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本系列前两篇详见:
融合《设定与解构之匣》,从思路方法角度阐述角色构建的步骤:
从【基础信息|性格设定|内心侧写|形象|童年经历|环境影响】这几个角度详细展开《设定与解构之匣》:

因为本系列的前言部分之前已经写过了,故本篇粗略带过。本系列如上图所说,主要展开分析《设定与解构之匣》角色篇的设定内容。

以上两篇中已经介绍了如上脑图所示的1-6的部分,后续内容7-11以及角色附加项的部分将在下文中展开阐述。
▎目标与遗憾|Pursuance

在本系列文章的(一)(二)中,我们已经阐释了如何在角色的个人信息、外形、兴趣爱好等人物外层设定的角度设计和完善一个角色,接下来将聚焦在角色的内核设定层面,从目标与遗憾的角度描绘角色。

如脑图的逻辑所示,《设定与解构之匣》将这一模块的内容分为两块,目标类与遗憾类。个人觉得实际在自己设计角色时,没有必要完全套用其给出的模版内容,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参考即可。
图文形式的内容展示如下:

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写作指导书中是这样描述一个角色的欲望的:

一个事件打破人物生活的平衡,使之变好或变坏,在他内心激发了一个自觉和/或不自觉的欲望,意欲恢复平衡,于是把他送上了一条追求欲望对象的求索之路,一路上他必须与各种(内心的、个人的、个人外的)对抗力量平衡。他也许能也许不能达成欲望。这便是亘古不变的故事要义。
由此可以看出,在「目标与遗憾」这一模块思考的内容,其实也是在为角色的相关故事做准备,关于这一角色的目标/遗憾(或者说欲望)的思考可以从时间叫上分成两种:
- 思考这个角色的过去,从而反哺于他的人设;
- 思考这个角色的未来,从而创造属于他的新故事。
在一些作品中,这两部分的思考是可以相互呼应的,一个角色过去发生的事情以相似的情形发生在了未来,这个角色得到了成长,完成了他的角色弧光。
我想放咖啡哥的两张图
▎社交关系|Relations
在角色构建方法论:解构角色的16个切面(一)中,我曾引述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的论述:
本质上而言,是主人公创造了其他人物。其他所有人物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现,首先是因为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以及他们每一个人在帮助刻画主人公复杂性格维方面所起的作用。
把影片的全体人物想象为太阳系,主人公就是太阳,配角就是环绕太阳的行星,小角色就是环绕行星的卫星——所有这一切都被位于中心的明星引力固定在其各自的轨道上,他们每一个人都对其他人的性格潮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里我再次引述这段内容,是想以此引出《设定与解构之匣》后续几部分的内容,方便我们对角色设计有更深的理解。

在《设定与解构之匣》中,目标与遗憾、社交关系、情感状态、恋爱相处、恋爱矛盾这几个部分都或多或少地牵连和涉及到了角色的社交关系,一部分社交关系影响到了角色的内核设定,另外一些则影响着角色的外层设定,原《设定与解构之匣》的内容整理如下:

图文形式展现如下:

此外,由于后续的「情感状态|Sensibility」、「恋爱相处|Companion」、「恋爱矛盾|Inconsist」部分内容都可以在考虑角色的社交关系时考虑,且本身内容没有什么需要展开说明的,所以后文中仅贴出整理的图文内容,不做过多赘述。
▎情感状态|Sensibility
脑图梳理如下:

图文整理如下:

▎恋爱相处与恋爱矛盾|Companion & Inconsist
恋爱相处|Companion
脑图梳理如下:

图文整理如下:

恋爱矛盾|Inconsist
脑图梳理如下:

图文整理如下:

▎角色人设附加项
角色人设附加项包括特殊伙伴以及物品相关,这部分的设定其实已经更偏向于结合世界观/剧情演绎时会思考的设定了,所以个人将这些内容归位角色人设附加项,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特殊伙伴,按照《设定与解构之匣》的逻辑来看,应该是特指非人类型生物。





▎完结总结
以上便是全部《设定与解构之匣》角色篇的内容了,从我自己作为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我个人对这套工具模版的观点大概可以总结为:限制性高、创作出来的角色脸谱化严重、对角色的理解深度不够且覆盖面不够广,但整理看下来,如果只是作为灵感参考的工具,在思考角色的时候理一遍,也不失为一种有干货的工具,所以总的来说,它有干货,虽然不多。(但是出续集的话我可能就不一定买了……)
这个系列也和世界观分析一样,总共写了三篇内容。从角色工具上来说,比起《设定与解构之匣》,我个人更喜欢用林恩·施密特的人格原型,即包括主角和配角类型在内的45种人格类型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则是结合《女神异闻录5》系列一起理解研究的。

总的来说,设计角色的方法论有很多种,创作的思路和灵感寻找方法之前也在本系列的第一篇中详细进行了介绍,在此就不过多展开了。这里其实我想说的是,创作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保持热爱、不忘初心地爱并坚持着创作的过程,才是最为重要的。
最后,感谢大家看完本系列,鞠躬——
让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考据使人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