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上云,持续发展的更优解

464次阅读
没有评论

数据库上云,持续发展的更优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尧一一

还没上云的数据库厂商,几轮观察后纷纷奔赴。

回顾数据库发展最近十年,数据库上云正成为市场中最为关注也是最大的变化之一。对数据库厂商而言,上云似乎成了众向奔赴的道路。

数据库上云,指的是数据库向云端迁移和云原生能力的使用。当数据库被优化或部署到一个虚拟计算环境中,可以实现按需付费、按需扩展、高可用性以及存储整合等优势,以实现资源弹性配置和业务敏捷性。

当前,百行百业加速上云,中国数据库市场的上云趋势也日益明朗。据国际知名分析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5年,在云端产生的数据库营收将占整体营收的81.2%,这一比例将超过全球(69%)及美国(75.2%)的占比。

上云潮,蓄力待发

弹性和加速,是数据库上云的两大关键动力。

在国家大力发展云计算、鼓励“上云用数赋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正加速业务的云端迁移。

根据Gartner 2022研报强调,云服务一直处于较快的增速和渗透率。大量的商业软件,正在从10年前完全私有本地逐步转向基于云服务的商业模式。而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发展和普及,也催生更多的企业拥抱云数据库,并积极地将现有传统商业数据库进行云化改造。

据笔者了解,当前数据库市场都在进一步加快上云的步伐。例如达梦数据在IPO中计划募资23.51 亿元,资金用途中着重提到将用于达梦新一代云数据库产品的优化升级,近期宣发中也强调达梦数据库已陆续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云市场中上线。同时,新型数据库厂商也在积极探索上云之路。据悉,国内图数据库厂商创邻科技目前正积极开拓云市场,已和包括中国电子云在内的多家云厂商签订独家联营,可实现Galaxybase的云端部署。

根据 Gartner《2022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指南》报告显示,中国数据库行业将加速增长并逐步向云端迁移。未来四年,中国数据库行业向公有云迁移的速度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预测到2023年,全球75%的数据库将完成云平台的迁徙。

分析当前市场趋势,与其说数据库选择上云,不如说用户正趋向于选择云数据库。

对于企业而言,拥有高可用、弹性扩展的数据库服务同时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是他们选择云数据库的关键原因。随着数字化时代加速,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核心资源之一,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数据管理压力。传统的数据库在存储大量数据和应对高并发请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而数据库上云后不仅能够集成多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提升数据分析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帮助企业挖掘数据价值,提高业务竞争力,还具备更为稳定和安全的服务器环境,利用备份、灾备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丢失和泄露等风险。

除此之外,数据库上云能够大大降低企业部署传统数据库时需要的硬件设备购买、数据中心租赁、运维人员招牌等费用成本,并且保证企业根据不同场景的负载情况自动调整资源,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和灵活性,满足了实际业务需求。

由此可见,完善的云基础设施以及云数据库按需扩展、按需付费的优异特性,契合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及互联网客户“降本增效”的核心需求。用户的选择催生更大一批数据库厂商开始计划上云,寻找更多的市场机会。

数据库上云,持续发展的更优解

云+数据库,层层递进

毫无疑问 Cloud+ 是数据库领域当前最受关注的趋势之一。

从 Gartner 的报告可以看出,2019 年云上的数据库服务(Database as a Service)还不到传统数据库的一半,在 2022 年几乎接近持平。2023年,云平台数据库还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那么聚焦云数据库发展,又有哪些强有力的关键信号。

首先,还是需要明确云数据库的发展历程。笔者查询相关资料后,以经过市场验证的产品模式(获得全球10亿美金或中国10亿人民币的收入)作为标准进行区分,将云数据库分为三个阶段。

  1. 云数据库1.0时代:云厂商专注数据库托管服务。数据库在云上以 PaaS 服务的形态,核心技术为构建云管控平台,代表产品有RDS、EMR,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用户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和安全性。该阶段只是简单地把数据库从本地迁移到云端,在架构上并没有做太多改变,因此数据库的弹性依然受限。
  2. 云数据库2.0时代:强调数据库服务。核心变化为架构升级成面向云的存储计算分离架构,让计算、存储资 源完全解耦,使用分布式云存储替代本地存储,将计算层变成无状态,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云的优势。代表产品有AWS Aurora、阿里云PolarDB。该阶段数据库服务对云平台能力进行利用,可以按需扩展、自动备份、自动调整资源等,改造数据库的IO模型,提升数据库弹性扩展能力。
  3. 云数据库3.0时代:云原生数据库:核心技术是以云为基座构建Serverless+HTAP的云原生数据库,需要对数据库计算引擎、开发模式等进行重构,提供包括容器化部署、微服务架构、自动化运维等服务。云原生数据库可以更加灵活、弹性、可靠,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当前,数据库上云仍处于试探和挖掘阶段,但是我们能够确认的是数据库云化乃是大势所趋。随着传统数据库上云到云原生数据库,云基础设施能力以及数据库内核层面能力已经逐步趋于抽象化,数据库能够更好地支撑高效的应用开发迭代。数据库自身的能力,开始被更多开发者关注。

如何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融入到现代的开发应用过程中,帮助用户更快、更流畅地构建应用,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逐鹿云上,未来拭目以待

当前,云数据库已经被众多企业采用,成为其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抓手。

国际权威知名分析机构Gartner提出:根据2020年数据,云数据库已占据整体数据库市场份额的40%。并且据中国信通院统计分析,2021 年,中国公有云数据库市场规模为 144.59 亿元,较 2020 年增速 34.3%,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公有云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 503.31 亿元。

因此对数据库厂商而言,想要在激烈的云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还有一条长路需要走。

其中,产品服务、数据安全、云生态将成为关键词

产品服务是数据库厂商立足竞争的基石。只有进一步提升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服务能力、技术支撑能力、产品和方案交付能力等,提供高效成熟可靠的云上数据服务和系列成熟的数据解决方案,数据库厂商才能够受到相关领域云客户的认可和支持,稳扎稳打走好竞争的第一步。

保证数据库上云的安全性则是关键因素,随着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事件的增加,数据库厂商必须不断更新和升级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审计等,以应对不断出现的安全威胁和攻击,保护客户的数据和隐私。对于客户和企业而言,数据资产将是双方的命门。

共建数据云生态是抢占市场的金钥匙。数据库是企业级应用的基础核心软件,需要与上下游生态伙伴联合发展,满足客户对数据和业务创新的一体化需求。尤其是在信创政策的影响下,数据库厂商需要不断加强产品的信创适配,与云生态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全栈国产化的实施部署方案,保证数据库能够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达标,总体性能满足行业应用构建云上预生产、生产环境的要求,满足产品国产化支持的能力。

可见,数据库上云是契机也是危机。竞争一直在持续,只有持续且长久进步才能有站到最后的可能。

总结

数据库上云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大到很难用一篇文章就讲述清楚。

笔者在本文中的讨论也还有待深耕。但是从各位专家和云厂商的分享中,我们可以意识到数据库上云在未来10年,仍然是一条主线。这条路已经是海内外的基本共识,会有更多的厂商踏上云征程。我们,保持期待和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