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产品开发模式的底层逻辑

575次阅读
没有评论

企业通过抓住产品和细分市场来完成商业价值变现,在企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也衍生出来了两种产品开发模式。本文就这两种产品开发模式,与大家谈谈作者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两种产品开发模式的底层逻辑

产品开发其实是一个PMF(Product Marketing Fix)的过程,这里的P指的是产品,而M指的是一个个细分市场。企业通过抓住产品和细分市场来完成商业价值变现,抓住产品容易理解,但如何抓住细分市场呢?

答案是通过下游客户。拿消费电子产品的流通链路举例,工厂->品牌商->渠道商->用户。对于工厂,品牌商就是他的客户,工厂是通过链接上品牌商间接抢占市场的。

整个过程,由于企业的发展,客户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衍生出来两种产品开发模式。一种是新产品切入老客户,另一种是新产品切入新客户。

以下和大家聊聊,我对两种产品开发模式的理解。

一、新产品切入老客户

在谈产品开发模式前,我们先理解一下竞争壁垒。对企业来说,竞争壁垒是围绕着产品和客户构建的。* 产品:低成本优势、技术领先优势、产品专利、产品丰富度等

* 客户:场景需求理解、业务逻辑理解、决策链路理解、合作模式理解等

产品壁垒较容易理解,它代表了企业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差异化优势。而客户壁垒如何理解?实际客户壁垒代表着细分市场的进入门槛,高门槛会过滤掉很多的竞争对手。

拿安防举例,现在回头看AI四小龙面对海康、大华的败局,根本原因不是产品,而是AI四小龙没有客户积累,缺少了那张和老大哥同台竞技的入场券。

作为产品经理或销售,该如何基于壁垒做竞争?抽象出来就是,产品经理如何做从1-N的产品开发,而销售如何做从1-N的客户开发?

产品经理,要基于老客户快速开发新产品,做快速试错。比如扩展产品矩阵,布局名产品、利产品、量产品,助力客户覆盖更多的用户。因为老客户有信任基础,沟通成本低,同时老客户已经赚到了前一波甜头,他们担心错过下一波,风险承受度高。

同理,销售要基于老产品快速开拓新客户,老产品经过市场的论证,产品稳定性、功能体验OK。考虑到新客户风险承受度低,建立信任难,所以,销售要尽可能控制产品风险对于客户开发的影响。

新产品切入老客户的逻辑是,通过固定客户这个变量,降低新产品开发风险,快进快出。

二、新产品切入新客户

而初创公司或者新BU,PMF过程则复杂很多,存在多个变量。新产品、新客户,甚至还有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做从0-1的商业闭环。

任何变量的出错都会导致整个公司或BU垮掉。产品经理和销售不知道产品的终局,而客户更是充满了顾虑、不信任,即使对你的产品有兴趣,他们也不会轻易表露。

我们试着还原一下整个过程:

1、找到了种子客户,然后不断在客户露脸并表演节目、秀肌肉,展示产品能力。

2、客户有了初步的信任感,并且被某项产品能力打动,然后提了一些需求。

3、根据需求完善了demo,又跑去找客户展示产品能力。

4、客户看了一眼,觉得有些地方不对,然后又提了一些需求。

5、n次的完善和需求变更后,客户说:要么你把demo留下,我们试试。

6、客户demo测试通过,然后要了一些样品试试,然后再到试产订单,这个过程又经过了n次的完善和需求变更。

7、直到首批大货订单。实际过程会远比这个复杂,这就是多变量导致的高复杂度,你做不到快进快出,你只能小步快跑。解法逻辑是什么?是找到一个固定,或变化不大的客户,通过尽可能的控制客户这个变量,然后不断试错找到产品的终局。

可想而之,这个种子客户是多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华为海思经常在海康、大华门口表演胸口碎大石、喷火的节目,只为获得一个“试试”的机会。

这就好比,你要画“一匹马”,但是你没有见过马,你怎么办?你得找到那个“见过马的人”,和他建立链接,然后与他不断试错确认。可能刚开始时候,你画了“一头猪”出来,但没有关系,那个真正“见过马的人”会纠正你,最终你将不断靠近那个真实的马。

​最后的话

无论是新产品切入老客户,还是新产品切入新客户,底层逻辑都是通过建立与客户的信任,以降低产品开发风险。

产品开发如此,产品经理职业发展同样如此,只是此时的“客户”是你的内部投资人——领导。

比如,你初出茅庐做产品,你要做一个从0-1的现象级产品?领导愿意为你承诺风险吗?当然不愿意,这背后可是大量的资源、资金风险。

你需要在公司不断做出一个个成绩,慢慢积累你的信任值。当信任值足够大时,领导将和你一起抵抗风险。这本质是人与人信任的游戏

本文由 @硬件产品对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