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市值观察,作者 | 云潭,编辑 | 小市妹
1988年,夏普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器,奠定了现代电子产业的根基。它的创始人早川德次也因此被誉为“液晶之父”。
然而,创立111年之际,“百年巨人”夏普却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遭遇惨败。
巨亏
巨亏2608亿日元(134.83亿元),夏普2022财年的业绩数据让外界惊诧不已。
夏普公布的2022财年(2022年4月-2023年3月)的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2608亿日元,而上一财年还能够实现盈利739亿日元。
2022年,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陷入低迷期,液晶面板价格更是经历了史上最长的15个月的下跌,价格几乎刷新了各尺寸的最低值。需求和价格双杀,引发业内近十年来最大幅度的减产。
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面板出货量同比下降超过8%,出货面积减少了7%,叠加价格大幅下降,预计全球面板企业的产值萎缩23%。
▲2022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厂出货量排名,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百万片
行业洗牌期,玩家们的表现却天壤之别。2022年,三星显示逆势创新高,营业利润高达326.15亿元;京东方、TCL科技保持了盈利;而LGD、深天马、维信诺、友达、群创等均出现大幅亏损,“二八分化”极为明显。
重压之下,日本企业纷纷败下阵来,知名大厂JOLED宣布破产重整。而作为面板产业的“创造者”,夏普的情况也十分严峻,这也是其自2016年被鸿海收购后的首次亏损。
此次亏损直接导致持有其34%股份的鸿海精密一季度净利暴跌56%,创三年最大跌幅。外界传言,这令双方之间心生嫌隙,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早在2016年,郭台铭曾表示“富士康收购夏普”的说法并不正确,“这是投资项目而非收购项目”。其言外之意,就是鸿海对夏普的战略决策并无绝对话语权。
今年5月,鸿海CFO黄德才在记者会上痛批夏普高层经营不利。一个月后,有股东直接向鸿海发难,指出自2016年湾鸿海精密成为大股东后,夏普的竞争力日益衰退,近10年间夏普的研发费用减少4成,未来将更加艰难。
而鸿海方面显得十分委屈,认为“鸿海对夏普没有实际控制权,只能要求夏普为大股东的利益提出改进计划。”
双方之间的“争吵”愈演愈烈,真实的情况却是,2016年入主后,鸿海派戴正吴和吴柏勋空降夏普。不过,两位负责人推行的改革措施,并未起到显著效果,甚至存在严重误判。
鸿海收购夏普股权后,曾把LCD大厂SDP剥离出夏普上市公司,使得夏普扭亏为盈。然而,在业内大举进军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时,2022年,夏普却不惜耗资3亿美元再次收购SDP。
结果,这笔让人费解的“反向操作”,酿下祸根。2022财年,SDP营业利润亏损612亿日元,加上对其进行的1884亿日元减值计提,是导致夏普巨亏的根本原因。
去年,戴正吴退休,吴柏勋接任夏普社长的职位。吴柏勋表示,重新把SDP纳入上市公司,是戴正吴等前管理层在听取外部意见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不认为决策过程有问题。
可见,代表鸿海方面的管理层对市场判断过于迟缓。好在,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已经提前将风险释放,面板价格也出现触底回升迹象。
只是,在中韩企业的夹击下,留给夏普的时间不多了。
夹击
1912年,年仅19岁的早川德次用一款穿系便利的皮带头,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夏普自此诞生。
此后,自动铅笔、收音机、计算器、太阳能电池、液晶电视……都出自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之手。
1988年,夏普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器,奠定了现代电子产业的根基。早川德次也被誉为“液晶之父”,全球首款附带相机功能的手机也由此问世。
“只要是早川发明或是改良的产品,每每都能掀起前进的浪潮,若不是他永不休止的创造力,今天的日本家电业恐怕还停滞不前呢!”曾有人如此评价早川的功绩。
然而,111年后,“百年巨人”在中韩企业夹击、产业周期波动、消费电子变革的压力之下,“日本之光”辉煌不再。
30多年来,面板产业上演了“日韩中三国角逐”的精彩戏码,你追我赶,此起彼伏的商战大片好不精彩。
1988年,夏普凭借世界第一台14英寸TFT-LCD名震天下,此后,东芝、NEC等日企纷纷入局。彼时,几乎所有的关键设备和材料,均由日本企业把持。
到1994年,日本在全球面板行业的市场份额高达惊人的94%,几乎是垄断性的存在。夏普更是风光无量,甚至掌控了当时的定价权。
但短期强盛,不代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1995-1996年液晶显示的衰退周期中,韩国人反向投资,大笔押注TFT液晶面板。三星、LG砸下了数十亿美元用于工厂建设和工艺改进,并在承受了7-8年的巨额亏损后,将日本人拉下马。
世纪交替的1999年,三星以近19%的市场份额登顶全球面板第一,LG则以16.2%的市场份额位居次席,昔日霸主夏普雄风不再。
为狙击韩国企业,日本企业开始向台湾省进行技术转移,在“两兆双星”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形成了友达光电、奇美电子、广辉电子、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五虎并进”的格局。
2003-2009年,台湾省一跃成为面板领域的黑马,出货量更是占据了全球四成以上的份额,形成了与日韩分庭抗礼的局面。
但在金融危机和产业下行周期的洗礼中,台企无力招架,最终惨败。
自2002年开始,大陆企业苦苦追赶,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等卧薪尝胆,最终实现反超。
到2021年,京东方在全球的出货量占有率达到了32%,位居世界第一;排在二位的,也是大陆厂商华星光电。
2022年,大陆面板厂商话语权进一步增大,日韩企业合计的占有率下滑到近三年的最低值。其中夏普出货量下滑24%,降至约1300万片,不及京东方6200万片的1/4。
▲2021-2022全球面板出货量格局,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
目前,韩国企业中,三星以新型技术为矛,引领行业发展;而中国企业既有规模优势,又有庞大的市场为支撑,在新技术层面也在奋起直追。
正如TCL创始人李东生所言:“过去40年的核心就是变革。每一次变革,都让我们走得更远。40年,不是为活着而活着,是为了活出一份精彩而不断变革和创新”。
反观日系企业,行动过于迟钝,笨重的LCD资产尾大不掉,生存空间更加逼仄。
当下,夏普的行业地位日渐衰落,市占率和出货量已经远远不及他过往积累的声望。加之管理层改革不利,颓势尽显的夏普必须要进行一番伤筋动骨的改革。
希望
面板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重资产行业。
普遍遵循着“投产—产能过剩—亏损—降低产能—产能不足—面板涨价”的运行轨迹。这导致企业业绩波动明显,且前期投资额巨大,折旧成本畸高,如何抵御业绩波动,是参与者永远需要面对的课题。
行业一片萧瑟之中,仍在豪赚的三星显示,给出了一套独特的“解法”。
数据显示,三星显示业务在2022年营业利润创下历史新高,一年暴赚5.95万亿韩元(326.15亿元),同比上升33.4%。
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果断砍掉落后产能,三星逆风疾驰。三星显示去年近乎包揽了苹果14系列的LTPO-OLED订单,而苹果手机在行业大盘承压的背景下,市占率却逆势提升。
由于苹果高附加值产品的助力,三星受益匪浅;与此同时,三星研发的QLED在去年底的电视消费旺季迎来一波增长。
另外,三星于去年关闭最后一条LCD产线,并在四季度将LCD库存全部消耗完,没有落后产能的拖累,三星得以轻装上阵。
可以看出,只有紧跟时代潮流,踩对技术风口,并做出前瞻性的战略部署,才能逃脱“周期宿命”。
近40年来,面板行业经历了LCD-LED-OLED,到当下日渐火热的Mini/Micro-LED,柔性屏等新型显示技术,产业跟随消费电子持续迭代变革。
▲2022年AMOLED市场格局,来源:Omdia
在2022年中小型尺寸(9.0英寸及以下)AMOLED市场中,三星一家就瓜分了56%的市场份额。
所以,尽管整个2022年,三星电视面板出货量远不及夏普,仅排在全球第九位,但在手机面板等领域的结构性优势让三星大赚特赚。
而夏普转身太慢,死守LCD技术,更是不惜激进地投资了SDP的10代LCD面板产线,导致巨额亏损。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顶级代工厂,苹果的亲密战友鸿海精密理应对产业变革有着更敏锐的认识。
在爆出百亿级亏损后,鸿海已经行动起来,董事长刘扬伟亲自带队赴日本视察夏普总部。稳定军心之余,更要带领夏普向物联网、电动车和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进军。
刘扬伟表示:“夏普目前处于关键阶段,每当想到夏普的未来前景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夏普独特魅力的技术资源。”
在为期三天的访问中,刘扬伟就“夏普的未来”、“品牌事业和零组件事业”、“日本市场与全球市场”、“夏普和鸿海的关系”等主题和员工进行意见交流。
在鸿海的关注下,夏普在新财年新设了AI和机器人等全新的“创新小组”,并力求扩大VR(虚拟显示)业务、车载面板的销售收入。
2022年的各条业务线中,夏普的车载显示面板收入呈增长态势。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这种结构性的机会,夏普必须抓住。
去年,夏普车载面板出货量为1350万片,全球排名第七,供应给特斯拉的产品在2023年一季度已经量产。
在传统LCD需求萎靡的当下,这些为数不多的增量机会,是夏普翻盘的希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