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设计浅谈线上定投营销工具

44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如何做用户定投?其中又会面临什么风险挑战?本篇文章详细分析定投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点,并用两个案例展现不同的定投场景,帮助用户更方便地了解该如何投资。希望本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从产品设计浅谈线上定投营销工具

自去年5月,华夏基金全渠道宣发定投团系列活动。一年后,华夏公布数据,线上定投人数超40万,定投金额近30亿,亮眼的数据表现让定投业务更受行业重视。

但定投团的投入和模式复制难度大,也缺少了首发优势。

那么回归常态,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挖掘一下用户定投时的场景及心理,从而做出一些优秀的定投产品和营销设计呢?

一、用户定投的预期与面临的问题

如果你去百度搜索什么是基金定投,百度会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定期定额投资基金”,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定投并不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定投对于基民来说像是去网红餐厅下馆子,你排队两小时,唯有获得了好的用餐体验,才会再次去消费。

而用户无论是一次性投资,还是定投,我认为有且只有一个预期,那就是赚到钱

但定投需要付出的时间更长,在没有获得预期收益前,很多用户都无法坚持,选择赎回,那么下次再定投的可能性就不高了。

根据《聪明的定投》一书中总结的——一个趋势向上,且足够波动的基金是定投赚钱的根本原因。那么用户就需要了解如何挑选基金产品,为什么定投波动是机遇,以及设定止盈等内容。

所以为了获取优秀的定投体验,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投资知识

实际上,机构与平台也通过大量图文、直播等形式给用户提供了定投投资知识的学习渠道,但奈何抖音太好看,用户基本不愿意花时间体系化的学习投资知识。

二、定投营销工具应该具备哪些要点

目前线上最常见的定投营销工具,是定投计算器,包含目标投、心愿定投、薪资定投等。

这类工具是模拟产品或指数从过去开始定投一段时间,测算出亮眼的收益、收益率等数据,吸引用户开启定投。

但这样的工具,若没有帮助用户建立预期,根据用户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产品的话,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大概率用户还是会出现没有等待到时间的玫瑰,就割肉离场。

所以我认为一个To C的定投营销工具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点:

  1. 简单有力的信息传达,可视化,降维投教。
  2. 给予合理的投资时间预期、风险波动预期,帮助用户定投体验与预期划等号。
  3. 基金产品与用户风险承受能力做匹配,分层用户,看人上菜。

三、两个案例分析

1. 支付宝——支小宝

体验路径:支付宝基金板块——省心定投——支小宝。

首先用户通过定投专区,被banner中找适合的定投产品进入体验,通过对话模式,让用户选择定投目标,如用户选择攒钱储蓄。

那么则定义为用户该笔投资目的为追求少量波动,然后再要求用户选择的投资时长,建立投资时长预期的同时,通过算法推荐数据亮眼的产品。

整个过程简单,且用户在自我选择中建立预期,十分新颖。

从产品设计浅谈线上定投营销工具

2. 嘉实基金——目标收益

体验路径:招商银行——搜索目标收益。

其实嘉实的这个案例并不是一个定投的工具,而是一个期望用户达成正收益的产品推荐工具,用户通过持仓页面banner位,进入工具,用户可在页面滑动选择持有时间,与期望年化收益。

工具会根据用户的选择推荐不同的产品,并展示产品的目标达成概率、正/负收益概率。

如果该工具调整为定投类营销工具,用户选择时间与期望年化时,推荐的产品风险等级与时间收益成正比,测算定投目标达成概率与正/负收益概率。

同样也非常适用于定投场景。

从产品设计浅谈线上定投营销工具

四、关于定投营销的其他补充

1. 定投工具主要面向R1-R3风险等级客群

如本文中多次提到的,定投产品要与用户风险等级挂钩,要给与定投用户合理的预期,核心还是因为用户投资知识有差距。往往受投教程度越高,在定投亏损时心态更好,还会进行加/补仓操作,对工具依赖性小,会反复参与定投。

所以支付宝和招行目前都推出了定投债基的工具,我想正是为了帮助风险等级处于R1-R3的用户获得优秀的定投体验,再逐步引导向权益类、指数类产品过渡。

2. 提供陪伴服务

除了做好产品设计,优秀的陪伴也能帮助用户坚持定投,获得优秀的体验。

华夏定投团除了基金经理带头定投的噱头外,让我觉得最棒的就是提供了长期的定投陪伴。通过周更形式让基金经理对市场进行分析,对定投复盘,增强用户信心,让用户在长期持有过程中慢慢成长。

3. 定投逆向营销思维与正向营销思维

定投计算器其实就是我认为的逆向营销思维,通过回测数据吸引用户定投。但基金风险提示里都说烂了,历史业绩仅供参考,不代表未来业绩表现,也没人能保证未来业绩。久而久之用户会对该类型产品脱敏。

而正向营销是指,当机构发现产品更适合定投时,就应该为提供该产品的定投投教,让用户为优秀的投教内容买单。

用户投教程度高了,盘子才能做得更大。

以上,欢迎讨论沟通~

本文由@社会你熊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