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科學】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和「沙漠綠洲」其實是不同的成像原理!

656次阅读
没有评论

西元前 108 年,司馬遷成為史官,決定寫一部縱貫古今的史書。10 年後,他因故觸怒了漢武帝,遭到宮刑,羞憤之餘,更加努力,大約在西元前 91 年,也就是他 55 歲那年,完成了曠世巨著《史記》。

《史記》約 60 萬字,當時還沒有紙,是用竹簡寫的,這是多麼大的工程啊!《史記》的內容,由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等 5 部份構成。本紀、世家和列傳,都是人物傳記。表是年表。書的內容較雜,「天官書」以記載天象為主,其中有段話,大意是說,海中有種巨蛤(蜃),牠吐出的氣,會化為樓台、宮殿等景象。成語「海市蜃樓」和「空中樓閣」,就是從這段話演變而來的。

古人早已意識到,海市蜃樓是虛幻的,人們便用來比喻虛幻的事物。讓我們造兩個句吧。

他的想法虛幻不實,宛如海市蜃樓,根本無法實現。

我們築夢吧,即使是海市蜃樓,空歡喜一場又有何妨。

話題回到《史記》天官書的那段話,海市蜃樓果真是海中巨蛤吐氣形成的嗎?當然不是,它是個光學現象,稱為蜃景

沙漠綠洲

冷空氣的密度較大,折射率也較大。當地面空氣的溫度和高空空氣的溫度差異甚大,光線從暖空氣層進入冷空氣層產生折射,就會出現景物的倒影。在沙漠地區,白天地面曬得很熱,最容易產生這種現象。由於看到的是景物的倒影,所以稱為下蜃景

【成語科學】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和「沙漠綠洲」其實是不同的成像原理!「下蜃景」的成像原理。當大氣垂直方向的溫度差異很大,且「上冷下暖」時,由於冷空氣折射率較暖空氣大,光線由冷空氣進入暖空氣時會向冷空氣的方向偏折,最終光線會彎曲形成「凹向上」的軌跡(如圖中 b),大腦收到光線後,視覺皮層會將光線解讀成直線前進抵達眼睛(如圖中 c),產生地面上的倒影。圖/維基百科

【成語科學】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和「沙漠綠洲」其實是不同的成像原理!在春天的莫哈維沙漠出現的「下蜃景」,路面上的「假水」,實際上是地面上方的「藍天」折射到地面的鏡像。圖/維基百科

許多沙漠探險的書中都說,探險家看到倒垂的樹影,還以為遠處有座湖泊呢!其實是下蜃景。夏季在空曠的高速公路上,常會看到遠處水汪汪一片,其實是折射到地面上的藍天,這是最常見的下蜃景。

空中樓閣

如果地面空氣較高空空氣的溫度低,會不會產生海市蜃樓現象?會的。海水的溫度較為恆定,即使夏日炎炎,也不容易曬熱。如果有冷水流過,水溫更低。下層空氣受到水溫的影響,有時溫度會比上層的空氣低,形成下冷上暖的反常現象。這時如因折射產生蜃景,會高出海面一些,所以稱為上蜃景

【成語科學】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和「沙漠綠洲」其實是不同的成像原理!上蜃景(左)與下蜃景(右)的成像原理比較。上蜃景中,空氣「上暖下冷」,由上方暖空氣層進入下方冷空氣層的光線,會往冷空氣側偏折,光線最終形成彎曲且「凹向下」的軌跡(如左圖 1)。光線進入眼睛後,被大腦解讀成直線前進,產生空中的成像(如左圖 2)。圖/wikimedia

【成語科學】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和「沙漠綠洲」其實是不同的成像原理!在日本富山縣魚津市拍攝到的「上蜃景」,原本地平線下的景物,被折射到地平線上方。圖/維基百科

海市蜃樓和地理位置、氣象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近海岸處的海市蜃樓,通常出現在平靜無風的夏季。就全中國來說,山東蓬萊可能是出現最多的地方。2008 年 6 月 14 日在蓬萊所拍的一張照片,海面上浮現出當地名勝蓬萊閣的蜃景。注意看,它是不是較海平面高出一些?

【成語科學】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和「沙漠綠洲」其實是不同的成像原理!山東省蓬萊市海面拍攝到的上蜃景。圖/維基百科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