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资本熊伟铭:懂技术VS懂商业?AI商战中“半路出家”或许也能赢

61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华创资本熊伟铭:懂技术VS懂商业?AI商战中“半路出家”或许也能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华创资本

近日,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就 AIGC 相关话题接受了i黑马专访,他提到目前 AI 的两条技术路线中,在视觉 CV 端,华创已投资梅卡曼德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而在自然语言 NLP 端,还需要更多时间观望,未来投资方向计划将是 AI 的应用端。

以下为访谈原文——

华创资本熊伟铭:懂技术VS懂商业?AI商战中“半路出家”或许也能赢

i黑马:您曾说,AI 行业现在的发展阶段,有点像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行业发展初期时的状态。请问 AI 行业大繁荣、应用真正落地的时期大约在什么时候?

熊伟铭: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12年,人们偶然发现 GPU 比传统的 CPU 效率高,于是 AIGC 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但这项技术的真正落地却是在近期,中间的发展就经历了十年。目前,由于 GPU 的成本太贵了,只有超大型的公司才有能力去发展大模型,因此我认为,AIGC 想要进入到科技民主化的时期,应该还需要 10-20 年的时间。这很像早年的互联网时期的发展,都是做硬件的公司都布局完了,才会出现应用端的市场。

i黑马:当下,人人都在讨论 AIGC 与大模型,华创资本作为 VC 布局的战略是什么?

熊伟铭:AI 主要是两条技术路线,一个是视觉 CV ,一个是自然语言NLP。在 CV 端,我们此前已有投资与布局,比如梅卡曼德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等,后续也会继续加码。但在 NLP 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观望。因为 NLP 目前还处于搭建基础设施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投入,只有巨头们才有“参赛”的资格。我的观点是可以再等一段时间,等巨头们先入局,在基础设施搭建好、进入 AI 民主化时期之后,我们再入局,投资方向计划是 AI 的应用端。另外,从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电影游戏是两个值得观察的切入点,因为它们都是 AI 题材容易落地的领域。其中,电影其实已经拍摄了一些,但是在游戏端目前还没有实现——比如在用户端,如何通过 AI 提升游戏的体验;或者在企业端,如何让 AI 自己生成游戏、提高公司毛利率等。

i黑马:在 AIGC 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什么样的创业者会更有可能获得市场与资本的青睐?

熊伟铭:商业背景、懂市场的人能赢,而不是懂技术的。在今天的大企业中,除了宁德时代的曾博士是专业人士出身,把技术做成了事业,其他的企业家其实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个体户。比如乔布斯,一开始是搞禅修的,还有英伟达,最初是做游戏业务,他们都不是专业人士,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商业领袖;而宁德时代能成功,也是因为其选择的是单一行业,只要把供应链、科研等搞定就能实现扩产。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个体户特别厉害,因为他们既了解中国的国情,又懂市场,他们才是未来中国商业的中流砥柱。


i黑马:目前,国内做大语言模型的团队跟 OpenAI 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迎头赶上,您认为这些差距体现在哪里?

熊伟铭:表面上相差不多,但实际上差很多。从表面上来看,我国的团队可能仅需要花费数月、或者数年时间,就能在 3.5、4.0 版本时追赶上国外的企业,但从技术的地位来讲,我觉得一个是幼儿园,一个是博士,虽然发展时间相似,但格局相差很多。因为国外的很多企业,更多还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去推动行业的发展,因此哪怕仅做出了前面的 1.0、5.0 版本,我们也能预测到后面的 10.0 或 100.0 版本;而国内则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技术端,用钱“砸”出技术路线,在市场端,则是提高股票数据、提升毛利率等。这有点像互联网早期的情况,中华网是 1999 年上市的,但直到 2017 年字节跳动横扫国内外市场时,我们在互联网方面才追平美国。而在本次 AI 发展浪潮中,我预计也需要 20 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真正追平或者超越美国的积累。但与国外先研发、后应用不同,我们可能会反着追——先布局应用,然后再回溯研发上游的技术与材料等,就像近年的 EV(电动汽车)一样。当然,我国最早的应用肯定是又丑又马马虎虎的,但我们迭代的速度会很快,用户基数也很大,因此就能快速催生出监管、支付等一系列的商业闭环要素。

i黑马:“ AI 的出现会重新改变所有行业的做法,让所有行业都重做一遍。”您能展开说说这句话吗?

熊伟铭: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考虑一个哲学问题——人为什么要工作?曾经有个漫画,上面画着一个机器人边喝咖啡边说:“你看人类多傻,常常问我们为什么会替代他们工作?”旁边还画了一个人类在洗碗、洗盆子。所以人类为什么要找一个事来折磨自己呢?我觉得 AI 的能力,就在于它可以替代人类完成工作当然这也涉及到如何定义工作的问题,比如艺术家就从来不觉得创作是一种工作。在我看来,人人都应该是艺术家,我们应该去开发一些人类特有的天赋,然后把洗碗、开车、打字这些跟机器相关的工作交给 AI 来做,因为 AI 的特点就是生产力极度发达,而人类更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探索科学、探索我们存在的意义。但毋庸置疑的是,在AI加持生产力的状态下,所有的行业都将被重写,因为分工将与之前完全不一样。

i黑马:关于 AIGC 与大模型领域的投资,华创资本期待的反馈周期是怎样?

熊伟铭:在这个行业,我的期待是一年之内翻10倍,比如今年我投进去 100 万,明年就该变 1000 万,如果不对,那就是投错了。这不是一个慢行业,这个行业的特征就是成长的速度异常快,收入增长特别快、估值涨得也很快,比如 OpenAI,达到1亿用户仅需 2 个月。所以如果有企业告诉我需要 3、5 年去打磨一个产品,那我会直接说再见。因为是市场在呼唤大模型,这意味着企业做出来的应用如果没有立刻火,就等于是失败了。

i黑马:目前,在硬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各投资机构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请问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华创资本如何体现自身优势?

熊伟铭:首先,就是要保持理性的判断以及冷静的观望。比如 AI 领域,目前看起来很火热,但实际真正下场的投资机构寥寥无几。在未来的6个月到8个月之内,虽然我曾预测 AI 大模型领域将会出现一些有趣的应用,但是它并不是终局,就像互联网早期的豆瓣,虽然也有市场,但它并不是字节,所以错过了也没关系,我们打算继续保持观望。其次,就是我们还有钱,我们募集了新的一期人民币基金。最后,我们 toB 端的优势比较明显,供应链资源丰富,对产业的上下游比如芯片等也比较了解,也熟悉金融科技和保险公司的需求,因此未来如果我们要投资大模型的话,也将是抓住 toB 端的大模型机会。

i黑马:您曾预测,AI 是2050年前最重要的科技战略要地,届时借助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将会处于高度自动化、高度智能化的社会体系中,生产力也更上一个台阶。在这幅未来蓝图中,华创资本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将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熊伟铭:应该是吹哨人之类的角色吧。前面我说过,一些“半路出家”的个体户可能会成为未来市场的商业领袖,Outliers are changing the world in different ways(门外汉正以不同的方式改变世界)在我看来,循规蹈矩的大众为世界提供了一个 β ,而 outliers 则是 α 。在投资市场,一级市场的特征是信息壁垒很高,因此如何找到 outliers 就是我们的职责。打个比喻,平时我们看创业项目就像买菜做饭,红鸡蛋、白鸡蛋各买一点,资金分散一下,食物虽然单调但也饿不“死”。但 outliers 就像是碰到一个人跟你说“走,我带你出去吃一顿”,感觉完全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的梦想就是参与改变世界,即找到能够改变世界的“主咖”,然后我们为他敲边鼓,资本的价值仅限于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