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拆分舆论再度点燃,平安资管首提战略重组方案,汇丰回应持续抗拒

541次阅读
没有评论

汇丰拆分舆论再度点燃,平安资管首提战略重组方案,汇丰回应持续抗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读懂财经

老汇丰遇到了新问题。本周股东要求结构性改革的故事又有了重大进展。据悉,汇丰将于下月5日在英国召开股东大会(AGM),届时会上将投票表决由小股东提出的两项议案:要求汇丰承诺将股息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推动管理层定期考虑结构性改革。 

借此契机,作为汇丰的大股东,4月18日平安资管针对平安与汇丰的关系及平安对汇丰的看法进行了首次公开回应。“作为汇丰的大股东,平安资管希望公开澄清,并阐述相关原则和立场。”黄勇代表平安资管,首度提出从原来的分拆方案(spin-off)调整为战略重组(strategic restructuring)方案。 

在黄勇看来,为从根本上提升汇丰的市场竞争力,助其改善业绩、提升价值、把握亚洲增长机遇,汇丰有必要推动结构性的战略重组改革。而此次的战略重组方案完全可以解决汇丰的顾虑,包括但不限于环球价值、运营成本、法律障碍等问题。 

紧随其后,4月19日晚间,汇丰控股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汇丰对平安资管声明的回应》,回应称在双方高层在过去两年已进行20余次沟通,但针对平安资管所提出的战略重组方案及合理性论证进行了否定,并“简单粗暴”地直接建议股东投票反对吕宇健为代表的小股东所提出的第17号和第18号决议,董事会继续维持抗拒变革的态度令人玩味。 

随着双方观点的交锋,关于汇丰拆分一事又将迎来新一轮的角逐。 

汇丰业绩改善但竞争力下滑,平安资管直言五点担忧 

黄勇在这份声明中,首先肯定了汇丰在过去一年的业绩改善以及所做的改变。其中,包括退出部分业务条线、提高长期回报目标、承诺恢复季度股息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举措也帮助汇丰最近的业绩实现了一定优化。数据显示,汇丰控股2022财年全年净利14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57%。 

尽管2022年业绩有所改善,但平安资管也表达自己对汇丰未来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其中,涉及业绩层面的担忧主要有两个: 

一是,汇丰绝对业绩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加息周期,然而加息已逐步见顶。据2022年汇丰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提升4%,完全是受与加息挂钩的净息差增长所致,净利息收入增长了23%,但平均生息资产同比下降0.3%。实际上,汇丰2022年的非息收入同比下降了17%。 

二是,尽管绝对业绩有所改善,汇丰控股和汇丰亚洲业绩仍大幅落后同业。据2022年汇丰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提升4%,完全是受与加息挂钩的净息差增长所致,净利息收入增长了23%,但平均生息资产同比下降0.3%。实际上,汇丰2022年的非息收入同比下降了17%。 

除此之外,平安资管对汇丰的质疑还包括: 

汇丰管理层设定的RoTE及成本目标不够充分,较之同业不够进取;汇丰管理层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业务模式面临的挑战,包括本地化能力偏弱、成本基数过高、资本效率低下、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汇丰将汇丰亚洲的分红与所需资本,用以支持回报相对较低的非亚洲业务。 

基于以上五点担忧平安认为,为从根本上提升汇丰的市场竞争力,汇丰有必要推动结构性的战略重组改革,包括推动汇丰亚洲业务在香港上市,以及整合汇丰亚洲的所有业务。 

按照平安资管的声明分析,过去三年汇丰亚洲区向汇丰控股上缴61%的利润,向集团发放了160亿美元的分红。但汇丰控股将高收益的亚洲区的利润和资本,投到低收益的非亚洲区(可能是欧美、英国)。非亚洲区的RWA(风险加权资产)占了集团51%,但业务回报率只有亚洲业务的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汇丰自身也意识这个问题,近年来持续出售一些亏损业务。本周《金融时报》报道汇控出售法国零售银行业务的交易添变数,提到如果出售失败,这将会对汇丰造成沉重打击。如果交易失败或明显推迟,要求分拆的维权股东可能会更加激进。 

汇丰拆分舆论再度点燃,平安资管首提战略重组方案,汇丰回应持续抗拒

首提战略重组方案,汇丰或夸大重组风险 

在最新的声明中,平安资管表示,平安研究了部分股东提出的分拆方案,也认真听取了汇丰及其它市场专业人士的反馈和意见,并提出从原来的分拆方案(spin-off)调整为战略重组(strategic restructuring)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的战略重组方案中,平安充分考虑到汇丰的顾虑,包括但不限于环球价值、运营成本、法律障碍等问题。黄勇认为,无论是哪个方案,都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汇丰仍是总部在亚洲的上市银行的控股股东,以维持全球业务线的协同效应;第二,都将为汇丰股东带来巨大收益,包括释放价值、减少资本要求、提升长期效率、缓解地缘政治风险和重新定位竞争局势。 

在提出新的战略重组方案的同时,平安资管也对此前汇丰管理层拒绝参与重组方案讨论的14点理由予以一一驳斥。 

比如,公司提到“未来,汇丰亚洲和汇丰之间的交易安排不可能完全抵消收入的损失”。汇丰作为任何部分分拆实体的主要控股股东,对确保全球业务协同所需的商业有效运作仍保持很强的影响力。汇丰亚洲可能会继续使用与汇丰签订的服务协议下的现有业务系统,就如汇丰与恒生多年来的成功案例一样。分拆亚洲业务后改善的运营情况,可能会抵消独立公司职能带来的额外成本。 

再比如,按汇丰的说法,分拆汇丰亚洲需建立新的、完全独立的IT服务系统。但在平安资管看来,这一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原因有二:首先,没有明确的香港上市规则表明,申请人所有的IT系统都必须独立才有资格在香港上市。其次,汇丰亚洲可继续使用汇丰的核心系统,避免高额的IT成本。 

除上述挑战,平安相信,推动汇丰亚洲业务战略重组,将总部设于香港并独立上市,将为汇丰的所有股东带来诸多收益,包括亚洲业务估值倍数重估释放的巨大价值、RoTE的提升、成本协同效益(如结构性重组方案涉及市场内业务合并)以及资本减免效益。 

在平安资管看来,经过战略重组后的新汇丰亚洲业务,将快速成长为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拥有强劲的股东回报,也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价值、最具特色,且是唯一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银行。 

建立开放沟通机制,或成汇丰困局“答案” 

过去一年里,汇丰拆分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到了越来越多投资人的支持。 

除了平安资管外,据香港媒体报道、公开信息和证券时报记者多方了解,不少中小股东自发成立了“汇丰小股东权益大联盟”,甚至有股东代表直接在社交网络上开设名为“分拆汇控关注组”的账号,要求汇丰分拆,成立一家总部设在香港、专注亚洲业务的上市公司,以释放潜在价值。 

之所以拆分方案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影响,还是因为拆分本身能带来诸多的利好。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对汇丰估值的提升。根据彭博报告,相比同业,汇丰亚太业务的估值倍数处在合理范畴的低位,亚太业务市值具有300亿美元的提升空间。 

尽管拆分好处多多,平安也屡次向汇丰阐明拆分所带来的利弊。但汇丰管理层的态度却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平安资管第一次就拆分事宜与汇丰进行沟通。去年11月,黄勇就曾明确表示,作为汇丰的主要股东之一,中国平安对凡是有利于汇丰改善经营业绩、提升公司价值、对汇丰发展战略、经营策略有帮助的建议,都愿意研究,并会予以支持。 

在那次采访里,黄勇同时也详细点明了汇丰存在的三大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但即使如此,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仍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认同分拆提议。 

针对汇丰的这一态度,平安资管也明确表达了失望之情。平安认为,尽管不断提出开放交流的请求,其他股东也提出了类似要求,汇丰团队及其指定的付费外部顾问,对审查任何结构性重组方案都保持先入为主的成见。 

对于日前以吕宇健先生为代表的小股东,提出的第17和18项汇丰股东周年大会决议案,要求汇丰承诺将股息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推动管理层定期考虑结构性改革,平安明确表达了认可。平安表示,经过仔细研究,平安原则上支持这两项议案,认为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希望汇丰以开放的态度听取、研究股东意见。 

自去年4月份开始,汇丰亚洲分拆上市呼声不断,并引发了诸多争议。时至今日,这些争议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汇丰管理层与股东沟通机制缺失的体现。 

客观来说,无论最终拆分与否,汇丰都应该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不仅有助于帮助汇丰达成股东和管理层的一致共识,也有利于帮助汇丰找到在不确定时代下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长期来看,这也将是解决汇丰困局的唯一路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