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翔金泰冲刺科创版:多产品或填补国内空缺,加码研发夯实竞争壁垒

571次阅读
没有评论

智翔金泰冲刺科创版:多产品或填补国内空缺,加码研发夯实竞争壁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9日,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翔金泰”)正式启动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9168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34.73亿元。按照37.88元的发行价计算,公司上市后市值约138.9亿元。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智翔金泰主要产品为抗体药物,目前已立项开发12个在研产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其中,GR1501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预计在2024年获批上市,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空缺。

“对于创新药企来讲,研发储备是市值的重要推动因素。”业内人士指出,研发投入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家企业的创新实力和成长潜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智翔金泰持续高研发投入,强有力的支撑了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叠加产业资本与创新团队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公司不断夯实自身在抗体药物行业的竞争壁垒。

智翔金泰冲刺科创版:多产品或填补国内空缺,加码研发夯实竞争壁垒

核心产品市场空间广阔

资料显示,智翔金泰成立于2015年10月20日,公司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研产品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临床适应症主要涵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多个治疗领域。

近年来,生物药市场持续增长。据预测,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以18.6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5年的8116亿元。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无论单克隆抗体药物还是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均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据药智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单克隆抗体市场规模为1703亿美元,占全球生物药市场的58.54%,5年复合增长率为12.08%。相较于全球市场,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到2025年,中国单克隆抗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81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34.58%。

由于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壁垒较高,国内企业主要采用“合作引进+自主研发”的形式开发双特异性抗体,自2018年以来,中国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投资和合作开发显著活跃,加快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商业化进程。预计到2025年,中国双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121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60.95%。
智翔金泰冲刺科创版:多产品或填补国内空缺,加码研发夯实竞争壁垒

数据来源:药智咨询

招股书显示,智翔金泰共有12个在研产品,其中1个产品(1个适应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7个产品(11个适应症)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个产品已提交IND申请,4个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公司未来几年预计上市的产品为GR1501、GR1801和GR1802。其中,进展最快的产品GR1501预计在2024年获批上市,为国内企业首家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抗IL-17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预计首个获批适应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该产品的上市,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空缺。

由于IL-17靶点抗体药物对银屑病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等适应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全球IL-17靶点抗体药物销量快速增长。以司库奇尤单抗为例,其全球销售收入从2019年的35.51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47.18亿美元,稳居全球畅销药前30名。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我国有银屑病患者约570万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成年人患者约560万人,IL-17靶点抗体药物对上述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2019年4月司库奇尤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2020年、2021年、2022年中国销售额分别约5亿元、15亿元、45亿元。随着药品价格的下降和渗透率的提高,预计IL-17靶点抗体药物市场空间巨大。

除此之外,智翔金泰其它几款待上市的产品中,GR1801为国内企业首家狂犬病被动免疫双特异性抗体药物,GR1802为国内企业第一梯队进入中重度哮喘II期临床试验的抗IL-4R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预计分别将于2025年、2026年获批上市。上述产品均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市场空间广阔。

持续高研发投入,强力支撑估值

智翔金泰本次上市采用的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该标准要求,公司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研发投入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家企业的创新实力和成长潜力。创新药企的临床研究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其研发储备是市值的重要推动因素。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为保持核心竞争力,智翔金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投入。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智翔金泰研发费用分别为2.36亿元、2.95亿元、4.54亿元,研发投入金额持续增长。Wind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幅为53.9%,位列5家科创板同行可比上市公司首位。
智翔金泰冲刺科创版:多产品或填补国内空缺,加码研发夯实竞争壁垒

研发费用,来源:Wind

此外,由于高度依赖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智翔金泰特别注重人才引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员工392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344人,占整体员工的87.76%。公司技术研发人员中,包括博士6人、硕士6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整体技术研发人员的19.48%。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化学药,抗体药物的分子量更大、分子结构更复杂,使得抗体药物的研发难度更大、生产过程更繁琐、质量管理要求更高。同时,由于企业可以通过申请专利、作为商业秘密等方式对研发、生产、质量管理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保护,简单地复制已经获得成功的抗体药物的商业壁垒也很高。

截至目前,智翔金泰已取得授权的中国专利28项,已进入受理审查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18项。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大提升了公司商业化产品的竞争力。

持续的研发投入,保证了公司各在研项目的平稳、高效推进,并促进了公司各研发平台的建设与强化。据披露,公司在源头创新方面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两个技术平台;在药物开发环节建立了高效的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其中,公司基于新型的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平台可以将新型抗体药物候选分子的发现周期缩短至6-9个月。

产业资本与创新团队深度融合,夯实竞争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智翔金泰实际控制人蒋仁生拥有深厚的医药健康产业背景。早在2010年,蒋仁生带着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创业板。

2014年,蒋仁生布局抗体药物产业,获得产业资本的高度认可。2021年9月8日,智翔金泰增资扩股2500.00万股,新增14名股东,包括信熹资本、东方富海、海通创新、成都高投、朗玛峰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均参与其中。

结合产业资本的丰富经验,智翔金泰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体系,初步具备商业化生产能力。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位于重庆国际生物城的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第一阶段符合GMP要求的抗体生产设施建设,已建成抗体药物产能合计为4400L及2条制剂生产线,均已通过各项验证并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抗体药物生产线建设具有资本投入高、技术壁垒高及耗时长的特点,需要企业根据在研产品的进度统筹新生产基地配套建设,以满足公司产品日益增长的产业化需求并抢占市场发展先机。这就对智翔金泰持续优化、提升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计划,智翔金泰募集资金34.73亿元,分别用于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抗体药物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上述募投项目的实施,旨在突破现有厂区产能限制,进一步提升公司抗体产业化能力,以满足公司新产品研发及未来产品上市的生产需求。

通过产业资本与创新团队深度融合,智翔金泰持续进行资源投入,不断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完善从分子发现、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此番上市,智翔金泰将借资本契机增强核心竞争力,公司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