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双增,新产业市场信心依旧不足,背后隐患在哪里?| 看财报

499次阅读
没有评论

营收、净利双增,新产业市场信心依旧不足,背后隐患在哪里?| 看财报近年,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作为赛道里面的“独角兽”新产业(300832.SZ)也顺势乘上东风,在2022年取得了靓丽的业绩。

4月6日晚间新产业公告,公司营业收入为30.47亿元,同比增长1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8亿元,同比增长36.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41亿元,同比增长40.52%;基本每股收益1.6907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元(含税)。

新产业的这份年度成绩单可谓不错,对于二级市场股价而言无疑是大利好。然而,公告发布次日,新产业的股价却迎来高开低走,整体走势略显得有些信心不足。截至4月7日收盘,股价报收59.69元/股,上涨1.26%,总市值469亿元。营收、净利双增,新产业市场信心依旧不足,背后隐患在哪里?| 看财报新产业年度业绩明明非常好,可是市场却并不买单,为何?

毛利率下滑,业务结构单一

2022年,新产业的年报不仅展现了其良好的成长性,同时也突出了其优异的盈利能力。只是在诸多亮点之中,仍有些许不足。

营收、净利双增,新产业市场信心依旧不足,背后隐患在哪里?| 看财报

众所周知,毛利率是衡量一家公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018年至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0.81%、79.96%、77.18%,虽然与贵州茅台等高毛利率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接近80%,已属高毛利率了。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近年毛利率有下滑趋势,2021年-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1%、70%。如果公司未来毛利率继续下滑,那么新产业的盈利能力可能有降低的风险。营收、净利双增,新产业市场信心依旧不足,背后隐患在哪里?| 看财报为何毛利率出现下滑?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在海外市场的仪器产品开拓力度。从年报来看,公司海外业务总收入占公司业务比重达68.16%,同比增加了16.73%。同时,公司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均采用了更为积极的销售政策,整体下调了仪器的销售价格,从而引发了新产业整体毛利率下滑。营收、净利双增,新产业市场信心依旧不足,背后隐患在哪里?| 看财报虽然说业务出海可以打开销量,但是如果公司将来不能在成本、技术、品牌等方面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或者国际知名诊断企业改变市场战略,采取降价、收购等手段抢占市场,则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新产业收入单一也是隐忧。2022年财报显示,该公司来自体外诊断的收入占比为99.79%,来自其他业务的收入占比0.21%。营收、净利双增,新产业市场信心依旧不足,背后隐患在哪里?| 看财报虽然目前暂时看不出业务收入单一会给公司带来哪些不良影响,但是未来随着市场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变化,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变差,业绩可能会受到影响。据了解,作为同行的安图、迈克上市之后都开始大展拳脚,各自收购了一些相对优质的标的补充业务线,可见企业都担心“一条腿”走路的风险。

此外,新产业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也存在风险,比如股权分散,实控人不参与公司经营。针对上述问题,钛媒体APP已向新产业发出致电,但截至发稿公司方面未进行回复。

大股东和高管频繁减持

实际上,导致市场信心不足的还有大股东和高管频繁减持。

2014年,新产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20年5月12日,新产业又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随着新产业的成功上市以及近年在二级市场不俗的股价表现,公司背后的一众重要股东也开始套现赚钱了。

2022年6月23日晚间,新产业发布公告,该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红杉聚业的一致行动人红杉铭德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该公司股份不超过478万股(不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0.6082%)。

与此同时,新产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刘海燕、李婷华分别持有该公司股份135万股、102万股(分别占该公司总股本的0.1722%、0.1289%),计划自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均减持该公司股份不超过23万股、23万股(均不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0.0293%、0.0293%)。

钛媒体APP注意到,2021年12月红杉铭德就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该公司股份不超过494万股(不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0.6280%);同时红杉铭德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494万股(不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0.6280%)。

除了上述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外,2022年6月7日,新产业的另一高级管理人员丁晨柳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该公司股份不超过29万股(不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0.0369%),丁晨持有新产业股份138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0.1755%)。营收、净利双增,新产业市场信心依旧不足,背后隐患在哪里?| 看财报对于新产业的减持,曾经高管还发过致歉函。据新产业公告显示,2023年2月9日,公司收到高管张小红出具的《关于未严格执行股份减持计划的致歉函》,获悉张小红披露的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其于2022年12月27日-2023年2月9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68.0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866%;但在实施减持计划时,因操作失误超过减持计划披露的拟减持公司股票数量780股。

说实话,新产业上市后吃着行业发展的红利,股价不断攀升,然后公司大股东就开始急于套现了,给市场传递的就是对自己公司信心不足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司限售股解禁时间表得知,接下来5月12日,将会有一大波股票面临解禁,那么解禁后股东会不会继续高位套现呢?营收、净利双增,新产业市场信心依旧不足,背后隐患在哪里?| 看财报

行业机会大,小心集采重锤

新产业成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并且专注于化学发光领域的研究。目前来看,新产业确实处在一个充满光明未来的产业——IVD上。而且化学发光又是IVD中高景气度赛道之一,未来在国内最重要的市场空间就是逐步实现对进口设备的替代。可以说从IVD行业概念来讲,国内化学发光市场空间大,德勤预测2022年已超过400亿元,是整个IVD赛道最靓的仔。

行业虽然机会很大,但是新产业在IVD集采降价,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降价,海外拓展不及预期,新业务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等方面,依然存在风险。

尤其是集采存在不确定性。集采的威力巨大,从全国心脏冠脉支架集采可以窥见。被纳入集采范围内的企业,其出售的支架价格最高可被砍去70%。

如果未来化学发光法检测业务被集采,那么作为这一领域的国产龙头,新产业恐怕很难逃脱被集采的命运。而且业务上又比较单一,则意味着集采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将会非常大。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集采可以实现以量带价,降低一定利润损失。并且国产商家在价格上的优势可以通过被纳入集采名单,挤占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加速国产替代。但此前心脏冠脉支架大幅降价的前车之鉴,足以让诸多投资者胆战心惊。如果集采来了,新产业还能否实现之前的高利润,这又将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雷。(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智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