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遇“寒冬”:中科通达上市首亏,应收账款超过50%丨看财报

581次阅读
没有评论

智慧交通遇“寒冬”:中科通达上市首亏,应收账款超过50%丨看财报

中科通达首亏 高度依赖政府客户

中科通达(sh688038)出现上市以来首度亏损。4月14日晚,中科通达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91亿元,同比下降8.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844.39万元,同比下降123.05%,由盈转亏。且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这也给公司现金流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截至2022年底,中科通达的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占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

对于阿里巴巴、浪潮科技、海信等企业,或许可以通过其他业务反哺智慧交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回款难、项目周期长的问题。而对于业务方向单一的中科通达,过度依赖政府客户,回款问题或将悬在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过度依赖政府客户,导致应收账款高企

公开资料显示,中科通达是国内公共安全信息化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包括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实施、运维服务的全周期公 共安全管理信息化服务。目前公司主营业务由传统的公安信息化拓展至整个数字治理与公共安全综合服务领域,业务涵盖数字公安、智能交通、数字政务、智慧社区、数字派出所、数字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在分业务上,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依旧是盈利核心,营收3.12亿元,但同比下降10.24%,毛利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2%,为19.95%;信息化系统运维营收占比第二,为0.57亿元,同比减少13.38%,毛利率减少14.25%,为21.71%。

对于亏损原因,公司表示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影响,各级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金额减少或进度放缓,公司较多项目签订、实施、验收时间滞后,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滑。同时,为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减少对现有市场的依赖,积极拓展省外市场份额,公司主动调整市场策略,导致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水平同比下滑。

智慧交通遇“寒冬”:中科通达上市首亏,应收账款超过50%丨看财报

中科通达归母净利及同比增长率

智能交通市场需求多来自于政府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当财政收缩时,市场需求不足,项目延迟,大型项目瘦身,收款难度增大等等,都会给市场带来短时间的负面影响。而企业的应对之策,各有不同,但本质上多是开源节流,压缩市场推广成本,严选项目,追回款等,有能力的企业还在此期间练内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城市债务偿还问题在近期成为了焦点。财政部长刘昆近来针对地方债务危机强调“坚持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对于规范管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话题,他说,“将进一步打破兜底预期”。

这或许意味着,债务作为终极难题,未来数年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而智慧交通企业也难以规避这一难题。

在年报中,中科通达表示,受到部分区域财政周期性波动、付款周期延长等情况,应收账款回款情况不及预期,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2038.88万元。数据显示,公司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及存货、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35.60%、18.17%、2.07%、6.29%,应收账款和长期应收款占总资产的53.77%。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35.43%,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6.90个百分点,主要系按照合同约定取得的收款权增加金额与本期回款金额相差较大;长期应收款较上年末增加18.17%,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5.05个百分点,主要系新的分期收款项目验收增加。

智慧交通遇“寒冬”:中科通达上市首亏,应收账款超过50%丨看财报

在偿债能力方面,公司2022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5.02%,相比上年同期上升6.65个百分点;有息资产负债率为21.99%,相比上年同期上升5.83个百分点。

其预警,若宏观经济环境、政府预决算时间、客户经营状况、项目实施过程等发生不利变化,将可能导致公司面临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金额上升、盈利能力下滑的风险。

向更多城市扩张,举步艰难

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中科通达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扩张市场,向全国辐射;二是从单一数字化转型拓展至数字治理与公共安全综合服务领域。

中科通达的大本营在湖北,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来自湖北地区终端客户的营业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6.61%、78.11%和86.85%。

中科通达在年报中表示,将持续推进全国市场布局,集中资源在新疆、湖南、北京等区域重点突破,目前新疆地区累计合同额已达1.6亿元,省外市场占比提升至接近40%。报告期内,公司承接了首都机场空港综合交通协同运行管理系统项目、新疆博乐市智慧交通建设采购项目、湘西州智能化治安防控支撑服务系统项目、玛纳斯县改补建全县治安防控设施信息化建设项目等省外重大项目。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354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948亿元,年均增速 14.39%,政策及需求双轮驱动助推智慧交通行业持续高景气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领域存在强势竞争对手,头部公司抢滩各地智慧交通、城市大脑的建设,这让中科通达的“出走”更加艰难。

但智慧交通在外省的推进困难已成不争的事实。一位不愿具名的网约车平台智慧交通业务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目前在和政府合作的项目中,智慧交通是交管部门非常感兴趣的,但项目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周期长、盈利很难保证。“不少交管部门的大数据还没有上网,就某一省会城市为例,我们团队光是帮助交管部门将数据上网就花了一年的时间。“但即便如此,项目末期也很容易被强势企业“抢功”。

公开资料显示,智慧交通产业链各环节玩家众多,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强势区域。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领域中,海康威视、浪潮信息、千方科技、海信、易华录、高新兴、大华股份、赛为智能、多伦科技、皖通科技等均在列,另外,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和滴滴等互联网企业也在进行智慧交通业务的扩展。其中,浪潮信息盘踞山东、河南,北京则有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厂抢滩,江浙则是阿里云的天下,易华录在河北、山西、山东也均有业务,且公司规模和技术均胜于中科通达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郭梦仪)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