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

684次阅读
没有评论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

《骑兵论》(Cavalry:It’s Past and Future)是弗雷德里克·莫德于20世纪初写就的一本阐述近现代骑兵史的书籍,不过从本书的序言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接近于“借古论今”性质的作品。本书写于布尔战争后,英国的骑兵在这场战斗中表现不佳,骑兵的地位也受到了又一次的质疑。对此,莫德表达了他强烈的反对,并以这本书论证他的观点——骑兵的衰落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未来英国人依然需要靠骑兵去赢得胜利。

读者们可能会认为莫德在书中夹杂大量的个人观点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放到今天一般会被认为是“夹带私货”),书里某些内容今天估计也不会有人提了(莫德开门见山地说他反对《海牙公约》,因为这让军队无法使用大威力的反骑兵步枪子弹)。但是,在书中表达个人观点从来不是一件应该被谴责的事情,即使是一本这样的历史著作,表达个人观点也是作者的权利。尤其是这个AI能力提升的时代,一个好的作者,有义务通过他的书表达出他的观点,否则那东西不会有什么价值可言。在这些读书笔记里面,我会尽可能用自己的知识去补完作者的原文,以方便后来的读者理解。

骑士的重生

如果我们想从中世纪历史里挑出骑兵在步兵面前吃瘪的例子,其实很容易就能挑出来。譬如金马刺之战、斯特林桥(Stirling Bridge)之战、莫尔加滕(Morgarten)之战、莱尼亚诺(Legnano)之战等等,这些战斗都包含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骑兵没有能够冲破长矛步兵的阵线。后人有时会指责封建骑士们的散漫作风导致了这些失败,可是16世纪,全副武装而且有着近代化组织迹象的法国敕令骑士(Gendarme),依然像过去在克雷西那样朝着用火绳枪武装起来的西班牙大方阵冲锋,然后被打得一败涂地。从这个角度来看,16世纪的重枪骑兵纪律性似乎并没有比封建骑士好太多。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格朗松之战中瑞士步兵迎战勃艮第骑兵)《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南锡之战中交战的勃艮第下马骑士和瑞士长矛步兵)

当然,这个时期的骑兵盔甲远远超过了一个世纪前,那个时候全板甲才开始出现。实际上,在面对冷兵器的攻击时,全板甲的防御力是足够的,这点从阿金库尔之后英国长弓手的实战表现越来越糟糕就能说明一切——长弓早已无法伤害到一位全甲骑士(在那次战斗中,法国骑士们下马冲向敌军,他们只需要低头就可以避免长弓射穿头盔的缝隙,但是他们最终在泥沼里耗尽了体力,然后被步行的英国骑士和长弓手用长剑、斧头和锤子给“砍瓜切菜”了)。而这个时候的意大利战争则发展到了所谓的“佣兵战争”阶段,战术甚至倒退回了死板的重骑兵互相冲锋时期,因为这些佣兵浑身板甲,即使被对手的长枪冲下马也不会受重伤。这点对另一方来说也是的,因为活人可以要赎金,死人就不行了。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在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法国的瑞士长矛方阵和敕令骑士让意大利人见识到了真正的战士是如何打仗的。然后他们又给西班牙人上了一堂同样的课,在塞米纳拉之战中,法国的敕令骑士击败了西班牙骑兵的主力——标枪轻骑兵(一种西班牙人的特有兵种,装备轻甲、标枪和心形盾,西班牙军队里的板甲骑兵是他们的辅助),瑞士方阵则拖住了西班牙人的剑盾步兵,在西班牙骑兵败走后,法国骑士们一举击溃了残余的剑盾兵。当然,这场战斗的结果是,痛定思痛的西班牙人在贡萨洛·费尔南德斯·德科尔多瓦的改革下,拥有了自己的“瑞士长矛阵”,并且在切利尼奥拉之战中大败瑞士人和敕令骑士,此后,即使是敕令骑士,也难以依靠冲锋战术击败被火枪保护起来的长矛阵(或者说被长矛保护起来的火枪阵,取决于距离,从拉文纳到帕维亚,不断有英勇的骑士死在火枪的枪口之下。

然而此时可能很多人还没意识到,火枪也给了骑士一次重生的机会。让骑兵携带火枪这件事情早就有人做了,贡萨洛就在西班牙骑兵里加入了不少以火绳枪作为武器的骑兵,法国人也照做了。但是,真正促成新骑士诞生的并不是火绳枪,而是簧轮枪。这种枪械可以随时击发,而不再依靠一条危险的火绳,意味着一只手也可以发射。而且骑兵可以携带至少2把,他的侍从可以负责装填工作。当然,簧轮手枪十分昂贵,但是对连侍从都有的骑兵来说这问题不严重。因此,在16世纪后期,一种新的骑兵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些雇佣兵穿着漆黑的阿勒曼甲或者四分之三甲,以德意志制造的簧轮枪而不是长枪作为主武器,他们自称为“黑骑士”(德语:Schwarzenreiter),而法国人则称他们为“黑魔鬼”,从历史上看,他们还是未来的胸甲骑兵(Cuirassier)的雏形,但是这个时候的“胸甲骑兵”常被称作“手枪骑兵”。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典型的“半回旋”战术)《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穿阿勒曼甲的手枪骑兵)

早期的手枪骑兵们并不需要特别好的战马,因为他们也没有必要制造强大的冲击力,他们只需要冲到敌人面前,朝他们放枪,向后调转撤退即可。这种战术又被称为“半回旋”,对于那些不愿意靠近敌人的长矛的雇佣骑兵来说这是个好方法,然而它的问题也十分明显。1988年的格拉茨实验就说明了,簧轮手枪的威力和射程远不如步兵手里的Musket,以纵队展开的骑兵射击产生的火力覆盖也不可能媲美步兵的齐射。

因此不难看出,这种战术只适合对那些缺乏火力的长矛阵之类的使用,如果去冲击火枪步兵组成的阵线,骑兵们往往会因为担心被击中而不得不在过远的地方射击,导致他们的攻击毫无用途;如果去冲击传统骑兵的阵线,那么无异于自杀,骑兵在打完枪回撤的时候会将脆弱的后方完全暴露给敌人,而且在混乱中他们很有可能撞上队友的战马,不论出现哪种情况他们都会败给敌人的冲锋。例如发生在波兰和沙俄之间的克卢希诺(Klushino)之战就是典型的证明,使用手枪的沙俄骑兵在打完一轮后退的时候,被装备更好的波兰重骑兵冲垮了。在1590年的伊夫里(Ivry)之战中,法国天主教军的黑骑士在打完枪撤退时撞上了友军的敕令骑士们,后者的冲锋阵型被彻底打乱,完全丧失了动能,随后被法国王军的手枪骑兵击溃。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重演版本的克卢希诺之战,波兰骑兵和沙俄骑兵的混战)《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17世纪初的波兰翼骑兵,其装甲要比过去的重骑兵少了很多,但是地位已经一样了)《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17世纪早期的沙俄骑兵,装甲是典型的突厥风格,许多换用了手枪而不是图中的弓箭)《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冲散了沙俄骑兵后,波兰骑兵包围了沙俄的雇佣步兵阵地)

但是我们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手枪骑兵真正的武器并不是半回旋战术,而是手枪。仅仅对比武器的话,簧轮枪也许不是无敌的,但是骑兵的长枪更不适合,16世纪的重骑兵们经常无奈地意识到,他们的长枪只能用来刺敌人无甲的战马,即使是长矛兵身上那一套胸甲对长枪来说有时也是不可穿透的,而且发挥它的威力需要长期训练出来的经验,才能完成一次雷霆般的冲锋。火枪不一样,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接近目标就能开火,相当于一把可以指向各个方向的,无形的骑枪(没有长枪就不能冲锋了吗?枪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这么来说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手枪骑兵真正的战术应该是把手枪当成另一种长枪,应该先冲向敌人,在近距离内迅速射击,然后利用这种混乱进一步拔刀冲锋。骑兵也不应该采用纵队,而是应该采用具有纵深的横队,所有骑兵只要在射程内都应该开火。很快几乎所有的骑兵指挥官都开始这么做,譬如纳瓦拉的亨利、拿骚的莫里斯,当然还有后来的古斯塔夫和帕彭海姆。17世纪,欧洲重骑兵们纷纷抛弃了长枪,即使是还在使用长枪的波兰翼骑兵,也开始携带手枪。火器让骑兵迎来了近代化的机会。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胸甲骑兵的冲锋)《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胸甲骑兵常常佩戴的萨瓦头盔)《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罗克鲁瓦之战中法国火枪骑兵冲击西班牙方阵)

横刀立马的时代

进入17世纪时,德意志胸甲骑兵已经奠定了他们的地位。他们通常佩戴封闭式的“萨瓦”式(在德语里被称为Totenkopf,即“髑髅”式)头盔,身着批量制造的漆黑四分之三板甲,这种甲比过去的全板甲更厚(可以超过40kg重),胸甲被设计为倾斜的“防弹”造型,但是在大腿部采用的是铆接的“龙虾”形甲片,小腿只穿皮靴。一位胸甲骑兵可以携带好几把簧轮手枪,他只会在近距离开火,打完所有的手枪后还能拔剑冲锋。

但是这种骑兵并非所有国家都可以拥有,对于站在神圣罗马帝国敌对面的瑞典来说,他们没有足够多的良马(高纬度地区,缺少优质的马场),瑞典的国力也不能和神罗匹敌。不过,瑞典很早就受到了荷兰的影响,在步兵上,古斯塔夫采纳并改良了莫里斯的齐射战术,将火绳枪阵的纵深削减到6列横队,长矛兵位于阵型中央,在准备射击之前,后3列火绳枪兵和前3列合并,然后排成一列横队跪姿,二列横队半蹲,三列横队站立,所有人发动一次毁灭性的射击。而在骑兵上,古斯塔夫同样有一项创新,他将过去处于辅助地位的火枪骑兵转变为强有力的攻击武器。

古斯塔夫的火枪骑兵实际上算是缩水版的胸甲骑兵,他们不穿四分之三甲,主要的防御是一件皮衣(buff coat),使用硬化皮革制造,通常是黄色的,它无法防御火枪射击,但是对冷兵器伤害还是有一定防护力。骑兵们头戴一顶匈牙利式的“龙虾尾”开面头盔(头盔后面有甲片铆接成的护颈),携带便宜的燧发枪(当然,也会携带簧轮枪)和冲锋用的刀剑,皮衣外面只穿一件纯粹的胸甲。这样,对马匹的要去就降到很低了,而且也节约了成本(皮衣虽然也不便宜,甚至比他们的胸甲还昂贵,但总比四分之三板甲便宜多了;早期的Doglock燧发枪虽然容易哑火,比簧轮枪也便宜多了)。古斯塔夫也将骑兵冲锋时的纵深从6进一步减少到3,从而尽可能发挥齐射的威力。他的火枪骑兵遵循在近距离射击,然后进行一次短距离的全速冲锋,在近身搏斗中彻底击溃对手;甚至是直接拔剑冲击,在进入混战后才会开火。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古斯塔夫骑兵的冲锋)《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从左至右:雇佣胸甲骑兵,瑞典火枪骑兵,芬兰轻骑兵)

在三十年战争中,古斯塔夫的战术得到了充分考验。例如在布赖滕费尔德(Breitenfeld)之战中,即使神罗胸甲骑兵已经冲破了瑞典的雇佣兵队列,古斯塔夫的骑兵依然可以在近距离压制住神罗胸甲骑兵的冲击。同时古斯塔夫巧妙地采用了骑兵在后,步兵在前的阵列,而不是传统的骑兵在两翼,步兵在中间的阵列,从而能够让骑兵和步兵互相掩护;他还在骑兵侧面布置了少数火枪步兵和炮兵,可以迅速击退敌方胸甲骑兵的冲击。于是,这场战斗充分证明了,即使没有优良的马匹、没有更好的盔甲,一群只有劣马和部分盔甲的骑兵依然可以打败装备更好的骑兵。

然而就在一年后的吕岑(Lutzen)之战中,古斯塔夫翻船了,他带领一队骑兵朝敌人冲锋时,在战场上和他的骑兵分散了,又错误地冲到了敌后,最终被身后的敌人所射杀。有些消息称古斯塔夫因为太胖(主要是为了团结北德的新教徒不得不经常应酬)穿不上盔甲,结果死于这发枪弹,不过这种猜测没什么道理,古斯塔夫本人早在这之前,就曾经在波瑞战争中受过枪伤,那时他也没有披甲。当然,那次枪伤可能阻碍了他无法继续披甲。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布赖滕菲尔德之战中,帕彭海姆的胸甲骑兵冲击古斯塔夫的火枪步兵)《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吕岑之战中瑞典蓝旅被神罗胸甲骑兵突破)

古斯塔夫死后,北德意志的新教徒们失去了主心骨。但是在那之前,应该看看莫德自己的国家——他花了太多篇幅去介绍。首先,同为新教国家的英国又从瑞典这里受到了影响,以至于火枪骑兵也被引入了英国的军队,取代了过去的手枪骑兵。英国的火枪骑兵装备和瑞典差不多,战术上也深受瑞典人影响。英国并未卷入三十年战争,因为查理国王被处决和共和国的建立,让英国陷入了内战之中。

总体来说,英国内战中的骑兵不如三十年战争中的瑞典和神罗骑兵。只有议会军组建了两个胸甲骑兵团——哈塞尔里格(Haselrig)团和埃塞克斯伯爵近卫团,后者甚至没什么名气,此外可能还有一些骑兵长官穿四分之三甲。对于前者,亚瑟·哈塞尔里格的这个胸甲骑兵团又被戏称为“伦敦龙虾”,不过这些人的战斗力,包括他本人在内都远不如帕彭海姆的胸甲骑兵甚至是一般的德意志胸甲骑兵。议会军的其他骑兵和他们的保王军对手主要都是火枪骑兵(在当时的资料里经常被笼统地叫做“Cavalry”或者“Horse”),装备也十分相似,以至于保王军骑兵要在腰间缠红布来区分。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保王军的骑兵)《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议会军的骑兵)《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议会军的“伦敦龙虾”,最后的英国重装骑兵)《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哈塞尔里格和保王军火枪骑兵的战斗)

如果对比战术,我们会发现保王军的骑兵甚至更接近古斯塔夫的骑兵,他们采用三列横队冲击,甚至会直到混战才拔枪开火,冲锋的节奏也比较快,但是队形更加松散。议会军则采用了相对保守的火枪近距离射击+冲锋战术,而且也沿用了六列横队,在最终的冲锋前速度较慢,但是队形稳定。显然后者的纪律性更强,因此保王军骑兵的冲锋也更容易被议会军化解。书里介绍了很多有关这一块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不过在英国内战和三十年战争后,火枪骑兵就衰亡了。他们越来越少地在冲锋时拔枪,因为步兵的火力更强,继续对射没有必要,而且他们的旧式燧发枪也被新型的燧发枪取代了,英国的火枪骑兵也抛弃了盔甲甚至是皮衣。但是这种衰亡的另一个因素是,胸甲骑兵也“下沉”了,当他们的四分之三甲不能继续加厚,也就是在火枪面前越来越脆弱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轻量化了。吕岑之战后,华伦斯坦依然认为胸甲骑兵比无甲骑兵更可能从战场上生还,但是到三十年战争结束时,大部分胸甲骑兵们已经抛弃了四分之三甲,转而只穿一件胸甲和一顶开面头盔——这身装备和曾经的火枪骑兵别无二致。这就是为什么17世纪晚期的骑兵往往被用笼统的“Horse”概括,因为此时战场上的冲击型骑兵只剩下一种了。

轻骑兵和龙骑兵

龙骑兵(Dragoon)这个词可能是起源自德语Tragen,它的意思是“携带”,而不是什么“装饰着龙头的火枪”。早期的龙骑兵本质上依然是步兵,他们只在转移时骑马,遇敌时下马用火枪射击,他们的编制也是步兵类型的连队。实际上,一些龙骑兵甚至没有自己的马(比如三十年战争中的瑞典龙骑兵就有很多没有自己的马),他们自然也不穿盔甲,甚至不需要皮衣。龙骑兵们主要负责包抄敌人,转移阵地,抢占位置甚至是自杀性的殿后(路易十四的法国龙骑兵还干过镇压这种不光彩的脏活),实际上是比较低下的兵种(古斯塔夫评价他们是“骑在马背上的杂工”,只给他们准备一把火绳枪,一把军刀和一把斧头作为武器)。

不过在三十年战争后,龙骑兵不仅得到了保留,而且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一些龙骑兵开始在马背上直接射击,或者像轻骑兵一样冲锋。当然,此时他们依然保留着步战能力,但是在17世纪末期,龙骑兵在不同国家都开始扩编,甚至被真正按照骑兵编制。当然这些算是后话了,我们以后再说。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三十年战争中的瑞典龙骑兵和骑马猎兵)《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英国内战中的龙骑兵)《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纳斯比之战中的龙骑兵)

而对这个时候的骑兵,还有一种被叫做骠骑兵(Hussar),这最初是对巴尔干、匈牙利和其他东欧国家的一些“次级”骑兵的笼统称呼。譬如沙俄的哥萨克骑兵,巴尔干的轻骑兵甚至是作为重骑兵的波兰翼骑兵。这些人里面最接近未来的骠骑兵的是神罗的巴尔干骠骑兵,主要是克罗地亚人,他们不穿盔甲,携带火枪和军刀,也不参加正面决战,而是负责掠夺、侦察、突袭等次级任务。在三十年战争后,他们被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和奥斯曼帝国的战斗中。

神罗之外的其他国家也并非完全没有自己的轻骑兵,譬如在波兰,除了翼骑兵和披甲骑兵(Pancerny)外,还有作为袭扰、掠夺角色的利普卡鞑靼骑兵(他们的祖上是被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接纳的鞑靼人)。类似的是,瑞典也有自己的“鞑靼人”(不是我说的,这是一位法国人做的比方),那就是芬兰轻骑兵,芬兰的马匹因为它们的斯拉夫血统,要比瑞典自己的更好一些,而芬兰轻骑兵也充分利用了机动性优势,他们多数不披甲,也并非人人都戴头盔,使用的武器是瑞典骑兵剑或者东欧风格的弯刀,也能承担火枪骑兵无法胜任的多样任务。

《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神罗军队里的克罗地亚骠骑兵)《骑兵论》读书笔记:其一(波兰军队里的鞑靼骑兵)

对于奥斯曼来说情况不太一样,奥斯曼军队包含更多种类的骑兵,从最重装的宫廷西帕希(Kapikulu Sipahi)到各地的采邑西帕希(Timarli Sipahi),作为边疆军队的各路骑兵和朝贡骑兵,后者涵盖了塞尔维亚、瓦拉几亚的轻骑兵和名声可怕的鞑靼骑兵。他们的装备差别更是非常巨大,宫廷西帕希有着精良的军刀和锁甲,而朝贡的鞑靼人只有古老的弓箭。奥斯曼骑兵很少使用手枪,而且在17世纪渐渐无法和他们的欧洲同行匹敌,但是他们的剑术十分高超,正如奥斯曼军队里有大量的肉搏步兵,而17世纪晚期的欧洲步兵已经要告别长矛兵了(随着插入式刺刀的使用和骑兵装甲变少,长矛兵的本职工作没那么重要了)。

好了,到了这里我们基本上把16-17世纪的骑兵梳理了一遍。接下来我还会介绍后来的“近代”骑兵,感谢阅读。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