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时代的思考

568次阅读
没有评论

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裁员频率非常高,而对于普通的工作者而言,面对裁员的情况肯定会有所感触。作者在此分享自己对裁员的一些思考,以及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裁员时代的思考

从22年底到23年中这段时间中,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还是从高P到执行层都收到了不同程度上的裁员潮波及。

这个让我想起了千禧年左右的裁员潮,这篇文章主要是表达笔者对于裁员时代下的见解,有不同的看者随时交流。

一、裁员的原因

先说招人的逻辑,任何企业招人是为了满足企业后面发展需求,也就是企业的发展。

反过来讲裁员的逻辑,企业可能受到市场波动、竞争压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经营不善,亏损严重,需要通过裁员等手段缩减成本以维持企业运营。

或者是由于内因或者是外因导致的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再受欢迎,销售额下降,从而需要调整业务方向、缩减规模或裁员。

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就按照常规的三驾马车进行分析:

1. 资本投资阈值过高

千禧年前后是地产和互联网投资爆发的时代。

1)房产

如果你在2000年在背景是买一个100平米的房产,当时房价约为每平米8000元左右。再到2021年卖出,当时北京市中心的房价已经达到了每平米6万元以上。

这么换算的话如果你在2000年买了一套市中心100平米的房产,现在每平米的价格大概转了5.2W,对比原价近7倍的价格。这还只是个人。

不仅仅是个人的狂欢,中国房地产公司也在2000年到2021年间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大量的与房地产相关的公司和产业。

其中,除了地产开发企业,还包括房地产中介公司、房地产评估公司、房地产咨询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信托公司、房地产私募基金公司、房地产投资公司等等。

著名的有:万科,碧桂园,很大保利等等。每一家公司都在都在这场狂欢中都分到不少的狂欢中的“美酒”。

狂欢“美酒”的背后是带来了3个弊端:

  1. 透支了年轻人的未来的“钱包”与“希望”;
  2. 资本短期大量投资,导致了其他行业投资不利;
  3. 由上一点延伸出来的,地产行业与诸多生命行业绑定,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炸弹,一旦爆炸会引起次贷危机会引起全球的经济的危机,参考08年的次贷危机,但是人最大的教训是:永远不会吸取教训。

08年因为股市引起,这次房产关系也很大,今后只会换一个物种来轮回。

最大的教训是:永远不会吸取教训。

2)基本盘稀碎

房地产原先是“手捧花模式”,随之少子化老龄等原因基本盘逐步瓦解有破碎,高峰时代买来的房产就变成了“手中雷”模式。

那什么把“花”变成“雷”呢?

是疫情,当所有人的收入不在稳定了之后,前期由于过高的预期甚至于加杠杆买的房子变成了手中“雷”,随时会把自己炸的遍体鳞伤。

3)“互联网+”模式

同时期不仅仅是房产行业狂飙的时代,也是互联网+模式飞升的时候。著名的像“互联网+购物”“互联网+吃饭”“互联网+查询”等,我相信大家能马上说得出来具体的产品。

这个梦幻的过程中,投资人的钱像雪花一般逐步飘落到互联网行业,形成了“创始人造梦PPT-用钱砸用户-上市套现走人”的流程,依靠拿的钱来造“宏伟”数据。

我举一个例子:我是卖包子,周边人都爱吃包子。

  1. 造梦。周边人没人愿意吃包子,如果周边所有人都养成吃包子的习惯,那就会增加周边所有人的数据,再加上裂变模式的话这个数字可以说是无限的;
  2. 用钱砸用户。周边的馒头卖1块钱,我包子卖5毛钱,再大力做宣传,砸出一个巨大的用户量;
  3. 上市套现。上市之后直接套现,捞一票走人转投下一个。

整个模式本身初期运转起来没有问题,但是随之时间的运转之后,弊端逐步暴露出来

  1. 数据是有上限。拿投资的根本是不断增长的数据,但是任何数据都是一定值的。开发过度的会导致过早的接触到上限,后期在做数据的话想过会越来越差。就像是从40分考到60分看起来不错,但是你从80考到100分,同样是20分,不仅仅提高了成本而且减少了惊喜感(人的本性);
  2. 流程如履薄冰。整体流程就踩着冰块过河一样,需要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竞争对手挖的陷阱或者是突然出现的“薄冰层”,就会永世不得翻身。

竞争对手不说了,后面放阴招的新闻报道多了。那薄冰是什么?小的一堆突发事件等等,大的就一个疫情。

为什么我这里还说一遍疫情?

因为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挤掉了人们对于互联网带来的“泡沫”。人们在经济下行的逐步看清“其实互联网并没有改变”,只是生活中的一切换一种形式罢了,没有做任何的增量,并且也把很多实业的投资到了飞升的互联网之中,影响到了事业的发展。

跟国外投资的部分下面讲。

关于房地产和互联网2个板块笔者的认知之后会做分享。

①国内外关系恶化

这个部分只讲共知的事情:

  1. 美国制裁华为;
  2. figma制裁大疆时间。

② 疫情之下内需消费力的下降

疫情之后的封控政策导致了大家都是居家办公,针对互联行业波动较小,但是对于制造业以及需要线下的场景行业,基本就是致命打击。

收入少了,为了生存大家逐步开始节衣缩食和比价,拼多多也是借着这股风逆势起来的。

衣食住行之外相关的行业基本都受到了重创,所有人都进入了下一轮恶性循环。

二、什么情况下被裁员

这里分为员工和项目2个角度讲述。

1. 员工常见的有7种原因

1)公司业绩不佳

如果公司的业绩下滑,需要削减成本,那么员工可能会被裁员。

例如,2018年,国内知名的餐饮企业“呷哺呷哺”因业绩下滑,宣布将关闭一部分门店,并且裁员200多名员工。

2)技能不符合要求

如果员工的技能无法满足公司需求,或者公司转型需要不同的技能,那么他们可能会被裁员。

例如,2020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因业务调整,宣布裁员5000名员工,主要是因为技能不符合要求。

3)公司调整

如果公司决定调整业务或者战略,那么可能需要裁员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

例如,2019年,中国知名的电商平台“唯品会”因业务调整,宣布裁员约2000名员工。

4)合并或收购

如果公司被合并或者收购,那么可能会出现重复岗位或者不符合新公司文化的员工需要被裁员。

例如,2018年,中国知名的共享单车企业“ofo”因资金链断裂,最终被滴滴出行收购,导致大量员工失业。

5)项目成熟

项目成熟之后,大部分时候都是重复造轮子的过程,只要很少一部分人来维护即可,所以多余的毕业就好。

6)经济形势

如果公司经济形势不佳,需要削减成本,那么员工可能会被裁员。

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企业需要裁员来应对经济形势,例如国内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就因经济形势不佳,宣布裁员5000名员工。

8)不会向上管理

首先解释下什么“向上管理”:向上管理是指下属向自己的上级反馈信息、意见和建议,以推动组织的发展和改进。向上管理是一种沟通和协作的方式。

反过来讲为什么这类人会被裁员?因为每个团队都要背负裁员名额,遵循人性“不会向上管理的人”通常不招主管喜欢,从主管角度来讲当然是留自己喜欢的人。

员工被裁员并不一定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公司需要调整人员结构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需求。

2. 项目

项目容易被砍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盈利能力不足

如果项目不能满足公司的盈利要求,那么就有可能被砍掉。例如,如果公司认为某个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就有可能停止投资。

2)探索类项目

互联网公司中的探索项目通常是指在新领域或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实验和探索的项目。这类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发掘新的商业机会,推动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一些互联网公司可能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开展探索项目,以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或技术应用。这些探索项目需要具备快速迭代、试错和创新的能力。

如果没有出任何成果的话或者是赛马没过的话,直接砍掉就是了,之前的字节的教育项目和抖音赛马没赛过就直接砍掉了。

3)依靠投资项目

很多项目盈利周期很长,前期既要软件也要硬件。盈利周期长意味着不稳定,波动的场景下随时会砍掉,笔者个人认为像VR/AR这一类的项目,进去前最好慎重。

4)管理不善

如果项目的管理不善,导致项目进度落后或成本超支,那么就有可能被砍掉。

例如,如果公司发现某个项目的管理困难,就有可能停止投资。

5)国外案例

以下是一些项目被砍的具体实例和相关数据:

Google Wave

Google Wave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和协作工具,于2009年发布。

然而,由于使用者不多,以及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和难以使用,Google于2010年宣布停止维护和开发该产品,并关闭了该产品的所有服务器。据估计,Google Wave项目总共耗费了2500万美元的开发费用。

Amazon Fire Phone

Amazon Fire Phone是一款由亚马逊公司开发的智能手机,于2014年发布。

然而,由于价格高昂,以及产品本身的设计和功能不够吸引人,Amazon Fire Phone并没有赢得市场。据报道,亚马逊公司因此损失了1.7亿美元。

Microsoft Kin

Microsoft Kin是一款由微软公司开发的移动电话,于2010年发布。

然而,由于产品的价格高昂,以及市场需求不足,Microsoft Kin在发布后不到两个月就被微软公司取消了,据估计,该项目的开发费用高达8000万美元。

Google Glass

Google Glass是一款由谷歌公司开发的可穿戴设备,于2013年发布。

然而,由于产品的价格高昂,以及隐私和安全等问题,Google Glass并未受到广泛接受。于2015年,Google宣布将停止销售和开发Google Glass,并将其转移到其他部门。据估计,Google Glass项目总共耗费了5亿美元的开发费用。

三、如何面对

1. 控制支出

明确每月的收入和支出,包括必要的生活开销和债务还款等。在预算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如购物、旅游等。

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如取消订阅费、减少娱乐支出、选择更便宜的食品等。可以通过比价、优惠券等方式节省开支。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可以在网上招聘平台、社交媒体等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可以考虑兼职、自由职业、创业等方式增加收入。

尽量减少债务,如取消信用卡、减少贷款等。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延长还款期限或者减少利息。尝试优化生活方式,如使用公共交通、节约能源、购买二手商品等,来降低生活成本。

2. 切勿跟风口

疫情加上失业双重打击下,人心难免会急躁尤其在选择之后的发展之路上,笔者给出几条自己的看法如若有不同的观点欢迎随时沟通:

  1. 确定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选择新职业时,要先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大部分工作都是痛苦的,只有自己喜欢的能做的更久。
  2. 研究市场需求:在选择新职业时,要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以便找到有前途的职业。可以通过咨询行业专家、阅读行业报告等方式,了解市场情况。
  3. 增加职业技能:在选择新职业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增加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可以参加各种课程或者自行学习相关技能。
  4. 避免盲目跟风:在选择新职业时,不要盲目跟风,要避免被表面的热门职业所迷惑。要通过深入了解相关行业和职业。
  5. 多方面考虑:在选择新职业时,要多方面考虑,包括薪酬、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因素。不要只考虑某一方面,要综合权衡。

3. 打造个人ip

这个也是我这一直在跟朋友推荐的方式,因为你在公司做的任何东西都不属于你,但是你的个人ip完全属于你自己,短时间内可能没什么效果。长期做起来的话不仅仅是一种解压的方式,也是一种思考和拓展思维的方式。

也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4. 健身

身体是革命之本,健身为以后逐步的建立自信以及对抗不确定性的本钱,也能够缓解压力。

5. 学一门语言

未来恐怕会有这么一段时间来学语言了,个人不推荐学英语,因为偏向于大众化了。

就笔者而言,自己是海迷,最近看了剧场版《红发歌姬》特别喜欢ado的音乐,在学习日语中,希望之后能唱几首出来。

6. 积极面对,减少内耗

失业是暂时的,迟早能找到工作的,所以不要放弃自己,要保持这种信心面试中也能对方感觉到你的自信。

7. 多出去走走

这你会不会想是不是出去旅游?

不是的,因为大家预算都不高了嘛。笔者建议的是多去晒晒太阳,可以多去图书馆或者是博物馆试试看

四、最后说说自己

通常这里要做一下总结什么的,临时改了一下说自己。

30岁失业半年经历过希望到失望期间的低谷期,经历过几个offer在谈薪资期间飞掉的,终面飞掉的情况。也从心理沮丧期过来的,写着篇文章的时候也是删删改改了很多次。

参考文章

  1. 关于裁员,并不乐观:https://mp.weixin.qq.com/s/xVFlZnCq7TCYDQR5r1h5kQ
  2. 聊聊裁员的事:https://mp.weixin.qq.com/s/cATaXC6awH0BTmL_pO7NUA
  3. 想去跑网约车送外卖?你不一定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MjY0NDY4Ng==&mid=2247499230&idx=1&sn=a103413a1dc7bd7b704fe933f7e5e21b&chksm=fab2abffcdc522e9501a3bdd98bea12f78734018ba7d5a95d89212bb4f458edd31122d848373&scene=21#wechat_redirect
  4. 又有大厂裁员了…:https://mp.weixin.qq.com/s/i96tIxGxSfSsCuLOubhd9A
  5. 裁员减薪潮下的年轻人:https://mp.weixin.qq.com/s/51lL3jMuDrQ-HpCYh8vIMA
  6. 被罚8760万的知网,开始降薪裁员:https://mp.weixin.qq.com/s/QPyJmrezWU7WW7Ug5HseOA
  7. 阅阿里大裁员消息有感:https://mp.weixin.qq.com/s/1HRSV0RB9Hn-b-2X-e6W0g

专栏作家

一只鸡腿,微信公众号:B端设计一只鸡腿,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吃货的B端设计师。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