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品如何做出大生意,小报童产品体验分析报告

72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小报童是一个付费内容服务,有两种付费模式,订阅制和买断制。本文作者对小报童这个产品的形式、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想要了解小报童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产品如何做出大生意,小报童产品体验分析报告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进行产品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分析的应该是竞品,在职场中,竞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手公司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探究的产品设计背后的原因,便于我们理解所在的行业,分析的越多对于我们分析行业、分析用户需求越有帮助。

但很多 B 端行业很难真正体验到友商公司的产品,这个时候也不代表我们需要放弃产品分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产品来锻炼分析能力。

我个人对于小而美的产品有特别强烈的好感和偏爱,像flomo、小报童、小宇宙、即刻等,它们的共性在我看来就是 —— 不刻意追求用户量、数据量,由一小撮用户口碑相传发展出另一小撮用户。

基于喜好,这篇文章有比较强的偏好性,不会涉及商业模式、未来方向等深入分析,主要想为大家了解小报童,以及这个产品背后的“人”来提供一些信息的窗口。

文章整体架构是这样的:

  1. 「小报童」是什么?
  2. 「小报童」有多小?
  3. 「小报童」怎么用?
  4. 「小报童」小优势?
  5. 「小报童」给的启发

一、「小报童」是什么?

关于「小报童」是什么,还是先看官方介绍吧:

小报童是一个付费内容服务,帮你把“洞察”转化为“价值”。

小报童有两种付费模式:

  1. 订阅制模式,适合和读者建立长期联系 —— 专栏
  2. 买断制模式,适合把知识广泛持续传播 —— 小册

但不用纠结,每个创作者都可以申请多个专栏。
如果你厌倦了紧追热点来写作,厌倦了作品被植入软广,厌倦了被杠精无脑吐槽,应该来试试小报童,体面而用心地创作。

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小报童:没有广告的付费内容推送平台。

进一步从产品分析的角度,描述一下「小报童」:

产品形态:微信服务号 & h5页面;

核心用户:有粉丝基数的内容创作者;

产品背景:小报童可以说是flomo的延伸,「flomo」是用户记录个人笔记,但记笔记需要有来源,除了看书学习,别人的笔记也有可能成为“我的笔记来源”,所以flomo 的创始人希望能通过订阅别人分享的内容,成为自己笔记的来源,而小报童就是「别人的内容承载平台」;

核心功能:为创作者提供内容承载→收费→自动投递功能;

两位原神(创始人):

  1. 少楠:85后,flomo 的原神之一,ProductThinking 产品沉思录 主理人,10年产品人,曾任丁香园首席产品架构师,负责整个丁香医生的互联网医院项目。
  2. Lightory:90后,工程师、创业者、投资者,拿过上千 GitHub Star,也扛过百万 DAU。flomo、小报童的机器内核。

行业背景:知识付费行业,随着近几年今日头条的产生,各大短视频平台也越发注重“学习类”博主群体的挖掘和留存,不难想象未来几年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前景。

二、「小报童」有多小?

我首次把小报童所有对外展示的形态:官网、公众号、文章全部浏览了一遍,总时长没超过 1 个小时。

「小报童」的核心产品形态是两个公众号:

  1. 「小报童精选」:负责挑选精华内容,以及帮创作者引流;消息推送频率不高,平均每个月 1-3 次。 (该说不说,小报童的文章首图风格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统一且与品牌相符)
  2. 「小报童投递」:负责订阅消息推送,其余功能全部链接回官网以及「小报童精选」;只有在购买了专栏/小册,并且有内容更新时才会推送消息,其余时间都是静默的。

各司其职,互相关联,但又互不干涉。

小产品如何做出大生意,小报童产品体验分析报告

二、「小报童」怎么用?

小报童的用户分为:创作者、订阅者两类,所以使用入口也有两类。

1. 关于订阅者

订阅者可以通过微信投递、邮件投递、h5页面的形式阅读内容,但平时应用最多的应该是微信投递了,即「小报童投递」公众号。这个公众号目前只做新内容推送提醒,多余的信息几乎一个都没有。所以,如果是新用户的话,在没有购买任何的专栏/小册之前,只能看到一个空的没有任何介绍的公众号。

购买了小册 / 专栏之后才会看到对应的专栏列表:

小产品如何做出大生意,小报童产品体验分析报告

针对每个专栏的操作也非常简单:购买、阅读、有启发(点赞)、留言、评论。

2. 关于创作者

「小报童」的创作者不是开放注册的,而是人工审核机制,并且是一对一沟通审核。

不过申请条件还是比较明确的,早期要求是“公众号粉丝 1000 以上,其他平台粉丝 2000 以上”,现在随着创作者数量的增加,现在提高要求到 “全网粉丝在 3000 以上”。如果不足 3000 也可以申请,至于会不会通过目前不得而知,可能需要视沟通情况而定。

在使用层面与知乎、知识星球等平台类似,创作者可以通过PC 端发布内容,也可以通过微信端发布内容。2022年我看的时候还只能进行文字内容编辑,现在已经支持图文混排了;另外,「小报童」延续了 flomo 中对于「标签」的使用,并且放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猜测后续小报童的标签可以与 flomo 打通,将我订阅的内容直接收集到我对应的标签中。

小产品如何做出大生意,小报童产品体验分析报告

四、「小报童」小优势?

优势一:聚焦创作者

「小报童」给自己的目标是:帮助 1000 个创作者构建内容生意。它从一开始就把重心聚焦到了 “服务创作者”,强调以创作者为中心,体面而用心地创作、站着把钱挣了。

作为一款 2C 产品,「小报童」会主动筛选用户,只向已经在其他平台有粉丝基数的创作者提供服务;会主动降低用户预期,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营销文案上均强调以创作者「个人」为主。

要说公众号、知乎也是内容承载很好的平台,但创作者想要赚钱是非常难的,目前基本上是以接商业广告为主。一旦接了广告,想要自由的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的文章改动的大小取决于与甲方(爸爸)来回沟通的结果,所以有时候为了生计而跪在所难免。

我认为「小报童」除了想让创作者站着挣钱,更想让创作者清楚 —— 相对于社群运营,内容才是核心。通过一些运营手段来收割用户始终是无法长久的,但通过内容来交付给用户是可以的。

世界上的资源可能会枯竭,但人的思考只会越来越有深度,所以能够长期提供内容的创作者会越来越值钱,这也是「小报童」的聪明之处。

优势二:体量小,好转身

「小报童」的任何功能增量都显得比较克制,最核心的创作者是靠第三方工具(金数据)来申请注册,后台人工审核,这样真的很节省开发和设计成本。当然,现在是内测阶段,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开发在线提交申请,并自动审核,有可能,但这不是核心需求,大概率不会着急做。

另外,内测版本像故意留 bug 一样,没有增加任何的「无数据提示说明」,账号没有权限查看的模块会直接显示空白。

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产品优化起来会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骨架一点一点填好肉,而不用先剔除不要的功能,再增加需要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会舍弃一些用户体验,比如,如果不是深度用户,可能真的无法从首页获取到完整的服务信息,导致用户增长比较慢。

不过也能理解,毕竟整个研发团队没几个人,貌似短期内也没有扩大的打算。

除了一个分销功能,小报童没有为创作者提供内容曝光、社群运营的附加功能。纯粹的内容发布、内容分发、内容阅读、评论、点赞。作为设计者之一的 Lightory 说,「小报童」的核心是 —— 没有社群,所以产品整体设计会少一些纷纷扰扰,看起来更像是一份报纸,只是用于信息推送和承托。相当于提前跟创作者说好,不要对这些有期待,能接受我们的服务就用,有更多需求去找其他平台,从而筛选出了一部分忠诚用户。

进一步说明,「小报童」的核心用户群体非常明确 —— 对自己的可交付能力非常了解的“创作者”,延伸到对“创作者”比较信任的内容消费者。而非为了打发时间逛内容社群的“消遣用户”,这类客户小报童也公开推荐了其他产品。

小产品如何做出大生意,小报童产品体验分析报告

这里有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有粉丝基础的创作者要选择用一个功能如此 “简陋” 的产品?

我认为,恰恰是因为功能简单且垂直,但核心内容交付功能一项不少,才是内容创作者选择它的原因。 功能少意味着用户上手简单,没有营销工具意味着读者能够专心学习,不会因为被乱七八糟的工具和广告吸引而忽略内容本身。

单就这一点就可以打败市面上大多数的产品了。

优势三:不做免费

小报童中不生产免费内容,所有的专栏、小册都是收费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小报童并没有贪心的要做免费订阅支持,核心原因也是创始人本人没有打算融资,免费的数据对于创作者没有价值,想要数字公众号、小红书都可以,小报童不想重复造轮子。

要求创作者通过收费,和读者建立长期契约,因为没有广告,创作者收费之后可能会产生“负债感”,加强内容质量。

基于对创作者的筛选,以及对内容的强制收费,通过时间的积累小报童累计的各个标签的内容质量应该是比较高的,也许还可以通过授权而开放搜索(类似知网?)。

五、「小报童」给的启发

小报童虽然体量小,但是也是可以盈利的,目前小报童的收费会收取创作者收入的 15% 作为服务费,另外个税、微信支付手续费是单独计算。

以《知识资产:从一张卡片开始积累》这个专栏作为示例来简单算一笔账,专栏买断单价为 148元,那「小报童」可获得: 5575*148*0.15 = 123,765, 约 12万的服务费; 如果服务100 个类似的专栏,可以收入 1200万的服务费。

小产品如何做出大生意,小报童产品体验分析报告

当然从资本的角度不能这么简单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流水、企业税收之类的因素,但这就是一个小而美、且可正向发展的商业模式。

之前听少楠说过,目前flomo、小报童都不考虑融资,他们真的是在扎实、稳定的赚小钱,对于小团队来说,这比高风险创业更香。

最近 flomo 团队向飞书收购了幕布,虽然没有透露收购金额,但这就是这个小团队资金充裕的体现。

我认为,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我们应该学习小报童的“克制和减法”,要敢于推出真正的 MVP。

少楠经营着三个自己的小生意:产品沉思录、flomo、小报童,这三个小生意都是“小而美”的,但却能长期坚持。

六、写在最后

之前看过一个定义,说好的产品是什么? 是用户没见过,却很惊喜。

我真的好喜欢 flomo、小报童的名字,是那种,即便不知道它能干啥,但看见名字也会想点进去看看的感觉。所以,我也非常好奇「小报童」产品名称的由来,目前的猜测是灵感源自于《小报童》绘本。

听到「小报童」我的脑子里就出现了一个形象:“戴着小帽子,背着斜挎包、奋力蹬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年轻小伙子,声音洪亮、风雨无阻、朝气蓬勃的送信人。”

我还想象不出来这个产品具体的功能是什么,打开之后 “大字报”视觉风格与我脑子里对它的印象匹配上了,这就是一种惊喜,订阅了一两个专栏之后,时不时跳出来的内容推送,每一篇都是我信任的创作者的精华内容,也是惊喜的。

通过调研和使用之后,发现背后产品逻辑的克制——先做骨再填肉,看着这个产品一点点完善,从而更喜欢了。所以,在我看来,小报童本身就是一款好产品。

好的内容创作者从作者逻辑出发,创作出好的作品。好产品+好作品,怎么想未来都不会差!

作者:leamo;公众号:Leamo的花圃

本文由 @Leam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