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互联网江湖,作者 | 志刚
近日,华米科技正式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华米一季度实现营收6.45亿元,同比下滑14.8%,为近三年以来的单季度营收规模的最低点;同期,归属于华米的净亏损为1.367亿元,相比较下,去年同期净亏损仅为8873万元。
而如果把时间线稍微拉长点来看,华米的净利润已经收获了连续五个季度的亏损表现。
要知道,作为首家在美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此前曾备受市场外界的看好和关注,甚至就连股价也曾攀升至19.59美元/股的历史高点。然而遗憾的是,截至美股5月24日收盘,华米股价报收于1.19美元,整体缩水超九成,目前总市值仅为7263.53万美元。
这不禁令人疑惑,正在走向独立之路的华米,怎么越走越坎坷?
华米科技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值得思考。
独立的华米,难破下滑的魔咒?
从直观数据来看,下滑是华米此次一季报透露出主基调。
从一季度出货量来看,华米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少了20万台,为350万台,与出货量下滑相对应的则是一季度营收的下滑。
数据显示,一季度营收6.45亿,同比下降14.78%,毛利润下降更多,同比下滑了32.45%。净利润方面同比亏损进一步扩大,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达54%。对于业绩下滑,财报中解释称,由于一季度电子设备消费市场下滑,公司自品牌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1.2%。
费用变化方面,一季度公司市场营销管理费用下降了15%为1.36亿元,研发费用同比下降到1.18亿元,同比下降了19%。
虽然费用方面有所下降,但一季度的净亏损反而同比扩大了,而在过去的5个季度中,公司的净利润都处在亏损状态。
比净利润亏损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根据年报披露显示,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可能不容乐观。
现金流情况方面,2022年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7.88亿,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42亿,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89亿,整体来看,公司现金流仍然入不敷出。
事实上,2021年、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连续为负,且2021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超过10亿,这给公司现金流情况带来看较大压力。
不过,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到了5亿,而2022年仅有2.8亿,融资的情况可能不太理想。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长期借款有所增长,同比增长了37.84%,来到9.24亿,华米所持有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为9.56亿。换句话来说,手里的现金刚好能够覆盖长期负债。
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其实就在于现金流,未来的现金流情况如果有所改善,那么难题也就逐渐消解,如果将来现金流情况进一步恶化,那么华米面临的经营压力可能会更大。
不过在这方面,华米方面在接受媒体时曾补充道,华米已经通过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正向经营现金流,这一点算是个难得的好消息。
从经营负债的变化来看,也能看到公司对未来市场进一步下滑在做准备。
首先,应收收账款下降了7%,来到4.88亿,预付款项从去年同期的3.15亿降低到了1.27亿。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回款能力增加或者业务规模下滑,但公司的所持的现金并没有增加,反而同比减少了6.4%,再结合出货量下滑来看,说明应收账款减少更多的可能是由于业务端表现不佳所致。
而预付款项一般是向上游供应链厂商预先支付的货款,预付款项同比去年大幅下滑,可能表明,公司在经营层面想要进一步降低存货的压力。
存货数据也似乎证明了这点。
从存货变化来看,一季度存货为8亿,同比减少了47%,对比过去三年的数据来看,过去一季度公司的存货都是在增长的。
如果结合周转情况来看,华米遇到的增长失能问题可能更加明显。
首先是回款更难了。数据显示,一季度应收账款周转从63天增加到了81天,回款周期明显增加。
其次,存货周转情况仍然不是特别理想,可能意味着终端销售的压力仍然比较大。
数据显示,华米的存货周转天数为151.17天,虽然比2022年一季度减少了有55.6天,但比2021年一季度仍然增加了16.5天。
整体来看,公司选择在经营上降低存货压力的策略是正确的,但终端卖货的压力仍在。
压力也同样体现在管理层对未来的预期中。
财报中,公司公司管理层也给出了对接下来第二季度的业绩展望,公司预计第二季度净营收将在6.50亿至8.50亿元之间,而上年同期为11.1亿元人民币。
用GPT-4加码“腕力”,华米仍在突围中
关于一季度总收入的下滑,华米在财报中的解释为“主要是由于我们的自有品牌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1.2%。而这一下降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整体下滑以及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支出的下降相一致。
言下之意是今年一季度华米的营收不利,源于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对此,在互联网江湖看来,虽然华米的解释并不全面,但也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回看2022年的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无论是手机、PC还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几乎都遭遇了全面的下滑。据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4.9亿台,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7.7%,而这也是该品类出货量的首年下降。
或许正因如此,即便是强无敌手的苹果在2023年第一财季(2022年第四季度),也罕见地出现了可穿戴设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的尴尬现状,甚至还略逊于预期。
如此看来,巨头尚且不能幸免于难,华米科技作为正在抛开小米,走向独立的后起之秀,自然更是深陷其中。
不过除此之外,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华米及所处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赛道似乎也正面临诸多行业性挑战。
一直以来,产业触角相对单薄的华米都始终面临着华为、vivo等国内厂商和苹果、三星等国外ICT产业巨头们的围猎。毕竟,智能可穿戴设备一向与手机类的产品用户重合度较高,此前甚至还被视为是手机的补充品。
虽然在2020年以后,以心血管健康监测为代表的大健康消费需求场景的诞生,意外激活了智能手表们独立存在的意义,但同时却也吸引来了一批新兴的科技企业和医疗器械玩家们的跨界切入。比如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国内企业九安医疗已有可穿戴产品获批上市,而乐普智芯、质子科技、智柔科技等企业也均有相关产品已获批上市,智能可穿戴设备赛道直接进入了红海一片的激烈竞争时代。
很明显,无论是用户沉淀还是专业医疗健康研究,诞生不过十年的华米科技似乎都略有逊色。
不过也正因如此,此前华米才选择在“拿来主义”盛行的行业大背景下,顶风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从最核心的技术入手去建立华米的竞争壁垒,最后推出了可穿戴领域的全球首款AI芯片“黄山1号”和自主研发的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极大地降低了智能设备功耗和提升了手表的续航时间。
与此同时,在最近的一季报中,华米又表示最近将大型语言模型(LLM)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并通过整合加入GPT-4技术,用以提升用户的智能体验。
可以说,正是靠着自研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即便是和华为、小米等老牌巨头们相比,华米在功能研发和相应的技术竞争方面也有了一较之力。
不过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功能竞争只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竞争的一个方面,随着功能创新的大众化,未来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势必会从功能走向体验,再到生态的全面智能化比拼,这几乎是所有智能设备领域的终极竞争路线之一。
为何这么说?因为从实际体验来看,当前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场景大多仍是单一或不连通的,如同一个个孤岛,不同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之间存在功能割裂,协同作战的智能体验和匹配程度相对较低,所以这也导致最近几年,智能电子消费用户对于打通更多智能应用场景的市场呼声越来越高。
最典型的例子的是,近年来,做家电的格力在造手机,做智能汽车的蔚来、吉利同样也在造手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究其根本都是为了提前打造出共同面向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的智能体验,从而彻底占领市场消费心智。
具体到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方面,除了苹果Apple Watch占据绝对优势之外,当前包括三星、华为、OPPO等品牌几乎都在加大生态投入力度,努力实现以手机为中枢的万物互联。
但是对于华米来说,由于此前背靠小米和米家生态,其几乎不需要考虑智能生态体验的竞争布局,可如今随着华米“去小米化”的进一步深入,其生态协同竞争优势自然也将逐渐丧失,那么仅靠同质化越发严重的智能手表又如何能激起更多的市场消费欲望?这或许也正是此次华米自有品牌产品销售额出现同比大幅下滑的潜在原因之一。
写在最后:总的来看,当前华米的独立之路走得却并不轻松,甚至还阵痛不断。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即便是喊了数年的去小米化,但华米却始终舍不得与小米彻底结束当前藕断丝连的暧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处于增量市场时,一心想独立却又离不开温柔乡的华米与小米之间的竞争关系或许不会凸显,可一旦整个市场有萎缩迹象时,华米和小米之间的左右手互博现象将会被迅速放大,那么彼时的小米又是否愿意投资培养一位注定在产品、价位等方面直接竞争的对手呢?
无论如何,华米或许都应该早做打算……(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