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看,别回头:记录我的产品十年

57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在一个岗位工作了十多年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本文作者在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年,历经多家公司和行业,见证过荣耀和衰败,总结了一些人生感悟,与你分享。

往前看,别回头:记录我的产品十年

今年是产品经理正式工作的第十年,13年毕业到现在一直在这个岗位方向上。

一、平台

自己内心认定的产品经理职业生涯的开始,应该要从2010年收到百度实习offer算起。那时虽是实习生,已经要负责一些边缘或者成熟度较高只需小幅迭代的品类了,例如学术搜索和软件搜索。

别小看这些品类,每天也是百万、千万级用户的访问量,你的任何小的改动都会对C端很大的一个群体产生体验的影响。更别说在百度商业收入侧的产品经理,他们任何小的策略的调整都是每天十万、百万级收入的影响。

那时也是百度的黄金时代,记得团队里的leader们清一色的清北,其他学校的非常少。

还记得负责软件搜索的时候,提供软件下载服务的还有多家垂类门户网站。有一次中关村在线的BD负责人过来交流的时候,发现对面坐着一个还没研究生毕业的实习生的时候,我想他们也是有点哭笑不得。而对于自己来说,作为“甲方”平台在这个细分领域的代表,乙方对你的尊重会让你内心有点飘。后来实习结束,回归校园交回“权力”的时候,一切又归于平静。这段实习经历就像冲了一把浪,终有风平浪静之时,这大概就是吴军《浪潮之巅》的一个微观佐证。

每个关键年份都会伴随着新的平台的崛起,淘宝的店小二、抖音的KA运营,大的平台的崛起,一直都在赋予平台上关键岗位的个体极大的权力,这份权力成就过很多人,让他们具备操盘更大平台的能力,也让一些人迷失掉自己,分不清自己的成绩是来自于自己的能力,还是平台的势能。这个时候唯有光环退却,换另外一个环境,你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

二、选择

2013年研究生毕业,有一个很重要的十字路口,是选择人人网的SP offer+户口,还是美团外卖刚启动,跟着王慧文前辈创业,但是没有户口。当时选择了前者,觉得做社交每天上班很快乐,户口和钱也充满诱惑。虽然后面偶尔和朋友闲侃的时候,也会在想要是当初选择了美团外卖,又会是怎样另外一个轨迹。时间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只能往前,无法回头,虽然你很想看到那个做出另外一个选择的平行世界的你会有怎样的人生。

在人人的日子还是非常快乐的,唯一的不快乐就是大家都在努力抑制数据的下滑,期待再次崛起,但是它还是没有回头地往下走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产品划上句话的时候,我们也跟我们的青春告了别。

迄今为止,虽然没有再去大学里调研,但依然倔强地认为人人网(含之前的校内网)通过实名制+Feed+个人主页的产品方式,给我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活带去了很多超出我们自身线下社交能力之外的连接的快乐,这是由产品本身的形态构建的一个「象牙塔」,它提供的乐趣,是现在的微信、抖音等产品形态所不具备的。

三、规则

2015年的故事和很多朋友分享过,先去了俩月的美菜,然后果断出来去了跟谁学。美菜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个世界光靠精神世界是不够的,总还得有人为你习以为常的一日三餐在努力工作着,无论传统的供应链模式里,链路上的每个角色经过几十年沉淀下来的运行模式,还是美菜想去颠覆的新模式,你看到了很多接地气的人和物。

记得有一次去调研餐厅的时候,客户很困惑,为啥你这个APP买个东西这么麻烦,以前一个电话就有人送过来,一天多次也不嫌烦,你们时效性也不好,菜品也不稳当,还不能赊账和抹零。

突然间你发现和你PK的那些传统模式的人们,他们在供应链的末端上极其勤奋,不要命地工作,再叠加餐饮行业流通的红黄货潜规则,你吃惊地发现你在合法经营下的科技赋能,竟然不能做得更好了,价格不能更好、服务不能更好,品质嘛不是所有餐厅都放在第一位,但这就是中国。

你知道这些传统的工作方式终将被取代,你恐慌的是不是这个时间点发生,以及你是革命者的出现还是炮灰的出现。在错误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从结果上来说,和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情没啥差别。

四、运气

2019年跟谁学上市了,我记得在18年的时候,还和作业帮、猿辅导的高阶产品交流过,那时的行业里,我们还排不上号,虽然我们已经找到了别人还不太懂的裂变+社群增长路径,但整个公司都还是非常谦虚、低调,因为我们从16年的差点死掉走出来,即使有些小成绩,大家依然如履薄冰。

上市之后,股价的剧烈上涨以及团队的剧烈扩张,大家已经无法像上市前那么纯粹、团结地工作了,回归到了一般公司的常态。不止一次地怀念17年到19年上市之间的这个阶段,整个公司进入了心流模式。也是这个阶段,在Larry的带领下读了很多特别棒的书,也第一次理解原来读书其实就是一次和那些你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见面的伟大的人对话的机会,瞬间你会觉得书上每个字都值得好好读读。

很多人问我,你讲讲你怎么选择了跟谁学,我说除了在线教育这个方向是选择的外,剩下的就只有运气了。在人人网上认识跟谁学的第一任产品经理小马哥,刚好这家公司是做在线教育的,仅此而已。这个行业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人,随着2021年的双减,很多人的梦戛然而止。

我一直有个心结,K12的在线辅导从个体微观上是帮助一个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也确实在宏观层面,结合当下的选拔机制,其实是一个零和游戏,每个孩子都提高一分,从选拔的结果上来看并没有差别,只会更加内卷。

这个心结很难解开,当然复杂问题也不能简单来看。当你寻求意义的时候,在线辅导确实在消解区域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当你讨论16-24岁年轻人应该如何做分流的问题时,谁该上大学,谁该上职高,谁该出国的时候,这个决定还是只能留给每个家庭的选择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无他。事实上,大部分家庭的辅导需求依然存在,社区小班雨后春笋地冒出来。

让我们再往前走走看,不久的未来,当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强大的AI数字老师的时候,也许又把大家拉到同一起跑线,比拼的还是孩子自己的天赋、勤奋、视野和选择的时候,我想这可能就是科技的最大意义,让世界尽量平一点。

在跟谁学因为经历了整个从0到1、1到100的过程,对于内部很多决策与结果的因果关系是比较清晰的,但是这些信息其实在外部会因为不同人的视角,以及对信息的截取、加工、美化,你会看到很多报道、很多分析都是片面的、有误导性的。

其实最好地了解一家to C业务的第一步就是体验它们家服务的全流程,它如何引导你进入社群、听公开课、付费、上课答疑,体验下来你就能有更多真实的反馈与体会。但是往往外部的人很多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想和内部的人交流,不是说不对,但因为多岗位的分工与协作,这个人单一岗位的视角反而不如你的全流程体验来得客观和全面。

五、宿命

2022年从在线教育出来,来到了物流科技领域。

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一度让我想起了美菜的经历,食材供应链本身就包含着物流的业务,也是一个很多年沉淀下来,多个角色默契协作,在利益链上分食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有一个更苦的宿命,物流作为成本支出,持续降本是这个行业永远的宿命。

因此,你看到处于弱势的司机群体,他们在这个挣不脱的网络里,因为这个宿命被不断被挤压生存空间。进入这个领域的新平台企业,反而充满尴尬,自己多赚一分,可能就挤压了已有角色的收入。

事实上,永远降本的宿命叠加近期在AI领域的突破,未来十年你一定能看到无论实体的还是虚拟的“数字员工”对于这个行业的业务流和工作方式的变革。

这是科技牵引下的发展必然性,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那么被变革的人们他们该怎么办,我们无法回答,还是需要政府多做思考和宏观的调控,近期看到上海运管局对于集卡新增注册的管控,我想也是政府关注到了相关问题。

六、热爱

产品十年,也是移动互联网浪潮的黄金十年,见证和参与其中充满着挑战与乐趣。很感谢这个世界上有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这个岗位涉及到的职能范围所有的事情都让我充满着兴趣,十年热情依旧如初,依然会为一个好的交互设计、一个好的原型工具、一个好的增长案例、一个好的思考模型出现而开心。

期待下一个十年。

七、一个彩蛋

往前看,别回头:记录我的产品十年

2022年我们告别了三年新冠疫情,2023年我们迎来了ChatGPT。科技很有意思,总是在人们觉得到了尽头的时候掀起了下一个浪潮,各行各业因为AI的突破,又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好这次五一在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看到这个作品,我已经忘了这个作品原始的主题了,但是当我自己和它对视的时候,我的感受是「数字人」正在从禁锢的盒子里走出来,我们需要认知并接纳它们即将融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这让人兴奋,也让人有些担忧,这种预期之外就是未来相比过去更让人着迷的地方。未来已来,我们最好的应对方式是:

“往前看,别回头!” —— 《漫长的季节》(顺带安利一下这部神剧,需细品)

本文由@小雨哥Ra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