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RPG Book 全新译本 《CRPG 通鉴》#211:《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

654次阅读
没有评论

The CRPG Book 全新译本 《CRPG 通鉴》#211:《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

The CRPG Book 全新译本 《CRPG 通鉴》#211:《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Danny Ledonne, 2005, Windows * 游戏免费开放下载,还附带一个专门讨论“哥伦拜恩枪击案”的论坛。)

作者:FE
翻译:Nerdgamer-SH

在枪支管控、媒体评级(审查)、防欺凌法案以及家长监管这些陈词滥调和万金油之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可能,既是我们所建立的社会已经岌岌可危。这款游戏对于玩家的要求不只是简单地敲击键盘或是跟着地图指引走,它恳求的是自省。

—— Danny Ledonne,《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作者

1999 年 4 月 20 日,高三生 Eric Harris 伙同 Dylan Klebold 进入哥伦拜恩高中实行校园枪击,期间杀害了十二名学生和一名教师,另有二十一人受伤,两名凶手随后自杀身亡。

全美面对于这场惨剧一片哗然,随后便开始疯狂寻找事发的诱因,或者说罪魁祸首是谁?不管是枪支、抑郁症、霸凌、哥特文化、Marylin Manson[1] 还是暴力电子游戏都在其列,这俩男孩还都是《毁灭战士》(Doom)的狂热玩家。

所以当独立电影制作人 Danny Ledonne 匿名发布《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Super Columbine Massacre RPG!,简称“SCMRPG!”),这样一款可以扮演 Eric 和 Dylan 的免费游戏时,不难想象公众是何等的愤怒。

这款游戏初次发布于 2005 年 4 月 20 日,也就是枪击案发后的第六年,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然而大约在一年后,Gamasutra 等游戏网站开始对这款游戏进行报道,很快它便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最终游戏的下载量突破了七十万次。Danny Ledonne 身为该游戏的主笔身份随后被曝光,所以他决定站出来为自己的作品正名。

The CRPG Book 全新译本 《CRPG 通鉴》#211:《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倒叙的场景展现了男孩们的生活背景、经历和所受挫折。每一次对于痛苦记忆的回溯都会提升他们的“杀手等级”。)

作为一款用《RPG 制作大师 2003》(RPG Maker 2003)制作的业余游戏,《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将十六位机时代的“精灵图”和数字化处理过的惨剧现场照片混合使用,让虚拟与现实令人不安地交织在一起。游戏一上来便是 Eric 和 Dylan 在进行案发前的准备,先是溜进校园安置炸弹,然后在类似于 JRPG 形式的战斗中射杀数十名受害者。上述的战斗几乎是完全倒向我方的,因为当你选择用枪或是炸弹杀死受害者时,他们大多数人只会因身处恐惧中而畏缩不前。

虽然《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是一款残酷的游戏,但其中的暴力元素却以一种扯淡且幼稚的方式呈现。比方说类似“Dylan 做出了《黑客帝国》同款躲避动作”[2]这样的台词,还有一堆愚蠢地吹嘘。当男孩们自杀后,游戏会进入一场梦幻般的关卡——他们会前往地狱与来自《毁灭战士》中数不尽的怪物们厮杀,而且该段流程之长能让再嗜杀的玩家都会感到疲惫并质疑其目的性。

当你探索校园时,你会进一步了解当天的惨剧,同时也会引出这俩男孩所经历过的种种沮丧、焦虑乃至有关霸凌的回忆。游戏采用纪录片的形式,以一种意外的切入点深度展示了他们生活的真实情况。像是 Eric 是怎样被开出治疗社交焦虑的处方药,又是怎样被拒绝加入海军陆战队的,或是他是如何在枪击前遇到他在学校里的“死敌”,然后原谅他并放他回家的。

所有的细节为了解这出惨剧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经常以为淡化枪击案而饱受批评,但事实上它让整场枪击事件变得人性化。它让玩家站在这俩男孩的立场上,并短暂地提供了一丝他们行为背后的真相,然后把他们视作为那一天惨剧的牺牲者,而不是俩怪物。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说话,比如 Jack Thompson 这类社会活动家就表示,这款游戏是在公然宣扬类似的行为并且会培养出新的杀手。

The CRPG Book 全新译本 《CRPG 通鉴》#211:《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Eric 和 Dylan 生前接触过的电影、书籍、音乐和游戏在这款作品里被提及了数次。像是《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毁灭战士》、Marylin Manson 甚至还有尼采。)

2006 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发生的另一起校园枪击案致使情况变得更为糟糕。因为凶手是暴力游戏的粉丝,且主要热衷于游玩《夺命邮差 2》(Postal 2)、《侠盗猎魔》(Manhunt)、《马克思佩恩》(Max Payne)以及《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这让 Ledonne 的游戏再次沦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年后,《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入选斯兰丹斯电影节游戏开发者大赛(Slamdance Guerrilla Gamemaker Competition)决赛圈,但突然间又被以“有碍伦理道德”为由被踢出比赛。包括《时空幻境》(Braid)、《浮动世界》(flOw)以及《城堡破坏者》(Castle Crashers)等作品的作者在内,一组选手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向赛会组织者抗议[3],称“这一决定损害了游戏作为一种表达、探索和体验形式的正当性”。

出于对游戏被剔除出局的愤怒,斯兰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决定这次让这款游戏以纪录片的形式被授予“评审团特别奖”,但斯兰丹斯电影节的组织者再次否决了这个奖项。

The CRPG Book 全新译本 《CRPG 通鉴》#211:《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在 Eric 和 Dylan 眼中,大屠杀的受害者们被视为一群没有人性,被打上了刻板印象标签的个人和小团体。)

最终结果是入围决赛的选手中有一半人选择退出比赛以示抗议,自此斯兰丹斯电影节就再也没有举办过电子游戏节。Danny Ledonne 在 2008 年的纪录片《哥伦拜恩事件中人》(Playing Columbine)里进一步就这些事件进行了探讨,针对聚焦围绕着《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的争议,以及“游戏就是小孩子玩具”的观念发表了看法。

在 2007 年,《纽约时报》记者 Hether Chaplin 报道电影节事件时简妙地写了一篇名为《电子游戏挑战制约,制约获胜》(Video Game Tests the Limits. The Limits Win)的文章,事后看来这段真命题只是暂时的。

虽然《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可能失去了斯兰丹斯电影节的奖项,但它却引发了全球时至今日仍就电子游戏作为媒体担当的角色和价值的争论,并且激励了其他开发者使用游戏作为媒介来探讨严肃的现实问题。《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确实打破了游戏论述内容的边界,并因此成为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电子游戏之一。

The CRPG Book 全新译本 《CRPG 通鉴》#211:《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RPG!》(伴随着游戏结束,不同人物在讨论这场悲剧时都各自有着不同的归咎对象。)

注释

[1] 译者注:Marilyn Manson(玛丽莲 · 曼森),以乐队主唱命名的著名工业金属乐队,其作品歌词多以批判宗教、社会等现实问题,充斥着大量关于性爱、黑暗和脏话等金属摇滚元素。

[2] 译者注:电影《黑客帝国》中通过慢动作的 CG 特效展现出各种夸张的躲避动作,是影视作品里运用了子弹时间(bullet time)这一类型特效中最为出名的例子之一。

[3] 你可以在 这里 看到独立游戏开发者们对于斯兰丹斯电影节比赛的抗议信。

实体书最新进展:本书正在进行第二次编校和排版,因体量庞大,最新预期调整为 2023 年 5 月,各位编辑老师们都非常努力地让本书尽快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各位读者长久以来的支持。

本书编译委员会将以【吟游工作室】的名义继续以游戏文化的传播者为使命保持活动,我们目前也正在规划新的图书翻译项目,如果您有想看的游戏相关的英文图书,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知我们,谢谢。

官方网站:点击跳转

繁体版制作正式开始!继续招募繁体版志愿者:点击跳转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