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574次阅读
没有评论

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氨基观察

生物科技寒冬还在继续,裁员依然是海外biotech主旋律。

根据Fierce Biotech一项分析,2023年一季度,海外共有56家生物制药公司官宣裁员消息,与2022年同期相比,报告裁员的公司增长了30%。

裁员潮,似乎还在延续。

5月25日,英国明星AI制药公司BenevolentAI宣布,因为战略调整计划裁员近180人。这意味着,公司员工数量将减少近50%。

寒冬如此漫长难熬,那么,国内biotech生存现状又是如何呢?

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从绝大多数渠道的公开信息来看,国内biotech鲜有裁员消息。这是否意味着,国内生物科技企业的日子依然从容?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根据2022年财报员工数据统计,过去一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18A企业员工数量有所减少,嘉和生物、永泰生物员工减少的比例甚至超过50%。

接下来,基于财报数据,氨基君为你还原18A裁员真相。

1/3企业员工减少,最高裁员近60%

从财报公布的员工数量来看,过去一年,国内biotech也在通过裁员等措施来抵御寒冬。

具体来看,嘉和生物、百奥赛图、信达生物是裁员人数较多的生物科技企业,分别为376人、366人、274人;从减员比例来看,嘉和生物、永泰生物及和铂医药,裁员比例分别达58.75%、52.26%、45.45%。

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国内生物科技行业也为寒冬所困。当然,不同企业裁员的目的,不尽相同。

以嘉和生物为例。得益于在资本周期顶部完成融资,公司现金储备依然丰富:截至2022年末,嘉和生物账上现金余额接近16亿元。

只是,公司follow策略失利后开始寻找新方向,战略大收缩难以避免。

如下图所示,2021年末嘉和生物共有640名员工,研发、临床开发、商业运营业务人员均超过100人。单纯基于人员规模,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家biotech的配置。

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如此大规模的员工数量,将会加剧公司现金流消耗速度。2021年,嘉和生物经营性现金流出额达6.24亿元。在这一背景下,嘉和生物在2022年开启“大裁员”。

如下图所示,2022年末,嘉和生物员工数量骤减至264人,研发、临床开发等业务全线大收缩。

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当然,除了战略转型,现金流紧张是员工数量大缩水的另一核心因素。这一点,最典型的就是百奥赛图。

截至2022年末,百奥赛图账上现金资产为6.27亿元,短期债项和其它短期负债超过4亿元,加上过去一年经营性现金流流出额达到3亿元,公司的处境可想而知。

在这一背景下,百奥赛图2022年下半年员工数量大幅减少:2022年中,公司员工数量为1714人;2022年末已减少至1348人。

至于是员工主动离职,还是被动毕业,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总员工数量增长,超60%企业还在扩张

尽管不少企业在裁员,但整体来看,18A企业处境并没有那么悲观。

2021年末,18A企业员工总数为4.4万人;到了2022年末,这一数字变成了4.88万人。也就是说,扩张还是主旋律。

的确如此,去年共有近30家18A企业在“扩招”,占比超过60%。

从绝对值来看,员工增加数量居前的企业为荣昌生物、复宏汉霖、百济神州,增员数量分别为1211人、1172人、1000人。

而从增员比例来看,康诺亚、先瑞达医疗和欧康维视生物位居前列,员工增幅分别达到88.62%、67.68%、63.11%。

寒冬之下,这些企业为何大幅扩张?

最核心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进入收获期,研发管线上市。为了推进这些医药/器械的商业化工作,必须搭建属于自己的商业化团队。

其中,荣昌生物是典型。随着自免药物泰它西普和肿瘤药物HER-2 ADC进入商业化阶段,荣昌生物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规模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公司为了推进其它管线,也进一步增加了研发人员。

由于荣昌生物并未公布2021年末员工构成,我们可以通过其2021年中至2022年末员工变化构成来一探究竟。

如下图所示,截至2021年年中,公司共有1735名员工,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研发人员,接近900人。

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而到了2022年末,公司销售人员已经达到1167人,成为公司的第一大业务部门,生产人员也达到608人。

隐匿的真相:三分之一18A企业在裁员

荣昌生物之外,复宏汉霖、康方生物等公司,也均是因为销售人员的大规模增长,带动总员工数量增长。

新陈代谢加速,生物科技韧性显现

就当前而言,18A企业的未来,两个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部分biotech被淘汰出局;第二,部分biotech逐步蜕变,跃迁为biopharma。

当然,不管是哪一种状况,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

如果把整个生物科技板块,看作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新陈代谢”无疑是保证这个系统健康运转的关键。而上述两种结局,恰恰是新陈代谢的正常组成。

过去几年,在政策鼓励、资本助推下,整个生物科技行业呈现空前繁荣行业。对此,市场悲观者认为,只是泡沫涌动。

实际上,泡沫是市场发展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行业繁荣的标志。即便在泡沫阶段,整个行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市场总会不断进化。

在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会紧随而至,大量不具备竞争力的biotech被出清,最终形成正常行业新陈代谢的生态。

资本寒冬,正加速国内创新生态的进化。而这,也是生物科技行业充满韧性的证明。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