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难下手(图/小罗)
2019年,德国游戏厂商Daedalic Entertainment宣布开始制作《魔戒:咕噜》(The Lord of the Rings: Gollum)。后来,出于疫情等原因,游戏跳票了两三次。直到最近,《魔戒:咕噜》才又迎来了2条(相对来说的)大新闻:一是终于正式发售,不论质量如何,这盘菜总算端到了玩家桌上;二是只过了一个周末,它就成了本年度迄今为止评分最低的游戏,开发商Daedalic不得不发表公开信,就《魔戒:咕噜》发售时给玩家带来的不愉快体验深表歉意。
有一说一,道歉速度还是很快的
一直以来,我都是反对“贷款唱衰”的,不论一个游戏在预告片阶段展示出了多少不靠谱,我也会尽量控制住自己的吐槽欲,至少等到它正式发售、那些不靠谱都落到实处之后再开麦。具体到《魔戒:咕噜》上,这个游戏在第一次公布消息时,玩法、设定上的细节其实并未引发玩家多大讨论,因为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放在了——什么?扮演咕噜?那我除了“My Precious”之外还能干什么?
这种质疑不可谓不合理。一方面,熟悉“魔戒”系列的读者都知道咕噜原名史麦戈,原本是一个霍比特人,他通过不光彩的手段获得了至尊魔戒,并且被至尊魔戒的负面力量影响,外表变得极其丑陋,还出现了人格分裂——《魔戒:咕噜》游戏采用的就是这个设定。但另一方面,开发团队显然不能要求所有玩家都是小说读者,考虑到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部“魔戒”改编电影已经是2014年的《霍比特人:五军之战》(至于去年亚马逊的那部《力量之戒》……只能求上天赐我一双没有看过它的眼睛),大部分人能记住“My Precious”这个梗就相当不错了。
评分确实不高
因此,尽管不贷款唱衰,我对《魔戒:咕噜》也颇为担忧:玩家在游戏里不是没扮演过不漂亮,甚至非人形的角色——《先祖:人类奥德赛》的主角是猩猩,《山羊模拟器》的主角是山羊,《Stray》的主角是猫猫——但很多时候,人形生物、可爱或搞笑的非人形生物,以及既不可爱又不搞笑的非人形生物在玩家心目中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哪怕他们不会把这个顺序标准明确说出来。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前两者孰先孰后可能还要纠结一下,但“既不可爱又不搞笑的非人形生物”一定排在最后一名,尤其是那种要玩二三十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游戏,如果主角特别丑,还不是我自己捏的,就总会看着不爽。再直白一点说就是,假如要做一个“魔戒”改编游戏,选择人类、精灵、矮人的故事可能会被批评平庸,但大概率不会被吐槽难看,可选择咕噜……我必须承认自己是个俗人,无法在初次见面时就能毫无障碍地想要扮演他。
实话实说,把游戏名字输入搜索引擎,出来的都是这样的结果,我肯定会犹豫一下……
这是玩家心理的一面,反过来看,假如一款游戏下定决心要让一个既不可爱又不搞笑的非人形生物当主角,那么游戏的其他设计就必须非常精彩才行,人们不需考虑主角的形象,也能沉浸在故事、玩法和精彩的虚拟世界中。但从发售后的实际上手体验和玩家、媒体的评价来看,《魔戒:咕噜》显然也没做到——画质、Bug等硬伤成了压倒它口碑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就让《魔戒:咕噜》显得有些尴尬。它并不是没有创意,却并未做出优秀的内核,甚至于,连优秀的外表也没能做到。从工作室的道歉信来看,开发团队里不乏“魔戒”系列粉丝,选择咕噜当主角,某种程度上反而是“懂魔戒”的表现,但游戏毕竟是游戏,需要沉浸,需要互动,需要了解玩家想要什么——《魔戒:咕噜》在这一点上显然有所欠缺。
同样是原作改编,《魔戒:咕噜》的表现总能让我联想起前段时间的《霍格沃茨之遗》。虽然也被玩家批评玩法“罐头”,但《霍格沃茨之遗》中对四大学院、魔法、神奇生物等细节的表现还是能让大部分玩家和原作粉丝共同接受的,更何况玩家还可以自己捏脸——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大概又要老生常谈一番“粉丝向”游戏要怎么做的问题,能讨论的东西可就多了。但毋庸置疑的是,有《魔戒:咕噜》这个同行衬托,《霍格沃茨之遗》看起来明显顺眼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