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参考的方法论并非全部原创,是源自个人积累总结+书籍内容+近期摩点众筹发货的《设定与解构之匣》:

这套类似设定集(但实际没有任何实例内容)的工具书是去年在摩点众筹的设定工具书,虽然说是书,但其实收到的时候发现主要还是工具卡,分为【世界构建】和【角色构建】两部分,集成为两本书,每本书由多套设定卡构成。大致内容集成如图所示:

写这个系列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消化理解这套设定中的方法论,然后进一步与之前积累的一些角色设定方法相融合,另一方面,也希望给一些没买到设定匣的朋友们提供方法上的帮助。
《设定与解构之匣》系列的两大模块:世界观构建和角色设计,世界观构建相关的部分之前已经展开整理完了,角色设计的部分则将在本系列文章中继续细化。其中世界观构建的部分详见:
(一): 世界观构筑方法论:拆解重构「设定与解构之匣·世界观篇」(一)
- ▎主题与总论
- ▎时间
- ▎空间
(二): 世界观构筑方法论:拆解重构「设定与解构之匣·世界观篇」(二)
- ▎世界的状态
- ▎能力体系/能力演化
- ▎社会的状态
(三):世界观构筑方法论:拆解重构「设定与解构之匣·世界观篇」(三)
- ▎家族制度
- ▎人们的生活
- ▎一般生活理念
而关于角色设计的部分,《设定与解构之匣》中主要给了16种类似模版的功能卡,这16个方面分别是:
- 「基本信息」
- 「性格设定」
- 「内心侧写」
- 「形象」
- 「童年经历」
- 「环境影响」
- 「目标与遗憾」
- 「社交关系」
- 「情感状态」
- 「恋爱之相处」
- 「恋爱之矛盾」
- 「特殊伙伴」
- 「物品清单」
- 「特殊物品」
- 「传奇物品」
- 「背包与携带」
虽然这16个模块的角色设计工具并不能普遍地适用于任何角色和任何场合,但个人觉得这一工具作为角色设计时的灵感参考是十分合适的,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目前我按个人理解将这16个模块分为两大类,归类成两张脑图:


其中「特殊伙伴」、「物品清单」、「特殊物品」、「传奇物品」、「背包与携带」这5项归为非必要的追加项目,单独罗列在第二张脑图:

上述两张图涵盖了《设定与解构之匣》角色设计部分的要点内容,在此再附上两张缩减提炼后的要点概括图:


本系列前篇:
前篇中已经展开介绍了我个人在构建角色时思考逻辑的两个步骤,从雏形到丰富完善。在上篇中介绍的雏形阶段工具和灵感来源手法已经详细介绍了(绞尽脑汁把能想到的都写上了!),在本篇中就不过多介绍了。

本篇开始将聚焦于设定与结构之匣中的十六个详细角色切面,以图文的形式配合例子展开。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本文后续这十六个详细切面的撰写顺序是按照设定与解构之匣给定的顺序来的,从逻辑分类上有一些跳跃,这十六个切面对应到角色内核设定和外层设定的关系则如下图所示:

▎基础信息|Character

角色基础信息部分,如下图所示,主要包含设计一个角色最基本需要的信息。因为内容比较繁杂,而且并非每一个角色都需要这么多方面的设定,所以在此以脑图形式总结设定与结构之匣如下:

如脑图所示,为了方便整理,作者按自己的理解把以上把角色基础信息的内容分为四大类:「基础类信息」、「非基础类信息」、「社交类信息」和「其他信息」。
(这个分类主要是为了方便梳理+脑图展示,并非标准划分,每个人按自己的逻辑都可以把内容分为不同的类别,在此仅供参考)
「基础类信息」即围绕着这个角色本身的既定属性/既定事实的,是和这个角色强相关的设定,且这些设定可以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做加减法,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身高(也可以加上体重/体型粗略描述)、生日、年龄、种族、出生地、血型、特殊身体特征、身份/职业。
「非基础类信息」则更聚焦于角色的精神/心理层面,且也可以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做加减法,其内容包括:语言、信仰、癖好(类似喜爱的事物)以及讨厌的事物。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类信息」,设定与解构之匣在做角色基础信息设定的这一步就考虑到了角色的社交关系,比如角色在意的人、角色的亲密关系、以及是否有子女。我们自己在实际设计角色的时候,如果需要,也可以在刚开始思考角色基础信息的时候顺手画一张简单的关系图,引导自己思考这个角色和其他角色的关联,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角色相关的经历、故事素材灵感等也会逐渐浮出水面。

「其他类信息」是我个人觉得适用面并没有那么广的内容,包括:角色的特殊装备/随身携带的非常见用品,生存状态等。这些设定可以引导我们去思考所创作的这个角色是否有特殊记忆点,比如设计一个角色,她的随身携带非常见用品是泡泡糖,所以她的记忆点之一便可以是总在吹泡泡糖(不知不觉好几个角色原型浮现在眼前了…)。
总体来说,基础信息包含的内容需要具体环境具体对待,并不是每个项目的角色都需要罗列如脑图中所示的详细内容,比如种族这一设定在一些奇幻作品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一些特定的作品里,星座命格这样的设定则需要列入角色的基础信息。

以下以图文形式展示和总结设定与解构之匣的内容:

在设定与解构之匣【基础信息|Character】的模块,还提及了死亡设定的部分,这一部分可能是适用于在故事登场时就已经死亡的角色,该模块以「死亡证明」的形式涵盖了这个角色的死亡信息:

▎性格设定|Personality

如上图所展示,我个人认为设定与解构之匣中提及的【性格设定|Personality】的部分,一方面关联到角色的内核设定,另一方面则关联到角色的外层设定(考虑到提及的角色隐性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物真相)。
以下为脑图形式总结的内容要点:

以图文形式则整理如下:

设定与解构之匣关于【性格设定|Personality】的这部分其实比简单清晰,列出图文示例的同时基本上就已经明晰了。而且其实我个人对这一页的设定持保留态度,对于用正向、中性、负面这样的范围来定义角色的性格特征这一方法持保留意见。

真实的角色一定存在多方面的特征,有着自己的优缺点,设定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也可以参考其他一些体检角色性格多面性的方法论:

在设定性格的时候,也可以对照参考一些已有作品中的原型,提出几个设定角色的性格特征,然后与已有原型进行对照参考和区分设定:

▎内心侧写|Profiling

在介绍这一部分之前阐述一下个人对这一模块的理解,设定与解构之匣在这部分做的设定非常细,注重很多个方面,以我自己而言,会觉得并不是每个角色在被设计出来的时候一定都要考虑这么多方面,即使现在我去分析某个自己非常喜欢的角色,也很难保证可以全面地填完这一模块所有的空缺。只能说这部分的内容是一种帮助思考的引导,需要使用者各取所需,不被工具所限制。
以下为脑图形式总结的内容要点:

以图文形式则整理如下:

在设定与解构之匣【内心侧写|Profiling】这部分的内容为创造的角色设想了很多场景,引导设计者将自己创造的角色放置于各种不同的环境下,从而思考和演绎这个角色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先看角色在这一场景中怎么表现,再反推这个角色的性格、经历。
此外,除了如上所示的内容之外,【内心侧写|Profiling】还提及了「角色稳定性」的设计,这部分模块的应用前提有限,在特定世界观下可能起到奇效,也可以作为设计角色时的一个灵感参考:


▎形象|Appearance

除了基本的外貌设定之外,设定与解构之匣在专用的【形象|Appearance】模块中还提及了服装、携带物这两个部分,为了方便整理和理解,个人将信息归为两类,基本外貌和服装穿着:

以图文形式则整理如下:

我个人很喜欢这一模块特地强调在设计角色形象时考虑着装装风格,因为一个角色/一个真实人物的穿衣风格本身便体现着他/她独有的性格特征,考究的服饰设定里可以暗含非常多的叙事成分。

此外,在角色的穿着中设计极具特色的小细节,一方面可以增加角色的记忆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侧面地体现出这一角色的性格特征:

在设定角色随身携带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物品时,也可以尝试将这一设定与角色过往的故事以及整个主线故事的发展串联起来。

除了服饰和携带物品之外,在思考一个角色的形象时同时设计他/她的常见表情,这种做法十分常见,我们经常能在角色的美术设定图上看到:

▎童年经历|Childhood
当对一个角色的故事和经历无从下手的时候,思考他/她的家庭会很有帮助。毕竟一个人的性格养成与童年经历关联很深,而原生家庭对童年的影响是巨大的。

童年经历和后续要介绍的环境影响可以结合在一起看,都是外界环境对角色性格形成的影响,童年经历更注重角色过往的经历,环境影响则需要纵观角色过去和现在的经历:

原设定与解构之匣在【童年经历|Childhood】部分包含的内容比较繁杂,为了能方便理解,个人按照自己的逻辑将内容分成了四个方面,即:整体环境、地位和阶层、亲人与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生活部分。
可以看出,这几个部分在内容上会和下一节的【环境影响|Environment】有重叠之处,而相比于【环境影响|Environment】,【童年经历|Childhood】则更聚焦于角色的孩童时期,也即他/她性格成型的关键阶段。
将【童年经历|Childhood】以图文形式则整理如下:

说起来之前看到这里的设定时会忍不住想,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设计角色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结果…

▎环境影响|Environment

作为影响角色性格的成因之一,设定与解构之匣将环境影响的模块放在了第六位。以下是脑图形式的总结:

和惯例一样,为了方便理解,按找个人逻辑将内容分为了:出生地相关、所在地相关以及其他环境相关。
图文整理如下:

▎未完待续……
总体而言,这篇的内容会比较多,也因为内容的关系,个人觉得不太适合拆分成多篇来介绍。总体来说,本篇集中精力介绍了设定与解构之匣角色构建部分关于这个角色本身的设定模块:
- 「基本信息」
- 「性格设定」
- 「内心侧写」
- 「形象」
- 「童年经历」
- 「环境影响」
下篇文章中,则将继续介绍设定与解构之匣角色构建部分十六个切片中的余下内容,主要聚焦于角色的社交关系(包括其内在欲望与外界的关联)以及相关物品道具:
- 「目标与遗憾」
- 「社交关系」
- 「情感状态」
- 「恋爱之相处」
- 「恋爱之矛盾」
- 「特殊伙伴」
- 「物品清单」
- 「特殊物品」
- 「传奇物品」
- 「背包与携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