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银行业危机不断,中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避风港?|钛度宏观

539次阅读
没有评论

欧美银行业危机不断,中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避风港?|钛度宏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欧美国家的银行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先是美国硅谷银行宣布倒闭,接着互惠银行以及签名银行也在短短5天之内宣布破产倒闭,后是百年品牌瑞士信贷银行“暴雷”被瑞银收购。

而就在上周五,德意志银行的股价在德国法兰克福股市一度暴跌15%,收盘时跌幅为8.5%,报8.54欧元/股。一时之间,欧洲主要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收盘时跌幅超过1%。

欧美多家银行的接连暴雷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让全球金融市场一时间恐慌情绪弥漫。华尔街的投资人士表示,“事实上,没人知道德意志银行到底发生了哪些业务风险。目前资本市场犹如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大型银行股股价骤跌。”

德意志银行成欧美金融动荡风暴眼

市场普遍认为,德意志银行之所以成为欧洲银行业风波发酵的新焦点,一是受市场恐慌情绪波及,尤其在德国两家地区银行计划不提前回购其额外一级资本(AT1)票据后,市场普遍担心德国中小银行也面临资本金短缺压力,迫使德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大型银行收购问题银行“渡过难关”,但这可能给德意志银行业绩增长与业务稳定性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二是部分投资机构担心瑞信财务风险或将引发连锁效应,导致与瑞信存在复杂业务合作的德意志银行等欧洲大型银行风险敞口骤然扩大。

尽管欧洲领导人纷纷第一时间出面试图平复市场情绪,但收效似乎并不明显,特别是银行业板块股价在此之后并无太大起色。

恐慌情绪在欧洲市场蔓延,离不了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叠加作用。从内部情况看,过去三年,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作用下,欧洲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能源危机难以缓解,通胀水平持续攀升,产业迁移资本流出问题突出。同时,自去年7月份开启加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已连续6次大幅加息以遏制通胀,共计加息350个基点,资金成本大幅度上升。这种局面之下产生危机动荡的概率大增,好像渐行渐近的“灰犀牛”,欧洲市场对此是有心理预期的。瑞信危机的发生、德银股价的动荡,实则强化了市场对危机的预期,因而欧洲有关方面的安抚举措收效不显。

华尔街通胀交易专家、WinShore Capital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胡刚胡刚做客《钛牛了、股市!》节目时指出,欧洲在近一两年之内可能是全球通胀的重要关键点。

欧洲受俄乌战争影响最大,无论战争结局如何,对双方关系都是巨大的创伤。在此背景下,欧洲的能源价格将会维持高位,欧洲很多制造业公司的成本结构将完全改变,甚至会出现企业的成本结构无法让其具备全球竞争力,从而导致企业搬离欧洲。同时,美国政府还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方式来吸引这些公司从欧洲搬到美国。这都会导致欧洲经济进入衰退,进而引发全球经济通缩。

从外部情况看,美国金融业风险持续发酵,对欧洲金融稳定的冲击仍在持续。3月22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利率升至2007年底以来最高水平。在美国银行业震荡和美联储迅速提高短期利率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储户和企业正将资金从收益率较低的银行账户转移到收益率较高的货币市场基金,加剧银行挤兑风险。由于欧美之间密切的金融联系,美国银行业震荡带给欧洲金融市场的共振恐怕还将持续。

欧美银行业风险预警解除了吗?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针对欧洲大型银行的沽空能否得到有效遏制,还得看美国能否迅速平息地区银行存款外流浪潮。

3月24日,美联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的过去一周,美国银行业存款流失额总计达到984亿美元,其中地区银行的存款流失总额高达1200亿美元。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当周,约1174亿美元流向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这表明大量美国企业个人资金正从银行存款转移到货币市场基金“避险”。

“若美国地区银行的存款流失风波继续升级引发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居高不下,欧美银行股价仍将面临巨大的沽空风险。”华尔街相关人士指出。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在报告中指出,在硅谷银行事件之前,美国中小银行储蓄规模已经开始下降。一则高利率环境下中小银行持有资产净值下降,若因流动性问题选择亏本售卖资产,则会侵蚀银行资本金,导致银行破产风险上升;二则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利率远高于储蓄利率,降低储蓄意愿;三则在美国银行业16.3万亿美元的储蓄总额中,约有7万亿美元为未保险储蓄,对比货币市场基金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未保险储蓄的高风险溢价导致其吸引力下降。硅谷银行的暴雷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上述过程,提高了储蓄转移的斜率。

欧美银行业危机不断,中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避风港?|钛度宏观

截至本周一,随着美国第一公民银行就收购硅谷银行的所有存贷款,与FDIC达成了最终协议,此次不幸成为银行业危机“震中”的三家银行——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瑞士信贷,都终于在监管机构的牵线或强逼下,找到了各自的“接盘侠”

从本周市场的表现看,美国金融股普遍反弹,地区银行股纷纷大涨,避险资产美债也终于掉头回落——2年期美债收益率反弹了逾20个基点,市场似乎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那么,美国中小型银行风险预警解除了吗?本轮欧美银行业危机真的就此结束了吗?

市场普遍认为,硅谷银行破产只是冰山一角,在美联储强势加息背景下,美国很多中小型银行面临着存款流失以及债券减值的双重困境,存在较为严峻的流动性风险。

国联证券研究所联席负责人、首席策略分析师杨灵修做客《钛牛了,股市!》时表示,这次欧美银行业危机的风险释放不会这么快就结束,可能还会持1-2年,并且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他认为硅谷银行事件意味着,在过去一年美联储大幅快速加息过程中,全球资产价格都面临着估值的重新定价,特别是美国一级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面临着30%-50%的大幅估值缩水。

他进一步指出,二级市场(美股)的每日交易day to day trading和市场计价mark to market,能够比较快速的反映加息的影响,但是美国其实还有大量的非二级市场的金融资产,像一级市场的一些 PE、VC 投资,这些资产最终会通过二级市场IPO实现退出,但是现在它的账面估值可能比真正能够退出时的估值,毫不夸张地说,可能至少会低 30% 甚至50%。尽管它们不是每日交易,但这种风险是需要释放的。也就是说,在宏观利率大环境下金融资产重新定价的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金融风险的释放。

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兼金融研究部负责人夏春做客钛媒体App《Helen的财经晚餐》时表示,虽然国债利率倒挂让所有银行都面临很大压力。但银门、硅谷和签名银行这三家与众不同在于,他们都是加密资产和风投机构的友好银行,都在2020年之后资产负债快速扩张,并在2023年面临存款大量流失的情况,最终难逃厄运。去年加密货币市场的大幅下跌必然会,蔓延到风投、银行和资管。他认为,未来一些以虚拟资产和虚拟现实为核心的科技泡沫可能会破灭,很多国家主权基金、大型资管机构、大银行对于这些资产也有风险敞口,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坏消息还会继续曝光。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全球加息背景下的高融资成本和恐慌情绪的传染加剧了流动性冲击。后续重点关注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和资产端的“企业-商业地产-中小银行”风险链条。

欧美商业地产将是下一个被引爆的雷?

当美国正在努力解决银行业危机时,另一个潜在的风险点正在浮出水面:中小银行信贷紧缩的风险正在让商业地产变得摇摇欲坠,资产价格波动压力正在聚集。

受银行利率上涨的影响,地产需求迅速大规模地萎缩,地产特别是商业地产的价格正在显著下跌。近期,欧美地区已经连续出现了大型金融机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违约事件。

越来越多的华尔街大行,包括美国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都在警告商业地产很可能是银行业危机中下一个要爆雷的行业。

各大行得出的结论也极其相似:作为美国商业地产(CRE)的最大债主,区域性银行的危机正蔓延到CRE市场,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息差飙升,CMBS拖欠率已开始上升,而当前最脆弱的一环办公室地产可能会最先被引爆。

美国银行3月中旬进行的一项机构投资者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已将系统性风险视为头号威胁。这些机构的经理人认为,影子银行包括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基金等进一步违约的风险最高。此外,负债累累的美国公司和房地产公司也存在很大的危险。接受这项调查的机构投资者管理着近5500亿美元的金融资产。

外界的担忧也反映在了股价上,房地产板块是今年美股表现最差的行业之一。美国银行策略分析师认为,由商业地产贷款的再融资浪潮引发的潜在信贷紧缩可能会导致股市暴跌,并使经济陷入衰退。

据悉,区域性银行约占美国银行业贷款的65%,而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数据,中小型银行占商业房地产贷款总额的约80%。一旦中小银行被迫提高流动性储备而收紧贷款,美国商业地产将面对信贷紧缩的冲击。

大量存在于欧美商业地产的风险敞口更成为德意志银行重获投资者信任的真实障碍。根据金融公司Autonomous研究的数据,德意志银行涉及美国商业地产的风险敞口约168亿美元,是欧洲在这一领域风险最大的机构之一。虽然相对于该行目前雄厚的核心资本和良好的流动性,似乎风险可控,但考虑到整个地产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容小觑,特别是持续的信心危机可能会让任何问题扩大化。

在德国,房价去年四季度出现了12年来的首次下跌,而且同比降幅接近了2007年第一季度的水平,环比降幅高达5%。德国央行一直警告,德国大城市的房价被高估了25%-40%。近期,德国的房地产股也在加速下跌。

中国或成欧美金融风暴中的避风港?

世界银行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经济到2020年的潜在增长已放缓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该组织在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在以更快的增长速度开启了21世纪后,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极限”(即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的最高长期增长速度)将在2022年至2030年间放缓至2.2%。

事实上,在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之前,许多经济学家就已经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大幅下滑,因为在利率攀升的情况下,美国和欧洲的支出和投资预计都将回落。而如今,伴随着银行业危机的发酵,悲观情绪正进一步甚嚣尘上。

尽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全面的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发生,但他们也预计,银行业动荡和信贷紧缩阴影,将会令全球增长面临更大的风险。

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和经济学教授Eswar Prasad就表示,目前对全球经济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时刻。在发达经济体利率上升的基础上叠加银行业的问题,其影响可能会波及全球。

不过,近期多家海外知名机构、经济学家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认为在当前欧美金融市场动荡不断环境下、中国会是今年“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花旗经济学家在3月23日发布的一份简报中表示,近期美欧银行业的动荡凸显出中国是今年“相对安全的避风港”。“随着汽车销售回暖和房地产销售趋稳,经济活动势头有可能进一步回升。”花旗经济学家认为。

经济学家指出,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各国中实现经济加速扩张的“例外”,从而为这个国家在美欧经济体面临金融动荡风险加剧时提供一种增长“对冲”。“考虑到中国的增长溢出效应、金融稳健性、政策纪律及新的政治经济周期,中国至少将会成为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最新举措表明,中国正在“全球波动中提供政策支持保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3月27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表示,中国经济正强劲复苏,趋势非常稳固且动能强劲,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可能超过1/3。

汇丰投资管理全球行政总裁尼古拉斯·莫罗也看好中国的金融市场。据外媒报道,尼古拉斯表示,随着欧美市场出现通胀危机,各国央行持续加息,与经济周期增长前景更为乐观的亚洲形成巨大反差。在他看来,亚洲市场投资的吸引力在于:不仅具备超额收益的潜力,在资产配置中因为中国市场和欧美的环境差异还可以实现分散投资。

3月2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当前,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压力,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韩文秀称,中国是国际金融安全的避风港,多年来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常态化,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稳住了金融体系,消除了大量风险隐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当前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压力,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银河证券报告指出,美国加息结束对全球的权益资产来说都是一个较为明确的利好信号。美联储本次加息并未带动美元指数上涨,预计美联储加息已接近尾声,直接利好港股,中长期看,对A股市场亦有利好催化。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也认为,近期欧美银行风波是一个“有限且被看到的风险”,只要风险可控,有助于美联储抗通胀,资金回流中国。

更多嘉宾精彩观点,请点击《钛牛了,股市!》第八期直播回放。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