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2023Q1:业绩不俗,焦虑不少

578次阅读
没有评论

腾讯2023Q1:业绩不俗,焦虑不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零态LT

哪怕如若腾讯这样的巨头,也难掩焦虑。

5月17日晚间,腾讯发布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499.9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3%;经调整归母净利润(Non-IFRS)为325.4亿元,同比增长27%。财报公布后,5月17日,腾讯ADR录得小幅增长;但5月18日开盘后,港股依然表现为小幅下跌。

业绩依然不俗,但焦虑烦恼也不少。在财报开篇业务回顾与展望中,简短总结罢过去一季度成绩后,腾讯用了将近一半文字阐述对大模型的期盼:“我们正大力投入建设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云基础设施,以拥抱基础模型带来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横空问世,帮助腾讯稳住用户和收入基本盘,使之成为转型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这一次,产品见长的腾讯能否在这一波技术浪潮中完成自我革命,继续独占鳌头至今仍是未知数。

视频号来到C位

财报显示,一季度,腾讯总收入人民币1500亿元,同比增长11%,Non-IFRS归母净利325亿,同比高增28%,是收入增速的近两倍。

具体来看,受益于外出活动增加等因素,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至人民币487亿元,占总收入32.47%。

此外,游戏和广告仍然是备受关注的重头戏。尽管市场对《王者荣耀》《穿越火线》等游戏产生疲态,且因“未成年人保护计划”受到一定限制,但其吸金能力仍然不可小觑。一季度,游戏业务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10.8%。腾讯在财报中表示,受益于几款最受欢迎的游戏的强劲表现,我们的收入恢复了增长,其中包括《王者荣耀》推出 「山海经」主题的皮肤系列和精准营销方案,在一季度创造出流水新高。

相比上述业务,网络广告业务收入来到210亿元,规模虽不及前两者,但增速最快,达到17%。

腾讯2023Q1:业绩不俗,焦虑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互通进程加快,微信和阿里间生态日益开放或亦将对广告收入的增长产生促进作用。5月10日晚间,腾讯广告低调发布了一篇题为《腾讯广告x阿里妈妈Uni Desk强强联手,年中大促备战攻略来袭!》的文章,表示腾讯广告与阿里妈妈Uni Desk首次双边联合补贴,以ECPM扶持,助力GMV稳步增长。

腾讯2023Q1:业绩不俗,焦虑不少

▲图:腾讯财报截图

此外,腾讯还先后宣布了与京东、唯品会在年中大促等活动中的合作。腾讯在财报中也称,“大型电商平台逐渐认可我们的服务乃关键的用户获取渠道,从而增加了在我们这里的广告开支”。

对于广告收入的增加,腾讯表示,这得益于视频号的新增收入来源、小程序广告增加以及移动广告联盟的复苏。

作为“全场的希望”,经历过近三年发展的视频号,正成为腾讯未来收入增长的加速器。不止是广告方面,在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板块,腾讯亦表示,视频号直播带货交易相关的技术服务费首次创收帮助其收入同比增速转正。

内容生态方面,腾讯提到视频号日活跃创作者数及日均视频上传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拥有万粉以上的创作者数更是达到去年同期的三倍多。腾讯称视频号的使用量持续增长,用户使用时长及播放量均迅速上升,但并未公布视频号的具体用户体量与用户时长,这很难不让人产生疑问。

此前,零态LT在《微信VS抖音:谁能真正攻入对方腹地》一文中曾提及,极光大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抖音人均单日时长达到140分钟,而视频号目前只有35分钟左右,大约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 

一位长期关注视频领域的人士向零态LT表示,视频号的增长爆发期已经过去,核心用户开拓基本完成,剩余的用户可能本身不习惯于微信内看短视频内容。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微信生态的助力,视频号的平均eCPM高于其他短视频平台。腾讯表示,这反映了广告主对微信内将视频号浏览转化至小程序交易之能力的认可。

无论如何,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视频号将成为腾讯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这也符合腾讯的期待。

长视频苦等黎明

视频号崛起以后,腾讯在短视频领域终于占有一席之位。目前来看,虽说还未能与抖音展开正面“对抗”,但发展也算风生水起。

然而,与之相对的长视频,腾讯最近一年多来开始持续走低。无论是会员数还是用户数,腾讯视频难敌老对手爱奇艺。财报显示,一季度,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下降9%至1.13亿,订阅收入同比下降6%,这和爱奇艺会员以及对应营收双双增长形成鲜明的对比。

爱奇艺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一季度,爱奇艺日均总订阅会员数达1.29亿,较上一季度净增超1700万;会员服务营收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24%。

在一些层面上,这或许与腾讯过去一段时间来降本增效有关。但客观来看,长视频是一个周期性项目,而非快回报产出模式。因此,用降本增效去解释腾讯视频的衰落多少有些舍本逐末。更何况,爱奇艺也在开源节流,但用户、收入等都仍维持着稳定增速。

腾讯在财报中解释道,收入和会员的下降主要受内容排播延期影响,但这显然不足以说明问题。毕竟,如果单一季度的数据问题还可以理解,但腾讯视频在过去一年间始终没有亮眼表现。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2年9月-2023年2月,腾讯视频的MAU呈下滑趋势,始终徘徊在4.2亿附近,爱奇艺则一路上扬到6亿+。

春节期间,《三体》与《狂飙》上演隔空打擂的双强争霸。受限于题材因素,《三体》的口碑虽然高开高走,但数据与《狂飙》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同时,爱奇艺还通过与抖音联动,实现了双方合作以后最为成功的一次长尾运营。不过,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漫长的季节》实现口碑、热度双丰收,腾讯视频的黎明或许就要到来。

腾讯在财报中也表示,正在优化内容,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并特别指出自制剧《漫长的季节》成为过去五年来豆瓣评分最高的本土电视剧。

一部剧集的口碑与火爆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漫长的季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腾讯视频打开X剧场的品牌。但X剧场在接下来能否延续《漫长的季节》的神话,尚需要市场检验。一个例子是,2020年,爱奇艺推出迷雾剧场,在第一季中以《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高口碑网剧圈粉无数,但在随后两年间,爱奇艺始终未能拿出与之匹敌的内容。

这两部高分剧集背后的核心团队也各自奔走于他方:原著小说作者紫金陈出走优酷,《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则恰巧成为帮助腾讯打开X剧场的那个人。

除了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外,曾经牵头对短视频犀利抨击的腾讯亦调转方向,在4月份亦与抖音达成合作,显示出腾讯视频对于盈利的迫切渴望。2022年12月,一向低调温和的马化腾罕见地在内部点名批评腾讯视频所在的平台内容事业群(PCG),称PCG团队需要强而有力的变化。

无论是与抖音合作,还是X剧场的上新,腾讯视频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黎明或许就在不远处。

“混元”模型主打一个未知

比起长视频的焦虑,大模型显然才是腾讯以及一众大厂眼下更需着重发力的焦点业务。

事实上,前者所隶属的PCG在腾讯内部一直处于“鄙视链底端”,而腾讯视频已经是其为数不多的亮眼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PCG的希望。后者则代表着未来的希望,其重要性于腾讯而言甚至可能高于视频号。毕竟,短视频已初现“三国杀”格局,未来需要关注的只是视频号能够攻多少城,略多少池。

过去两个月,国内大模型可谓是遍地开花,百家争鸣。其中尤以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科大星火认知最受关注。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大模型或许尚与ChatGPT存在一定差距。但众所周知,对大模型而言,数据训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用户层面而言,同样广受关注,正因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参与,相应的模型自然亦会不断迭代完善。从这个角度而言,相关产品自然是越早推出越好。

但在大模型领域,腾讯所打造的“混元”自2月初被曝光研发团队后,鲜有消息。

据《职场Bonus》当时的报道,针对类ChatGPT对话式产品,腾讯成立了混元助手(HunyuanAide)项目组,由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带队研发。

在本季度财报,腾讯开篇明义地指出,我们正大力投入建设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云基础设施,以拥抱基础模型带来的机会。尽管腾讯对这一项目的进展情况表现得颇为低调,但其受到的关注显然无法避免。财报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针对大模型相关问题回应道,“就我们的AI基础模型混元来说,可以说我们正在取得良好进展,模型构建进展顺利”。

刘炽平还表示,腾讯的数据遍及整个互联网,包括国内一系列高质量公共数据和腾讯内部生态数据,这足以对整体数据库形成独特、完备的补充。至于模型训练情况,刘炽平则表示,正积极对训练部门及生产线扩容。

对于混元的低调,马化腾则回应称,“我们最开始以为这是互联网十年不遇的机会,但是越想越觉得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所以我们觉得(AI)非常重要,但这的确需要有很多的积累”。

有意思的是,马化腾还表示,“我感觉现在有很多公司太急了,感觉是为了提振股价,我们一贯不是这种风格。”

客观而言,依托微信和QQ两大社交工具,加之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一系列内容产品,腾讯对数据量确无需太多担忧。但在技术层面,一向以产品见长的腾讯可能并没有那么强势,这也是外界不看好混元的重要因素。

比起早年的百度搜索起家,字节依赖算法推荐跻身大厂,腾讯一直以来都鲜少有引人关注的技术亮点。而在AI领域,相比百度在2014年就成立AI Lab实验室,腾讯则和“后辈”字节跳动同在2016年才成立AI Lab。更重要的是,搜索、推荐等本身就属于广义人工智能技术,而腾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显然有限。

一个例子是,视频号推出之时,主打的仍是社交属性,并非算法推荐,而微视的失败或多或少也与其推荐的不精确存在一定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低调的混元想要在“群模乱舞”的战场占据绝对主动权或许并不容易。

当然,至于具体结果,谁能在下一个时代成为主角尚需时间检验。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