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首席商业评论,作者 | 宁缺
“我刚毕业时,身边大部分人都用领英找工作,但是这几年几乎很少人用领英了。”某外企员工向首席表示。
5月9日,领英发布公告,宣布中国的本土化求职平台“领英职场”将于2023年8月9日起正式停止服务。届时,所有领英职场的产品和服务将停止,包括移动端APP、桌面端网站和微信小程序。
对于做出停止服务这一决定,领英表示,尽管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初步进展,但“领英职场”始终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
此外,领英中国团队的规模也将有所缩减。在社交媒体上,有领英员工透露,领英中国将中国区大概 200 多人的产品和研发团队全裁掉了,只留 100 多人的海外销售团队。
那么,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为什么在中国混不下去了呢?
入华九年,领英两次换帅
对很多外企员工、海外留学人士来说,领英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2002年12月,美国著名投资家、前PayPal的执行副总裁Reid Hoffman创立了LinkedIn,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山景城,2003年5月,领英正式上线。
刚创立时,领英就定位为一家以商业客户为导向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致力于连结全球职场人士,维护他们在商业交往中认识并信任的联系人。在海外,领英深受商务人士和职场精英人群欢迎。
2014年,领英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采用了与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任命原糯米网CEO沈博阳为中国区总裁、全球副总裁,直接向LinkedIn首席执行官Jeff Weiner汇报。
凭借着简洁的界面、清晰的功能、较少的广告,领英在中国市场吸引了一大批用户,当年用户就超过400万。在沈博阳带领领英两年多的时间内,领英中国的用户数更是超过1000万。
但好景不长,第二任总裁陆坚上任后,领英中国砍掉了平台原创内容的发布与互动功能,从职场社交平台,彻底变成一个单纯的招聘软件。
2021年12月14日,领英在中国内地正式发布全新应用“领英职场”,主打为中高端职场人士提供社交链接以及职业指南、职场必修课和薪资洞察等价值。同时,开始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人才和营销等服务。
对此次“社交媒体”功能的剔除,领英的解释是基于竞争优势及投入产出比的角度考量。陆坚称,一方面,相较于领英全球,面向国内的媒体业务在领英中国的业务中占比较小;另一方面,在合规运营层面,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
有不少人认为,领英的此次改革把最能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功能“阉割”掉了。丧失了社交功能的领英逐渐成为市场上的“大多数”。
如今,已在两年前关闭中国区社交网络功能的领英,进一步关停剩余中国业务,并即将开始中国区的裁员。
领英CEO瑞恩·罗斯兰斯基(Ryan Roslansky)在今天发布的内部信中透露,公司高级副总裁Mohak Shroff和领英中国总裁陆坚将召开中国全员会议,与中国同事沟通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包括停止在中国设立产品和工程团队,以及缩减职能、业务和营销部门的岗位。
根据外媒路透社报道,领英此前表示,将裁员716人,作为更广泛变革的一部分,这也将导致其在中国逐步淘汰本地求职应用程序。
但领英对于被裁的员工略显慷慨。社交网站上,有网友透露领英赔偿方案 2N+3,但也有消息表示,“赔偿方案为 2N+2”。
领英败走中国,到底谁的错?
正所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领英的由盛转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本土化不畅。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领英很重视中国市场。早在沈博阳接手领英时,就清醒的认识到,“领英中国不应该是一个高大上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而应该是一个接地气的本土团队,在产品上,不能做机械的复制粘贴,而是更多地做本土化的东西。”
但入华9年,领英还是有点“端着”,不接地气。
首先,领英定位商务社交这点在中国市场有点尴尬。中国是一个比较注重私密性,人情化的社会,领英的“非匿名”特性却在中国市场行不通。大多数人有很强的防备心理,并不喜欢在公共平台上暴露有关自己的职业、学历等信息,也不会在公共平台上聊太多,更多的是通过领英“加个微信”、“留个电话”后私下聊聊,这使得领英难以在中国市场体现出自己的定位优势和差异化。
其次,领英多关注中高端职位,用户群体过于局限,行业覆盖率比较窄。在中国市场上,领英职场吸引的大多都是精英、大型企业和世界 500 强企业的用户人群,但这部分人毕竟只占少数,领英无法顾及中国社会越来越大的职场社交需求。
职场精英用户很喜欢,但无法吸引大众用户。这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领英的平台形象。
其次,领英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很难建立可持续的用户黏性。比如,领英产品是围绕着PC和电子邮箱设计,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速度不够快,与中国人的习惯不一样。
另外,不是所有领英上的工作都像BOSS直聘那样和HR沟通,大部分只能投简历,反馈也不够快,无法满足中国市场高效率的用户需求。
还有不少用户反映领英存在产品注册流程繁琐,交互体验感差,产品更新速度慢,页面设计感差等问题。甚至在领英发布服务调整的微博下,依然有网友评价领英“很难用”。
产品设计与不太“本地化”的体验让领英很难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广泛的用户认可和接受,这也成为领英职场关闭的最重要的原因。
与此同时,中美关系的紧张与全球裁员浪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领英。
2022年下半年以来,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大裁员,通过削减团队以精简公司运营。作为微软旗下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跟随母公司的脚步也不意外。
职场社交平台竞争激烈,领英还有未来吗?
作为中国互联网市场职场社交的外来者和先行者,领英除了自身本土化进程不顺之外,也受到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中国职场社交平台的激烈竞争。
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互联网招聘求职行业洞察报告》,在月活跃用户上,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成为第一梯队的“千万级”玩家,第二梯队则是BOSS直聘和猎聘在内的“百万级”玩家,十万量级的领英中国则沦为第三梯队。
易观千帆数据则显示,2023年3月,领英APP月活为95.96万,远不及前程无忧的1845.98万、BOSS直聘的1728.45万和智联招聘的1082.29万。
为什么这些本土职场社交APP能够后来者居上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本土的职场社交APP更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
其一,行业覆盖范围广,满足中国市场职场社交的“匿名”需求。比如,前程无忧里,除了一些坐办公室,技术类工作之外,服务员、快递员等职位也在其中,满足了很多企业的用工需要。而且在BOSS直聘上,用户还能屏蔽前公司,满足用户“匿名”意愿,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其二,不断推出新的功能和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比如脉脉就进行了社区化转型,将“找工作”的低频需求转变为“内容连接带动关系连接”的高频需求。用户不仅可以建立圈子,还能掌握行业动态、分享职场经验和话题热点,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
其三,效率高,反馈迅速,适应了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职场社交需要。以BOSS直聘为例,设置了“已读”功能,用户能够知道自己的简历到底有没有被HR看到,而且直接和老板沟通,也能迅速帮助求职者分辨这家公司是不是自己心仪的公司。
反过来说,对企业招聘方来讲,也是特别高效的一种方式。
总而言之,在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国内的社交招聘软件的夹击下,领英不够了解和理解中国市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停服。
不过,“领英职场”停止服务并不代表领英将撤出中国市场。
领英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通过领英人才和营销解决方案,以及今年晚些时候即将落地中国内地的领英学习解决方案,持续支持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过渡期间,领英也将为用户提供支持,包括提供如何下载“领英职场”个人账号数据等帮助信息。
这意味着,领英接下来的业务应该更偏向于To B(企业服务),而在“出海”这块,领英也是有优势的。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领英全球用户数量高达8.3亿。
但对于中国的C端(用户)来说,领英时代已过去。
参考资料:
1、《领英中国,痛失“灵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败走中国的领英:倒在了本土化魔咒》21世纪经济报道
3、《再见,领英中国》品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