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直连之后,账户的管理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这个时候,账户管理也有了新的模式和需求。那么如何实现新出现的需求?断直连后的“清算模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起来看看作者的总结。
在断直连之前支付机构直接接入各个银行,开通备付金账户进行收付业务,其中备付金账户可以分为存管户、收付户、汇缴户。
为了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成本,支付机构会在各地各行开通账户,往往会存在几十上百个备付金账户。
一、断直连后的监管模式
断直连以后监管模式发生了变化,由人民银行集中监管,支付机构在各银行开通的备付金账户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二、断直连以后的账户模型
断直连之后只需要在人行开通一个集中存管账户即可,大大的降低了账户的管理成本。
而对集中存管账户的管理不能直接接入央行,而是要通过网联或者银联进行管理,包括账户余额的查询、向网银联分配支付业务需要使用的额度。
1)资金存管户
此时的账户包含了央行集中存管账户,这个账户有一个账户余额,也就是支付机构真实的资金。
2)清算机构虚拟账户
另外网联还有一个虚拟账户,这个账户有2个余额,一个是映射额度,另一个是可用额度,同样,如果支付机构同时也接入了银联,那么在银联也会有一个虚拟账户。
3)映射额度怎么来的
是将央行集中存管户中的资金“圈存”给网联和银联,类似于授权,央行的备付金被冻结一部分,然后授权给网联和银联使用,而集中存管户里的资金并不会发生变化。
4)可用额度是什么
是支付机构在网联和银联可以用于出金的额度,在一个清算场次内,有这样一个恒等式:
可用额度=映射额度+收款-出款
所以,清算场次刚开始时,支付机构既没有收款也没有付款,那么在网联里:
可用额度=映射额度15亿+0入金-0出金=15亿
过了一会,该支付机构代商户收款了2亿,并给商户结算付款了3亿,此时可用额度变为了:
可用额度=映射额度15亿+2亿入金-3亿出金=14亿
5)央行的账户资金怎么变
清算场次内不变,虽然支付机构发生了支付业务,但是在清算场次内只是基于网银联的虚拟账户进行清算,并不会影响集中存管户里的资金。
提交结算才变,只有当网联提交央行进行最终的结算时,集中存管户才会发生资金变动,比如上面的例子,可用额度变成了14亿,整个清算场次支付机构收付净额是-1亿,所以提交央行以后,存管户会净出金1亿,账户余额变为99亿。
三、清算模式:实时清算,定时结算
支付机构通过网联或者银联进行收付业务,由网联和银联进行支付指令的清算和转发。
1)收款和付款的清算
收付时,通过实时增减网联虚拟户的可用额度完成清算,而在固定时间提交央行完成实际资金的结算。
清算模式相比之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之前是直接依赖备付金账户进行收付业务,而现在是依赖网联和银联的虚拟账户进行收付业务。
2)好处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就是,付款效率的提高,之前是需要收款资金真实结算到备付金账户以后才能用于出款,而现在实时收款获得的资金可以实时增加到虚拟账户的可用额度上,即可以立即用于出款。
四、怎么管理账户额度
断直连以后的模式下,对账户管理有了新的模式和需求。
1)支付机构诉求
一方面支付机构需要查询其在央行集中存管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另一方面还需要将存管资金“圈存”给网联和银联,同时查询网联和银联的账户映射额度和可用额度,并按照需要及时调整映射额度。
2)额度管理架构
以上的诉求都是通过网联或者银联完成的,这个架构如下图所示:
支付机构通过网联去申请增加“映射额度”或者减少“映射额度”,比如今天出金比较多,发现可用额度快不足了,及时增加映射额度,这样可用额度也会增加。
3)设计一个后台
当然了,网联本身是提供给了支付机构一个管理后台,可以在上面进行额度管理的操作和相关查询,以及账单的下载等。
不过,我们自己也要做一个额度管理模块,其最基本的功能应该包含:
查询央行集中存管户账户余额,查询网联虚拟账户和可用账户额度,增加网联虚拟账户映射额度,减少网联虚拟账户映射额度。
怎么做?
我们看网联提供的查询能力:
网联提供的额度调整能力:
通过上面的查询和调整能力,以及返回的结果参数,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后台页面,便于信息查询,和资金管理人员的操作。
关于审核、查询调整记录等相关页面就不再赘述。
这里其实有一个拓展点,就是自动调配映射额度,类似于自动调拨的能力,根据实时收付情况,对映射额度进行自动调整。
当然,因为目前最多就有网联和银联两个虚拟账户,而一个支付机构的资金体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向网联和银联一次性映射足够多的额度,也基本可以满足日间的收付业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