是正在《FF14》里和队友打本,都遭遇过突如其来的地震。
地震的整个过程一般是先感觉到来自地下的抽搐般的轻微震颤,紧接着某种震动在你的脚下扩散开来,带动着你的家具、碗筷、电器和你本人一起同频摇摆。三四级的小震还则罢了,遇上五六级的地震就能明显地感觉到来自房屋本身的晃动摇摆和强烈的危机感了,所处环境中的一切都在不受控制地晃动,它可能在几秒钟之后就停下,也可能继续保持个几十秒,最坏的情况甚至可能进一步加强。地震速报一般是在地震开始前或开始后的一两秒才发送到手机里,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时间,我在刚到日本的时候着实因此手忙脚乱了几次。
但经历的次数多了后,我也就习惯了在地震中面不改色地继续做原本的事情,身边的朋友大多也是一样。留学生群体中流传着“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这样认命般的顺口溜,但是一到地震的时候朋友圈依旧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地震速报”截图。我还记得有一次地震发生在半夜,我和室友都被震醒了,我室友神经兮兮地跑过来打开门对我大喊了一声“地震了,快跑啊!”然后瞬间回屋转身躺倒,一分钟内就传来了熟睡的鼾声。我也渐渐养成了每次地震之后都会在家人群里留言报平安的习惯,以防他们第二天看到新闻后为我担心。
虽然在留学的两年我幸运地并没有遇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提心吊胆的经历还是有几次的。一次是2021年初的一次6级地震,最开始我也像平常一样没有在意,以为过个几秒钟地震就会停止,结果震感反而越来越强,体感上大概持续了一分多钟,着实是给我吓得不轻。我和室友犹豫了一会还是跑到了户外,结果并没有其他人和我们一起跑出来,只有我们两个胆小的外国人为了平复情绪点燃了两支香烟在风中摇曳,还因为害怕余震而一直熬夜到天亮。
另一次是2019年的超强台风“海贝斯”,东京地方报纸夸张地预测伤亡人数将达到8000人。我和室友在附近的711和全家买了一大堆应急食物和水把冰箱塞满,又在浴缸里放满了水,害怕停电的我买了个新充电宝充到满电,在千叶独居的朋友还特意跑到我们家里来避难。结果是我们提心吊胆在屋子里瑟瑟发抖了好几个小时,除了大风狂暴地殴打我们家的卷帘门以外什么都没发生。台风平复之后我和朋友们冒雨在711买了热气腾腾的关东煮,坐在客厅旁边吃边聊天,带着某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嘲讽“海贝斯”实在是不太够劲。这两件事现在虽然已经可以拿出来当趣事讲,但当时的我们真的是自己的安全而十分紧张,也真的有活生生的人因为这两次灾难去世了。
铃芽和草太的“象征”
可能是亲身体验过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面对灾害,不知道会面对何种级别的危险的经历,我在观看《铃芽之旅》时就相当关注在两位主角对“灾难”和“生死”的表达。当男主宗像草太从“要石”状态复苏后说出“明明我都遇见你了”和“但此时哪怕再多一年、再多一日、再多一时也好,我辈仍愿人生得续”时,我几乎是立刻意识到了这是在“为逝者发声”。
草太从某种意义上象征了那些在灾难中不幸失去生命的“逝者”,他们可能像草太一样刚刚遇到了重要的人(铃芽),有自己的梦想要去实现(成为老师)、有遗憾尚未弥补(没参加考试,没有和朋友告别)、有亲人需要照顾(爷爷还在医院),却没有任何缘由和征兆地要失去最宝贵的生命(变成要石)。哪怕他们明知所面临的天变地异般的无序暴力是自己无法逆转和阻止的,他们也希望“继续活下去”,希望生命再多延续一日、一时也好,希望能亲吻爱人、拥抱家人,和过去的一切做个体面的告别,但是残酷的世界并未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复苏后的男主的呼喊和心声,实际上象征着灾难中逝者的不甘和遗憾,也是他们直到最后也没说出口的话。
因此我继续展开联想,草太每次封印“门”时的咒语与其说是在对祖祖代代之土地神的祈祷,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生活在这片土地千千万万人的祈祷,咒语中的“诚惶诚恐”也更像是对逝者所说的话。祈祷的对象也许是曾经的逝去之人,也许是在这片土地生活的生者,想来只有千千万万人的喜悦、悲伤及一切感情汇聚成的“想要继续活下去”的愿望所产生的人与人的合力才能关上自然的灾厄之门吧。
与男主象征的“逝者”相对,女主角铃芽毫无疑问地象征着“生还者”。她的老家东北地方是3·11东日本大震灾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日记上3月11日也是一片漆黑,铃芽在这一天失去了母亲和家庭,哪怕十二年过去,东日本大震灾给她带来的伤害也并未痊愈。和有着精确统计数字的逝者和财产损失不同,生还者的迷茫和痛苦是无法量化且易被忽视的,他们可能面临着灾后财富积累的彻底崩塌、家庭关系的破碎、心爱之人的离去、命运的彻底改变,很多人忍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悲伤,怀着巨大的勇气开始新生活,并一直走到现在,灾难在他们身心留下的伤痕可能数十年都无法消退,《铃芽之旅》无疑是想为在灾害中幸存的人抚平伤痕,提供信心。
在我看来,在一切的结束,铃芽穿过岁月的铜墙铁壁对小时候的自己说出的那句“不管现在有多么悲伤,今后还是会顺利长大。所以别担心,未来一点都不可怕”,实质上是在传递“哪怕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失去了至亲,我依然有着爱与被爱的能力,依然成长为了一个不畏惧死亡、能亲手取回失去的重要事物的勇敢而坚强的人。”这无疑是对生还者们最好的期盼和祝福。
《铃芽之旅》通过男女主的不同象征表达了对不幸逝去的死者的缅怀和对勇敢生活的生者的讴歌,我想,这也是新海诚在本片中想表达的重点之一吧。
当然,《铃芽之旅》的故事逻辑存在着很多漏洞,在亲情和爱情上的处理也显得非常草率。究其原因可能是导演认为铃芽既然要在最后要向幼年的自己传递希望,就必须以一个拥有亲情、爱情、友情多方面加成毫无破绽的完满姿态出现才更有说服力,才更能证明铃芽“克服了灾害带来的阴影,拥有了美好的未来”,才更能鼓励因为地震而失去珍爱事物的幸存者们,因此“叙事”为“表达”让路,这一部分的合理性也因为要服务与人物形象而被牺牲了。
但就我来看铃芽的成长绝不在于他和男主的朦胧爱情或是和阿姨解开了心结,而在于她拥有的面对巨大的困难毫不退缩、面对电车难题勇于抉择、面对看似注定的失去也不轻易放手的强大勇气。那个当年哭着四处找妈妈的可怜小女孩哪怕明知道妈妈是因为当护士才失去了生命,却依旧想成为和妈妈一样的人,这才是铃芽真正的角色魅力所在。
结语
我相对是一个不那么注重所谓“剧情合理性”的人,相比于严丝合缝的剧情逻辑,我更喜欢在一部电影里寻找表达。《铃芽之旅》的故事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我在其中寻觅到了我喜欢的表达,因此我对这部电影的观感是正面的。新海诚以“东日本大震灾”为母题,突破了自身的舒适圈,讲述了一个献给灾难中的逝去者和生还者的故事,它绝非完美,但确实观感不错。
今年值得期待的电影还有很多,也希望我期待的电影有更好的表现吧,反正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宇宙探索编辑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