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52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在这短短的几天把玩vivo新机时间里,我非常惊喜地感受到,vivo终于在最能体现出自家外观语言的S系列上,确定了一套有延续性,能长期发展的外观设计思路。并在继续寻找创新元素过程中,也能借由这套稳健的设计来“指导”加深对摄影这件事儿的理解。

坦白地讲,虽然现在的vivo S系列是在“由繁入简”,但在拍照上确实经过了一段堆砌硬件的时期,认为“多”就是好,实则不然,多会让其迷失方向。

在之前评测S16 Pro这款产品时,我概括出来了vivo S系列发展的三个阶段:

vivo S1到S6可以看作是“外观”的探索阶段,通过大胆前卫的后壳以及可升降镜头,来突出机身的视觉设计感,前置镜头的特殊的结构设计,虽然让整机变得一体性更强,更美观,但牺牲了轻薄手感;

vivo S7到S12则是“堆叠硬件”阶段,比如在后壳中不仅采用了较为鲜艳的颜色,还开始注重雕刻细节纹理,而在拍照上,则“既要又要”,比如S7不光搭载了高像素前置镜头,还集成了一颗800万广角,前置补光灯以及算法一个没落下。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从vivo S15系列开始,就标志着S系列最大的“风格”变化,这不光是“由繁入简”这么简单,而是整个理念的变化。举个不太恰当例子,就像时尚品牌更换了创意总监一样,这位vivo新“产品总监”,把一种类似“宅寂”的思路带入了S系,比如vivo S15系外观变得内敛了许多,在拍照风格上也开始追求质感;

而到S16系上,久违的前置补光灯回归了,在自拍上,则更加注重“氛围感”,这种雅致风格,不仅体现在拍照中,也通过手感和外观设计得以体现,比如利用玉质玻璃辅以14层纳米镀膜提亮,来达到“玉”的观感,并通过微米级精细笔触实现烟青玉纹。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vivo S16系列开始,风格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图源:品玩lzh

这样的设计思路我在《为什么说这代vivo S系列“性别”标签不明显了》文章中也进行了剖析,简而言之,去“性别”标签,做法大胆且前卫。

而到vivo S17系这代产品,可以看到除了延续了vivo S16系的去“性别”化设计思路外,对于如何做出既能讨好男性用户又能讨好女性消费者这件事儿上,下了更大功夫,如果S16系是在摆脱性别定势,那S17系就在探讨一种“趋同审美”,目的是找到适应于新时代的设计方向。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vivo S17 Pro 图源:品玩lzh

在我把vivo S17 Pro这分别拿给其他同事把玩时,他们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男同事可以一眼认出连绵起伏的山丘,而女同事则觉得纹理变幻十分有意思。如果把手机拿到光线比较充足的环境下,其实可以看到机身中嵌入了无数“粒子”,它们的变幻方式以及观感和之前利用“金粉”嵌入进后壳的观感截然不同。

由“粒子”组成的蜿蜒线条,随着光线变化,勾勒出来的山峦图案相互层叠,起伏,随之变动,有序、规整的随着光移动,这种秩序感俨然有一种韵味感。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vivo S17 Pro 图源:品玩lzh

这就是vivo S17 Pro杀手锏之一,让技术通过艺术手段呈现,机身后边这种“粒子”并不是普通“金粉”,而是vivo在2020年的创意技术,作用原理是使用一种无形的磁力来控制1500万磁吸粒子,从而形成特定图案。这种技术在实现过程中会面临两方面难题,一方面是如何定型,而另一方面是如何形成山峦图案。

在定型上可以简单概括为“多次快速”,通过达3道的高温烘烤并在每道工序之间只间隔30秒,来进行快速定型;而在“绘制图案”上,则是通过在已经定型的单层山脉线条操作后,再将第二层山脉交错叠加上去,此外,还要规避纹理线条之间的磁场互扰,这样最终形成了层峦叠嶂,若隐若现的山峦图案。

使用最为复杂的工艺技术,来实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表达,这不仅体现在外观设计思路上,更体现在了“影像”部分。

先来说说硬件配置,在前置镜头硬件方面,搭载了带有AF自动对焦,采用JN1感光元件的90°广角5000万像素镜头,同时光圈大小达到了F2.0,这样的大光圈设计,自然会提供足够进光量,但再优秀的硬件,如果没有好的光线环境,也不能发挥出应有实力,因此这次vivo在前置补光灯上进行了最大“幅度”优化。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vivo S17 Pro 图源:品玩lzh

我发现这次前置柔光灯的光照范围并不窄,不仅能“照亮你的美”还能“照亮周围美”,如果只凭借芝麻粒大小的灯体并不能实现,还需要对光路进行优化,vivo做法是让柔光经四个自由曲面反射,通过专用通路导光柱广角发光,此外,经优化过的柔光灯光谱,可以让肤色更加自然,不多说,咱们一起看看照片。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vivo S17 Pro 图源:品玩lzh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vivo S17 Pro 图源:品玩lzh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vivo S17 Pro 图源:品玩lzh

之前我也讲了,按照布光强弱可以分为“软光”和“硬光”,如何想实现有质感的画面,通常来讲是打“软光”,简而言之,就是让光线变得更为柔和,从而让光线均匀“铺散”在被照射物体上,增强人像或者产品质感。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vivo S17 Pro 图源:品玩lzh

在上代产品中,vivo S16 Pro的柔光环为后置镜头补光的效果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而在使用vivo S17 Pro这段时间中,依旧“感动常在”,同时我也发现vivo在如何提升“后置镜头成像质感”上,在广度和深度上,又做了优化并增加了新技术,可以概括为两点:

其一、通过增加光环面积来提升光照范围,填补普通闪光灯补光不足。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左侧为不开前置柔光灯,右侧为开启柔光灯效果 图源:品玩lzh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左边为自动模式,柔光环和闪光灯同时工作,右边只有闪光灯工作 图源:品玩lzh

其二、增加色温智能可变技术,提升画面色彩的准确性。

增大光环面积并不难,难得是怎么来控制补光的“均匀性”,vivo的解决思路是,借助来自天文望远镜的卡塞格林结构,通过特殊反射设计实现光路折叠,缩短镜筒的长度,再由经过纳米真空镀膜进一步提升反光性能,由细密菲涅尔纹进行扩散,这样就可以以精准控制出光角度,并使光线更均匀地引导到外界。而增加智能色温可变技术,可以在“大红大绿”光线背景拍摄时,让主体依旧保持正确色彩。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左边的色温高一些,右边的色温低一些  图源:品玩lzh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最左边采用自动色温模式,中间为低色温,右边为高色温 图源:品玩lzh

在后置镜头硬件配置上,除了依旧延续了已经有非常成熟优化的索尼IMX766 CMOS,带有OIS光学防抖的5000万像素主摄外,这次还搭载了X系列才有的1200万像素长焦人像镜头,当然超广角依旧为800万像素,期待未来S系可以搭载和主摄一样的高像素镜头。

不多说,咱们一起来看看图片。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图源:品玩lzh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图源:品玩lzh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图源:品玩lzh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图源:品玩lzh

最后来聊聊对影像影响最大的处理器部分。

如果单纯地给这款手机打个分,我认为外观可以打9分,拍照在这价位段可以打8分,但处理器就只能打7分,需要强调一点,打这个分数并不意味着这款处理器性能不行,毕竟天玑8200仍然是联发科的8系旗舰,经过安兔兔跑分也在95万左右,且在实际日常使用过程中也不用担心性能和流畅度。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图源:品玩lzh

为这款手机处理器部分打6分原因是,上代vivo S16 Pro就已经使用了相同处理器,如果在vivo S17 Pro这款影像部分相比上代提升巨大的S系旗舰机上“维持现状”,确实有些牵强。

作为一款主打拍照的手机,在我看来,手感始终是影像体验的关键因素,在之前的旗舰机横评中,不难发现虽然各家影像硬件配置都已经“堆叠”到极限,但却因为硬件模组过大而不得不增加机身厚度,所以在我做测试期间,无时无刻都觉得在使用卡片机而非手机。

这次,vivo S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图源:品玩lzh

而vivo S17 Pro的外观和手感重量是可以给到9分,虽然在一众终端机型中,6.78英寸屏幕并不算小,但因为仅有188g,因此拿在手里非常轻巧。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或许是考虑到大家竖置拍摄是主要使用场景,宽度仅有74mm,身边手比较小的同事也可以在自拍时候“够到”旁边的美颜选项,随时调整。

记得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在之前博鳌亚洲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vivo是一家坚持长期主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公司,其对“健康、长久”的追求决定了这一点。

同时vivo内部提倡“设计驱动”,这保证了公司能始终面向真实的用户需求,为其创造有差异化价值、愿意买单的产品。

从这次体验来看,显然vivo S17 Pro通过“如何打光”这个议题,来构建自己的拍照“护城河”,就是vivo的最“直接”差异化体现。

在售价方面

8GB RAM+256GB ROM售价为:3099元

12GB RAM+256GB ROM售价为:3299元

12GB RAM+512GB ROM售价为:3499元

均提供山海青、冰玉白、玄黑配色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