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自动驾驶大换挡,向行业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547次阅读
没有评论

阿里自动驾驶大换挡,向行业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谈擎说AI,作者 | 郑开车

近日,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线做出重大调整,整个自动驾驶实验室或将全盘转入菜鸟集团。

从纸上与野望,到实战和局部,这似乎是阿里在自动驾驶这张已经不再新鲜的答卷上,写下的又一个阶段性心得。

不过把目光聚焦在自动驾驶最有望赋能菜鸟的无人配送业务上,其实当前的整体形势并没有过于乐观。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无人配送赛道接连传出让人有些咋舌的信号,首先是去年十月,走了近十年探索之路的电商巨头亚马逊正式宣布放弃探索送货机器人(Scout)业务,随后不久,联邦快递方面也紧跟确认,将关闭其无人配送车(Roxo)项目。

国内方面则是在今年一月份,一张微信聊天截图流出,疑似美团位于北京顺义的无人车部门开展了裁员行动,到了今天,阿里自动驾驶业务也正式开启大换挡。

巨头们的接连转向,似乎是给无人配送这条明星赛道的前路,铺上了一层迷雾。

阿里自动驾驶换挡,值得关注什么?

首先看阿里公司面,此次自动驾驶业务大调整,有两点值得关注的质变。

一是阿里在自动驾驶业务方面的场景化抉择似乎又坚定了一步,即更加专注于自身生态下的可适配场景。

生长在达摩院,可以给到自动驾驶的,有推陈出新的仿真测试平台,有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高精定位系统,代表着技术深度赋能商业化广度的可能性。

今天菜鸟将会给到自动驾驶的更大价值,无疑是干线物流与末端配送这两个实实在在的实战场景,商业化的广度开始收窄,深度或将拉长。

第二个质变则是,自动驾驶的技术攀峰一战,在阿里这儿似乎也已经拉下了大幕。

某业内资深人士向谈擎说AI表示,“(当前)自动驾驶技术距离人们所期许的也就走到了半程,只是有的时候、有的企业过度包装(吹牛)了。而平台型公司,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普遍认为三五年的光景就可以通过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来赋能自己的业务,当现实有些背离时,耐心相对而言就会差一些。

如其所言,在谈擎说AI看来,阿里此次自动驾驶业务调整,也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就像是去年不少自动驾驶研发企业都逐步把矛头从技术拔尖儿转向愈发高涨的落地诉求一样,无论是技术层面的瓶颈开始凸显,还是资本市场上的耐心消磨,都已经驱使行业在行径上做出调整。

不过阿里自动驾驶业务的这番转变背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间线细节。

今年三月份,原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负责人陈俊波离职,短短两个月,自动驾驶业务就并入菜鸟。

技术是自动驾驶的源头,虽说自动驾驶在达摩院卧薪尝胆数年,但真的已经成熟到可以全盘甩给业务层了吗?也因此有不少人质疑,阿里的这次业务大调整,是否是技术主心骨离去后,阿里的一出无奈之举。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我们做出了相应解读:“阿里最近在调整架构,马云回来了,下面也有不少企业要去IPO,业务调整其实不太出乎意料。

“毕竟自动驾驶这个东西,你短期内想立竿见影几乎不可能。所以慢慢地,可能业务权重在内部就削弱了。就像之前的VR,再到元宇宙,从一个巨头的角度出发,这种事情其实也挺常见的。”

由点到面,阿里此次对自动驾驶业务的换挡,在宏观行业层面来说,透露出的又是怎样一种信号?

自动驾驶,走入千变万化的的交点

对于阿里的新动作,结合去年开始巨头们接连的业务调整,不少解读声似乎都落在了对无人配送这个场景的质疑。毕竟从有千亿可烧的高光到今天,无人配送的商业化之路,确实有太多客观存在的瓶颈与硬伤浮出水面。

比如“最后一公里”这个明星问题,配送车在楼下等客户,会很大程度牺牲消费者今天既有的上门送货体验。送上门?“航母”式放无人机等天马行空的方案也多少有些架空现实。

再比如本意是摊掉今天传统人工配送的巨大成本,但武装到牙齿的无人车们究竟能不能扭得动这杆投入产出大秤?亦或规模化落地所需要规避的安全监管问题等等等等。

确实没毛病,自动驾驶这头浪打了这么多年,今天到底有什么瓶颈,大家或多或少都心知肚明。

但如果在2023年给出一个粗略的归纳,谈擎说AI认为,其实没有哪个场景或者说技术路线是完美的,Robotaxi的虽大但难,无人矿车的虽易但窄等等,每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毕竟就连能L2起步,走递进式打法的主机厂们,今年转变之微妙其实也不难察觉。

前两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自动驾驶无疑是宠儿,“硬件冗余”、“大算力”、“多芯片”,甚至激光雷达“四颗以下别说话”等等话术见怪不怪,让人纵览一场场巴比伦式狂欢。

时间到了今年,来新能源市场的车企们,好像只办三件事儿,性价比,性价比,还tmd是性价比。

新年伊始两个月,国内乘用车零售就出现了20%的下滑,加之疫情结束冲量之机,一众车企呼呼跳楼大甩卖,自动驾驶这位牛夫人还敢有多少溢价?可想而知。

仅此而已吗?似乎不然,下游主机厂换了招,上游硬件供应商们的步调也颇耐人寻味。

一如主机厂卷激光雷达有几颗,去年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最热的词莫属“TOPS”,在一场场算力比拼中,鲜有人提及性价比。到了今年,就比如黑芝麻智能,已经拿出了“一芯替代多芯“的方案。

瞬息万变,是自动驾驶赛道离不开的关键词。如同Robotaxi的疲态伊始,矿区等封闭场景已然开花。一年,甚至半年,河东河西之貌,尽可万变,不过若仔细观瞧今天的这些行业之变,似乎都在往一个交点上靠拢。

在谈擎说AI看来,自动驾驶发展到今天,本质上是同一条河流,是一个血脉相承的大赛道,每个人都在里面摸着石头过河。这也就自然会导向每条局部赛道的思路转变,终将在宏观时间线上,殊途同归。

毕竟再精彩的故事,大抵也只是一枚口香糖,总有嚼到没味儿的那一天。

相比于前几年各路诸神一起站在钱山上狂欢,今天自动驾驶行业仍在谈论的早已不再是谁和谁争得急赤白脸,而是这一整块儿口香糖已经嚼得有些没味儿,不光资本烧麻了,连激光雷达都不浓眉大眼了。

所以接下来怎么办?

输血或造血,各显神通

输血,是智能驾驶这次长跑战役中所有人的开局礼包,或背靠巨头,或明星团队技术亮剑,但如今,仍旧头铁走一路烧一路的勇士们,估计是很难继续让投资人们睡上一个安稳觉了。

大浪淘沙,今天仍旧活跃在我们视线内的玩家们,玩法似乎有两个。

一是给故事加料,仍主打输血流。

上升到更宏观的AI赛道,其实一直在讲的大抵两件事,一是新故事和前景,二是而后的商业化落地。在新故事方面,这两年除了元宇宙这个看起来更虚无缥缈的事物,其实一直都没有等到多么大的新声音出现。

谈擎说AI认为,随着近期AI应用的大模型,chatGPT等潮头拍过来,新的天时就已至,在商业化层面,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AI大赛道落地方向上的挤出效应。

具体来看,AI这条大赛道其实一直都是有热度的,但特定时期里能落在了哪个局部就不一定了。自动驾驶无疑是前些年AI赛道上的宠儿,不过现在则有向大模型倾斜之势。也因此,对于巨头们而言,在资源倾斜上无疑会更青睐于当下的资本宠儿。

比如百度,搜索基本盘已经逐渐在时代洪流中隐匿,移动业务作为百度的现金牛,很大程度上充当着Robotaxi、智能交通等新想象力的“钱袋子”,随着自动驾驶最大的潮头已过,现在做文心一言,多少有些“护驾救主”之意。

不仅如此,如今百度同样在尝试用文心一言从技术+想象力层面,双向赋能已经深耕多年的自动驾驶业务,把这股已经掠过的浪给续上。

百度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擅长“追风”的企业,什么行业热度高就做什么,到最后却总是做不出来让市场满意的结果。往往品牌PR声音很大,但业务落地却似乎总是不及预期。

“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做不出结果”,似乎成了百度的“魔咒”。

从O2O时代做本地生活进军外卖,到扛起只知识直播的大旗做电商,可惜都没能走到最后,再到后来造车、做AI大模型,调门儿起的很高,但一场文心一言的发布会,让外界彻底扒开了“底裤”,多年积攒下来的AI声望也跌至谷底。

如今,大模型+自动驾驶这事儿能不能成,犹未可知,虽说给老故事加新的DLC,不失为一种打法,但在谈擎说AI看来,最终还是要给资本市场有所交代。

其实这样的打法似乎更适合于周圈有生态、调度空间更大的巨头,或是说当前荷包仍相对充裕的玩家们。

毕竟对于部分迫切面临造血需求的垂直型玩家们而言,无论是大模型还是自动驾驶,没造血能力的前提下,转手又把一个旗鼓相当的新故事甩过来,给资本交差时是否会导致自己含“贾”量过高?也是一笔需要盘算的风险账。

二是下地干活,开始卖膀子力气的造输一体流打法,也是初创企业们最主流的。

一方面,毋庸置疑,今天行业的造血诉求是铿锵有力的。这落在两重困境上,一是资本疲惫,迫切需要看到一定的商业化信心。二是技术日渐走入瓶颈,“闭门造车”已很难再拉动进度条。

从赛道内的不少明星玩家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出这一思维转变,去年中旬,文远知行拿到博世战投,双方拟联合研发L2-L3级高阶辅助驾驶系统方案;今年初,小马智行也宣布了推出多款指向L2+的智驾方案。

阿里自动驾驶大换挡,向行业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头部明星们纷纷开始“技术下放”,用更上强度的实战一来反哺技术,同时也提振资本信心,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前行业的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短期内想通过纯技术造血的难度客观存在,似乎也是因此,让我们看到了今年以来,行业内另一批值得注意的动作。

继图森未来成为“自动驾驶第一股”后,两年空窗,虽说去年末距IPO一步之遥的纵目科技让人憾然,不过今年初,禾赛科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似乎是一枚有望重新燃起一众玩家上市计划的信号弹。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文远知行,Momenta,黑芝麻智能等一众赛道内的明星玩家其实在今年都多多少少传出了上市计划。这些企业,大都已经经过数轮融资,也走到了上市节点,以文远知行为例,天眼查APP显示,去年10月完成了D+轮融资。

阿里自动驾驶大换挡,向行业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一位业内人士向我们表示,“一般来讲,上市这个事儿,很多企业其实都不太对外讲,尤其是可能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赛道内扎堆传出上市消息)可能也是为了安抚投资人情绪。”

用商业化落地+上市的新打法来继续把自动驾驶的故事继续讲下去,似乎也在成为不少玩家今天正在尝试的一手组合拳。

写在最后:

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把这潭水盘活。

虽说开年的阳光已经不在自动驾驶正当空,但面对这样一场仍没有到达终点的长跑,新石器副总裁刘明敏向谈擎说AI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的趋势是必然的,国内得天独厚的应用场景、这么大基数的用户(订单)、政策及产业链的进度,都是一片向好的局面,给行业再多一些时间和理解。技术的质变虽然还没到来,但量变同样具有意义。

也许我们无法确定阿里们的一辆辆无人车最终会驶向何方,但肉眼可见的是,越来越多玩家已经回归长周期的理性锚点,向前些年那一场场各自疯狂的攀峰战役挥手告别。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