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

63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

在新一代主机上游玩老一代主机的游戏

Xbox系列主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1年的初代Xbox。(国内也有叫一代XBOX的说法,国外玩家也有名字上歧义的困扰,因此更喜欢叫Original XBOX,也叫做OG XBOX)随后,微软相继推出了Xbox 360、Xbox One以及如今的Xbox Series S|X。

国内XBOX的热度大约是在XBOX360时期在起来的,初代XBOX时期由于较为高昂的售价,游戏阵容以及日厂支持等各种原因,在国内玩家眼中大部分其实都更偏向于选择PS2。不过我个人实际上是非常喜欢初代XBOX这款机器的,未来的几篇文章也可能会重点聊聊初代XBOX。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初代XBOX的概念模型,如果零售版该是这样该多好XD)

而向下兼容性是指新一代主机能够运行并兼容旧一代主机的游戏阵容。这意味着玩家可以在新的主机上继续畅玩他们喜爱的旧游戏。 早在PS2时期,索尼就在向下兼容方面进行过尝试,针对不同的兼容方式,主流的主要有两种:

  • 纯硬件实现:顾名思义就是把上一代主机的硬件直接塞进新一代主机。
  • 软件模拟:通过官方通过硬件虚拟化的方式来实现类似模拟器的效果,同样也能使得新主机运行上一代主机的游戏。

当年索尼的PS2以及PS3初代型号CECHA就是采取的纯硬件实现,但是后来由于生产成本压不下来,官方美其名曰向下兼容的需求不多,就阉割掉了上一代机器的硬件模块,因此PS3后期的机型都采用的是软件模拟的方式来实现向下兼容运行PS2的游戏。

额,好像越扯越远了……由于每一代XBOX硬件架构之间的复杂性,针对向下兼容的实现方案,XBOX给出的答案是:软件模拟。

软件模拟和硬件模拟可以说是各有利弊:

  • 硬件模拟效率高,不用考虑可能存在的bug,但是对厂商而言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高。
  • 软件模拟虽然需要优化和处理模拟带来的bug和其他问题,但是也正由于软件模拟,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新主机的硬件性能,提升向下兼容的性能或者画质。比如XBOX360兼容初代XBOX,就可以输出720p的画面XBOX ONE/Series S|X 运行强化过的XBOX360游戏部分可以以4K的分辨率或是60fps运行。

作为一个怀旧游戏的爱好者,说来惭愧,当初买天蝎座的原因不是因为什么独占游戏,也不是为了能跑高性能原生4K新游戏,而是特别想要体验向下兼容的一些老游戏,尤其是想玩强化过后的《忍龙2》以及 360 上至今还独占但是也兼容的日系RPG,比如《蓝龙》和《失落的奥德赛》 = =。

所有向下兼容都在这了

因此,谈到向下兼容,就不得不从初代XBOX——XBOX360——XBOX ONE——XBOX SERIES这一整条时间线说起。

值得注意的是,XBOX ONE 和 XBOX Series 主机在向下兼容 XBOX360/初代XBOX上采用的是完全一致的方案和系统,共享同一款兼容游戏库。

因此如今的主机向下兼容主要有以下的几种兼容方式:

  • XBOX360 兼容 初代XBOX
  • XBOX ONE / SERIES S|X 兼容 XBOX360
  • XBOX ONE / SERIES S|X 兼容 初代XBOX
  • XBOX SERIES S|X 兼容 Xbox One

XBOX360兼容初代XBOX:有些游戏至今还是独占

随着新主机的发售以及玩家针对向下兼容的呼声,在XBOX360的第一次发布会上,微软就宣布,XBOX360将会向下兼容初代XBOX上的一些销量很不错的老游戏。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一代经典,传奇的首秀)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龙哥3D化重启之作)

Xbox 360 从 2005 年推出到 2007 年 11 月,微软一直在不断更新向下兼容的列表,使其能够玩初代 Xbox 中的一些官方精选游戏。当 Xbox 360 在北美首发时,支持 212 款 初代Xbox 游戏,而在欧洲则支持 156 款游戏。日本地区在首发时支持的游戏数量最少,只有 12 款游戏。 直到 2007 年 11 月微软宣布不再更新初代XBOX的兼容列表。使兼容列表中初代Xbox 游戏的最终总数达到 461 款 。(初代XBOX一共996个游戏)

微软随后于 2007 年 12 月 7 日推出了 Xbox Originals 计划,可以在 Xbox 360 主机上以数字方式购买精选的向下兼容 初代Xbox 游戏

在初代XBOX上不乏很多具有时代特色以及当初微软为了拉拢日本游戏厂商合作而共同创作的作品,其中不少至今还是独占。而其中有部分也被微软纳入了XBOX360的兼容列表中。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魔牙灵》:微软只在亚洲地区发售的独占游戏,素质算不上高,最早在杂志上看到)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街头涂鸦未来》:JSRF系列新作,SEGA鼎力支持微软,日版初代XBOX的首发作品)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幻魔鬼武者》:难度和要素全面加强的独占鬼武者作品,小怪也能吸魂)

以上都是XBOX360可以兼容运行的初代XBOX游戏,并且在XBOX360上可以获得更好的画面表现。

XBOX ONE / SERIES S|X 兼容 XBOX360:庞大的游戏阵容与全新的体验

时间来到了2015年,虽然微软在2013年XBOX ONE的开局由于自己的骚操作可以说是一坨答辩,但是微软在 2015 E3 发布会上,宣布计划在Xbox One上引入Xbox 360的向后兼容性。并且在发布会上,实机演示了质量效应。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E3现场玩起了360的质量效应)

随后随着XBOX ONE X 的推出,微软进一步发力。向下兼容的Xbox 360 游戏将针对 Xbox One X 提供专属增强优化,最显著的就是分辨率增强。特殊优化的游戏能够输出高达 4K 的分辨率。游戏以原始分辨率的 9 倍渲染。你会看到最初以 720p 运行的XBOX360游戏将在你的4K显示器上完美运行,感觉就像是全新的游戏一般。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4K强化下的大表哥)

这画面完全不输现在所谓的高清版(没错我说的就是你SE)更何况人还免费XD

XBOX ONE / SERIES S|X 兼容 初代XBOX:系列经典焕发新春

在2017年6月11日微软E3 2017发布会上,菲尔大佬宣布 Xbox One将能够兼容初代Xbox 游戏。该兼容性适用于 Xbox One 系列的所有主机,包括 Xbox One X,并于 2017 年秋季作为免费更新提供。 (实际上在我看来XBOX SERIES S|X 也算是XBOX One 系列,除了主机硬件是次世代)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辣个蓝人!)

技术方面,所有初代 Xbox 游戏在 Xbox One 和 Xbox One S 主机上以原始分辨率的四倍(最高 960p)运行,在 Xbox Series S 上以原始分辨率运行九倍(最高 1440p),在 Xbox One X 和 Xbox Series X 上以十六倍分辨率(最高 1920p )运行

在针对初代Xbox 一共所有 996 个游戏中,微软可能是因为技术优化以及版权原因,很遗憾仅仅只做到了兼容 63 个。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基本都是大名鼎鼎的系列或是初代XBOX的独占作品。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铁甲飞龙Orta》:在XBOX ONE X上能以4K 60FPS运行)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Breakdown》:南梦宫在初代XBOX上的独占作品,第一人称动作冒险,游戏的动作细节很不错)

XBOX SERIES S|X 兼容 Xbox One:漫长旅途的终点

由于新主机同样采用x86架构,因此在XBOX SERIES 在发布之初就表示将会全面兼容Xbox One 系列的所有游戏,同时也具有对应机型的增强功能。

除了这些增强功能之外,Xbox Series X|S 上兼容的某些XBOX360和初代XBOX游戏还会有全新的功能:

  • 自动 HDR — 许多游戏不支持原生 HDR,但是在Xbox Series X|S 上将支持自动 HDR,这是 HDR 的一种自动形式。
  • FPS Boost — 某些游戏支持将帧速率提高到每秒 60 帧和每秒 120 帧。 (据说是微软的一个黑科技,好像不是在内核模拟引擎层面提升运行帧率,而是在最终表现时提升帧数,具体我也不很懂= = )

2021 年 11 月 15 日,微软在向下兼容游戏列表中进行了最后一次更新,更新了最后的 76 款游戏。微软表示由于版权还有技术原因,他们在向下兼容这条路上已经尽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极限。我认为实际上除了这部分原因之外,也和第三方厂商的态度有一定关系,毕竟你都把我的游戏免费向下兼容了,我的重制版还怎么卖呢?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你说对吧?)

结语

无论是版权原因还是动了别人的蛋糕,我都很感谢微软在 XBOX ONE 后期对向下兼容的支持。甚至直到现在我的天蝎座也没怎么玩原生XBOX ONE的游戏,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运行360的盘。我的那台360也是在运行初代XBOX的游戏XD

向下兼容:微软写给怀旧玩家的一封情书

感谢你看到最后,有机会的话下期聊一聊XBOX360吧:)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