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美联储「放鹰」,纳指创13个月新高,美股「牛市」来了吗?|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488次阅读
没有评论

无惧美联储「放鹰」,纳指创13个月新高,美股「牛市」来了吗?|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特邀万联证券金牌投资顾问夏彬(执业编号:S0270620090001),私募基金海外证券研究员、老虎社区大V捷克,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分享了上周A股的整体走势,本周市场展望及重点关注方向,美联储暂停加息的原因,后续美联储利率政策的方向,推动美股此轮涨幅的原因,美股下一步的走势,美股AI概念股的投资逻辑,“Gamma Squeeze”的含义,如何看待今年下半年美国的经济形势,与梅西合作的遥望科技股价上涨的原因,奈飞进军体育直播领域的原因,蔚来降价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6.12-06.16)

上周,A股三大股指中,沪指周涨1.30%,深成指周涨4.75%,创业板指周涨5.93%。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280.39亿元,较再上一周放量84.06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8.93亿元,较再上一周缩量110.83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消费电子、电池与酿酒行业;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软件与服务、地产、以及能源行业;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苏奥传感、东财科技、凤凰光学、三和管桩与宝钛股份;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腾讯控股、中芯国际、小鹏汽车、金山软件与阅文集团。

上周港股的两大指数都是上涨的,恒生指数上周周涨3.35%,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周涨7.61%。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中,道指上涨1.25%,为连续第三周上涨;标普500指数上涨2.58%,为连续第五周上涨,并创下2021年11月以来的最长连涨时间纪录;纳指上涨3.25%,录得连续第八周上涨,创3月底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上周,A股共有4只新股上市,其中飞沃科技破发,单日涨幅最大的是6月16日上市的恒勃股份,涨幅28.30%;港股在上周有1只新股上市,为科笛-B,上市首日涨幅0.46%。

上周A股走势解析

万联证券金牌投资顾问夏彬(执业编号:S0270620090001)指出,上周A股行情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走势,上证指数已经在底部横盘了较长一段时间,上周开始逐步从低位开始上移,而创业板的表现又要强于上证指数。

从消息面来看,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美联储公布6月的议息会议决议,暂停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 5.00%-5.25%。此外委员会将按之前公布的计划缩减购债。每月缩减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会议声明表示本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是为了“让委员会能够评估更多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市场对于本次会议暂停加息基本上存在一致预期,会前悬念在于7月是否会继续加息以及何时开启降息。

对于本次会议暂停加息的决定,鲍威尔提到美联储加息决策的“三维度”框架:加息的“速度”“高度”以及“时长”。其认为,去年加息的“速度”更为重要,因此美联储选择大幅、快速加息:但随着利率水平接近需要达到的终点,美联储选择放慢加息节奏,但仍认为更高的利率水平可能是合适的,只是要进一步放缓速度。鲍威尔强调,本次暂停加息不应被视作“跳过”,当前美联储尚未对7月会议的决策形成共识。对于美国经济和通胀前景,鲍威尔认为美国经济存在软着陆的可能性,并且重申了美联储对于达到2%通胀的决心和承诺,暗示“遏制通胀”的重要性仍然高于“呵护经济”。

夏彬表示,市场对于美联储暂停加息的反应还是比较正向的,从各指数表现来看,目前市场的热点仍然集中在前期一些热门题材方向上,比如AI概念、传媒板块等,相关领域的一些龙头标的甚至走出了创新高的行情。此外,成交量也在不断增长,上周成交量重新站上了万亿水平,外资上周流入金额也较多。“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外资加速入场的动作来看,上周市场在外围环境正向表现的情况之下,目前仍可能处于反弹势头。

本周市场展望,本周还存在机会吗?

夏彬指出,现在市场的位置已经临近谷底,大家都会有疑问,这个位置是否会是一个拐点?从这里开始是会继续走强,还是说这只是受到外围消息的振奋而带来的一个反弹而已。其实市场对于近期经济负面预期的反应已经接近尾声,比如在上周,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但也没有改变市场反弹的势头。

目前价格因素的拖累已接近拐点,下半年经济有望从局部改善转向全面复苏;政策不会缺席,但也难以符合市场的激进预期;存量市场特征难以改观,市场分歧仍然较大,博弈依旧激烈;市场正临近下半年波动区间的谷底,持仓出清并不彻底,波动依然较大,坚守业绩驱动,兼顾政策主线。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预计PPI在三季度触底回升,下半年库存周期有望重启,服务业恢复仍在为就业和消费启动蓄力,改善当下生产和消费的错配,海外补库需求或在四季度恢复,“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在年内具备托底作用。其次,从政策层面来看,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但严守财政纪律和地方债防风险仍是财政政策底线,地产领域稳预期、稳融资政策可期,房住不炒基调不会变。最后,从市场特征来看,新发基金处于过去5年以来低位,存量活跃资金仓位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6-7月的关键政策窗口期内政策和主题交易轮动,市场博弈激烈,波动依旧较大。配置上,坚持业绩为纲,兼顾政策主线,继续坚守科技和能源资源安全领域中有政策催化或业绩优势的品种。

谈及本周值得关注的机会,夏彬介绍,从上周承接到本周的交易机会来看,今天(6月19日)市场出现了一些调整,本周仅有三个交易日,而且还是节前,目前来看节前效应依然存在,如果今天(6月19日)下跌,那么6月20日就是本周最后的出金日,所以预计本周市场波动还是较大,但本周还是存在一些机会的。

海外紧缩缓和与国内政策红利驱动后市向上逻辑未变。1)海外出清之年,美国经济周期向下,劳动生产率明显下降,看似紧张的劳动力市场在经济持续下行后大概率会出现反转,美联储紧缩缓和趋势明显;2)国内过渡之年,经济趋势向上,但弹性有限,产业政策或进一步提升市场风险偏好。股东增减持规模、指数换手率等市场结构指标来看,当前市场处在上行中段。私募仓位处在历史中位数以下,大股东净减持规模处在历史较低位,指数换手率也没有出现和指数走势明显背离的情形。

目前整个市场来看,TMT具备了成为未来2-3年投资新主线的所有特征。也就是“基本面见底回升、机构配置低位”的必要条件,“长期逻辑在短期业绩上持续验证”的充分条件。参考历史上2-3年主线短期明显调整的特征,本轮TMT主线的短期明显调整或同样跟随市场调整而调整,也就是宏观因素对整体市场的冲击或是TMT主线最大的风险。

去年10月底A股二次探底后市场进入反弹阶段,以史为鉴,历史上二次探底后市场要么演绎短期小牛市,要么演绎中期慢牛。本轮大概率是短期小牛市,当前并不具备类似2013-2015年中期慢牛的产业趋势(移动互联网浪潮)和2016-2017年中期慢牛的经济基础(经济高弹性恢复)。当前市场更像的是2019年1-4月和2020年4-7月的短期小牛市行情。也就是此前拖累市场的核心矛盾呈现扭转,市场情绪持续升温。但当前市场一致预期并没有很强,叠加市场赚钱效应不明显,当前市场行情或相对2019年和2020年的反转行情节奏较慢。

本周重点关注哪些方向?

夏彬指出,当前,随着市场来到低位、悲观情绪有所缓和,市场也开始整理思绪,再一次进入到寻找主线、凝聚共识的过程。参考去年4月底和11月,当政策驱动力较强、预期被系统性扭转时,市场有望出现以周期、消费等经济强贝塔板块为主线的修复行情。而当政策力度相对有限时,则景气大概率将成为市场修复的主线。

为了完成年初定下的GDP目标,我们倾向于认为,下阶段政策稳增长的力度有望加码。但是,政策呵护或更大概率聚焦于结构性优化,而非大水漫灌式的放水刺激。因此,基于我们对经济和政策的判断,对于地产、有色、煤炭等经济强贝塔板块,在6、7月份,从赔率出发有战术性博弈机会。

5月中旬至今,“数字经济”的走势已卓有成效。后续景气将成为行情持续更重要的线索。

1、综合中观景气、订单景气、盈利预期,以及拥挤度,当前“数字经济”43大细分方向中,游戏、数字营销、数字媒体、出版、光模块、卫星通信、国资云、面板、光学元件等板块,景气水平相对较高,且拥挤度多处于中等偏低或较低水平,尚未步入过热区间,可重点关注。

2、半导体有望成为下半年“数字经济”的领军者。“数字经济”中,半导体行业已处于历史底部,科技创新周期、国产化周期与库存周期三期共振下,我们倾向于认为其有望成为新一轮行情的领军者。

除了“数字经济”与“中特估”,其他板块中我们也可从三个维度出发,寻找景气与股价背离、有望低位修复的机会:1)年初至今涨幅相对一季度业绩改善表现仍靠后的行业;2)后续业绩预期改善较大的方向;3)拥挤度水平较低的行业。

经历两天会议后,美联储于美东时间上周三下午2点公布货币政策会议决议与货币政策声明,宣布暂停加息,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00%-5.25%区间不变。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0次加息,您认为这次暂停加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后续美联储利率政策方向?

私募基金海外证券研究员、老虎社区大V捷克指出,美联储有两大政策目标:一个是控制通胀,另一个就是稳定就业。

首先,从通胀的角度来看,过去几个月的通胀开始放缓,尤其是能源等项目都是负增长,前瞻指标PPI的回落也快于预期。虽然核心通胀的粘性依旧稍高,但主要是因为房租的贡献。除去房租项目的其他服务项目“超级核心CPI”在5月同比增速降至4.6%,是大幅低于核心CPI的5.3%的。同时,CPI房租分项是滞后于市场租金的。FOMC压低了年底PCE通胀预测至3.2%(前值3.3%),但上调了对核心PCE通胀的预测至3.9%(前值 3.6%),不过这个三点几的数值依然比之前低了不少。所以说,目前通胀已经从之前比较高的状态开始放缓了。

另外,就是就业的情况。目前美国的失业率虽然保持在低位,从2022年以来一直在4%以下,这在几十年来看都是非常低的,但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抬头,市场预期2023年底会升至4.2%。

综合以上两点情况,这次美联储停止加息只能说是一次“暂停”,因为美联储的点阵图显示终端利率有所提高,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中值的预测从3月的5.1%抬升至5.6%,这意味着下半年还可能有两次25个基点的加息,这种“鹰派”的程度也是超过市场预期的。

之所以会得出一个比较鹰派的结论,是因为美联储必须同时兼顾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因此6月会议“跳过”加息几乎是所有委员都同意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加息的速度降下来,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利率就可以了,有利于降低“过快加息”带来的金融风险。所以鲍威尔也在会上强调,放缓加息不代表不再加息。目前来看,市场共识是美联储在7月继续加息的概率较大。

至于是否会开启更高的加息,捷克认为还需要看接下来的一些经济数据,比如CPI、GDP等。历史上来看,再次开启快速加息的几率不是很大。整体来看,美联储其实主要是想传递一个信号:目前的政策利率还是会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并且停留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市场千万不要产生过过度“鸽派”的解读。

尽管高盛看好标普500指数的走势并上调了对该指数在2023年底的目标点位,但华尔街大行对美股前景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华尔街知名空头、摩根士丹利策略师Michael Wilson坚持其看空美股大盘的观点,美股真的迎来牛市了吗?推动美股此轮涨幅的原因有哪些?您认为美股下一步会怎么走?

捷克认为,华尔街向来都会有不同的策略师,对股市抱持不同的观点。华尔街知名空头,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师Michael Burry就曾在三月时清空了自己的推特,只写了一个词,Sale,也就是卖出。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了,美股又创了新高。

捷克指出,从现在美股的驱动因子来看,主要有两点:

一个是成长股的领跑,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纳斯达克指数大幅跑赢道琼斯指数,传统价值股蓝筹表现较为低迷。其中科技股,尤其是大科技公司是本轮牛市的主导,前7大科技公司基本贡献了指数的全部涨幅;

另一个就是随着风险溢价的降低,抵消了一部分无风险利率的上行。大家都知道,无风险利率可能和目前市场上整体的通胀基准利率都有相关,所以企业在这个环境当中,纷纷经历了通胀、加息,并采取“降本”措施以获得更高的运营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企业的估值。而市场无风险利率并未大幅回落,因此风险溢价大幅收缩。从目前市场交易的情绪层面上看,由于三月份的银行业风波让投资者对资金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更多资金从金融板块流出,转向前景更好的科技板块。同时,市场利率升高,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的回报率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市场上的资金也较为充沛,疫情后无论是政府刺激还是美联储释放的流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延伸至美股市场。而近期的通胀回落、衰退预期降低等,也支持投资者更高的风险偏好。

值得注意的是,温和衰退压力下周期与价值板块的盈利压力更大,而科技板块反而受影响较小。人工智能的兴起也提振了相关领域公司的盈利能力,使龙头科技企业相比小公司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吸引资金流入,成为“温和衰退”预期下二级市场的“避险产品”。

美国银行6月13日公布的月度基金经理调查显示,投资者在人工智能(AI)热潮中“专门做多”科技股。55%的受访者表示,做多大型科技股是最热门的交易,该比例为2020年来最高。而作为AI概念股的苹果、英伟达近期也是屡创新高,您如何看待AI概念股的投资逻辑,相关概念股的强势还会持续多久?

捷克表示,整体来讲,目前市场对于AI股的热度是非常高的。包括大家所熟知的一些非常保守、非常有逻辑、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投资理论的投资人,比如达里奥,他也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一股巨大的革命的力量。这也确实是在所难免的。

之前也提到了,AI会直接提高相关领域公司的业绩,比如从硬件端的芯片公司,到软件端的内容生成服务,这些领域已经可以实打实的把AI应用到自己的业务当中。当然除了这些我们目前体会到的,后续肯定还会产生更多对各行业的变革。

捷克指出,关于AI领域的风险可能来自几个方面,一个是人为的监管,另一个是出现不受控制的后果。前者往往是各方博弈的结果,但最终落地后,反而会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是利好的;而后者往往是一些灾难性的结果,希望我们不要碰到。

至于二级市场对于这些公司的反应,也还是比较现实的,资金扎堆汇集的趋势不会改变,除非短期内在某些股票中出现了太快的挤兑式疯涨,会引起崩塌。除此之外,只要不是整体宏观环境出现了小概率的“硬着陆”衰退,往往也只是健康的回调,因为这些头部科技公司是真的有业绩作为估值基础的,大不了就是以“时间换空间”。

所以,捷克强调,继续“强势”是很有可能的,但强势并不代表不会回调,可能在未来3-5年的周期中,这些真正的AI概念公司,有很大的概率会继续跑赢市场。

无惧美联储「放鹰」,纳指创13个月新高,美股「牛市」来了吗?|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自5月25日起,特斯拉股价连续13天上涨,市值再次突破8000亿美元,年内涨幅超过了100%。特斯拉为何会有如此强势的股价表现?您在自己的老虎账号中曾提到,特斯拉正在创造着“Gamma Squeeze”的条件,何为Gamma Squeeze?

捷克指出,今年特斯拉的股价从底部开始已经翻了一倍了,因为本身它之前跌的时候也跌的很猛。特斯拉和其他一些大型科技股的不同点在于,它的交易量非常活跃,并且它的投资者不仅仅是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一些机构投资者,还包括很多投机的投资者也会参与到特斯拉的博弈中来,因为它的股价波动太大了,从长期的特斯拉的隐含波动率来看,也是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科技公司的。

捷克介绍,Gamma Squeeze指的是由于大量的期权交易而引起短时间内在一个方向上的大量被动交易的情况。大家可能对空头挤压,也就是Short Squeeze更加熟悉一些,比如说股票突然之间跌了很多,但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涨幅补充了回去。这时很多空头不管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就有可能想平掉自己仓位,因为空头的风险更大了。

Gamma Squeeze 与 Short  Squeeze 其实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但Gamma Squeeze更多的是以期权交易为主的。投资者购买看涨期权(CALL)时,交易的卖方,有义务在到期的时候向他们出售100股的正股,因此卖方往往是净空头。所以卖方的风险很大,这些卖方通常都是做市商——交易所、银行等等,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做市,是为了寻求稳定的小额利润,而不是积累大量投机性头寸(也就是做投资者的对手盘)。这时,做市商就需要对冲,而对冲的数量是会随着股价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里就要引入期权的两个概念:Delta与Gamma。Delta是期权价格相对于正股变动的幅度;Gamma是股票价格每移动一美元,Delta的变化。

Delta对做市商的意义,就是衡量需要进行对冲的数量。假设一个做市商通过发行和出售1000份认购合约,相当于共10万股。如果当前是价外,Delta可能接近0,所以做市商几乎不需要任何对冲,或者他们购买10000股作为部分对冲(0.1乘以100000股)。但是,如果股票价格上涨,涨到平价,此时Gamma会上升至最高,Delta将接近行权价的0.5。做市商必须不断购买更多的股票来进行对冲,而有大量的买单就会进一步推动市场上涨。随着股票价格的继续上涨,Delta也会逐渐增加,最终接近1,这时整个期权头寸必须进行对冲,意味着需要购买10万股。

捷克指出,之前很多股票也曾出现过Gamma Squeeze的情况,比如AMC、GME等。目前来看,特斯拉连涨了13天,因此一定是可以创造Gamma Squeeze的条件的,现在要看这些做市商以及购买了看涨期权的投资者是否有更多的平仓压力。假设他们看好特斯拉,那么股价应该就会继续上涨,他们也可能就不会卖出。但如果他们觉得特斯拉已经涨的差不多了,会进行大量抛售的话,那么特斯拉的股价就很有可能会有一个急剧的下跌。综合来看,形成Gamma Squeeze需要具备一些关键条件:

1、空头股票兴趣高,容易让股价在短时间内发生踩踏;

2、期权活动活跃,期权交易是Gamma Squeeze的基础。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称,对美国经济将软着陆“非常有信心”,预计下半年通胀会好得多。您如何看待今年下半年美国的经济形势?是否可以实现“软着陆”?

捷克认为,软着陆是应该会成功的。目前市场预期的共识就是“软着陆”,虽然增长可能会继续下行一些,比如GDP等数据,但今年大概率不会衰退,通胀也会回落。

因此,投资者的情绪也是较为乐观的,所以股市在加息、通胀、银行业风险和债务上限等各种扰动下仍能屡创新高。

而Q4若是以增长下行为主导,也有可能会倒逼美联储明年进行降息。因此首先来看政策转向的预期,先决条件肯定是通胀回落。往往通胀回落一般来说会伴随着衰退,比如失业率大幅上升、GDP下降等等,都会导致需求大幅收缩,反应到生活中就是存款的下降、工资增速下降等等,类似情况大家在2008年时看到的比较多,但目前美国的情况与2008年相比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现在美国是服务型消费依然强劲,从就业上来看,虽然金融、科技行业等公司已经开始率先裁员,但这些被裁的员工往往都是一些薪水较高的人,有一定财富积累。相反的,休闲酒店等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依然有较大缺口。一方面,有一些行业在裁员,另一方面,有一些行业又在不断的招人,这其实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错配。

美联储的主要目标是控制通胀,但并不是以经济衰退为代价去控制通胀。如果可以在弥补劳动力错配的情况下,令需求降温,使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工资压力也能得到缓解,那么通胀就可以在经济不衰退的情况下实现回落,这就是所谓的“软着陆”。

接下来的半年,宏观主线是通胀回落和加息停止,增长可能有回落但不会到衰退的程度。当然,四季度可能会体验到更强的增长下行,甚至有可能通胀又有小幅反弹,但不至于改变整体预期。

随着通胀预期下行,美债倒挂程度也会减轻,10年期美债利率预期的合理水平或在3.5%。

而美股方面,衰退压力更多体现在服务型消费行业,而非科技行业。往年来看,如果美股处于牛市,可选消费行业其实会占据很大的比例,但是今年可选消费远远没有跑赢科技股,主要还是由于市场也正在观察目前整体的通胀环境。可选消费的一些头部公司,比如耐克、星巴克等,市场也在观察这些公司是否会在接下来通胀回落之后,在业绩上可以有较好的表现。

而科技公司的业绩回调在2021年下半年及2022年已经大部分完成,虽然股价在后续增长压力下可能面临扰动,但不至于出现趋势性逆转,所以市场还是比较看好科技板块接下来的表现的。

遥望科技股价上涨的原因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介绍,遥望科技的前身是“星期六”,2009年上市被誉为女鞋第一股。2018年,星期六并购标的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业务开始向互联网广告转型,去年年底正式更名为遥望科技。

改名之后,遥望科技股价一路上涨,今年已经上涨了约80%。主要是因为遥望科技接连蹭上了热点概念,从AI到虚拟人主播,与小冰公司合作再到这次的梅西访华,可谓故事性满满。

但是与不断上涨的股价形成鲜明反差的却是遥望科技大幅亏损的业绩以及大股东的持续减持。2021年、2022年,遥望科技都是处于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扩大的局面。2021年营收28亿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却亏损7亿元;2022年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38.8%,归母净利润却亏损2.65亿元,两年累计亏损近十亿。并且从2018年至今,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多次收到深交所的问询函,比如2022年年报。

大股东减持:去年11月,原第一大股东云南兆业完成了1.93%的股份减持,第二大股东、董事长完成了2%股份的减持。6月6日,在新的预披露减持计划中,云南兆业拟继续减持占总股本不超过1.5%的股份。总结来说,投资需谨慎。

最后,吴吞谈到了遥望科技的商业模式。从主营业务来看,遥望科技应该属于MCN机构,市场其实并不看好这种商业模式。比如拥有网红张大奕的如涵控股,在美股上市后股价持续缩水,最终退市。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主播的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很难人为打造,很多MCN机构看似主播很多,美其名曰“矩阵”,但事实上拿的出手的、贡献了主要营收的也就一两个人。比如东方甄选,在董宇辉之后也孵化了很多主播,比如顿顿、七七,但是董宇辉依然贡献了GMV的40%。

2、头部主播话语权过重,公司经营不够稳定,如果头部主播想要跳槽或者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就会对公司造成很大影响。

那么为什么遥望科技能够摆脱市场对MCN机构的悲观,持续上涨呢?吴吞认为,这和AI以及虚拟人主播所带来的广阔前景有关。首先虚拟人不会要求涨工资,这就是为什么以前很多人说迪士尼是门好生意,但真人剧是门烂生意一样。因为演员火了就会提高片酬,但“虚拟人”不会。其次,AI也大大提高了直播行业的营收上限,比如美国一个网红用ChatGPT生成了自己的“AI分身”,出售付费聊天服务,获得了高额收益。遥望科技在虚拟人主播创新这个领域走在前列,曾推出虚拟人主播孔襄,在小冰从微软独立出来后又与其合作,市场或许因此给予了其很高的期待。

奈飞进军体育直播领域的原因

吴吞表示,去年年中就有消息称奈飞曾试图同ESPN竞争F1赛事的转播权,是四家竞标公司之一,但是并未成功。因为在此之前奈飞的F1纪录片《疾速争胜》(Drive to Survive)系列大获成功。

去年12月6日,在全球TMT大会上,奈飞CEO才表示奈飞没有在短期内参与到体育赛事直播或转播权的竞争中的计划。他给出的原因是“平台并不是反对体育,只是关注利润。”这一点可以理解,主要是版权成本和技术成本,直播和点播对技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也是烧钱的地方。

关于奈飞开始涉足体育赛事直播,吴吞认为要结合奈飞开始涉足广告业务来看。奈飞过去只收会员费,而会员收入相比广告收入更加长尾,需要依靠用户的粘性在长期释放价值。依靠体育赛事直播版权获取来的用户粘性是很低的,他们往往跟随版权辗转在各个平台。只在短期内吸引用户,而无法沉淀,这对只收会员费的奈飞而言是不划算的。而开始收广告费以后,短期流量和广告收入直接挂钩,这笔账就划算多了。

蔚来降价的原因

吴吞谈到,李斌曾经说过蔚来不降价,如今被迫“打脸”。一方面是因为锂的价格大幅下降,动力电池降价,造车成本大幅减少;更重要的原因则是销量的持续下滑。

蔚来2023年销量目标是相比去年翻倍,也就是24.5万台,但是今年1—5月,蔚来只交付了不到4.3万台,这么看来,别说完成翻倍目标了,就是保证去年的销量都有压力。销量的乏力也有一定的暂时性因素,和当期的产品定位与营销策略有关。ES6的产品定位和售价低于ES7,但却在部分配置上超过了ES7。今年5月换代的ES6,起售价相比ES7便宜了8万多元,却在配置上十分接近,ES7仅占有一些尺寸上的优势。很多人因此吐槽蔚来“背刺老车主”。小鹏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去年小鹏P5搭载了激光雷达,旗舰车型P7却没搭载,也影响了小鹏P7的销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蔚来对于换电服务持缓慢撤退的态度。换电服务一直是蔚来的特色,也吸引了很多用户,但是这项服务的魅力正在下滑,原因有三:

1、成本很高。蔚小理2022年的营业费用分别为208亿元、124.5亿元和119亿元,蔚来的营业费用几乎是另外两家的两倍,就是因为需要提供换电服务。

2、技术的进步。续航里程的增加,以及快充时间的缩短,都让换电服务的吸引力越发降低。宁德时代不久前宣布今年将上市的新型电池将实现“充电不到10分钟,续航超400公里”的目标。那还换什么电?服务区上个厕所的时间就充了100公里里程了。

3、支出的收缩一个是企业端的降本增效,蔚来更重视成本,另一个是消费者的消费收缩,蔚来被称为“车界海底捞”,服务溢价降低。

本期钛媒体 X 中信出版集团延伸阅读推荐:

无惧美联储「放鹰」,纳指创13个月新高,美股「牛市」来了吗?|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消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平台运营部编辑雨朦)

———————————————————————————–

由钛媒体app、钛媒体智库为广大网友粉丝、股民、基民贴心打造的专业投资者教育栏目《牛钛师投资课》已正式重磅上线!扫码添加钛空小助手,加入投资社群。我们将在群中不定期分享关于投资理财的新鲜咨讯、来自专业金融大咖的精彩观点、干货教程、权威研报,也会不定期邀请知名经济学家、意见领袖、投资大佬为大家答疑解惑!扫码添加小助手获取课程更多信息:

无惧美联储「放鹰」,纳指创13个月新高,美股「牛市」来了吗?|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