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里的中国小学生: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

466次阅读
没有评论

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里的中国小学生: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经无忌,作者|白嘉嘉

在南京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家长送孩子去兴趣班的路上,要过一道“鬼门关”。

虽然那只是一条背靠广告板的狭长柜台,占地不超过15平米,可能还不如商场里供游客休息的长凳宽敞。

但它卡在扶梯和“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之间,几乎所有送孩子上兴趣班的父母,都得经过它。

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里的中国小学生: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

(小天才展柜的右侧,就是成长中心) 

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扼守要道的小天才手表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 

兴趣班放学的人流里,几乎一半的手腕佩戴的都是小天才电话手表。 

没戴的另一半,也正逐渐被占领。 

不到半个小时,摊主就卖出了4块标价1998元的Z8旗舰款电话手表。在销售最后一块时摊主甚至有些犹豫,因为“商场经理也让我留一块给他家孩子”。 

与孩子欢呼雀跃的神情相反,家长们似乎并不认为这是一项令人愉悦的购物体验。 

这个摊位就像步步高发展历程的缩影。从学习机到点读机再到如今的小天才电话手表,步步高始终在孩子成长最绕不过去的地方设摊,也因此收获了丰厚的利润。 

但如今,事情发生一些改变。 

如果说过去的步步高,是设在成长道路上的茶水摊。那么今天的小天才手表,则利用孩子相对缺乏的自制力,一步一步将自己打造成了收费站。 

就在不久前,小天才发布了自己的旗舰新品Z9——一款低配处理器+廉价屏幕组成的儿童可穿戴设备。事实上,这个价位可以买一个足够好用的主流手机了。 

功能太多or还不够多

小天才这些年的崛起,离不开两句广告。 

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里的中国小学生: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

一句是“不论你在哪里,一个电话找到你”,另一句是“有小天才,就有好朋友”。 

这两句广告分别精准地击中了家长对孩子的通讯、定位需求,和孩子的社交需求。 双轮驱动下,小天才销量起飞,几乎成为了儿童智能手表的代名词。 

但深入到家庭里,小天才带来的或许并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张女士的儿子鑫鑫,是小天才的忠实粉丝,即便已经有了最新款的手表,经过展柜时,仍被“吸”了过去。 

介绍起手表的功能,鑫鑫像一个老道的销售员,手指在表盘不停滑动,时不时点进一些App向其他小朋友展示,从个性IP形象到酷狗音乐,无一不精。 

然而与鑫鑫的熟练不符的是,在张女士口中,鑫鑫可以使用小天才的机会并不多。即便是外出旅行、露营时,手表的大部分功能也是被关闭的。 

谈及使用体验,张女士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小天才功能过多的厌恶,并在其他顾客向她征求建议时,反复强调“买基础款就够了”。 

淘宝的销量也印证了张女士的想法。 

在天猫儿童手表热销榜上,小天才的Z8、Q1A两款手表分别拿下了冠亚军。但有意思的是,在一旁的好评榜上,Q1A稳居榜首,Z8却名落孙山。 

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里的中国小学生: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落差,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比于丰富得像是一款手机的Z8,只具备定位、通讯等基础功能的入门级产品Q1A,才是家长眼中儿童电话手表该有的模样。 

在网上搜索小天才,对它功能过多的指责不绝于耳,连带产生的引导消费、后台扣费等问题也频频被投诉,甚至连人民网都曾亲自下场发问—— 

游戏化”内容是否应该出现在电话手表内?它对于“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初衷有何关系? 

但对小天才的使用者——孩子们来说,它的功能还是太少了。 

在某网站的搜索栏输入“小天才 教程”,会跳出一串词条,其中包括“破解教程”、“玩游戏教程”、“下载教程”。 

在演示视频中可以看到,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孩子就可以利用数据线和电脑直接下载软件到手表里,其中包括“bilibili”、“我的世界”等娱乐软件。 

本质上,这些教程目的都是一样的—— 帮助小孩绕过父母的限制。 

而令人不安的是,小天才再三强调的“父母可以通过手机限制手表的所有功能”,确实被轻而易举地绕过了。 

加码社交,却失守安全

其实,小天才并不是鑫鑫的第一块儿童智能手表,甚至也不是最喜欢的手表,直到现在,他仍对上一块手表里的贪吃蛇念念不忘。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朋友戴上了小天才,鑫鑫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转投入小天才的怀抱。 

这不是简单的“从众”,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捕获”。 

除了只有小天才之间才能“碰一碰”加好友的闭环社交,隐藏其后的“微聊”社交网络,无时无刻不在重构孩子之间的“新共识”。 

不需要刻意排挤,“共同语言”的缺乏就足以让身处圈外的孩子感到恐慌。 

小天才内置的积分体系,也让孩子们欲罢不能。 

积分就是小天才世界里的货币。孩子们不仅可以用它来购买特殊表盘,使用七彩昵称,提升手表账号等级,甚至可以互相流通,彼此赠送。 

获取积分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运动、社交、签到。 

这三种方式的难易程度肉眼可辨。 

运动不仅疲惫乏味,积分还低,而签到只需要动动手指,玩一些游戏,就可以轻易获得积分。内置的抽奖系统,甚至有可能一次性开出50积分。 

如果想要靠运动获得这么多积分,得走8万步。 

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里的中国小学生: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

在一场演讲中,小天才CEO金志江透露了小天才成功的秘诀——一种蹲下来做产品的态度。 

成年人在选购儿童手表时,往往思考的是安全和控制,恨不得一个电话就把孩子传送到自己身边。但如果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会看到孩子也有通讯和社交的需要。 

但隐藏在这个“美其名曰”的理由背后,小天才其实另有自己的“小算盘”。金志江曾透露:“小天才产品来自对‘安全’的需求——家长怕丢孩子,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觉得这是不对的——如果中国的治安变好,是不是这个需求就不存在了呢?” 

于是,小天才成为了唯一一个把“make friends”刻在表盘上的儿童手表,并经营出了一张儿童社交网。 

失控的小天才“好友圈”

正视儿童的社交需求没有错,但父母也并非“控制狂”。 

去年11月,江苏消保委公布了的一份“了解儿童智能手表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和相关产品存在的问题”的报告,其中显示“大部分的消费者比较认可儿童智能手表的保障儿童安全以及帮助孩子拓展社交、远离手机等作用。” 

之所以今天有许多父母对小天才不满,是因为它没有经营好社交与安全之间的平衡。 

以“微聊”为例。对不少孩子来说,微聊个人主页的点赞数,能反映人格魅力。 

为了有更多人给自己点赞,部分孩子将朋友圈越扩越广,甚至将个人信息公开发布到网上,和陌生人互加好友。 

至于孩子和这些陌生人聊了什么?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家长一无所知。 

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里的中国小学生: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

(孩子们将加好友称为“扩列”) 

作为小天才“社交功能”的重要一个版块,“好友圈”是一个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但遗憾的是,这些号称记录孩子日常生活点滴的内容,仅仅对手表上的“好友”开放——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无法知道孩子最近的心情,除非你也去买一个小天才和孩子互加好友。 

正是因为没有了被监管,出现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自由”,于是这一块田地开始野蛮生长。 

这些心智尚未成熟,深受各种短视频影响的孩子们,在这里扮演起了成人。讨论韩国明星,吐槽老师同学,甚至互飚脏话早已经司空见惯。 

更要命的是,原本懵懵懂懂的青春期情感,在这里被放肆地发育。 

一份来自苏州某小学六年级8个班级的不完全统计,班上很多同学之间以组“CP”为荣,并且相互都在好友圈“秀恩爱”,天天传播“班上哪个男孩在追哪个女孩”,“谁和谁为抢女友闹起来了”……等等各种成人化的言论。 

“简直是乌烟瘴气。”一位家长无意间见到孩子班上“好友圈”的内容时,忍不住怒斥,但换来的是孩子“天真”的回应:你太老土了,我们都这样。 

今年4月24日,3个年轻人在四川什邡市蓥华镇天鹅林场服毒自杀,这是继4月4日张家界天门山四名青年相约自杀后,又一起相约自杀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廷劭和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结论:相约自杀的增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促进因素。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新空间,让有自杀意愿的人有机会和渠道去表达自己。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60%,重度抑郁症占比7.4%。随着这两年中国抑郁症患者的逐渐低龄化,疾病的魔爪也伸向了这些未成年人。 

迷失在小天才手表“好友圈”里的中国小学生:攀比、追星、早恋、沉溺游戏

一个不敢想象的后果是,未来小天才手表里的“好友圈”或将成为这些身患疾病孩子们“相约自杀”的新阵地。 

从这一点来说,对于未成年孩子,家长的监护责任要远远大于孩子们所谓的“自由”和“隐私”,退一万步来说,要解决这样的难题,也应该是家庭内部的沟通,甚至是教育、心理咨询机构来共同探讨,而不是由一家一味为了销售来“讨好”孩子的企业越俎代庖。 

谁负责,就听谁的

从小霸王到步步高学习机,再到如今的小天才电话手表,其实争论的核心都在于一件事——边界。 

一般情况下,能蹲下身子来靠近消费者,挖掘对方的深层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是一家优质企业的标志。 

但在儿童教育领域,这套逻辑恐怕并不适用。 

面对成年消费者,“为自己负责”是交易的前置条件,在商户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任何平台或民生部门只能尽力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而无法要求商户进行赔偿。 

但对孩子来说,“为自己负责”是一项正在培养的品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既缺乏对后果的洞察,也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承担责任。 因此,法律才赋予了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那么,答案就逐渐清晰了。 

在深耕孩子的社交、娱乐需求的同时,小天才同样应该重视家长给儿童智能手表做减法的需求,而非靠绑架孩子的社交来“威胁”家长。 

还是那句话,企业并不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其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七十四条已经对此给出了答案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引诱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大部分的主流软件和应用,都有“青少年模式”,而恰恰就是专为青少年设计的小天才手表,却没有“青少年模式”。 

商业的视角来看,小天才从基础功能向“腕上手机”发展,本质上是在家长和孩子之间选择了那个“不理性”的消费者。 

这种选择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撬动销量,但同时也在消耗步步高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口碑,一旦家长撕下了步步高身上的“教育”、“儿童成长”等标签,依靠品牌溢价支撑起的销售渠道将瞬间垮塌。 

毕竟,就像鑫鑫所说的那样,看似稳坐王位的小天才,其实只要一条贪吃蛇,就能打败。 

(文中张女士、鑫鑫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