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过生日要送什么这件事情盘算了很久,去年回家老爹突发奇想说要试试自己烤咖啡豆给他买了两斤生咖啡豆,所以想着是不是送一套手冲咖啡的工具。然后想起了家里有一台飞利浦的意式咖啡机,查了一下型号就直接断送了买咖啡工具的想法。于是想起了前几年被老爹意外掉进南湖的黑卡5(他为这事还郁闷了很久),导致现在平时还在用手机拍照。
用手机拍照本来也没什么,只是今年过来玩的时候在徕卡的咖啡馆里拍照时候发现他重金买的手机拍照严重偏色,不得不用老妈的手机(老妈过生日时候我送的iPhone14)去拍徕卡的展品。这件事情被老妈吐槽的现在。于是在试探几次之后决定送老爹一台相机。
话说回来,老爹其实也算是接触相机很久了,因为单位的工作性质,需要用单位的相机拍照,听说当时用的是一台理光的相机,但是具体型号不详。后来家里也买了一台傻瓜机,在进入数码相机时代之前就用这个配合柯达的胶卷记录生活。
题外话,这个台相机虽然算不上经典,但是当时在公园里的撞机率相当高,需要两节AA电池驱动但是胶卷可以自动切换收回。现在没办法确定这个相机具体来自于那个牌子,因为这台相机似乎有很多仿制品(我找到了5个版本),而且在国内外广泛的存在,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相机左侧的novacam I字样。除了知道80年代出现的产品之外暂时还没有考证到原型机究竟是哪家。还有一条线索是90年代深圳有仿制这种类型的相机。鉴于那个时代的混沌程度也不是没有可能(这里可以参考老节目 红白机 — 上个世纪的山寨江湖 硬件篇 )。
回到正题,既然选择送相机的话相关的配件也要配齐不是?那么第一个需要考虑的东西就是……
相机包
相机现在最大问题就是怎么带出去,因此一个方便拿取的相机包必不可少。因为这次需求就是相机要轻便,那么相机包也应该尽量轻便才是。首先想到的是Sling bag,这种单肩背包足够轻便而且方便拿取,3L的容积也可以轻易装下一机一镜的组合。
为了试验这种组合的可能性,特意淘了一个机组联名Sling Bag试了一下,就算是目前全画幅相机加两个定焦的一机两镜组合也能收纳。
同时参考还有PGYTECH的6L单肩包和PEAK DESIGN的6L单肩包。但是最后放弃了单肩包的计划。一是因为没有多余空间放伞或者一瓶水,二是因为老爹经常去净月潭徒步,像这种情况单肩包就不合适了。
双肩包的话专门相机包通常体积都不算小,而且很多自重都很大,比如我自己用的空包就自重1.5KG明显是不合适的。而且考虑到方便拿取,侧面开口还是很必要的,因此找了好几天。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背包: Brevitē – The Jumper
17L的容积比其他双肩包要小一些,但是侧边有口袋可以装一瓶水,下半部分可以隔开装相机,也可以拆掉隔断做为普通背包使用。下面还有两条绑带可以挂载三脚架或其他东西。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途旅行也可以使用。
和PD一样,他们提供终身质保,但问题是万能的淘宝上居然找不到这款包。所以只能去海淘。
背带&腕带
因为有前车之鉴,保险措施必不可少,幸好现在Peak Design设计了背带连接卡扣,现在国内也有一些相似的产品。在购买相机的时候跟其他品牌的用户交流了一下,决定还是不要冒险选择了自己用了很久的Peak Design的背带和腕带,让老爹可以自由选择。
相机
关于相机的选择我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和一个复杂的答案。
简单的答案:在机核安利这个牌子的相机我只需一张照片
话说回来机核办公室私人用的相机里富士好像还不少,上次在核聚变就见过两台。
下面是比较复杂的(可以略过):
之前试探的时候,发现老爹最近对于相机的轻便有着要求,而且除了windows自带的图片编辑之外老爹也不会去做过多的修图操作(不是不会用PhotoShop,只是懒得用)。所以照片JPEG直出的色彩就在考虑范围之内。考虑重量问题全画幅就排除在外了,虽说轻量化机身的全画幅相机不是没有,但是镜头的重量是个大问题。因此现在声名在外的御三家直接排除,因为他们三家半画幅现在是完全不上心的状态。当然M43也是考虑范围之内的,以前的奥林巴斯现在的奥之心体积重量比较理想但是直出色彩不好,松下直出色彩不错但是对焦是个问题(主要是视频对焦),而且不知道松下堆了多少料,GH6的重量居然比一些全画幅的相机还重。当然还有一些技术上的考虑,如果有兴趣以后可以展开聊。
所以最后答案只有一个:富士。
确定系统之后就要确定型号,从去年开始富士的相机就在国内普遍缺货。(因为有着在成都省体育馆附近打工的经历,造成缺货的主要原因我一直持保留意见。)不仅到货时间没有准数,而且很多机型还在加价。相机这个东西,个人爱好购买加价是绝对不值的,不过好在有一个型号就算是现在可以轻松原价拿到现货:
在如今相机市场不断缩小的今天,富士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主要靠的是返祖…复古。一是复古的胶片模拟,二是复古的机身设计。(但其实还有一个被人忽略的地方:色彩还原)这台X-Pro3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复古的无反相机了。旁轴设计的光学取景器(可以切换电子取景器),LCD主屏幕被隐藏在了内部,外侧只有一个副屏可以查看相机参数。只用光学取景器拍照就几乎回到了以前用胶片机的感觉。这次选择的是黑色而不是银色,因为我特意查了一下发现银色会在长时间使用后积攒污渍,变得惨不忍睹。
题外话:现在很流行的胶片,CCD相机这些怀旧的东西。从那些时代走过来的人有的怀旧的情怀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很多没有接触过的人却追捧这个的原因我考虑了很久。后来在反复听极简电影史的时候,在第一期里找到了启发。
搭配的镜头是适马的18-50mm f2.8和原厂18mm f1.4。变焦镜头选择副厂是因为轻便,而且有比原厂镜头更近的最近对焦距离,相比原厂使用更灵活。定焦镜头是考虑到日落后夜景拍摄,1.4的光圈配合3200的iso加上可以调节的机内降噪能够从容应付市内环境的拍摄,还有一点是18mm等效全画幅27mm非常适合盲拍。另外这两个镜头都带有密封圈可以一定程度的应付阴雨天气。
相机到手之后就是测试(试玩)相机,为此特意带着它出去走了走,一方面是为了在使用时调整一些设置让相机用起来更顺手,另一方面拍了一些样张研究一下富士本尊的胶片模拟。富士有着机内调整和包围胶片功能,可以在机内简单处理照片并一次直出3张不同胶片模拟的照片。但是本着小孩子才做选择题的原则,我直接拍摄了RAW文件,这样就可以在后期软件的相机匹配里在所有的胶片模拟Profile里自由选择。下面拍摄的照片只在后期进行了基本调整和曲线调整(不包含RGB通道)。颜色完全用富士自己胶片模拟,具体使用的胶片模拟在右下角标注。
经过几次拍摄之后发现两个小问题:一是机身过于单薄握持不是很舒服,因为怕相机脱手经常会下意识的用力用指尖按紧相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装了一个手柄(买相机时送了一个原厂手柄和原厂电池外带一个原厂皮套)。
二是在盲拍的时候经常摸不到快门,还有就是非常规握持相机的时候也不太容易找到快门,所以购入了一个快门按钮,还点缀了一下机身。
X-Pro3有双卡槽,所以除了购买时送的SD卡又买了闪迪的512G TF卡。足够拍一万多张RAW,JPEG就更多了。另外现在大多数轻薄本会自带这种TF卡的读卡器,安卓平板也有,因此不用购买额外的读卡器。
剩下就是两个UV镜,一个电池充电器还有气吹,和两张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