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快刀财经,作者|朱末
便利店10元一支的雪糕,你说它是“雪糕刺客”;景区内40元一支的文创雪糕,你却说买就买。
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打卡方式,近年来兴起的文创雪糕让消费者又惊又喜。喜的是它造型独特的外表,惊的是其越来越高的售价。
从各大博物馆的镇馆文物造型,到各地的标志性建筑或景观,这种可食用的景区名片,成了引客“利器”。与此同时,小小的雪糕,因为披上了精致的外衣,加上文化背景的加持,身价也镀了一层金。
以北京各公园的文创雪糕为例,普遍要比门票贵出数倍,北京玉渊潭公园、天坛公园、香山公园等门票在2元-10元不等,而对应的文创樱花雪糕、祈年殿雪糕、红叶雪糕则要15-30元一根。
在中国新闻周刊一项“文创雪糕算不算新型‘雪糕刺客’的调查中,有55%的人因价格贵而认定是,34%的人表示不能贵太多,只有11%的人愿意为设计买单,但即使是这部分人,在购买,拍照,发朋友圈一条龙操作之后,也表示大概率不会再吃第二次。
而当所有景区跟风而上,全在猛推文创雪糕时,曾以创意出圈的文创雪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严重”、“元素生搬硬套”、“产品偷工减料”的乱象。有不少景区负责人表示,虽然今年国内旅游市场的回温带来了极高的人流量,但文创雪糕的销量并没有变得更好。
如此看来,有着舌尖上的“风景”之称的文创雪糕,虽然含着“金汤匙”出生,也未必就是一路坦途。消费者或许会为一时的包装概念所吸引,但尝鲜期终有结束的时候,没有人会想让雪糕成为一种咬咬牙才能购买的“轻奢品”。
靠新奇创意出圈,文创雪糕“封神”
文创雪糕的走红路径,可以称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
作为文创雪糕的“鼻祖”,早在2016年春天,北京赏樱胜地玉渊潭公园首次推出了樱花形状的雪糕,在当时虽然掀起了一些水花,但并没有到达大火的程度。
文创雪糕的真正出圈,其实要归功于文创产品的“狂热者”——故宫,其在2019年推出的“脊兽”文创雪糕一下子占据了C位,微博话题#故宫出雪糕了#就有近5亿次阅读,8万+讨论。
有了珠玉在前,这股文创雪糕的“旋风”,很快席卷全国。各地旅游景区纷纷推出文创雪糕,有的是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前门、武汉黄鹤楼、敦煌莫高窟等;有的是特色动植物,如玉渊潭樱花、圆明园荷花、北京动物园熊猫等;有的是人物形象,如西湖梁祝、成都武侯祠景区刘关张等。
2020年9月,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两款馆藏“文物雪糕”,又将这股流行推上了高潮。两款雪糕造型源自馆藏“击鼓说唱俑”和“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区别于花朵、建筑或风景图,国博雪糕以文物为原型,本身就自带超强的文博IP,可谓集文化价值、高颜值、社交属性于一身,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渐渐地,在社交平台上,造型各异的雪糕逐渐成为游客在景区“打卡”的新项目。一来,文创雪糕造型新颖,所承载的创意设计与文化内涵,不仅突破了传统雪糕的限制,差异化设计带给消费者新鲜感和猎奇感的同时,还迎合了年轻人颜值及正义、追求个性化的心理趋势。
此外,仅在景区售卖甚至是限量等条件的加持,更是让景区文创雪糕的唯一性以及稀缺性直接拉满。
二来,原本高大疏离的景点建筑,以文创雪糕的形式巧妙拉近了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可以产生强烈的情境代入感,满足了游客全方位沉浸式游玩的体验。
再者,比起景区内其他的文创纪念品,或没有特色,或过于沉重不便携带,相比之下,小小一支雪糕本就举在手上,既能与特色景物相互映衬,无论自拍还是他拍,都能轻松解决思考姿势、取景的麻烦,成为游客照绝妙的拍摄道具,还能增添仪式感和体验感,顺便一饱口腹之欲,堪称“完美”选择。
得天独厚的售卖场景,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红利,让文创雪糕红的一发不可收拾。2021年清明假期,玉渊潭公园3天卖出4.7万根樱花雪糕,仅此一项就为景区带来70万收益;济南趵突泉雪糕在五一假期销售了600多箱,共计1.5万支。
从“吸睛”到“吸金”,文创雪糕已然成为景区二次消费的主力军。然而,高光之下,亦有暗流汹涌。
到底是传播文化,还是捞钱的噱头
一个文创雪糕火了,跟随者就会迅速涌入。当某个创意被大量模仿复制,当文创雪糕成为景区标配后,泛滥成灾带来的审美疲劳几乎难以避免。
无论是以特色建筑、花草虫鱼作为造型主题,还是以知名文物做设计,全国各地的文创雪糕风格大同小异,很多只是单纯复刻,在早期还可以说是创意,但看得多了,也就失去了吸引受众的新颖性。
而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变得白热化起来。光是西湖范围内,就有西湖集、西湖礼物、西湖物语等多家兄弟单位相互竞争,虽然打卡游客众多,但摊到每家头上,总体销量并不如预期。
事实上,真不是所有的景区都适合开发文创雪糕。IP的知名度作为文创雪糕能否出圈的重要因素,国家级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级的公园,处境简直是天壤之别。
例如圆明园,推出一个荷花造型的文创雪糕,都能轻易成为爆款,然而荷花是最常见的公园花卉之一,当其他公园纷纷推出荷花雪糕,如果没有亮点超越“前辈”,就只能落得“东施效颦”的下场。
▲随处可见的花朵造型雪糕
此外,IP的数量也很重要。有些景区仅有单一的代表IP,例如玉渊潭公园只有樱花出名,中国国花园只有牡丹闻名,创意的延展性相对狭窄,并且还得配合花期限制。
一度因为“丑”出天际而遭到嫌弃的香山公园“红叶雪糕”,就曾大呼“委屈”。试想一片红叶能有多大的文创空间,但香山公园偏偏又以红叶出名,只能绞尽脑汁想办法,但最终呈现的结果依然是差强人意。
相较之下,没有时效性的文物就讨巧得多。比如手握众多文物的三星堆博物馆,不仅文物众多,还有很多待挖掘的文物,未来都有发展成为文创雪糕的可能性,根本不愁卖点。
即便心知肚明,但文创雪糕带来的“钞能力”,让谁都不愿放弃这杯“羹”,进一步加剧了文创雪糕的乱象,品质良莠不齐。有很多景点不顾自身资源禀赋,只一味跟风而上,生搬硬套地模仿,造型粗制滥造,纯纯把消费者当“韭菜”割。
还有的景点忽略审视自身文化内涵和特质,惹出“翻车”风波。重庆的“解放碑雪糕”就曾引发舆论热潮,解放碑作为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将其做成雪糕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何况造型还自带争议。
因为质疑声太过强烈,这款雪糕在发售不久后就迅速下架,不再销售,可谓是最短命的文创雪糕。
更重要的是,文创雪糕虽然造型大多精美,但口味却很单一。这是因为,目前市面上的文创雪糕造型大多需要硅胶模具定型生产,决定了在产品上不会有夹心、脆皮等新工艺出现,且受制于生产条件约束,大多还是以原味、牛奶、巧克力、草莓等基础口味为主。
文创雪糕再美,最终还是要入口品尝。在社交媒体上,有大量关于文创雪糕口味的吐槽——“贵也就算了,主要还是难吃”“含奶量也太少了,从包装袋里拿出来就一层冰渣”“和棒冰差不多,太不值了。”
原本一面倒的好评,渐渐两极分化,文创雪糕被架到了风口浪尖。
热度大跌难躺赚,破局的关键在哪
当消费者回归理性后,文创雪糕的热度,肉眼可见的骤降。
以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前门楼为例。2021年,高度还原前门楼建筑的文创雪糕一经上市就引发了消费者抢购热潮,前门大街上到处是正举着“前门楼子”冰棍与前门楼合影的游客,雪糕也几度断货,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但现阶段的前门大街,尽管游客依旧络绎不绝,却很少看到文创雪糕的身影。据“燃次元”报道,在售卖“前门楼”文创雪糕的“天街冰冰”文创冰品店,除了偶尔会有两三个人前去购买外,排队现象已经消失。
而即便文创雪糕越来越内卷,上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出圈却越来越难。今年,陕西考古博物馆上新了以“唐牵马俑”中的马和青铜瑞兽为原型的两款文创雪糕;北京市房山区和通州大运河也分别推出了“房山文创雪糕”和“大运河文创雪糕”。
然而,从消费者的实际反馈来看,这些新出炉的文创雪糕,至少在现阶段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种种信号表明,文创雪糕的“巅峰期”已经过去。
对于目前的文创雪糕来说,想要再次占领市场高地,就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新玩法。有文创雪糕选择打破销售渠道壁垒,放弃限定IP,做文化认同感更大的IP,比如北京环球影城推出的小黄人雪糕,即便离开特定的景区售卖场景,也能在线下流通渠道卖得很火;有的将格局进一步打开,找到一座城的亮点,将城市文化的内涵通过文创雪糕放大,比如长春城市文创雪糕,北京首钢的文创冰淇淋等。
有的文创雪糕则通过延伸自身IP的故事内容,进行创意营销。比如冲着西湖的爱情传说的“许仙白娘子雪糕”,若想满足“我爱的CP必须在一起”的期待,当然是买两根成双成对;还有的文创雪糕转而在口味上下功夫,比如浙江神山居文创雪糕,就结合当地特产杨梅,特别定制了杨梅口味的雪糕。
曾经一度,借助景区效应,文创雪糕迅速走上了快车道,但随着大量优质景区被开发殆尽,文创雪糕不再神秘,消费者态度的倒戈,使得文创雪糕陷入了瓶颈期。
有业内人士认为,文创雪糕的不断推陈出新未必是上上策。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文创雪糕的公司、景区越来越多,最终设计的同质化是无法避免的,有时候经典才更容易沉淀得下来。
破局的关键还在于强大景区IP的运营能力。雪糕之所以成为文创产品,正是因为被赋予的文化意义,文创雪糕不只是产品,更是内容的载体,将产品品质与所象征的文化内涵双双提升,才有可能实现长红。
无论如何,文创雪糕“闭着眼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但整个赛道依然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文创雪糕玩家们来说,竞争的新帷幕才刚刚拉开。
参考资料:
- 1.全食在线《文创雪糕,是“中场”还是“终场”?》
- 2.有意思报告《比景区门票还贵的文创雪糕,凭啥?》
- 3.中国经营报《热度下降,价格上涨,文创雪糕遭遇“中年危机”》
- 4.燃次元《这个五一,文创雪糕都卖断货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