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一降再降、信贷“以量补价”,银行业陷入保息差“苦战”|钛媒体焦点

65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利率一降再降、信贷“以量补价”,银行业陷入保息差“苦战”|钛媒体焦点

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仍然看不到缓解的迹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一季度净息差为1.74%,较2022年四季度的1.91%下降0.17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分类来看,国有大行为1.69%,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0.21个百分点;股份行降至1.83%,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0.16个百分点;仅民营银行、外资行略有提升。交通银行的净息差甚至已经到了1.33%。

国联证券在研报中指出,39家上市银行中一季度仅有2家净息差回升,其中青岛银行一季度净息差较2022年回升4BP主要是由于2022年息差水平较低,常熟银行净息差回升3BP主要是有央行小微贴息政策返还。 

净息差是银行利息净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参考的是,1.8%被业内视为银行维持合理利润的净息差参考线。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此前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的评分“警戒线”为1.8%(含),低于1.8%将被扣分。

银行业到了不得不打响“息差保卫战”的时刻。

利率一降再降、信贷“以量补价”,银行业陷入保息差“苦战”|钛媒体焦点

资产、负债双重挤压,存贷利率几近倒挂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趋势不可逆。”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多位上市银行高管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首先是来自负债端的压力。虽然从去年至今存款“降息潮”频现,但存款成本的刚性还是拖累了银行的净息差表现。

 “去年市场利率下行,但存款成本并没有同步下降,而且竞争比较激烈,加上客户风险偏好下降,存款出现明显的定期化趋势,也推升了银行的刚性成本。”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财务负责人彭家文表示。2022年,招商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为1.52%,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

存款成本的抬升趋势在一季度还在继续。根据国联证券的测算,主要受一季度存款定期化影响,2023年Q1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03%,较2022年增加了6个基点。尤其国有行、股份行计息负债成本率分别为1.92%、2.20%,较2022年分别增加9个基点、2个基点;但城商行、农商行计息负债成本率分别下滑了4个基点、9个基点。

而在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也在普遍下滑。

国联证券的测算显示,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66%,较2022年下降12BP。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46%、4.05%、4.15%、4.02%,较2022年均有所下滑。

招行行长助理彭家文表示,一方面LPR下行,带来贷款重定价压力,加上“资产荒”带来的资产配置压力,使新发放贷款定价下行,两者叠加对资产收益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者还不是基准利率的下行引起,而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下行,影响更大。”

显然,目前贷款利率整体已经来到历史低位。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57%,同比下降16个基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也是全国最低地区之一。

利率一降再降、信贷“以量补价”,银行业陷入保息差“苦战”|钛媒体焦点

两方挤压之下,甚至出现了存款与贷款利率近乎倒挂的极端情况。

一位国有大行对公客户经理告诉钛媒体App,该行普惠贷款利率一般最低可以给出3.3%贷款利率,优质企业贷款利率甚至可以不到3%。相反在存款端,该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经过多次下调仍然在3%左右,一些对公协议存款甚至可以超过3.3%——这主要为了留住大企业客户,完成“黄宝基”(黄金、保险、基金)等中间业务。

“降息潮”频现,中长期存款利率纷纷下调

从去年开始,银行纷纷调低存款利率,以降低负债端成本。

2022年4月和9月,国有大行两次集体下调个人存款利率。今年4月以来,山东、陕西、广东、河南等多地中小银行相继调整定期存款利率;5月5日,渤海、浙商、恒丰三家股份行跟进“补降”。

5月15日起,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也迎来下调,部分银行则暂停了智能通知存款。协定存款、通知存款虽然相比普通定存占比不高,但在业内看来,此次集中调整信号意义明显,银行负债端降成本已成趋势。

一位银行存款客户向钛媒体App分享了自身经历,“前不久某家股份行五年定期利率3.75%下调至3.25%,最近存的两家城商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从3.5%来到了3.3%。大行手机银行上五年定期只给2.6%,去网点估计也不会超过3%。”

长期存款成本是银行的主要压降对象。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3年4月银行网点定期存款2年及以内期限平均利率环比上涨,其中3个月、6个月短期利率涨幅相对较大,1年、2年期利率涨幅较小;3年、5年期平均利率环比下跌,跌幅分别为0.6BP、2.7BP。

“整体来看,各类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调居多,短期存款利率上涨居多,国有银行利率调整幅度较小,城商行、农商行利率下调幅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农商行,4月份1年、2年、3年、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分别环比下跌5BP、3BP、2.5BP、11.5BP。”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指出。

“以量补价”,扩大信贷投放规模

在贷款利率整体处于下行期时,通过做大贷款规模以带动营收利润是银行业的普遍做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业资产扩表增速季度环比上行0.9pct至10.94%。

结构上看,国有大行扩表速度最快,大行一季度总资产增速达到了14%,居各类别银行首位。同时,大行的客群在明显下沉,一季度大行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再创新高,季度新增1.33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58%,贡献了行业增量的39.3%,环比2022年四季度提升约2个百分点。

中小银行扩表增速也有提升,股份行、城商和农商行分别较上年末提升0.7、0.8以及0.3个百分点至7.5%、11.5%和9.8%。

多家上市大型银行的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总量维持稳定增长或适度加大新增投放规模。其中多家银行信贷增速目标在11%左右。“去年,我们的净息差下降11个基点,但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长了11.91%,有效对冲了价格下行的影响。”建行行长张金良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提到。

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告诉钛媒体App,今年上半年,其旗下多家被投初创企业获得了来自银行的债权投资邀约,“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创业者很多都是第一次和银行打交道。”

但是“以量补价”也有着明显的弊病。一方面,越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越可能压降贷款价格,导致利差的继续走低。更重要的是,“以量补价”在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的同时,也大大加剧了资本消耗。这对于中小银行的压力尤其大。

兴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末,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57%,较年初回落0.25个百分点;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61%,较年初回落0.46个百分点;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37%,较年初回落0.18个百分点。

在这一背景下,近日多地政府发布中小银行专项债。5月24日,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付息债,发行总额50亿元,票面利率2.28%。5月22日,河北省发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债券,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付息债,发行总额150亿元,票面利率2.28%。

2022年中小银行专项债总共为630亿元,据钛媒体App的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不到半年这一数字已超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净息差下滑趋势“不可逆”的时刻,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表态大力发展非息收入。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高管表示,正在积极探索并构筑“第二增长曲线”,向轻资本业务要效益,尤其是财富管理业务。

不过,“第二增长曲线”也并非坦途。由于几次债市大波动,从2022年至今年一季度,银行业财富中收数据普遍下滑明显,银行非货类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占比均出现下滑。一位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向钛媒体App坦言,“目前的财富管理机构还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问题,如何让客户在投资高波动性资产的时候的投资体验好一些,目前业内都还没有找到答案。”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蔡鹏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