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再研究运营,分享我这一年的创业感受

567次阅读
没有评论

作者发现,运营对于企业增长并非决定性因素,从琢磨运营,转向研究增长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运营的载体、定义和价值来说明运营在企业中是基建和破局,一起来看看吧!

为啥不再研究运营,分享我这一年的创业感受

为啥不琢磨做运营的事呢?

核心是视角变了。

我更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策略,所以做了咨询公司,帮助老板们解决增长问题。

我发现,运营那些事做得好不好,对企业增长并非决定性因素。

决定性因素是:老板的能力、赛道的选择、战略的制定、策略的规划、团队战斗力等等。

复杂的情况先不提,如果策略打法不清晰,或者是错的,那么具体运营措施做得再好也没用。

题出错了,就别那么在意解法了。

说回我现在的情况。

虽然从研究运营怎么做,转为关注企业的商业和增长模式,但本质上还是和运营有关。

从小运营,到大运营。

差别在以下这几个地方:

一、运营的载体变了

之前运营的载体,是互联网产品,是线上的某个玩意儿。

现在研究的运营,主要是指运营一个企业,或者运营企业里的核心业务链条。

所谓运营,这里特指企业的运转。

比如,饭店招揽客人、前厅的服务、后厨的操作、客人餐后评价等等,这些都属于运营。

在这些环节里,不断去提升客人用餐体验、去把标准化流程做细、想办法节省各链条的成本、提高招揽客人的效率,都依赖的是运营的功底,能带来的收益就是客人和收入变多了,也就是我们总说的「增长」。

不只是餐饮,在各行业里都有业务链条,这是运营的载体。如果能做好,核心经营指标就有明显提升。

从我的视角来看,目前各行业挺缺我们这种角色。熟悉线上或数字化建设,甚至用互联网思维去定位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运营的定义变了

我之前提出运营的定义,是连接和干预。

「连接」是指做用户和产品中间的桥梁,再通过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等去加速或放大桥梁的价值。

「干预」是指人工的干预。既然是人工,所以全局效率就低,只能对小部分群体干预。在小部分群体的选择中,就要选择头部或关键角色。

我现在关注的运营,定义是有效运作资产或业务的能力。

有效,泛指效果或效率,通过运营工作能加速业务的运转,提升周转或变现的效率。

举个例子:

零售看库存周转效率、饭店看翻台率和坪效、酒店看入住率、航司看载运率等指标,本质上提升这些指标都是靠运营能力。

大家会发现提升这些指标,就不是某个部门能搞定的,而是要自上而下去推动全流程,面对的问题、涉及的业务都是多样复杂的。

三、运营的价值变了

我之前认为,运营特别重要,在所有场景下都是。

最近在接触一些企业决策者后,发现他们对于运营的认知,不仅是模糊的,而且觉得这玩意没啥用,或者没办法直接解决什么问题。

不是痛点,至少有些老板是这么认为的,推翻了我之前的认知。

琢磨了一下,发现运营的价值对于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价值确实是不一样的。

在稳定发展的企业内,运营是基建。

关注的是偏流程或基建的事,巨大变革不可能出现,也没什么必要,但小修小补总是需要有人盯着和推进的。

在高速发展或者刚起步的企业内,运营是破局。

价值更偏向破局或解决问题。比如,解决顾客少的问题,或者负面口碑的问题等等,更多要冲在前面,而不是做基建。

基建和破局,谁更重要一目了然。

前者是每个决策者都说重要,但都不去做的事;后者是直接关乎利益甚至生死的事。

所以,找我们做咨询的企业,全部都是为了破局,重要又紧急。

专栏作家

韩叙,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猫眼电影产品运营专家,创业时经历了0到1的艰辛,在百度时规划了海量用户的玩法。从业10年,专注互联网运营领域,包括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和UGC运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