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me Auto,能否成为魅族未来的救命稻草?

6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Flyme Auto,能否成为魅族未来的救命稻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智行驾道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以上是PConline之前做魅族20 Pro评测时的结束语,当然「归来仍是少年」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人总在生活中学习、成长、变老,但关键是要变强,不然只是在原地踏步,那么归来又有何意义呢?

当我们抛开品牌、情怀等因素,只谈产品设计、性能、功能和体验,魅族 20 PRO放在2023年的旗舰手机市场仍然是一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我们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今年魅族除了手机外,另外一个全新且很重要的产品——Flyme Auto。

01 Flyme Auto是什么?

要聊Flyme Auto,我们就得从星纪魅族开始介绍。2022年下半年,湖北星纪时代战略投资了珠海魅族科技,获得了后者绝大部分股份,成为大股东。2023年3月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融合,星纪魅族集团正式成立,自此珠海魅族就变成了今天的星纪魅族,总部设立于湖北省武汉市,亿咖通科技首席执行官和原湖北星纪时代法人沈子瑜出任星纪魅族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正如我们认知上从珠海魅就变成星纪魅族,如今的魅族也不再只聚集于手机领域,他的未来是“手机+XR+前瞻技术”等前沿科技的星辰大海。

无论是官方对外宣传还是从股权结构来看,亿咖通科技和星纪魅族背后的实际老板(公司控制人)都是吉利汽车创始人和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那么,魅族推出车机系统Flyme Auto就变得更加理所当然。

Flyme Auto,能否成为魅族未来的救命稻草?

Flyme Auto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系统UI界面高级、交互逻辑合理、操作流畅、手机/车机互联共享。首发搭载Flyme Auto的领克08汽车近日开放给部分媒体体验。太平洋汽车的同事体验后表示,其手机与车机互联(Flyme Link)能实现无感钥匙上车、无感导航流转、无感应用跨界(手机应用直接在车上使用,无需下载安装)。

魅族手机可以调用车上的麦克风和摄像头进行视频会议,未来Flyme Auto系统OTA后能在车机直接下单购物,并通过车上的ToF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支付,彻底让应用在不同设备之间流转。

抛开仅能与魅族手机实现的手机与车机互联(Flyme Link),Flyme Auto其实主要是功能和交互上做了很多细节人性化的优化处理,让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之一,魅族在手机领域有着10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用户习惯和交互数据,为车机系统带来了更合理、更流畅的体验。魅族在手机上的那一款动效、交互理念带到车机上,简直就是对传统车机的降维打击。

Flyme Auto,能否成为魅族未来的救命稻草?

Flyme Auto,能否成为魅族未来的救命稻草?

当然,上面的提到的功能和流畅度都依托于亿咖通·安托拉1000 Pro算力平台, 其搭载的两颗高算力模组,通过亿咖通科技定制的高速互联总线SE-Link,通过超高速传输速率实现充分协作。软件系统的Flyme Auto+硬件的亿咖通·安托拉1000 Pro算力平台,从而实现了车机上的软硬件结合。

Flyme Auto,能否成为魅族未来的救命稻草?

借用太平洋汽车同事在体验搭载领克08后的总结评价:现在90%完成度的魅族Flyme Auto与华为鸿蒙水平不相上下,表现各有千秋。

02 Flyme Auto为什么如此重要?

我特别记得沈子瑜在今年上海魅族 ∞ 领克无界生态发布会上说的,“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这就是李书福和魅族要做Flyme Auto的核心原因。

Flyme Auto,能否成为魅族未来的救命稻草?

可以说中国车企老板里,李书福可能是最懂收购的其中一位,李书福的吉利先后收购了英伦电动(LEVC、原伦敦出租车)、沃尔沃、路特斯等汽车品牌,并入股了宝腾、阿斯顿·马丁汽车,这里有百年英伦品牌、世界级超跑和北欧豪华汽车品牌,其中对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的18亿美元收购让吉利这家中国的新生自主汽车品牌名震全球,成为中国最大的收购海外整车资产案例。

吉利不仅成功收购/入股这些汽车企业,更从技术、管理上使得这些企业再现品牌的辉煌。如将自家的电动汽车技术用在了英伦电动上,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平台则用在了吉利星越、星瑞、博瑞、沃尔沃XC40,以及双方合资的极星2、领克01、02、03、05等车型上,而吉利BMA平台也用在了宝腾X50上。

大家也看到,吉利过去的技术主要面向汽车硬件平台方面,而李书福之所以要收购魅族和推出Flyme Auto,为的就是从交互层面大幅提升驾乘者的体验。

可以说,在汽车日趋智能化的当下,吉利CMA、大众MQB、丰田TNGA等的架构平台决定了车辆好坏的下限,而智能座舱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驾乘者体验的上限。

看到CMA、BMA在吉利以及旗下不同品牌车型上的打通应用,首发搭载在领克08,只是Flyme Auto在吉利控股汽车矩阵里应用的开始,未来必然会像CMA架构平台一样,用在更多品牌和车型上。

内燃机时代,大家对汽车的衡量标准除了舒适外,就是经典的零百加速性能,到了电动汽车领域,加入了续航里程这一关键标准;在接下来的智能汽车时代,智能座舱的体验则是影响用户选购的必然因素。而Flyme Auto就是李书福及其庞大汽车王国押宝智能汽车时代的重要一步。

03 Flyme Auto能否拯救魅族?

过去几年,魅族手机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再加上手机市场近两年的持续下滑,哪怕得到星纪时代的注资收购,也难以让魅族在短期内再重现其2015、16年时年销千万台的辉煌。与其在手机市场上苦苦挣扎,不如放手一搏,投入到车这个相对蓝海的市场,这是魅族未来3-5年值得去押宝的事情。

目前,传统的手机品牌想跨界进入汽车领域,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小米直接造整车,彻底将造车的技能树点满;二是华为那样成为车企的核心方案供应商,带来行业领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很明显,魅族目前在汽车领域的做法类似于华为,凭借魅族多年手机行业中积攒的用户习惯需求数据,以及Flyme系统上一流的交互体验,Flyme Auto将能够为车企提供最核心的智能座舱技术支持。领克选择在自家的年度关键车型领克08上搭载Flyme Auto车机系统,魅族又选择领克08首发Flyme Auto,可见他们两个品牌之间的彼此信任,有着「1+1>2」的信心。

Flyme Auto在领克08上的首发搭载只是开始,就正如上面提及CMA架构平台应用到吉利、沃尔沃、领克、极星等品牌车型上一样,Flyme Auto未来会出现在更多车型上,甚至上是更高端的路特斯、阿斯顿·马丁品牌。

据未经官方确认的媒体消息,星纪魅族将与极星汽车进行资本层面的合作,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以推动汽车和手机生态的资源整合。极星作为一家在纳指上市,主要市场集中在海外的车企,如果与星纪魅族的合资属实,这不仅能借助于Flyme Auto车机系统,贴近国内消费者,提升知名度,加速开拓中国市场。

无论是与吉利、极星、领克、沃尔沃汽车的合作,未来亦能推动Flyme Auto走出国门,进军东南亚、北欧和其他海外市场,实现品牌和产品的双赢。同时得到海外有部门认可的Flyme Auto,未来也有更多与其他非吉利系的车企合作的可能,尤其是国际大车企。

短期内,手机仍然是魅族的基本盘,但3年、5年甚至10年后,Flyme Auto为主的汽车业务在整个魅族里的比例将大幅增加,这里包括内部的研发、运营、盈收等方面。还有人们对魅族的印象,也会从一个单纯的科技品牌往车机、智能座舱等方向实现转变。

04 Flyme Auto需要面对的挑战和问题

手车一体化生态正成为汽车座舱领域的下一个风口,这是小米要造车,蔚来要造手机,魅族推出Flyme Auto的原因。首发搭载的领克08还没有量产上市,不过摆在Flyme Auto已经很多的挑战和问题。

1、Flyme Auto直到今天还处于静态体验的阶段,其完整的使用体验以及稳定性还得交付给普通消费者后,我们才能有客观、全面的评价。

2、面对市场竞争对手,Flyme Auto能否后发制人?华为鸿蒙OS有着目前手机与汽车生态互联最好的体验,并且上月底,搭载鸿蒙OS的问界汽车已经迎来第10万辆量产车下线。

而比亚迪DiLink、小鹏Xmart OS、理想斑马系统、蔚来NIO、哪吒TA PILOT等车机系统在量产车上的数量则更多,系统成熟度更高。Flyme Auto目前在量产上处于从零1的阶段,离搭载10万辆大关的距离还十分遥远。况且这些竞争对手的车机系统也在不断改进,不会原地等待,魅族Flyme Auto想要追赶并不容易。

3、现在社会里比技术更重要的是专利。我国在车机和智能座舱领域起步比较早,先发的企业和品牌已经积攒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同样因为起步较晚,魅族在相关技术专利上能否避免被牵制呢?

4、魅族的研发能力是否跟得上市场的需求?目前Flyme Auto只搭载在领克08上,现时魅族可以全力为其适配优化,上市后随着用户反馈需求的爆发,以及未来搭载的车型增多,魅族的研发团队是否有能力与车企一同优化好不同的软硬件呢?

05 总结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吉利、比亚迪等国内自主品牌抓住了新能源的市场趋势,增长明显。

我必须承认离实现汽车的「新四化」和L4、L5级的自动驾驶还有着漫长的道路,而目前车企能做到,驾乘者能明显感知到的就是与车交互上的改变。就跟手机系统一样,车机系统或者智能座舱体验的重要性越发提升,而不仅是单纯追求硬件上的升级。

魅族选择在这个时候推出Flyme Auto并搭载在领克08上,既让自己抓住了汽车从硬件到智能体验的风口,同时也让领克等品牌能抓住近年国内汽车行业快速变化的机遇,抢占市场先机,实现双赢。但机会与挑战并存,这条路注定不容易。

最后的最后,无论是什么技术或者产品,最终只能交由市场来选择评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