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间,蒙古能源(00276.HK)发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取得收入约29.05亿港元,同比增加85.91%;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6.03亿港元,同比增加359.27%;基本每股亏损8.52港元,不派息。
公开信息显示,蒙古能源是一家能源与资源开发公司,分别在蒙古国及中国西北部新疆拥有多个项目及投资业务,包括石油及天然气、煤、黑色及有色金属资源。公司的前称为“新世界数码基地”,后于蒙古西部胡硕图、达尔维收购面积达3.4万公顷的专营权区,从而进军能源及资源行业。公司于2007年更名为“蒙古能源有限公司”,自2008年6月起,成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香港指数成份股。
数据可见,蒙古能源在这一财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且亏损额度较大。
在营收方面,蒙古能源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受新冠疫情影响明显,但收入仍创新高,达到29.05亿港元。公司收入的增加得益于焦精煤的销售额增加,主要是由于财政年度内中国与蒙古的跨境政策有所改善,以及公司不懈努力提升焦煤产量及大力促进煤炭销售。
财报数据显示,蒙古能源于该财政年度分别售出约135.16万吨焦精煤、约24.75万吨动力煤、约3.09万吨原煤。其中,焦精煤、动力煤及原煤的平均售价(扣除销售税后)分别为每吨约2123.4港元、每吨约55.4港元及每吨约544港元。
虽然收入创新高,但蒙古能源陷入亏损泥潭也是事实。钛媒体APP注意到,公司的亏损来源于大额度的计提减值。
在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中,蒙古能源表示,根据可收回金额评估,公司报告期内的减值亏损为13.609亿港元,较上一财年的4.168亿港元提升226.51%。对此,蒙古能源在财报中指出,胡硕图煤矿相关资产可收回金额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煤炭价格波动及贴现率上升。
管理层参考相关价格指数、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全球供需的长期前景,以及气候风险等因素,预测煤炭价格会有所下滑。同时,报告期内的贴现率为34.75%,较上一财年提升7.14个百分点。公司表示,贴现率主要是根据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并作出适当调整以反映现金产生单位的特定风险及厘定税前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指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确认有净负债约43.368亿港元、流动负债约7.85亿港元。在报告期内,公司一名董事提供了13.02亿港元的垫款,其中包括9.684亿港元的贷款本金和3.336亿港元的应计利息。
公司主席兼董事鲁连城曾以垫款的方式向公司提供了19亿港元的融资,并承诺在公司有足够现金可用于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之前,不会要求偿还贷款。由此,公司董事会认为,在考虑到鲁连城提供的融资和内部资金后,公司将能够偿还未来到期的财务负债。
但董事会亦表示,上述行为是否能够实现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公司无法持续经营,将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可能包括降低资产的账面值至其可收回金额,计提可能产生的财务负债的拨备,并将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重新分类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
受业绩亏损影响,6月20日港股开盘后,蒙古能源股价便出现下滑走势,截至当天收盘,公司股价报收0.8港元,大跌20.79%,成交额为226.64万港元,当前公司总市值约1.51亿港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陈伟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