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个「桩」就没这个「电」,电车车主如何解决「补能焦虑」?|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570次阅读
没有评论

过了这个「桩」就没这个「电」,电车车主如何解决「补能焦虑」?|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特邀头豹(上海)研究院TMT行业首席分析师刘颀,《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分享了我国充电桩的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乡村充电桩建设情况与面临的困难,充电桩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与后续各方将获得哪些发展机会,宁德时代布局充电桩业务对自身业务的发展及行业的竞争格局带来的影响,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出海机会,直播与短视频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关于规范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蕴含哪些关键信息,《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印发对医美行业的影响,如何看待片仔癀提价,迪士尼最新业绩解读,京东集团最新业绩分析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5.08-05.12)

上周,A股三大股指中,沪指周跌1.86%,深成指周跌1.57%,创业板指周跌0.67%。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202.02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22.06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证券、电池与银行;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能源、保险与电信服务行业;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内蒙新华、三维股份、真兰仪表、力芯微与红塔证券;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神华、兖矿能源、中国海洋石油与长城汽车

上周港股的两大指数都是下跌的,恒生指数上周周跌2.11%,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周跌0.55%。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中,道指下跌1.1%,标普500指数下跌0.29%,二者均为连续第二周下跌。纳指上周上涨0.4%,为连续第三周上涨。

上周,A股共有5只新股上市,单日涨幅最大的是5月10日上市的万丰股份,涨幅30.86%,港股在上周共有3只新股上市,并全部在上市首日出现了破发。

2月3日,八部委联合出台相关政策,要建成适度超前的充电基础设施,新增公用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车比例力争到1:1,高速服务区充电车位占比不低于小型停车位10%。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背景如何?市场规模有多大?

头豹(上海)研究院TMT行业首席分析师刘颀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充电桩的定义与分类。充电桩指的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一种设备装置,主要安装在公共场所、小区、充电站等地。比较主流的充电桩分类方式有以下两种:(1)以充电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流充电桩与交流充电桩,即通常大家所说的“快充桩”与“慢充桩”,其中交流充电桩应用比较广泛,它的工作电压大概在220伏到380伏,充电电流较小,充电时间也较长,通常需要6-10小时才能把一辆车的电充满;直流充电桩的工作电压一般都是380伏,充电时间大幅缩短,仅需20分钟到1小时左右就可以充满一辆车的电。(2)以服务对象分类,可分为公共充电桩、专用充电桩与自用充电桩。

谈及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背景,刘颀认为,作为一个良好发展的行业,从驱动因素的角度去理解,会帮助大家更好的关注到该行业的发展背景。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从2021年到2022年,无论是从总量还是增速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2021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超150%,2022年是则达到688.7万辆,渗透率也达到了25.6%,可以说是远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里所规划的渗透率目标。而充电作为当下最主流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补能手段,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获得了非常良好的增长。

另外,站在政策引导的角度来看,截止到2022年末,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辆,差不多在1300万辆左右。充电桩的保有量是520万,车桩比差不多是2.5:1,工信部规划的车桩比是希望在2025年达到2:1。今年2月初,国家层面也提到了公用领域充电桩的车桩比要达到1:1。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对整个充电桩行业的景气度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助力,相信未来充电桩的建设也会提速。

关于充电桩行业的市场规模,刘颀介绍,去年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大约在52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超过了接近百分之百。其中公用桩新增约65万台,总量达到180万台。私人桩增长约190万台,总量超过340万台。加上顶层对车桩比进行的政策引导,以及今年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乐观预期,充电桩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在今年也会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目前我国的乡村充电桩建设情况如何?乡村充电桩建设有哪些困难?

刘颀指出,其实在今年4月份,国常会也提出了要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力。这相当于是定了调,要去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共同发展。早在2020年7月,工信部就已经和多个部门联合,去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活动。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期间,共发布了6批大约200款车型来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下乡活动。销量也从2020年的39.7万辆上升到2022年的265.98万辆,增速非常可观。但从发展的总量上来看,可能还没有达到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其中充电基础设施,就是一个可能会影响乡镇或者乡村消费者去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阻力。所以,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就能够更好的实现新能源汽车下乡,反过来新能源汽车可以更好的下乡,也会进一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谈及乡村充电桩建设的困难,刘颀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

1、土地。乡村的土地通常都是集体土地,而在建设比如公共充电桩和一些充电站时,其实是需要办理土地相关的手续的,这就需要相关政策在这方面去做一些引导或者扶持。

2、用电。目前市场主流的大功率快速充电桩是对电力基础设施有一定要求的。但是乡村的电力基础设施可能没有办法满足大功率快充桩的建设需求。因此导致大部分在乡村的充电桩可能都是慢充,这也会影响到乡村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因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用户体验,毕竟油车的补能速度以及时间都会比慢充桩快得多。

3、服务。众所周知,中国的乡镇分布特点就是“广而散”,单村的规模都是比较小的。所以一旦建设公用桩的话,服务的下沉对做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的企业就提出了一些要求。这个下沉该如何做,也是难度比较高的。

充电桩产业链都有哪些参与主体?随着需求爆发各方将获得哪些新的发展机会?

刘颀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充电桩产业链,整个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

1、上游:为产业链中游提供原材料,提供基本的设备支持,比如充电模块、功率模块、变压器、接触器以及充电连接器,包括电缆电池等产品。主要的零部件通常来说都是一些标准的电气化产品,存在一定的制作技术壁垒。这些企业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成熟的,同质性较高,差异化较低。

2、中游:由充电桩整合制造商、运营商组成。充电桩行业最重要的主题一般都在这部分。这其中有部分企业采用的是“产+运营”的一体化模式,既做充电桩整合,又做充电桩的运营,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块也是比较受关注的。

3、下游:主要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这部分是比较明朗的,就是为了实现向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能的应用场景。

关于需求爆发产业链各方将获得的新机会,刘颀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会带来对于充电桩需求的量增,这是一个发展契机,也是最基本的。

2、乡村充电桩的建设蕴含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前段时间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也有提到,预计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达到160辆,总保有量将会超过7万辆,这对新能源汽车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增长空间,也会拉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充电桩的建设。

3、在技术方面,目前充电桩行业是在向“高压化”的趋势去发展的,大家经常提到200伏、1200伏,大功率快充就是未来的一个主流的技术趋势,这也为充电桩配套的基础设施升级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近日,有消息传出宁德时代即将进入充电桩市场,作为一家电池巨头公司,宁德时代布局充电桩业务会对自身业务发展及行业的竞争格局带来哪些影响?

刘颀坦言,虽然目前已经看到了宁德时代以入股一家公司的方式进入到了充电桩行业,但具体信息了解的还不太多,后续需要进一步关注公司在这方面的布局和进展。但就此事,可以先前瞻的去预判一下对宁德时代自身以及充电桩行业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对于宁德时代自身来说,这一举动拓宽了公司的业务,作为动力电池的巨头,除了在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这部分的积累之外,又延伸出一个新的业务领域。

第二,对于充电桩行业来说,宁德时代作为一家技术积累深厚的动力电池企业,它的加入可能会加速行业的技术变革,但同时,也会加剧行业的竞争度。

根据IEA预测,2021-2025年欧洲、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CAGR分别达21.4%、7.9%,综合考虑各国充电桩建设量,预计2025年欧美充电桩市场规模达202亿美元。如何看待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出海机会?

刘颀首先指出,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出海已经在进行中了,随后,他介绍了欧洲与美国这两个海外市场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较好的区域的新能源车销量情况:2022年,欧洲差不多实现了26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而美国在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达到了八十多万辆。但是,刘颀提到,美国与欧洲的车桩比与我国相比存在明显不足,欧洲的车桩比大概为15:1,美国则是17:1。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区域在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的市场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也为我国充电桩企业的出海提供了机会。

此外,欧洲与美国也发布了相应的政策去扩充或补足其在充电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情况。3月28日,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达成了一项协议,规定到2026年,在主要道路上,大约每隔60公里就要安装一个汽车充电站,到2028年,每隔120公里要安装一个卡车充电站。美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利用政府预算建设至少50万个公共充电桩。欧洲与美国政府颁布的这些举措,无疑为我国充电桩企业出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我国的充电桩企业在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在5月11日召开的第十七届深圳国际充电设施产业展会上,有很多厂商就展出了旗下的欧标与美标的充电产品,已经有成型的产品推出了。

直播与短视频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首先从供给端与需求端介绍了直播与短视频行业的现状。

一、供给端:

1、截至2022年,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1.5亿个,同比增长7.1%;短视频内容创作者账号(指账号曾有过短视频内容创作发布行为)累计超10亿个。

2、2022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整体市场营收达1992.34亿元[不含线上营销(广告)业务],较2021年增长8%。

3、在市场主体方面,截至2022年末,具有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经营资质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有6263家,其中2022年新增企业1959家。反映出中小平台还在增长中。

4、截至2022年末,MCN机构数量(以企业营业执照数量计算)与2021年基本持平,维持在超24000家。MCN数量与主播、短视频作者数量强相关,也反映出创作者规模基本触顶。

二、需求端:

1、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同比增长6.7%,占整体网民的70.3%;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同比增长8.3%,占整体网民的94.8%。

车铭德总结道,从供需来看,创作者基本饱和,需求端用户数量也基本饱和,直播和短视频行业流量红利开始消退,进入精耕阶段,对创作者的考验包括:(1)账号独特定位(重要衡量标准是可复制性);(2)内容持续创作能力(需要创造者全职创作以及团队支持),可以对比真人秀,虽然观众不喜欢节目用剧本,但是有剧本的确实更好看,所以刚开始容忍度较高,但经历新鲜期后,对剧本和套路的厌烦会推动用户进入疲劳期,最后抛弃账号;(3)用户福利(品牌账号、MCN机构更有优势);(4)监管趋严,“头部效应+头部整顿”并存。

关于直播短视频行业的未来发展,车铭德认为有以下几点发展趋势可以关注:

1、“直播与短视频+本地生活”存在很大机会,现在平台上用户的图文点评未来将被视频代替,“探店博主+商家优惠”将“短平快”地实现“种草+拔草”闭环(包括餐饮、旅行、休闲娱乐等非标服务都有机会)。

2、内容消费增长空间大,包括演唱会、云健身、泛知识课程等,特点是无实物体验型、碎片化时间消费。

3、直播与短视频成为一种营销工具,可以“+各种行业”,从之前看电视广告,到看直播间的故事型广告。

4、就业,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直播、短视频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机会超1亿个,成为青年群体的择业新选择。报告上的数据肯定是一个大口径,但是存在的机会包括企业视频账号运营人员、内容创作者等。

《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蕴含哪些关键信息?

车铭德认为目前的大背景为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二手房成为交易主体,规范房屋中介服务,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积极作用。

车铭德指出,可以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解决了近年来房地产中介收费过高的问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中介费用普遍都是按照房屋总价收取,虽然比率不高,但是过去十年间房屋价格涨幅很大,导致在服务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之下,服务费大幅上涨。另外,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房屋中介行业的运行成本。《意见》指出,房地产经纪机构要合理降低住房买卖和租赁经纪服务费用。鼓励按照成交价格越高、服务费率越低的原则实行分档定价。

2、《意见》提出,引导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经纪服务费用,以进一步降低购房者成本,促进需求。

3、保护购房者权益,对信息不透明、捆绑消费、客户信息泄漏等问题进行规范。

房地产中介行业进入买方市场,买方话语权更大,行业从拼资源到拼服务,需要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进行更专业的培训、提供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通过提升“通才能力“来提高行业门槛,获得更多收益。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印发对医美行业有哪些影响?

过了这个「桩」就没这个「电」,电车车主如何解决「补能焦虑」?|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车铭德指出,整体反映出监管逐步加强,让医美回归医疗的本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必须遵守卫生健康有关行业准入的法律法规。

医疗行业的问题具有信息不透明(专业知识的不对称)、创伤不可逆性(小概率但大伤害),因此需要政策前置监管,对于医美行业,可以重点关注两点:

1、区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降低普通用户的筛选成本。《意见》规定,要加强生活美容行业管理,倡导在生活美容机构张贴“不得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等警示语,引导生活美容机构依法诚信经营,不得违法或者变相从事医美活动。

2、对于产业链相关主体的监管:

(1)机构:设置准入资质门槛,推进日常检查,强化惩罚机制。

(2)从业人员:设置从业资格要求,推进正规医疗美容培训建设,输出专业人才。

(3)医美器材:强化信息披露机制(溯源)、强化惩罚机制。

如何看待片仔癀提价?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介绍,此次片仔癀的价格从590元/粒涨到了760元/粒,每粒上涨了170元,提价幅度29%,这次提价幅度为历年来最高。片仔癀每粒3克,每克约250元,这个价格已经接近黄金价格的一半了。

对于涨价的原因,片仔癀在公告中指出,是因为主要原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片仔癀的成分中,包含了3%的麝香和5%的天然牛黄。天然牛黄的价格自今年3月以来大幅上涨,从每公斤约50多万元涨到了每公斤约80万元。今年以来,麝香价格比较稳定,每公斤近70万元,但是去年也涨了很多,去年价格低的时候大约每公斤40万元。

2022年,片仔癀系列产品销售净利率是64.4%,2023年一季度下降到了53.6%,这也反映出了成本的增长。

随后,吴吞指出,从2016年到现在,片仔癀的主要经营变化就是:销量持续降低,产品持续提价。尤其是2021年,看似业绩特别好,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45%,但是销量却下滑了很多。长期来看,靠单一的涨价模式是不可能实现企业的稳健良性发展的。

如此高价之下,片仔癀已经不是简单的药品了,它的奢侈品属性、金融属性正在大大提升。很多人因为金融属性去炒作片仔癀,就像炒作茅台、炒作奢侈品一样,但吴吞表示并不看好片仔癀的金融属性。酒没有保质期,酒越放越醇香,越值钱。但药有保质期,药放的越久药效流失越多,越不值钱。片仔癀的保质期是60个月,从这个角度看,片仔癀根本没法类比茅台。

迪士尼最新业绩解读

吴吞提到,迪士尼第二财季的时间是从2023年1月1日至4月1日,换成自然季度的话,就是今年的第一季度。这份财报出来后迪士尼股价大跌,可能是因为流媒体用户流失、被奈飞反超,但吴吞认为,迪士尼这份财报中规中矩,谈不上很差。随后吴吞分别介绍了迪士尼各业务板块的表现情况:

1、主题乐园板块同比增长17 %,主要是因为疫情结束之后,上海、香港迪士尼全面恢复运营,此外今年上海迪士尼将推出《疯狂动物城》园区,有望进一步吸引游客。

2、媒体与娱乐板块营业利润下降42%。主要是因为ESPN有线电视网络和ABC传统电视业务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5%,受累于广告行业低迷。

3、流媒体业务用户减少。Disney+订阅用户数1.578亿,环比下降2%,不及市场预期的1.631亿;ESPN+订阅用户数同比增长2%至2530万,略逊于市场预期的2550万;Hulu总的订阅用户数为4820万,和上季度末基本持平,低于市场预期的4860万。

流媒体用户的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没有拿到印度板球联赛的版权,流失了不少印度用户,还有就是北美标准版提价,流失了部分北美用户。

4、流媒体业务亏损收窄。流媒体业务的亏损其实收窄了26%,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提价,另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成本端。

5、当前管理层更重视利润而不是用户增长。艾格回归后多次提到要“提高利润”,并且一直重申公司到2024年实现流媒体盈利的前景。Disney+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提高无广告流媒体服务的价格。

6、现金流改善。迪士尼在上个财季提到,需要立刻改善现金流。本季度自由现金流净流入2亿元,创近两年来单季度净流入新高。

京东集团最新业绩分析

吴吞认为,京东一季度表现非常好,尤其是盈利水平,“创造了一季度的历史最佳盈利水平”。

一季度净利润为61.99亿元,同比增加97.17亿元。不过,京东一季度录得其他非经营性利润28亿元,主要是投资价值的公允价值变动,如剔除该影响,则京东一季度净利润实际约为34亿元,同比增长69亿元。

吴吞指出,一季度京东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利给用户和商家”。

1、让利于用户:今年3月推出百亿补贴,推出“买贵双倍赔”的促销策略。因此京东第一季度零售复购用户和付费会员规模取得了同比近20%和同比30%的快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PLUS会员年均消费水平保持为非PLUS会员的8.4倍,核心用户稳固。

2、让利于商家:1月初,京东推出了“春晓计划”,包括为自然人提供快速入驻通道、“0元试运营”、2100元“新店大礼包等12项政策。第一季度新入驻商家数同比增长240%。以前京东的流量是倾斜给自营的,现在和第三方之间是平等竞争关系。

第一季度京东营收其实增长不大,同比增长1.38%,因为低价策略导致。净利润的增长主要依靠的还是降本增效。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平台运营部编辑雨朦)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