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大幅调整,读大学该如何选专业?

634次阅读
没有评论

高校专业大幅调整,读大学该如何选专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9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从2018至2023年,16到24岁城镇人口失业率逐年上升。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5月,目前来看,青年人当中失业的总共600多万。

一面是有增无减的失业率,一面是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令人羡慕不已的薪资水准。近年来,图像识别、智能语音、无人驾驶、ChatGPT技术大热,国内外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更加激烈,为吸引人才公司不断提升研发人员薪资待遇,促使芯片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岗位招聘薪酬遥遥领先其他岗位。

更让人难以预料的是,伴随着这些技术人员的更加辛勤努力工作以及高额回报加快人才吸引度,这些人不遗余力地加快技术商业应用场景的拓展,一些类似文员、出纳、会计类的传统职能岗位,以及收银、库存管理、电话销售等基础服务岗位也将随时可能被机器取代。

或许在上大学之前,谁也不会想到高考毕业后填报专业的不同,而导致了人们后续人生轨迹的天壤之别。但此刻选对了就业热门专业,就意味着后续高枕无忧了吗?根据钛媒体APP观察来看,近三年,国内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幅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

高校专业大幅调整,读大学该如何选专业?

高校专业调整幅度超过以往

大学上着上着,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专业没有了。

这样尴尬的局面已经存在,并且可能在今后不会少见。此前,“9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话题冲上了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在2015到2021年这7年时间,共约90所大学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一度是高考生中的热门专业。甚至有的院校,在新设置的专业中,第一届学生还未毕业,专业就撤销了。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推进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

高校专业调整的频率正在加快。

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日前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这份文件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与此同时,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建好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0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在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取得突破,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5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优化调整机制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有力支撑建设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事实上,在去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新增备案1641个专业点、撤销925个专业点,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62个,2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虽然,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一般每十年修订一次,基本专业每5年调整一次,特设专业每年都会动态调整,但此次在3年之内完成对高校20%学科专业的调整改革政策,其导向更明确、目标更细化,而且所要调整的专业数量更多、力度更大、频度更高。

专业调整的背后,是国家重大战略,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市场压力,正在倒逼高等院校加快变革步伐。被撤销的专业,多数是高校在扩张的过程中盲目扩张的专业,这些专业往往缺乏相应的学科布局和培养条件来支撑。

因此,导致了该专业生源不理想的同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低下。而随着前沿科技越来越落地到产业,新科技与不同类别专业的深度交叉融合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由此所形成的新专业,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中,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些因素都使得高校必须及时调整,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

当代年轻人专业选择偏好

中国考生在志愿填报时,依次考量的因素往往是学校、专业以及城市。按照大多数人的观点,对学历价值的评判更多的是凭借学校的实力和名气。

人工智能专业备受热捧,职业院校也成为一种新的选择。根据夸克发布《2023高考志愿报告》,计算机依然是今年最热门的专业,而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上升速度最快。

在本科热门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临床医学三个传统热门专业依旧牢牢占据前三。随着大模型、生成式AI的火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上升势头最猛。

除了这些大热专业,包括考古、美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小众专业也走进了考生们的视野中。或许,把爱好和专业相结合是05后的新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职业教育开始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在多方因素助推之下,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学校成为技术人才的新选择。

夸克的报告数据显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分列关注度最高的专科高校前三位。在专业能力上突出的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上升热度最快。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掌握数字技能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优势,很多人都试图通过“转码”来逆天改命,尤其是“文转码”成为热议的现象。

此前,智联招聘曾面向继续深造的非数字专业毕业生,访问其在深造时是否会转向数字类专业。结果显示,14.9%选择转向数字类专业,18.1%不感兴趣,而67%的受访者表示感兴趣但缺乏基础无法胜任。

可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毕业生“文转码”的意愿已非常强烈,但“缺乏基础”成为最大障碍。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选择专业从自身兴趣出发很重要,但认识到就业市场的激烈性也同样十分必要。

该如何避免毕业即失业

以现实状况来看,2023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相比2022年增加82万,达到了1158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等数据的观察和推测,青年劳动力供给会持续上涨至2023年,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在今后的三五年内也可能会持续增加。

高校毕业生的增加,使得青年就业的总量和摩擦性失业(rictional unemployment)都在无形地增加。也就是说,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供需不匹配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一直在高位运行,因而,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学历通胀”似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常态。

从企业端来看,企业面临困难增加,社会就业环境压力较大,需要花费更多成本培养的应届生在应聘市场不具备优势。

时代在发展,人工智能又开始掀起新一轮变革,未来似乎越来越多岗位正在被替代。

此前,优酷CTO郑勇就告诉钛媒体APP,因为AIGC的在技术上的迭代,他们发现,类似原画、插画这样的工种,正面临极大的挑战,人工智能基本可以完成这类工作,这会使得行业内的基础从业者,面临一个转型的阵痛期。

因为AI的发展和普及速度加快,企业在一些岗位的增加人力成本时,也会考虑是否可以利用AI替代人工部分而变得谨慎。

但也需要注意到,一些院校的新兴专业并不如外界想象的具备专业水准。

近些年,一些院校赶着社会热点和风口,为了招生和就业仓促上马了一些新的专业,实际上无论是对于专业本身的理解还是师资的配套,都相当不合格。

在这种情况下,此前,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曾告诉钛媒体APP,还不如选择一些相对老套和传统的专业。类似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这样的专业虽然听上去很“老套”,但确实相对来说成熟,而一些类似前沿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除了像清华等顶尖高校,大多数普通是不具备相应的科研实力的。

在地域的选择上,虽然我们大多数时候是以志愿和专业偏好为优先级,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是,忽视了院校本身应该有的氛围。他认为,不要局限于城市,比如说东北的哈工大、吉林大学,西部的西北大学等,在学术圈极具影响力,如果选择了老牌强势专业,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非常有优势。

即便是面临“学历通胀”的未来,也不能阻止毕业生们深造的热情。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研究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系连续第8年增长。

但不是所有专业考研都能在就业上有所裨益。如果以专业来看,分专业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就业的进展,工学、经管类专业的深造回报率较高。在智联招聘的一项统计中,工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获得用人单位录取的比例为53.0%,而硕士毕业生则为70.9%,深造后比例提升17.9个百分点;经管类专业硕士毕业生较本科获得用人单位录取的比例提升了12.6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专业这一数据仅为5.2个百分点,深造回报率相对较低。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李程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