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潮」来袭,AI板块是否已经「高处不胜寒」?|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778次阅读
没有评论

「减持潮」来袭,AI板块是否已经「高处不胜寒」?|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特邀万联证券金融产品部经理李九骏(执业编号:S0270619110001),万联证券金牌投资顾问涂雪飞(执业编号:S0270620020002),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分享了上周A股的整体行情回顾,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后续投资方向展望,AI板块调整的原因,如何看待AI行业本轮的减持潮,还有哪些新的可能存在机会的概念板块值得关注,二季度AI相关概念股是否会迎来业绩兑现的考验,如何看待传媒影视板块的后续发展,哪些AI板块在下半年仍有机会,嘉里物流的业绩预告对顺丰控股有哪些影响,菜鸟为何要在此时推出自营快递业务,极兔速递近况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6.26-06.30)

上周,A股三大股指中,沪指周涨0.13%,深成指周跌0.29%,创业板指周涨0.14%。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34.61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86.66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光学光电子、家电行业与化学制品行业;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公用事业、软件与服务行业,以及地产行业;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郑州煤电、云从科技、华健集团、华人健康与金贵银业;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腾讯控股、美团、汇丰控股、中国海洋石油与建设银行。

上周港股的两大指数都是小幅上涨的,恒生指数上周周涨0.14%,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周涨0.82%。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中,道指上涨2.01%,标普500指数上涨2.35%,纳指上涨2.19%。6月份标普500指数上涨4.67%,创下1月份以来的最佳月度表现;纳指上涨了6.59%,与标普500指数均连续第四个月上涨;道指上涨4.55%,创下自11月以来的最佳月度表现。

上周,A股共有11只新股上市,其中4只新股破发,上市当日涨幅最大的是6月27日上市的华丰科技,涨幅149.57%;港股在上周有3只新股上市,上市当日涨幅最大的是6月29日上市的来凯医药-B,上市首日涨幅20.87%。

人民币汇率跌破7.25,原因是什么?未来怎么走?

万联证券金牌投资顾问涂雪飞表示,从内部环境看,仍看好人民币汇率表现,预计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主要是国内经济活动恢复,服务业稳步复苏,宏观政策精准有力,经济稳步复苏。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加息尾声,及海外经济趋缓等,利好人民币走势。另外,从实际利率看,我国利率仍高于欧美。

当前人民币汇率正处于贬值压力较大阶段,但短期内直接冲破去年11月低点的可能性不大。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贬值速度偏快阶段,为防止汇市“羊群效应”,监管层有可能动用各类汇市调控工具,遏制过快贬值势头;二是6月降息之后,接下来会有一批稳增长政策措施陆续推出,政策预期差导致的人民币贬值走势有望缓解。

接下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可能在去年11月的低点上方波动一段时间,直接冲破7.32这个点位的可能性较小。关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可重点关注6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的一批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推出时间,以及三季度宏观经济复苏势头何时转强。

目前市场是否已经临近谷底?市场估值可能也在一个比较低的区域,中长期投资者应该如何布局?

涂雪飞指出,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2.69倍、35.95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以下水平,市场估值依然处于较低区域,可以适当考虑中长期布局。沪深两市上周四(6月29日)成交量8650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从估值角度来看,这个位置可以相对乐观。

涂雪飞提到,近期调整主要是因为美联储鹰派表态,让市场再度担忧。同时,国际局势依然不稳定,全球风险偏好可能降低。在经济弱复苏进一步确认后,市场的交易主线由前期的进攻性品种转向防御品种,表现为业绩波动较小、估值较低的相关行业开始受到追捧。同时结合近期消费数据逐步回暖,核心CPI趋稳的宏观背景,市场也有逐步博弈、消费复苏的倾向。在经济平稳复苏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而增量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建议投资者保持中性仓位,短线可以考虑关注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工程机械以及汽车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近期机构动作频频,机构资金都看中哪些机会?

涂雪飞介绍,近期,先导智能、爱旭股份、晶科科技等多家公司陆续披露回购股份公告。相关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更新,各路机构调仓动作频频。上述个股主要涉及新能源、人工智能、医药及消费等行业。基金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短期内能够提振市场信心,机构布局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行业,主要是看好未来的产业趋势和成长潜力。

除了上述热门的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一些医药、消费、能源及重型设备等板块公司近期也获得机构布局。上市公司回购除了向市场传达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信号之外,也是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体现。机构布局新能源和消费等领域,主要是看好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同时博弈未来的经济复苏预期。从市场中期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大概率是一个景气度持续提升、渗透率逐渐提升的行业,增持这一行业或许是不错选择,但短期内行业内一些公司涨幅偏大,要警惕回调风险。

重要数据利好再度重现,接下来投资方向在哪?

涂雪飞指出,上周五(6月30日)锂电池等新能源赛道股反攻。消息面上,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国产Model 3改款车型将继续对电池包进行升级。宁德时代的M3P电池或将在今年三季度首发于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改款Model 3,所配备的电池包电量将从此前磷酸铁锂电池包的60kWh升级为66kWh。

此外,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6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小幅提高,表明推动经济全面回升的力量进一步增强,经济回升的基础在不断巩固。但需要看到,PMI的订单类指数,都还处于荣枯线之下;反映需求不足企业的占比进一步提高,扭转需求收缩的各项工作不进则退,必须进一步提高扩大内需的综合效果。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举办投资策略会或发布2023年下半年投资策略,勾勒下半年投资图谱。基金人士普遍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同时研判A股市场当前估值水平处于低位,后续指数下行空间不大,具备长期战略配置机会。科技、制造、消费、周期等板块是基金普遍看好的投资方向,人工智能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种种迹象显示,AI板块正在降温。万得人工智能指数于6月21日和6月26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幅均超5%。作为今年以来最火热的投资主线之一,引发AI板块调整的原因有哪些?

万联证券金融产品部经理李九骏首先指出,大多数新科技都是在经济触底的过程中出现的,比如之前的新能源板块,就是在2018年市场连续下挫之后启动的,在2019年逐步受到市场的关注。当时的通威股份、隆基股份(现隆基绿能)也先后出现了十倍的上涨。通常都是在经济下滑的一个小周期进入阶段性底部时,此时恰好需要一个新兴动能来对经济构成一个新的正向引导的时候,往往会培育出一个新行业,带领大家逐步从过去的负面情绪里走出来。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在经历了不可抗力的三年后,目前整体的经济水平进入缓步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由美国引导的AI的诞生,因此经济周期是导致AI板块诞生的第一大要素。而在AI板块中,目前我国主要扮演的还是“跟随者”的角色,我们在硬件上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比如CPU、光模块、GPU等。

李九骏认为,目前AI板块的冷却主要是情绪上的冷却。如果按照A股历史中几个比较大的炒作逻辑来看,目前AI板块还没有出现过10倍增长的公司,也许未来会出现数个10倍左右增长的公司,之后板块再进入到一个非常深入的调整中。所以也许这一轮回调,可以算是一个信心的中枢,但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技术性高点。如果脱离基本面,单纯看情绪的话,这个位置可能还不够极致。

谈及AI板块调整的原因,李九骏表示,首先与时间节点有关,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下半年美联储可能还要加息,甚至市场上一些对于宏观经济继续看空的支持声音,都使得在这种通缩的过程里,“看科技”继续成为了市场上一个非常主流的选择。另外就是最近相关板块公司的减持潮与“离婚潮”,这些事件对整个行业的炒作情绪是会构成短暂的负面影响的。最后与公司的业绩相关,马上就要进入中报期了,在AI相关概念公司业绩上没有改变,甚至有一些被爆炒的公司可能还是亏损的一个背景之下,市场就会出现偃旗息鼓的状态。

近期,一轮“减持风暴”正席卷全球AI行业。国外方面,英伟达遭到公司董事以及大股东的减持;国内方面,昆仑万维、剑桥科技、三六零等AI龙头近期均遭遇减持,减持股东中不乏公司实控人等重要高管。如何看待AI行业本轮的减持潮?对后续市场信心是否会有持续影响?

李九骏坦言,作为公司实控人,对自家企业接下来的发展与未来的盈利点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无论通过什么手段进行减持,这种行为对公司股价一定会构成一个中期的负面影响,不过目前来看,AI板块还是具有一定弹性的。

此外,李九骏还提出,对于其他一些真正在弥补中外科技实力差距的公司,市场是允许公司在一段时间里不盈利的,因为要实现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是很难的,需要较长时间的投入才能有产出。也许三五年都没有什么结果,但这三五年的成果却可能变成后来者非常重要的奠基石,所以这都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过程。

网站数据分析工具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最火热的AI应用ChatGPT的访问量正在大幅下降,6月的环比增长率有可能为负数。近期,大模型、传媒游戏板块回调较大,液冷、机器人板块表现活跃,从大模型到应用端、到算力再到链条相对较远的液冷、机器人板块,您认为人工智能相关板块是否都已经轮动过了?还有哪些新的可能存在机会的概念板块值得关注?

李九骏首先提出,中国股市其实是一个非常讲理的、符合线性发展规律的市场,按照自己在二级市场中从业11年的经验来看,李九骏认为,产业链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AI板块正在从高举高打的、高弹性的应用板块和高精尖的CPU与GPU等部分,向着工业产品更为强大的机器人这种业绩更容易被线性推导出来的行业过渡,而这个阶段往往就是传递到了一个比较末尾的趋势的一种表现。因为越来越接地气了,也越来越容易推算出相关公司的盈利能力了,比如机器人公司,它的生产能力和产线与产能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此时的AI板块应该是到了尾部,但是还远远没有到达结尾。

谈及有哪些新的可能存在机会的概念板块值得关注,李九骏认为大家可以借鉴之前互联网+的逻辑,所谓互联网+就是传统行业+互联网。而在AI行业,就是传统行业+AI。在这其中,一些传统高利润行业就会更吸引AI的眼光,比如金融、传媒、创新药等行业。拿创新药行业举例,创新药的研发通常会涉及一些非常繁琐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操作过程,而这个过程如果可以与AI相结合,可能就会减少操作时间,从而变相提高毛利率,利好整个行业。所以大家可以多期待AI+这个部分。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AI板块203家上市公司中,有近半数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不乏热门的AI概念股。您认为二季度相关概念股是否会迎来业绩兑现的考验?市场是否会走向分化?

李九骏坦言,部分AI公司股价的上涨其实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不是很大。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比较稳定并且有明显政策支持的行业,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一个是光伏,但这两个行业在今年调整的都比较多。所以说,“预期”在目前的经济大周期中,对市场的影响会更明显一些。如果一些对于实体经济的负面因素依然是市场的主流考虑,那么在泛通缩的过程中,大家就依然会比较青睐高弹性的科技类公司。如果这些负面因素都被解决了,那么市场可能就会回归实体了,比如开始看消费等行业。

目前AI板块里有比较明显的业绩支撑的公司应该就是游戏与CPU、GPU的公司了。在今年二季度的后半段,中国相关芯片类公司的去库存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低点,意味着去库存几乎完成。所以芯片类公司在下半年也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业绩逐步推进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的股价一定有弹性,刚才已经跟大家提到了,往往到了机器人、液冷这种实体制造业与业绩确定性可以用线性方程推导的很清楚的时候,就意味着行业整体的弹性在逐步变小,已经趋于行情的尾端了。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端午档总票房达到9.10亿元,超过2019年同期,位列中国影史端午档票房第二。传媒、影视行业作为生成式AI的优质落地场景,此前表现一直较为亮眼,但近期股价回调较多,如何看待传媒影视板块的后续发展?哪些AI板块在下半年仍有机会?

李九骏首先指出,当下观影人数的增长和票房的总增长其实并不是正向相关的,目前的观影人数并没有回到之前的水平,但票价涨幅较大,所以整体票房的表现和客单价更为密切相关。李九骏提到,一个行业能不能赚钱,主要靠四个部分: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一个行业能否成为一个平稳的蓝筹股行业,也是由这四点来决定的。在客单价回落至之前水平之后,电影票房是否依然可以实现突破?这一点还是存在一定疑问的。

此外,李九骏表示,从春节档以来,成为票房冠军的电影,除了一些科幻影片之外,从拍摄制作上来看,其实都与AI关系不大。因此,李九骏认为,当下传媒板块的估值还是比较合理的。

谈及传媒板块的后续发展,李九骏表示,这与影片的质量与数量息息相关。国内院线类公司或者影视传媒类公司在选择IP方面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一旦选择错误,有可能就是血本无归。因此影视传媒其实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一般投资者在做研究和配置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风险。

至于AI板块下半年的机会,李九骏认为还是有的。考虑到当下是一个泛通缩的经济周期底部,加之AI技术与欧美的领先程度,以及我国部分行业处于被制裁的背景之下,国产替代与突破桎梏的都是非常大的,在这部分还是会有一定的延续和发展。此外,李九骏提出,除了创新药+AI的方向值得大家关注外,存储板块的确定性也是比较高的。但李九骏坦言,考虑到目前AI板块的弹性已经没有那么高了,现在想挖掘高倍增长的公司已经很晚了,找起来也会更辛苦,大家也可以尝试去挖掘下一个可能性,比如消费与传统制造业、新兴制造业等。

嘉里物流的业绩预告对顺丰控股有哪些影响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介绍,2021年9月28日顺丰完成了对嘉里物流的收购。顺丰当时收购嘉里物流溢价了近50%,顺丰如此看重嘉里物流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的国际化布局做铺垫。嘉里物流在全球59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的国际物流业务中处于领先地位。

过去顺丰的货物到了东南亚之后,主要用当地代理资源完成本地配送,而在收购嘉里之后,顺丰便可以借力嘉里物流在东南亚成熟的本土配送网络,从而降低成本。吴吞认为,顺丰收购嘉里物流之后,主要是对自身好处比较大,但对嘉里物流而言,其实能被顺丰赋能的地方是比较少的。更重要的是,嘉里被顺丰收购后其实也意味着一种“站队”,反倒不利于嘉里物流拓展客户。比如东南亚电商两大巨头,Shopee和Lazada,因为顺丰比较偏向腾讯系、京东系,所以阿里系的Lazada与其的合作可能就会减少。但腾讯系的Shopee主打下沉市场,和极兔合作较多。所以,顺丰收购嘉里物流反而限制了嘉里的发展,如果是被阿里收购,也许嘉里的发展会更好。

过去几年,东南亚因为人口红利、较高的互联网普及度以及低成本制造,一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比较典型的就是Shopee和Lazada,伴随消费电商的崛起以及中国溢出产能的转型,快递行业必然拥有很大机会。但这几年企业纷纷入局,尤其是派系林立,也对嘉里这种老牌企业产生了冲击。

此外,吴吞指出,顺丰股价的下跌,嘉里的业绩预警是一方面的影响,但另一件事也有不小的影响,那就是菜鸟集团推出了自营快递业务“菜鸟速递”,主打半日达、当次日达、送货上门和夜间揽收等更高品质的快递服务,可以看作是丹鸟的升级版,直接对标的就是顺丰和京东物流。

菜鸟为何要在此时推出自营快递业务

吴吞表示,结合近期电商行业的一些新闻,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淘宝和京东正在互相看齐。之前淘宝和京东各自的特点都很鲜明:一个重视第三方卖家,一个重视自营。但是现在越来越互相看齐了。

吴吞指出,其实淘宝“打脸”也不是第一次了,最初淘宝自营都不怎么做,马云说过:阿里不会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与商家抢生意。更别说做重资产的物流了。

「减持潮」来袭,AI板块是否已经「高处不胜寒」?|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而京东过去更重视自营,流量也是向自营倾斜的。但今年4月进行变革之后,实现了自营和三方卖家同等权重。并且在年初还推出了“春晓计划”,让利第三方卖家,吸引了很多新商家入驻。

吴吞认为,这种趋同化的原因在于:行业越来越卷了。当可以选择轻松挣钱的时候,大家都是不愿意为了增加一点点收入累死累活的。但当钱不好挣的时候,再累的钱也不得不去赚了。

极兔速递近况

吴吞谈到,感觉极兔和拼多多非常像,一个是都打价格战,另一个是都成长的非常快。拼多多的上市之路比阿里、京东快得多,如今极兔申请上市相比创立才过去了8年,相比极兔进入中国市场才过去了3年多,而三通一达上市都花了十数年的时间。此外,极兔创始人李杰原来是OPPO印尼公司的CEO,2015年辞职在印尼创立了极兔,2019年进军国内市场。如果把他和黄峥都视作段永平门生的话,这又是一个共同点。

也可能因为这层关系的原因,极兔几乎成了拼多多的御用物流。极兔招股书中提到,一家电商平台A公司连续3年都是极兔最大的客户,在2022年,客户A为极兔贡献了12.3亿美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6.9%。不难猜测,这个客户A应该就是拼多多。

吴吞提到,自己在拼多多买了很多非常便宜但包邮的产品,基本都是极兔快递,所以极兔挣钱吗?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极兔在中国市场单件包裹收入仅为0.23美元、0.26美元、0.34美元;而国内平均单票成本分别为0.51美元、0.41美元、0.4美元。可以说是打“发一单,赔一单”。极兔的价格普遍比当地其他快递低30%—50%。

吴吞指出,极兔发展的确实非常快,但如此补贴、如此高歌猛进,肯定也有些副作用。首先可以从招股书中很直观看到的就是持续亏损、现金流差。这很像拼多多早期的情况,但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服务是一种同质化产品,只有价格差异。取消或减少补贴之后吸引力就会消失。拼多多减少补贴后,很多用户因为培养了消费习惯沉淀了下来,但是物流用户是B端,B端用户不看消费习惯,只看性价比。

此外,还可以从招股书中看到的是,2022年拼多多为极兔贡献的收益,相比2021年下滑了近40%。这有可能是双方的关系淡化了,也有可能是极兔为了上市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并且,极兔因为大打价格战还收到了很多其他快递公司的抵制。韵达、申通、圆通都禁止加盟商代理极兔。很多网点都会同时代理多家快递公司,如果为了加盟极兔而被迫放弃其他几家快递的代理,显然是不划算的,这对极兔发展网点的限制很大。

本期钛媒体 X 中信出版集团延伸阅读推荐:

「减持潮」来袭,AI板块是否已经「高处不胜寒」?|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消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平台运营部编辑雨朦)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