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570次阅读
没有评论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 梁鑫,编辑 | 时光、半岛

凭借“免费住”“零成本”“省下一个亿”等字眼,“交换旅游”近期在社交平台上拥有较高的话题热度。所谓“交换旅游”,即两个陌生人之间达成一致,互相到对方家里居住,到对方所在的城市旅游,从而彼此都能剩省下一笔住宿费用。

交换旅游,以开辟和尝试用更经济、更人文、更深度的方法去体验旅游乐趣为宗旨。许多人被这种新兴的方式吸引,主动发帖“求交换”。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其实,早20年前,交换游曾被称为“触发了中国第三种旅行方式变革”的热潮,如今,又在本土重新找到了受众和市场。

穷中生智,还得是年轻人

疫后以来,大学生客源群体以出游积极性最高、行动最迅速成为旅游的主要人群。“五一假期”客流出行高峰日数据显示,90后、00后人群占比高达70%。无论是特种兵式旅游,还是淄博烧烤,大学生都凭实力带飞了旅游市场的营销风向。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引人注意的是,撑起旅游主力军的同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征还呈现出降级趋势。OTA各大平台监测的数据也反映出了这现象。

在出游方式上,劲旅网报告显示,铁路数据变化要明显好于民航。18~24岁年龄段的消费者乘坐飞机的比例大幅降低。而面对日益高涨的酒店、民宿费用,调研结果显示,82.57%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希望整体费用控制在500元以内,按2~3天计算,即人均每天的费用是100多元~200多元。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图源:第一财经

从大学生文旅消费特征可见,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正在尝试解构体验经济所营造的消费主义陷阱。同学之间新型的炫耀方式变成了互相battle薅羊毛,主打一个“性价比”。

像交换旅游这样,通过更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获,恰好迎合了年轻人重新定义旅游消费的心理——以更加注重精神体验、更加自由和多元的旅游方式,去寻求旅行经历的更多可能性。

目前,正在流行的“交换旅游”主要有两种换法。一是约定日期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甲方先入住乙方家,由乙方负责接待,过些时日,乙方再入住甲方家。无论如何交换,双方都要为对方提供行程、交通、美食等方面的简要规划。

对于享受chill的年轻群体来说,这样“不做攻略,说走就走”的旅游,更像是一次生活方式的交流和探索,既能满足社交扩列的需要,又是非常可贵的人生体验。

抖音上,“交换旅游”话题已有超过1400万的播放量;小红书内,相关话题下的热门笔记,动辄能引来数百条评论。巨大的话题热度,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然而,交换旅游真的能如此“理想化”吗?

吸引or害怕?交换游在国内曾严重水土不服

与非常接地气的“特种兵旅游”和“进淄赶烤”不一样,“交换旅游”并不是一个今年才火热的新现象,其自身应该可以算是一种“舶来品”。

最初在国外,交换旅游以其最突出的属性互助性而兴起,始于人们简省出游住宿成本的一种需求,双方拿出彼此在旅游目的地的的住供对方使用。

20世纪50年代初,一群欧洲青年教师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旅游住宿费用,便萌生出了“交换旅游”的主意,成立了「交换旅游小组Intervac」。随后,信息技术的革命浪潮、互联网的联通与普及,使得类似组织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涌现。

这些组织,经过商业化的探索,逐渐发展出两类主要的交换游平台——交换旅游中介网站和全球免费住宿俱乐部。其中,1992年在美国创建的网站“HomeExchange.com”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屋交换俱乐部”。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真正让“交换游”获得热度关注的,是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全球旅游业受重创,高昂的旅行出游方式遇冷,这种新型旅游模式反而为人们打开了新思路。《时代周刊》曾报道称,人们不再出远门旅游,而是进行房屋交换旅游。

2006年,一部以“换房游”为主题的好莱坞爱情电影《The Holiday》(中文译名《恋爱假期》)走红,更使得交换旅游为大众所了解。

反观国内,交换旅游在2003年左右才开始兴起。早期国内交换旅游和国外情况类似,也多为自发状态。后期比较知名的有“仲一互助旅游网”“中国互助游社区”以及贴吧、豆瓣小组等平台,主要通过社群的形式运营。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仲一被称作“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旅行者”,25岁时,他用3000余元历时100天游遍了半个中国16个省、31个城镇村寨

我国第一个换房俱乐部——无忧换房度假俱乐部的出现,使得交换旅游慢慢被大众承认和接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兴起换房旅游热,有媒体预言换房游网站会“大丰收”,一批换房游平台接连成立。

尽管交换游市场发展迅速,但只是吸引到了部分敢于尝试的“e人”社牛驴友,在小众范围内流行。其较为随机性、自由发挥的旅游模式,随后在国内表现出了极大的水土不服。

彼时的一份媒体调查问卷显示,20-40岁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群体对交换旅游的接受程度高达80%,而40岁以上的群体对交换旅游的接受程度很低,仅为20%;也仅限于一些旅游热门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以及青岛等地,交换旅游的成功率较高。

2012年,许多曾经被看好的交换游网站如“好易网”“可游可乐网”逐渐式微,即使网页讯息看上去仍在更新,但站点管理和客服咨询无人打理,几近荒废。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不少交换游网站已成为互联网历史

当时,《南方周末》的一篇专题文章《换房游:吸引并害怕着》也直接点明了交换游在国内难以维系的原因。Home Exchange中国区工作人员陈春耀受访时表示,运营两年以来,中国会员数有300个,要中国人接受“换房游”这个新概念还需要较长时间,“很多中国人奋斗一辈子就赚到一套房,要让他们拿自己的全部财产出来交换还是比较困难的。”

显然,交换游根植于文化多元且国民开放性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国家,在中国碰壁有必然因素。其较为挑战心理底线的、完全托付信任的交换原则,都与中国人普遍谨慎多虑的文化心理大相径庭。

另一方面,交换游平台松散、单一的运营模式,也是广受诟病的一个问题。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起家的国内旅游网站,像途牛网、去哪儿网等,其用户数量、市场规模等都比交换游网站要更为可观。后者在吸引新用户注册、促进发帖互动等方面的营销水花甚小,也没能激发起平台的互竞,更由于缺乏头部力量的带动,发展渐渐滞缓。

显然,对于交换旅游而言,与风险共生的并非机遇,而是更大的挑战。

始于信任,终于现实?只靠“社交+”交换游难以走远

十多年过去了,交换游似乎尚未找到一个稳妥落地的“中国化”方案。

2007年,《浙江日报》文章《换房旅游,你想尝试吗》就关注到了交换游过程中个人隐私泄露、房东信息真实性核查,以及个人财产损坏赔偿等安全问题。

前段时间,一组相关投票数据显示,62%的人认为“交换旅游”不靠谱,仅有30%的人认为可以试试。不少网友对“交换旅游”持质疑态度。

交换游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实现:第三方运营平台,或者个人发起的互助交流帖。

第一种方式看似有保障,经文化产业评论实际了解后发现并不靠谱。笔者在搜索引擎中打开了一家名为“换房旅游网”的网站,网站宣称“到世界任何地方旅行·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免费住宿”“已在中国70多个城市拥有数百家房东”。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而想要进一步查看房源信息必须成为会员,但注册过程并没有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等常规操作。仅需几分钟,完成注册后即可自行发布房源信息。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这份“君子协议”看起来更像是平台的“免责声明”

随后,笔者发现此前已有媒体曝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对“换房旅游网”进行查询时,结果显示为0,随后对网站备案许可号进行查询发现,该网站为个人创办。

无独有偶,社交平台上由网友发起的交换游背后隐藏着更多“雷区”。有的网友晒出自家房间照片后,从单个房间到整套房明码标价,俨然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民宿”。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事实上,个人名义打着“交换游”的幌子提供住宿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极有可能构成接待旅客住宿的营业行为。这种变相经营住宿服务的行为,将会成为治安管理和有效监管的漏洞,对双方人身安全也存在较大隐患。

需要警惕的是,交换旅游所营造的美好遭遇现实打击后,很可能只剩一地鸡毛。不仅让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断裂,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纠纷,如果出现严重的敲诈勒索行为,甚至还有可能触碰刑法红线。

一直以来,标准化协议在“交换旅游”中几乎缺席,这意味着法律法规和诚信监督的空白。据曾在国外参加过交换游的网友介绍,交换游在欧美国家等地区已经非常普遍。主要通过中介机构来维护和保证游客的利益,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交换游中介充当支付平台的角色,要求参与双方必须签署书面协议,协议中须注明双方所承诺的服务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交换前做好贵重物品的寄存或保管,必要时可提供换房前照片作为交易保障凭证。

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保障措施,“交换旅游”的市场还很小,但旅游成本的持续上涨,还会推动“交换旅游”话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断升温。

因此,交换旅游的合规化与产业化迫切需要完善,亟待政府、交换中介、保险方、交换对象等协调配合,共同参与。

监管方来看,有关部门应从全局出发,建立法治上宏观的管控体制;从中介方来看,应联合平台端与用户端,搭建诚信体系网络和评价反馈窗口,强化信用应用场景的有效衔接,发挥诚信监督的精准制衡作用;从交换方来看,应在决策前做好法律知识方面的功课,明确交换活动中的风险规避点,主动参与到创造良好交换游环境的建设中。

交换式旅游:旅行住到陌生人家里去,现在年轻人旅游玩这么大?

结语

上半年频繁出现的特种兵式旅游、淄博烧烤、Citywalk等现象,都在充分说明,时下消费者在旅游消费层面更加精打细算。

高性价比的出行方式和玩法,正倒逼文旅业不断贴近受众,提供更具情绪价值的人性化产品内容和服务方式。

以人为本的体验旅游下,营销表象都将被“祛魅”,不少新的旅游消费趋势和消费习惯正不断涌现,旅游的理性时刻也许即将到来。

参考文章:

  • 1.孙天骄:法治日报,与陌生人互换住宅旅游日渐流行“你住我家,我住你家”靠谱吗?
  • 2.刘召曼、平璐瑶:现代商业,我国交换旅游发展战略探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