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间,南宁百货(600712.SH)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下降18.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49.31万元,同比下降2544.11%;扣非净利润为-7261.37万元,同比减少247.99%。总的来说,2022年,南宁百货营利双降,由盈转亏。
2022年,受宏观经济减速、需求萎缩、区域竞争加剧等多重不利影响,加上实体零售门店消费受到线上多元化渠道分流,门店客流量持续低迷,线下消费市场景气度不高,以实体经营为主的传统百货形势更为严峻,南宁百货作为广西老字号品牌的商店也深受影响。不仅如此,公司还陷入了陷入盈利一年,亏损一年的怪圈现象。
“盈利一年,亏损一年”魔咒
南宁百货主要从事商业零售业务,目前开设有13家实体门店,公司主营业态涉及百货、家电、超市、汽车、电子商务。2022年,南宁百货主营业务收入为5.86亿元,同比下滑17.09%。南宁百货称营收降低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减速,需求萎缩、区域竞争加剧、门店客流大幅减少的影响,销售下滑;另一方面公司2022年下半年响应政府执行减租政策,宣布对2022年疫情期间承租公司房屋及广告位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给予减免租金,共计约340万元。
从业务结构来看,商品百货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商品百货营业收入为4.26亿元,营收占比为72.8%,而汽车、商品、电子商务业务营收合计1.59亿元,营收占比27.2%。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业务的营收均处于下滑状态,电子商务业务下滑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公司调整了电商职能,不作为独立业务发展所致。
分季度来看南宁百货的业绩状况,2022年四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8.3万元、-999.2万元、-158万元、-4884万元,可以看出公司从第一季度便进入亏损状态,虽然在第三季度业绩发生好转,但在第四季度亏损加剧。南宁百货向钛媒体APP表示,公司在第四季度亏损加剧的原因是由于疫情放开后,大部分人因感染新冠而居家办公,给公司百货业务带来不利影响。在非经营性损益方面,2022年,南宁百货非经营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812万元,包括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226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870万元,而非流动资产的处置主要是将长期亏损的文化宫店经营场地整体转租,从而确认的相关资产处置收益约866万元。
有意思的是,钛媒体APP梳理南宁百货近几年财报数据后发现,公司自2016年以来,每年的业绩都保持着一年亏损一年盈利的频率。从2016年-2021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3428万元、177.1万元、-4486元、475万元、-1.3亿元、263.9万元。
深陷合同纠纷,涉及虚假交易
导致南宁百货陷入亏损的另一大“罪魁祸首”是公司因合同纠纷计提了大额信用减值损失。这顺便牵扯出南宁百货与水产品供应商购销合同纠纷案件,2017年11月-2018年3月,南宁百货分别与旭骏水产、汇丰水产、满鲜水产、京昌水产、昌泰食品等5家水产品供应商合作开展冷冻水产品三方贸易业务。但在履约期内,上述5家供应商出现违约,导致南宁百货支付的采购款未退回。2018年8月,南宁百货向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前述5家供应商返还货款并支付违约金。这场拉锯战持续了5年时间,最终在今年1月落下帷幕,南宁百货以败诉惨淡离场。
因此,南宁百货不得不根据法院终审判决,对该案剩余的坏账准备约2327.90万元进行计提,并将此项坏账准备计入信用减值损失。至此,关于上述案件的坏账准备将全额计提完毕,该案件累计全额计提信用损失7597.63万元。这不仅使南宁百货信用减值损失在2022年暴增(相比2021年增加了17倍),也导致公司2022年亏损加剧。这还未完,南宁百货对钛媒体APP表示,公司会向相关部门提交再审申请,届时会发布公告。
南宁百货的麻烦不止这么多,2022年4月,南宁业绩因连续三年财报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被上交所通报批评。据悉,2016年10月-2018年3月,南宁百货累计开展海产品贸业务43次,其中30次业务未发生真实商品交易,涉及 8家上游供应商及5家下游客户。但南宁百货对上述业务按照真实商品交易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公司2016年-2018年年度报告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南宁百货与虚假海产品贸易业务相关科目包括存货、预付账款、营业收入,3年内累计确认的金额分别为1.05亿元、6749万元、1.07亿元。南宁百货在未发生真实商品交易的情况下进行会计处理,且相关会计差错持续多年,长期未进行纠正,导致未能如实披露多期年度报告的财务信息,上述行为不仅违反会计准则,还违反了相关规定。(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若菡)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