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個案系列:哪裡染來的英國腔?!

508次阅读
没有评论

精神個案系列:哪裡染來的英國腔?!

「我恨她!」在女子略帶英國口音的描述裡,母親的東是「惡魔」,施行巫毒詛咒,害她掉髮。因此,對方活該挨她幾拳。「我做了對的事。」她振振有詞,理直氣壯。美國紐約州 Richmond 大學附設醫學中心(Richmon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精神急診團隊,把以上言行納入評估。[1]

精神個案系列:哪裡染來的英國腔?!美國紐約州 Richmond 大學附設醫學中心。圖/Jim.henderson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精神狀態檢查

醫師依循精神狀態檢查(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的項目,觀察這名 34 歲非裔女子:[1]

  • 外表:深色頭髮,服儀得體的中年女子。[1](由此看出病情未影響其基本的自理能力。[2])
  • 行為:互動時,缺乏眼神接觸;無法控制衝動。[1]
  • 思考:思路跳躍,常想到巫毒,極端畏懼鄰居與母親的房東。想殺害後者;沒有自殺傾向。[1]
  • 認知:意識清醒;能辨識人、時、地;專注力佳;長、短期記憶力皆正常。[1]
  • 感知:否認幻聽,卻好像受到內部因素的干擾。[1](被害妄想的病患,或許不敢承認聽到不存在的聲音,然而從他們對不明刺激的反應,多少看得出來。[2])
  • 言語:說話腔調與英國口音雷同,儘管從未在當地住過。[1]
  • 病識感與判斷力:缺乏。[1](若病患不曉得自己病了,又無法做出有利的抉擇,便可能降低診療的配合度,進而使病情惡化。[2])

妄想型思覺失調症

10 個月前,當女子因劇烈爭執,把準公公的臉割傷,未婚夫離她而去。分手的同時,她住進精神病房。接著出院,擔任看護直到 5 個月前。失業後,暫與母親同住。這名女子出生於美國,唸過大學,家族中多人罹患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她在妄想型思覺失調症(paranoid schizophrenia)發病後,有了英國口音。上回住院時,服用抗精神病藥物risperidone有所改善。最近未按時服藥,又再度惡化,行為亦愈加猖狂。[1]

妄想型的發病年紀,較其他思覺失調症晚,常見的症狀,包括:被害和自大妄想,以及與這些想法相關的幻覺。雖然《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已經移除這個子分類,[3]有些醫師還是會以此定義患者的病況。[1]

外國口音症候群

思覺失調症患者普遍來說,講話時就算採用相同的字彙,情緒性語調的呈現仍較一般人貧乏。語言治療師進一步分析女子說話的方式,發現她的音高(pitch)範圍狹窄,使得言談平淡,了無情感。此外,她會將「f」唸為「th」;「wh」讀成「w」;以「t」取代「d」;而「ei」變成「ai」。從美國人的觀點來說,就會覺得很像平均音高較低,母音的抑揚急遽,字尾子音短促的英國不列顛口音(British accent)。[1]

文獻紀載中的外國口音症候群(foreign accent syndrome),除了不列顛英語腔,還有類似法、德、西、韓、中、瑞典、威爾斯和愛爾蘭等腔調的案例。[1]有別於外語症候群(foreign language syndrome),病患並非改變主要的溝通語言,僅是發音、重音和母音長度等特質出現變異。[1, 4]外國口音症候群依其肇因,大致分為三種:[1]

  • 神經因性(neurogenic):發生在中風或創傷性腦傷之後,病灶應可見於醫療影像。此案女子有幾種沒拍,所以醫師認為無法完全排除神經因性的可能。[1]
  • 精神因性(psychogenic):與精神疾患併發,而且腦部跟語言相關的區域,無明顯病灶。異常的口音有機會隨著治療,跟其他精神症狀一起減輕,就像這名女子上回住院的情況。[1]偶有案例碰巧跟創傷意外相繼發生,因而難以鑑別。比方說,一名以法文為母語的比利時女性,在2011年出車禍。幾個月後,她的個性轉變,並出現像是荷蘭語或德語的口音。多次檢查,確認腦部沒有結構性損傷。[5]
  • 混合性:有些病例會從神經因性,發展成精神因性,[1]例如:神經因性口音的變化,影響了自我認同。病患竟刻意精進該腔調,創造更具說服力的個人形象。[6]

藥物的選擇

明知 risperidone 奏效,醫師偏拿拒絕服用的女子沒轍,於是改開藥效更好,副作用稍少,但價格較高的 olanzapine。[1, 7]住院病房特別提供入口即化的口溶錠,免得她偷偷吐掉。女子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堅持要普通形式的藥丸才吞,又不接受其他成份的抗精神病藥物,[註]更別說抽血檢驗藥物濃度。這波攻防表面上由她獲勝,結果導致妄想加劇,口音也沒恢復,最後被送去精神長照機構療養。[1]

  

備註

個案報告未說明,醫療團隊是否曾考慮強制肌肉注射 olanzapine。

參考資料

  1. Asogwa K, Nisenoff C, Okudo J. (2016) ‘Foreign Accent Syndrome, a Rare Presentation of Schizophrenia in a 34-Year-Old African American Femal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8073572.
  2. Voss RM, M Das J. (12 SEP 2022)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aranoid Schizophrenia’.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Accessed on 06 JUN 2023)
  4. Salamah HKZ, Mortier E, Wassenberg R, et al. (2022) ‘Lost in another language: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16, 25.
  5. Keulen S, Verhoeven J, De Page L, et al. (2016) ‘Psychogenic Foreign Accent Syndrome: A New Case’.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10:143.
  6. Verhoeven J, Mariën P. (2010) ‘Neurogenic foreign accent syndrome: Articulatory setting, segments and prosody in a Dutch speaker’.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23(6):599-614.
  7. Kriz CR, Nelson LA, Venkitachalam L, et al. (2020) ‘Variability in Price of Generic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at Community Pharmacies’. Psychiatric Services, 71(10):1005-1010.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