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72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前排预警:某些观点可能会引起不适。还希望大家友好探讨,友好交流。还请多多谅解。

本文所有内容全部剧透,强烈建议您观看影片后再来阅读

《宇宙探索编辑部》,一部在平遥电影节上近乎于好评如潮的电影,终于登陆广大院线了。对于这部电影,其实我一开始也有很大的期待。首先,我特别喜欢电影海报的风格:那种古早的大方块的艳丽字体,板板正正的写着《宇宙探索编辑部》几个大字;一个大大的锅一下子就让我回忆起了气功热;背景板虽然十分朴素,但一下子就能把我拽回到八九十年代科幻刊物盛行的年代。神秘的外星人,流行的气功热,一个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星辰万物的魔幻年代的序幕仿佛就要展开在我的面前了。这一张海报的魅力,就已经是十足的大了。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再一看剧情预告,好像也确实是那么个事情:一个执着的民科到了现在这个年代,依然坚信有外星人存在,守着已经频临倒闭的杂志编辑部,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这个劲头确实非常的抓我心,我也很希望看到在这个人身上能够发生什么样的趣事。所以,抱着这个好奇心,我走进了电影院。

事实证明,我可能对于这个电影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或者说是理解错了这部电影的意图。我能明白孔大山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我也能够明白这个片子怎么能够让人喜欢。它的优点很多,但在我看来,缺点也很大。

在这种矛盾的对立下,我确实喜欢不起来。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沉湎于过去的唐吉坷德与父亲

电影一开头,我就笑了。或许是因为隔壁的金广发看得实在太多,一听见春节序曲就实在是有点绷不住。年轻时候的唐老师虽然在古老的录像带中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来他时尚的穿着打扮以及飒爽英姿。他依然是内向的性格,但是在外星人这一块却能侃侃而谈,聊得头头是道。

那时候的一切看起来有多么美好,现实就有多么残酷。现在的唐老师只不过是一个濒临倒闭的杂志社的主编。他的头发已经变得乱糟糟,那身看起来很酷的风衣现在也成老土的棉服。自己骑着一辆看起来型号很老的电动车穿梭于北京的街头,最终来到了那个混杂着市井嘈杂,有响个不停的学生练习器乐的破旧办公室里。就这么简单且残酷,被淘汰的概念与文化就是这样子被对待的,这很现实。现实除了压迫他根本不在乎外人眼光的异样精神以外,更是狠狠地打击他的物质生活,那个他不得不面对的东西:暖气费都交不起,出门的车票也买不起。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而唐老师本人呢,他的表现就是内向且犟。他对于自己的穿着打扮毫不在意,生活保持着最低的能过水平,毕竟他认为“ 在完成繁衍任务以后,性欲是一种疾病”。他对于来访问的赞助商一句话都憋不出来,但一旦谈论到有关到宇宙的错误论据知识,他就能立刻夸夸其谈,甚至毫不留情面的指出对方的错误。为了找到外星人,他的各种手段与思路让我大开眼界:电视机坏了得去查NASA的最新消息;他教那些精神病人关于外星人的知识,是因为觉得这些人更容易与外星人产生链接;看见网上一个P的都觉得假的野鸡视频都想着去实地亲自看看。这实在是太疯狂了。

这种在常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我看来就是一种人的体现:一个真正在现实社会追求自己理想的疯子。这也让整个片子铺上了一种土了吧唧但是又极其疯癫的气息。在这种人发生的事情是非常可悲,又非常可乐的:穿上宇航服死活脱不下来;电视机明明可能就是坏了,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红巨星坍缩的影响,可最后还是得偷偷地去修电视;虽然心不甘情不愿的卖了宇航服,但仍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定要找到外星人。这种荒诞不经却令人忍俊不禁的形象恰恰突出了唐老师就是一个唐吉坷德似的人物:他不愿意放弃,不想放弃,不撞南墙之前绝不回头。你要不提宇宙与外星人,感觉他就是一个有些学问有些怪的老头,但是只要一提宇宙,一提外星人,整个人就开始变得疯癫了,疯癫到什么事情他都不在乎。

正如同面对雪花的电视屏幕,唐老师说的那句话一样:“ 这不是普通的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但是,一旦深究起对其疯癫的原因,整个电影就看起来不科幻了。唐老师看起来民科,其实也没那么民科。他坚信外星人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寻找外星人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崇高的理想或者猎奇心理,而是回归到了他自身深处的黑暗:为什么我女儿会自杀?为什么她要执意抛弃我?为什么她最后留下的话语是 “人类存在在宇宙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一下子就把整个节奏变得有些俗套了,带回到那个中国电影提来提去的父亲形象。自己坚信的科学理想只不过是给自己丧女之后,追求那个未解的答案,弥补自己内心伤痛的一块遮羞布。这种不惜一切的疯劲,还是源于那份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救赎。

我后来看网上的评论,大家都喜欢这股疯劲,这种疯疯癫癫却又能真正敢干疯事的想法,谁都想干,但谁又都不想干。有人愿意把这种事情真正做出来,放在大屏幕上,现在的人喜欢,我也喜欢。我何尝不也是唐老师呢?自己内心深处也有那么多许许多多的俗不可耐的事,逼着自己产生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做出一些荒诞离奇,让人哄堂大笑的事,最终低头向现实认输,把这些想法藏得严严实实。那么多人间发生的悲欢离合,都能在唐老师的身上看到,最深处的想法也得服从于自己的侄子要结婚,得交暖气费,不过他依然也有寻找答案的巨大勇气,这一点我是佩服的。因为我根本做不到。

这就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之一,孔大山导演把唐老师的故事拍的很生活,很唏嘘,又拍出了许多人内心中的秘密:谁都有唐老师疯疯癫癫的想法,我替你们拍出来了。而且我拍的不光是唐老师,没准拍的也是你吧。

唐吉坷德提马向前, 桑丘·潘沙受之鼓舞,紧随其后。我欣赏的地方莫过于此。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用走近科学的方式阐述不“科幻”,未见得好看

用这个标题,我当然不是贬低张腾岳老师的《走近科学》节目,而是影片进入第二章后,就给我带有一种浓烈的乡土科幻气息,从种种超自然现象以及浓厚的封禁迷信当中寻找到科学的蛛丝马迹,寻找一个合理的解答,这很符合《走近科学》的气质。天上出现的巨大光柱被描述成菩萨下凡,石狮子口中的球丢了引得无数人烧香拜佛。你说当地人是真的相信这是神仙显灵,还是外星人降世吗?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把香火钱卖出去。

看起来的事情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但唯一让人觉得不正常的就是那个顶着大锅,时不时晕倒,不停在念诗的孤独男孩孙一通。他孤独的念着新闻以及自己的诗歌,旁边的老大妈直接戴上耳罩来屏蔽他的声音。他的孤独与内向都和唐老师没什么两样,但他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带来神迹,带来外星人出现的迹象。日蚀来临,神秘与恐怖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黑暗中闪现的孙一通直勾勾地盯着每一个人,命令第四面墙的观众闭上眼睛,随后展示那个真实可鉴的神迹。在摇晃的镜头下,那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它真的有,但你能接受寻找事实带来的代价吗?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唐老师不在乎,他不在乎找到这一切的代价,也能勇敢的抛弃掉那些要回顾世俗的人们,跟他或多或少都有些趋同性的人,踏上这一趟《走近科学》的答案寻找之旅。不过问题在于,科不科学是根本不存在的,无解。你能说那头追求的胡萝卜的驴出现在河滩上就是科学的吗?你能说孙一通手上的外星人骨头就真的是猴子给的吗?你能说最终孙一通被麻雀裹着飞向高空就是真实的吗?

说不明白。科学点的说法就是唐老师吃了毒蘑菇后产生的幻觉,不科学点就是孙一通向唐老师展示了所谓外星人的神迹。但科不科学都不重要,宇宙与外星人也不重要,重要的落回到了本质问题:生命才是最有意义的价值。爱将我们彼此链接到一起,这根本没有对与错之分。这就唐老师穷极一辈子找到的东西,所以最后他放下了,解散了编辑部,能够正常的参加侄子的婚礼,也能在为女儿念诗的时候用一场大哭来代替所有的辞藻。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这都没有问题,阐释的这个观点我也能理解。但问题在于:

他不好看。

《走近科学》为什么好看?是因为他每一期都足够神秘,足够有包袱,里面出场的每一个角色都能对所谓的超自然现象给出一个自己的解释,最终一切都落回科学。这个过程有起承转合,足够接地气,耐人寻味的同时也能让在你看到答案的时候会心一笑。《宇宙探索编辑部》就给我这样一种看《走近科学》感觉,但问题在于这一期节目他不好看。

当然了,你可以说我很俗气,但我实在无法在那种看多了晕眩的手持镜头之下,再去费劲巴拉的理解孙一通那在我看来略显堆砌的辞藻,甚至有点晦涩难懂。从进村之后,到唐老师遇到驴之前,除了日蚀那一段,所有的桥段都显得无聊。醉汉把帐篷点了好玩吗?女的被狗追着咬好玩吗?我实在没觉得有什么能够让提起精神的地方,更别提镜头晃来晃去之后也没法一直专心致志的去理解了。

更别提那两个配角:喝醉酒的那日苏以及也有心理疾病的晓晓,他们俩在我看来没有存在感,也没怎么推动剧情的发展。就感觉是两个人背后有很多很多的故事,但是不说,不做,他们很好地充当了自己的背景板,但也就这样了。有他们没他们根本没什么区别。既然这部片子一直被叫做《科幻西游记》,我觉得唐老师、孙一通以及秦彩蓉都是这场旅行中的一份子,不可或缺。这二位呢?

缺失的也不光只有他们,还有《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编辑们。这个办公室还有那个有些胖胖的大妈,还有在电脑屏幕后面默默敲字、作图,默默封上窗户的姑娘们。她们对于宇宙是怎么看的?对唐老师是怎么看的?她们在这里又是为了什么?没有,没有给出任何的答案。这很可惜。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郭帆导演的一张图片,是把《编辑部的故事》中《人间指南》的招牌和《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招牌放在一起,拍的照片。后来一查,还真就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截图。很好看,在我看来又挺惋惜的。这部电影既不编辑部,也不够如同《大腕》里的精神病院一样那么的精神发癫。落回到生命的主体的收口,没有那么宏大,缓了好半天才能落回到个人这个视角上,总觉得不伦不类。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不过,说到这里,有一个配角我没有提:秦彩蓉。我觉得她是唯一一个面对理想、疯癫,虽然抱有怨言,但仍然发自内心去包容他人的人。她是一个活得洒脱的现实主义者。

在苦难中仍然选择拥抱理想

秦彩蓉知道唐老师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从她的视角当中,从她忍不住哭泣的声音中,知道了为什么唐老师执着于外星人的事实。但同时又充满了疑惑:她明明有着自己的眼镜店,她完全可以脱离这个烂摊子,她也早也受够了唐老师的一切,但确坚持了那么长时间。这太神奇了。

帮唐老师拉赞助商,指责唐老师看了个视频就又要去实地探险,为了给唐老师筹集路费卖宇航服,力劝唐老师不要买外星人骨头,自己还得给石狮子烧香拜佛求原谅……不得不说,秦彩蓉身上的矛盾点也是很大。她早就看透了唐老师的不切实际,百般阻挠,但每次都在那个更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帮助唐老师扫平眼前的一切障碍,就为了帮助他实现自己追求的理想。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再深一步,为什么秦彩蓉会一直做下去?可能真的是对唐老师的爱吧,或许吧,都这么多年过来了,如此知根知底的情况下,什么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什么小的优点都会无限放大,唐老师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换个角度再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理想主义呢?她确实就压根不相信什么外星人,她自己的生活中也充满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和挫折,在泥巴中奋力前行,事后轻描淡写嘴上唠唠叨叨的擦掉泥巴,继续完成下一份应该做的事情。陷在苦难中对于她来说是毫无意义,她选择继续去拥抱理想,继续在自己普通人的生活中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眼镜店可以不开,但编辑部必须得来;跋涉千山万水也没关系,就要看看唐老师最终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实现了最好,实现不了又再唠唠叨叨中准备着下一次随时就来的探险。

相比于可能脱离掉现实的唐老师以及孙一通,秦彩蓉可能才是生活中出现的人。她忘不掉苦难(唐老师女儿的离去),但她依然选择相信理想,依然能让自己活得足够洒脱。这种疯癫与现实之间的平衡,把握的太好了。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总结:或许很好,但我没法喜欢

《宇宙探索编辑部》,在我看来,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有些地方我真喜欢,有些地方我也很讨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这部片子和我想的差距过大。我原以为这部片子是讲一个已经被世人遗忘的科幻杂志的发展,一个看起来民科的人为了找到真正的外星人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但后来落到了生命以及基因序列,落到人类本能的爱以及执拗,而且描述的还有点假大空,难免有些泄气。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和我本人有一些关系。如同前文所说,我是一个有些恋旧的人。我想当然以为这部电影是对《科幻世界》杂志的致敬,对那些老一代科幻杂志编辑,对科幻作家的致敬。甚至像我对《顽主》,对《现代启示录》这两部电影的疯狂迷恋一样,寻找一个我根本没有生活过的时代的蛛丝马迹。但可惜,《宇宙探索编辑部》并不是这样的电影,我从中得到的幻想,封面海报上的时代追忆,也仅仅只能在影片第二章前那些支离破碎的叙述中略见端倪。

总而言之,《宇宙探索编辑部》有好有坏,我个人所看来的缺点可能也根本不是什么大到离谱的缺点。这是一部文艺电影,而且还是一部气质写满发疯的电影。这部电影能够走进电影院,面向广大的观众,已经是一件堪称奇迹的事情了。大家看完这种电影,能笑出来,能哭出声,能引发思考,能让自己积压的发疯情绪释放出来,我觉得这电影立大功了。

还是真心希望这种电影,越多越好。

《宇宙探索编辑部》: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我却喜欢不起来(本人公众号SadDogParty。欢迎关注。)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