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4月政治局会议 新能源汽车与人工智能为突出增长点|钛度宏观

730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专家解读4月政治局会议 新能源汽车与人工智能为突出增长点|钛度宏观

新能源汽车

季度政治局会议是中央对季度经济运行的定调,以及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等进行调整指导的窗口,是季度经济工作的风向标,对下一个季度的经济走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内部在疫情达峰后仍处于复苏的关键阶段,就业、外贸等压力仍然较大。下一阶段,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政治局会议所释放的政策信号则更为重要。

本次政治局会议,对当下市场普遍关切的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包括:下阶段经济工作总基调及主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需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等。

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下阶段政策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同时也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一季度中国GDP交出4.5%的超预期答卷,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主要受到防疫放开后接触性、聚集性、交通运输类服务业的补偿性增长驱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4月19日表示,总体上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用三句话概括,即“需求扩大、供给恢复、预期改善”。这与政治局会议所提到的“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的判断一致。

但工业面临销售弱于产出、投资弱于生产、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放缓的不利迹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未见起色。反映消费与民间投资这两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且地产投资持续收缩仍显著拖累总需求。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总体来看,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一季度经济表现好于预期的形势下,保持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的清醒认识,从而宏观政策定位和重点工作安排基本延续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同时更加聚焦于促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恢复。

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以疫后补偿性复苏为主要特征,处于从外生变量拉动向内生动力恢复过渡的关键时期,政策将以暖风为主。考虑到防风险诉求之下没有强刺激手段推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较为保守、且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受到低基数加持,二季度可能是宏观政策的调研与观察期,经济增长的环比动能明显衰减才是触发政策加码的信号枪。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会议定调是“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这一点非常关键。简单理解就是,政策认为目前经济的恢复程度还不够。我们在分析一季度经济数据时指出,尽管低基数之下年度GDP可能在6%以上,但两年复合大约在4.65%左右,实际上仍低于潜在增长率,这可能是价格因素偏弱、结构性就业压力仍在的一个背景。

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海通证券指出,面对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会议强调经济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点和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致。这也意味着稳增长不会通过强刺激的方式,而是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

对于稳增长的方式,会议要求“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这也意味着下一阶段更多通过激发市场化的力量去推动经济修复,通过改革开放的方式激发高质量的增长。

所以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总体而言,政策刺激空间有限,主要还是以提振信心和预期、激发活力为主要手段,让经济自发的内生修复。

 

恢复扩大需求是关键,重点在消费

会议明确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海通证券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延续了去年12月会议的表述。对于政策的要求,本次会议强调“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而去年12月会议的相关表述是“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这说明扩大需求是未来的政策重心。

 一方面,自发修复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提高消费,主要还是靠居民劳动收入的自然修复。另一方面,主动稳定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是政府主动稳增长的重点。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精准有力”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发力,即精准滴灌、定向支持,预计二季度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调控为主,再贷款仍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央行官方数据,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68219亿元,去年末是64465亿元,增加了375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于1月、2月分别新创设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结构性政策工具,额度分别800、1000亿元,新工具均针对地产领域,体现维稳意图。我们预计央行后续将继续强化对制造业、科技、小微、绿色等领域的信贷支持,结构性政策将继续强化使用。

产业政策重要性凸显,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为两大突出增长点

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过去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频热词。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58.6万辆,同比增长26.2%,其中,外销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增长迅猛。预计未来三个季度,政策仍有望继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助力产业优势巩固。

在人工智能领域,近期更因ChatGPT、文心一言等聊天机器人的走红而引发行业和社会热议。会议提到了重视“通用人工智能”,而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人工智能”,表明政策对自然语言大模型发展进程的高度关注。大模型适合处理包含大量数据和知识的复杂问题,最适宜应用的生态或是数据密集型行业,比如 B 端的企服、油气、电力、交通、金融、通信,C 端的电商、游戏、传媒等。

国联证券传媒首席分析师郑磊表示,政治局会议作为确定年内政治、经济建设基调的重要会议,对于研判后续产业政策导向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会议首提“通用人工智能”,产业趋势进一步明确。AI大模型产业演进日新月异,国内外差距有望逐步缩小技术角度,ChatGPT在通用性和多模态两个层面实现了飞跃,统一了近10年来AI研究的技术路线,从而使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有望大幅提前,已然启动新一轮产业革命。产业层面,AI大模型作为更高效的生产力工具+新的流量入口,有望重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格局,建立万亿规模的下游应用生态。目前国内大厂积极布局大模型,垂类企业应用需求持续增长。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表示,本次会议明确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方向。会议指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几个重点方向,其中,新能源汽车属于“优势领域”,要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而充电桩、储能、配套电网改造则属于相对短板领域。

专家解读4月政治局会议 新能源汽车与人工智能为突出增长点|钛度宏观

特别是本次会议提到“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是“重视”而非“加快发展”等表述,一方面要“营造创新生态”,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防范风险”。4月1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方面表明中央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命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前瞻性意识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他认为,二季度政策的亮点主要将集中在科技相关产业政策。无论是两会期间的中央表态,还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兴起后的调查研究对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都将是未来政策发力的主线。本次提及的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也将会出现更大程度的政策表态以支持行业全球竞争力。

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于博表示,本次会议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罕见地将产业政策放在宏观政策之前,凸显决策层在需求刺激政策上的定力,以及对产业培育的重视。

具体而言,会议强调“既要逆势而上,也要顺势而为”,要培育壮大新功能:“硬”的方面是主要是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配套电网);“软”的方面主要是人工智能领域(重视发展、营造生态、防范风险)。

他进一步指出,会议对产业发展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产业层面,更落地到企业层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分别再度单独成段,前者旨在提振民企信心,包括“破除法律法规障碍和隐形壁垒”、“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后者旨在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包括自贸区(港)“先行先试”。

房住不炒基调不变,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近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一线城市出现“小阳春”,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持续上升,3月累计同比上升至15.4%,为2016年3月以来最高值。居民购房信心仍有待提振,房企经营和融资状况仍需改善。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第一,坚持“房住不炒”不动摇。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包括市场轨解决商品住房需求、保障轨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和特殊高端人才住房需求,同时也包括多主体供应的模式。

第二,短期要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恢复带动经济增长;具体抓手在于保交楼保民生,化解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在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缓解大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同时改善民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此外,他进一步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直是中央的政策重点。会议指出了当前国内存在的四个重点领域的风险:一是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等金融风险,二是房地产风险,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四是疫情反弹风险。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政治局会议重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因城施策”,重点依然落实在稳字当头,发挥地方政府能动性,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修复。预计未来城市房地产行业政策出现结构性分化,热点城市以稳为主,避免市场过热,但也防止销售回落;三四线城市库存积压仍在,或有增量销售刺激政策继续出台,但难现过去大规模刺激的情况。

当前房地产行业由过去的重资产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过渡,主要方向包括以物业运营为主的轻资产模式和以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的新模式。在行业转型出清的过程中,短期内或仍受困房企信用和舆情风险偶发,但此类风险对地产债市场的冲击已然减弱,融资支持性政策存在收缩可能。根据机构风险偏好高低,可依次关注头部央企、经营稳定的地方国企、2023年仍具再融资能力和政策支持的民营房企。

深化改革开放, 吸引外商投资重要性提升

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3月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可谓异军突起,出口的结构性转变抵减了欧美国家制造业走向衰退的收缩效应,可以说政策在克服中美经贸冲突影响、寻求扩大与其它政治友好国家经贸往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一季度美国超额储蓄保障外需短期不弱、我国生产逐步填补缺口,令出口不需要过度悲观。一方面,美国居民截止 2022 年底高达 1.2 万亿的新增超额储蓄,而按美国居民正常一个季度消耗 4000-5000 亿的节奏,上半年可保美国消费需求不至于快速大幅降温,也意味着上半年我国面临的外需环境并无断崖式走弱的风险。

与此同时, 22Q4 对我国出口形成明显压制的供给冲击,今年以来伴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快速缓解,上半年预计出口环境是外需短期不弱、生产逐步填补缺口,预计上半年出口维持较高水平,待下半年才需要担心美国需求大幅下行、国内生产恢复接近瓶颈的问题,维持全年出口增速“倒 U 型”判断不变,维持全年美元计价出口增速预测至 5% 。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不过,在发达经济体需求收缩的大趋势下,要想稳住外(或者说避免外需过快收缩),则需要持续发挥出口结构转移的红利。4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本次会议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第四项重点工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展为“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现了更强的政策愿景。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相较于去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表述,此次会议新增“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了“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开年以来,外商对于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修复带动1-2月的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回归常态;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保持高增、汽车等商品出口表现强势等因素支撑出口仍具韧性。

但中长期来看,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或对我国外资外贸造成扰动。在此背景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成为稳外资外贸的发力方向,而海南自贸港或成为链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枢纽。

往后看,推动我国加入CPTPP和DEPA等更多高标准经贸协议、有序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将助力我国更高质量、更大规模地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带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