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行掀起裁员潮:“美联储放水催生的资产泡沫,到了破灭时刻” | 钛媒体焦点

58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国际投行掀起裁员潮:“美联储放水催生的资产泡沫,到了破灭时刻” | 钛媒体焦点

一场持续数月的裁员浪潮正在席卷华尔街。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华尔街几家大型银行今年裁员人数共计将超过1.1万。“这可能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见到最具挑战性的就业市场。”猎头公司米高蒲志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位美国投行高管则向钛媒体App表示,当前的裁员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主要原因是IPO和杠杆收购等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以及银行倒闭合并重组浪潮的开启。

上述高管称,华尔街银行开始选择增加财富管理等相对稳定的业务,减少投行等波动较大风险较高的业务。因此,这一轮裁员潮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和交易部门。

与此同时,这一裁员潮也已经蔓延至亚洲。一位香港中资投行高管向钛媒体App表示,近期高盛、JP摩根、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美林银行等在香港的分支机构纷纷裁员,其中摩根士丹利曾经一天裁了40名员工。

Dealogic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外资投行在中国内地的IPO份额已降至历史新低——2009年40.8%,2019年近20%,2022年仅3.1%,而2023年以来只占1.2%。

国际投行掀起裁员潮:“美联储放水催生的资产泡沫,到了破灭时刻” | 钛媒体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投行在中资企业IPO业务中的份额正在持续萎缩。比如,今年4月以来,高盛接连退出4家(第四范式、科笛集团、药师帮、Keep)拟在港股IPO的企业。

华尔街“勒紧裤腰带”

“疫情期间由于美联储放水催生了大量资产泡沫,投行业务大量增加,如今到了破灭时刻。”上述美国投行高管表示。

在启动加息周期前,美国市场并购和交易非常活跃,华尔街大量招人。2022年,纽约证券业的员工人数增长了近6%,是至少20年来的最高水平。2023年一季度末,华尔街五大银行在全球员工总计88.2万人,与2022年底员工总数几乎相当,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10多万人。

然而,随着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并购活动开始放缓,华尔街对今年投行业务利润的期许落空。
国际投行掀起裁员潮:“美联储放水催生的资产泡沫,到了破灭时刻” | 钛媒体焦点

美国IPO市场经历大幅波动,来源:S&P Global

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咨询和资本市场承保收入自 2022 年初以来一直在下降。2022年,美国共发起149起IPO,募集资金总额为207.9亿美元,而2021年发起的IPO数量为908起,募集资金总额为2826.6亿美元。

根据研究公司Coalition Greenwich的数据,2022年,全球12家最大投资银行(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花旗集团等)的咨询和资本市场承销部门的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49%。

这一趋势在今年第一季度得到延续。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共44宗IPO的IPO收益仅为31亿美元,是5年来最低的第一季度。Dealogic的数据显示,同期全球并购活动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截止3月30日,全球并购交易额较去年同期下降58%

投行业务收入相应迅速缩水。跌幅最大的是高盛,2023年第一季度投行业务收入同比跌幅达 26%,其次是花旗集团的25%,摩根士丹利下降24%,美国银行跌幅20%,摩根大通则下降了19%。

高盛首席运营官Waldron表示,“我们正在为更艰难的环境做准备”。据其预计,与2022年第二季度相比,高盛市场部门的收入应该会下降 25%。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高管也表示,其交易业绩将在第二季度继续下滑。

一系列裁员计划得到公开。比如高盛计划削减总计10亿美元的开支,包括新的裁员——该公司在已经1月份解雇了约3200 名员工,花旗集团称将在第二季度末裁员5000人,摩根士丹利将裁员3000人,摩根大通将裁员约500人等等。

除大型银行之外,专营企业融资等特定业务的精品投行同样在裁员。拉扎德公司称,将在2023年裁员10%。另一精品投行普望合伙人公司宣布将裁员7%。

上述美国投行高管向钛媒体App表示,“调整还没有结束,裁员还会继续。只要加息周期没过,情况就不会好转,预计今年还会继续加息。”

“香港写字楼空置率惊人”

华尔街投行的裁员浪潮也在亚洲市场泛起涌浪。

 一位香港中资投行高管向钛媒体App表示,“最近香港外资投行确实裁不少。最多的一家是摩根士丹利,前不久一天就裁了40名员工。”有媒体报道,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四家华尔街银行,过去一个月在亚洲裁减了至少100个交易撮合职位,其中香港和内地的员工受到的打击最大。

“外资投行今年以来一直持续在裁员,已经裁了好几轮。“一位香港金融行业猎头向钛媒体App表示。

上述猎头表示,外资投行和中资投行在人员招聘上存在着明显区别,外资投行的市场化非常明显。“市场好项目多,那就疯狂扩招,市场不好项目发不出去,那就只能勒紧裤腰带。等市场好了,需要人了再招回去,招人的时候最多给猎头一个月工资作为费用,甚至都不需要猎头,大家都抢着投简历。”

“每个周期外资投行都是这么大进大出,相反,当前内资投行很多在降薪、砍bonus、不升职,但很少大规模裁员。”上述猎头说到,这轮香港外资投行被裁员工中的junior(初级员工)大部分已经转行,senior(资深员工)则有机会去一些小投行或者买方。

“裁员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业务做。”上述香港中资投行高管表示。 

香港的IPO市场也正在遭遇困境。Dealogic的统计指出,如果以筹资金额来计算,印尼是目前全球第四大的IPO市场,已经超越香港。今年第一季IPO数据显示,印尼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金额达14.5亿美元,创下该市场有史以来最高的第一季IPO纪录、是香港的两倍之多。

金融行业的裁员浪潮,甚至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香港写字楼空置率——30%的香港办公楼用于提供给金融行业。

东方证券在研报中直言,当前“香港写字楼空置率惊人”。东方证券(香港)分析师冯皓霆表示,“由于金融行业从去年开始萎缩,拥有全球最昂贵写字楼租金的香港,现在面临过剩的写字楼供应,和急跌的租金和价格。”

研报中还提到,当下香港的写字楼空置率为14.7%,而曼哈顿和新加坡的空置率分别为12.5%和4.6%。

外资投行,为何撤出中资企业IPO

另一个日渐明显的趋势是,外资投行在中资企业IPO业务中的份额正在持续萎缩。

同样是Dealogic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外资投行参与的中国内地IPO金额2.97亿元,参与度已降至2009年有纪录以来的新低——2009年40.8%,2019年近20%,2022年仅3.1%,而2023年以来只占1.2%。

今年4月以来,已陆续有第四范式、科笛集团、药师帮、Keep等4家港交所拟IPO企业宣布与高盛解除整体协调人合作,其中第四范式直接改聘中金香港作为整体协调人,后又新增了建银国际、招商证券(香港)及招银国际三家具有中资背景的整体协调人。

最新的案例发生在6月20日,Keep公告终止了高盛作为其香港IPO计划整体协调人的委任,由中金公司担任整体协调人。值得注意的是,Keep的D轮融资中由高盛领投,其投资了大约5000万美元,目前持股4.72%。

那么,外资投行为何接连撤出中资企业IPO?

一位香港中资投行高管告诉钛媒体App,“最根本的原因是,欧美投资机构投港股变少了,外资投行的订单贡献自然也就少了,导致外资投行的竞争力不如中金。而在过去,高盛等外资投行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帮助项目争取到欧美投资者。”

除此之外,更具体的原因可能是,“裁员刚好把某个项目负责人或者是执行团队裁掉了,或者是项目规模一缩再缩,收入相应少了很多,所以选择主动退出。”

另一位中资投行高管则认为,当前外资投行在参与中资企业IPO进程中潜在的声誉风险正在提升,“忙了半天招完股发现不够订单,项目暂缓发行。或者是监管机构审核的时候发现有问题,过不了聆讯。再或者上市之后股价一路下跌。”

“对于外资投行而言,之前至少有风险有收益,现在没什么收益但风险还在,并且第一种情况的风险更大了。”上述中资投行高管向钛媒体App表示。(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蔡鹏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