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消费环节的负债让人恼火,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却往往离不开负债。对于企业来说,适当的负债反而对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创新技术迭代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作者总结了企业合理掌握债务时,债务的四大妙用,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花呗、银行卡信用欠款时,都会感到十分后悔。这种后悔往往因为一时享受花光了所有积蓄、创造了无限的贷款。这就是所谓的“冲动消费是魔鬼”。
虽然消费环节的负债让人恼火,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却往往离不开负债。对于企业来说,适当的负债反而对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创新技术迭代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便是企业合理掌握债务时,债务的四大妙用。
一、 扩大生产规模
相比于服务型企业通过提供服务完成经营循环,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产品的数量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在市场稳健发展,或是市场发展繁荣的时候,消费端需求往往会增加,因此在假定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生产规模越大,产品数量越多,企业的收入也就越高。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某地市场需要10吨苹果填补需求份额,而该地苹果供应商甲和乙加起来也只能提供6吨苹果填补需求。在没有外部竞争者的情况下,本地供应商中谁生产的苹果越多,谁卖的苹果越多,谁赚的钱也越多。
市场的急速扩张往往带来需求的增多,但我们往往沮丧地发现,我们手中已经没有足够的钱去投入生产,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这种良机飞走吗?此时,银行或者债券投资人表示愿意借贷,只要到时连本带利还回就好。于是生产者们便通过借贷的方式扩大生产,抢占市场份额。
令人沮丧的是,前几年经济下行、疫情蔓延,市场份额早已被抢空;随着疫情的结束,市场有所回暖,但仍然难以恢复到十几年前的初发水平,因此在需求尚未完全恢复的当下,生产规模扩张的需求可以暂居于生产质量提升的需求之后。
二、 为创新投入资金
在疫情冲击之下,消费市场萎缩,实体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发展都受到重创,因此疫情前“多生产,多回报”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生存,企业不得不适时创新产品。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创新时资金已经不充裕,此时的创新往往是对公司前途的最后一搏,而资金来源在于借贷。
早在本世纪10年代中期,国家便先后颁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而事实证明,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华为公司在美国芯片大行其道之时通过借贷融资,独自研发国产“骁龙”芯片。在中美贸易战打响后,虽然华为因为芯片问题一度陷入困境,但还是依靠自己的芯片挺过去了,从而竞争掉中兴、小米等无自主芯片的国产公司,可见一斑。
除了在产品质量上有所创新,产品的文化属性也值得投入足量资金进行创新发展。比如普通的一碗米线,其价值并无多少。但是如果有一个“女子过桥送鸡汤给读书的夫君,最后夫君考中举人”(至少我所知道的故事是这样的)这种哀婉动人的文化故事作为基底,产品文化价值将大大提升,定价也可以水涨船高。当然,这是营销部分的问题,下一部分我们可以详述。
三、 市场营销面向用户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客户是唯一的利润来源,因此如何拉拢潜在客户、稳定现有客户就成为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市场营销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对方良药。
实际上,市场营销是个无底洞,因此通常来说不值得通过借贷形式搞营销。好消息是,现在市场营销的门槛逐步降低,可以通过营销带来的杠杆进行盈利。
正如前文所述,给产品附加文化价值是好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营销方式:“一本”在于雇写手的钱,“万利”在于被吸引的顾客提供的无法估量的消费金额。市场营销的价值就在于此,通过对客户消费心理的利用,赚取最大利润,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除了传统的文化营销,当代最常见的营销手段当属互联网营销,表现形式是店主或店主雇佣的自媒体,拍摄照片后在小红书等软件上“种草”;或者拍摄短视频,在抖音上进行店铺宣传。这是对焦当代年轻人的营销方式。对焦当代中老年人的营销方式往往是在快手、拼多多等平台以吃播等形式发布商品使用视频,挑起中老年人购买欲望,实现销售。
互联网的营销通常也是用低成本博取高利润,与文化营销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营销面广,范围涵盖全世界能通过互联网观测到该店家的消费者;同时借助视频和图片形式的互联网营销相比起文字形式的传统文化营销来说,更直观,也更容易勾引消费欲望。
四、 还补旧债,打入资本市场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拆东墙补西墙”嘲讽临时勉强应付、治标不治本的行为,但是在企业经营中,这种方式往往是常态,这是市场经济活跃的重要因素。
以银行为例,银行有两种主要的增收模式:一是放贷,以利息为利润;二是用储户的存款进行金融投资,以投资回报为利润。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杠杆:银行的现金流来源于储户存款,流向贷款人和金融市场,此时银行是储户的债务人,贷款人的债权人;在贷款人还款后,其与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解除,银行收回本金和利息,并且有能力偿还储户的存款。银行也可以用储户的钱投资金融市场,赚取利润后返还存款与存款利息。
作为市场的一个主体,企业可以选择是否通过借贷的方式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或债券,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一点与金融机构类似。区别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通过债务杠杆牟利,而企业则对此有选择权。
但是要注意的是,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与普通企业的经营模式不同,因此这种债务使用模式不一定适用其他所有类型企业;同时,我国银行背后往往有国家金融部门撑腰,因此所担债务风险可以大大降低。若是资金链不强劲的企业贸然尝试,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总结
对于企业来说,持有债务就像与狼共舞、与虎谋皮:经营得当可以赚取丰厚利润,一旦失利很有可能尸骨无存。
因此,在持有债务过程中,要注意规划还款周期和现金流供应,避免过重债务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重创;同时要把握机遇,大胆投资。企业经营胆大心细才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
本文由 @李佳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